-
MDT模式结合分级心理护理在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结合分级心理护理在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30例老年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双色乒乓球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MDT模式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分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头痛次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WHOQOL-BREF)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的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头痛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不同时间联合组患者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ESCA、MMSE及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的ESCA、MMSE及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及总分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及WHOQOL-BREF总分分数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MDT模式结合分级心理护理可缓解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疼痛感,恢复肢体运动能力与神经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5G网络医联体联动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严重创伤是45岁以下青壮年主要的死亡原因。基层医院严重创伤救治经验的匮乏、医联体间缺乏快速有效的转诊模式均导致严重创伤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增加。而5G网络信息高速率、低延时实现多学科会诊前置基层医院、诊疗早期共同决策,弥补了基层医院救治经验的不足。医联体间依托信息联动的精简诊疗流程,可缩短创伤急救时间。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收治的128例基层医院转诊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初步分析5G网络医联体联动救治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三师共管”诊疗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多学科参与,多重指标综合调整,个性化方案及持续有效的管理。如何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点的糖尿病诊疗模式,是我们必须直面并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糖尿病“三师共管”诊疗模式立足中国糖尿病防治现状,发挥中医药整体观、个性化及重视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组建以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医师、中医师、健康管理师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利用智能化信息工具持续管理,提倡血糖等代谢指标与生活质量指标“两标并重”理念。开展“三师共管”管理期间初步实现了血糖控制效果、自我管理效果、生活质量与就医体验、基层糖尿病防治能力四个方面的提高,为实现糖尿病防治的两个重要目标(即防治并发症、优化生活质量)进行了“中国式解决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闭锁术后食管气管瘘复发诊疗的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先天性食管闭锁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超过90%的患儿食管闭锁合并食管气管瘘(esophageal atresia with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EATEF)。在其术后并发症中,食管气管瘘复发(recurrent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rTEF)的处理尤为困难,其发生率可达到5%~10% [1,2]。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治疗rTEF最主要的方式,由于患儿往往涉及多个系统的合并症,故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协同作用 [3]。正是由于rTEF及其合并症处理的复杂性和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经验、水平与条件的差异性,目前亟需总结相关专家共识以指导治疗过程,进一步提高rTEF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降低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围术期血糖监测评价及护理要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医院诊疗模式的变革,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模式将成为未来疾病诊疗的一种重要模式。围术期的血糖管理急需打破单一或松散的协作医疗模式,需要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多学科的融合管理模式。该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和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围术期血糖管理团队的建立和围术期血糖监测方案(包括血糖监测方法、血糖控制目标、血糖监测频率),同时简要介绍了新兴血糖监测技术和监测指标在围术期血糖监测中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围术期血糖监测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围术期血糖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癌骨转移专家共识(2020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转移为肾癌第2常见的转移部位,约35%~40%的转移性肾癌合并骨转移。可致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和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RE),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肾癌骨转移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有限,预后不佳,需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减少或延缓SRE的发生,维持患者较好的生存质量,延长疾病控制和生存时间。为提高中国肾癌骨转移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组制定了肾癌骨转移专家共识(2020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加强风湿免疫性疾病慢病管理 提升患者总体健康结局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组与免疫相关,以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我国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人数较多,治疗依从性差,达标率低,致残比例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近年来,虽然我国风湿免疫性疾病诊疗水平进步明显,但不同地区间的诊疗水平和理念存在较大差异,且政府对风湿免疫性疾病重视度相对不足,支持和投入有限。因此,进一步加强风湿免疫性疾病慢病管理体系建设及提升高质量服务能力是风湿免疫学界同仁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在此呼吁风湿免疫科、医院、社会及国家政府部门增加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关注,倡导风湿免疫性疾病慢病管理模式,组建以风湿免疫科为主导的多学科管理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切实改善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外科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发挥基石作用。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和大数据医疗等理念的提出和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开展,乳腺癌的治疗正向着个体化、精准化、规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技术愈发成熟,应用范围进一步推广;新辅助治疗后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得到认可;乳房重建和肿瘤整形技术使乳腺癌治疗已逐渐由单纯的疾病治疗发展为乳房外形乃至功能的恢复;乳腺癌的微创治疗方法如腔镜手术、射频消融等备受青睐。国内各医疗中心开展临床研究,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提供中国数据。本文针对近年来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现状及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结直肠肿瘤规范化诊治的仁济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目前正在我国肆虐。已经证实,新冠肺炎存在明显的院内感染现象,给外科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造成严重威胁。虽然结直肠外科并不是此次抗击疫情的一线学科,但在特殊的形式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在保护患者、家属、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健康以及病区和医院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保证以往临床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当下的艰巨任务。笔者参照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结合《上海仁济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文件汇总》的实际工作情况,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开展结直肠外科临床工作,分享了如何在疫情防控情况下,针对结直肠肿瘤急诊患者的诊疗流程、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和准备择期入院手术结直肠癌患者的处理、病房的防护、围手术期的管理等,更重要的是详细介绍了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结直肠外科患者手术及围手术期的管理,包括医务人员及手术室、手术器械的防控措施。其中特别强调的包括:(1)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应贯穿于结直肠肿瘤整个诊疗过程,MDT成员中,除常规相科室外,呼吸科和感染科也需列入。(2)肠镜检查有可能导致患者交叉感染,对操作人员和护理人员也存在较大风险,故仅优先对于可能危及生命的急诊患者(出血、梗阻、消化道异物等)进行;若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不采取内镜下减压措施,直接拟定急诊手术治疗方案。(3)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结直肠外科患者应放置于隔离病室,配备单独医疗器具,在指定的独立负压(-5 Pa以下)手术间完成手术;围手术期伤口换药等使用过所有一次性物品、体液、粪便等,均按医疗废物规范进行处置。(4)参加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结直肠外科患者手术的医护人员应实施三级防护,术后应隔离进行"医学观察"14 d。希望能对同道有所助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家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项目推广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国家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试点项目进展和推广效果,为推进肿瘤MDT模式提供依据。方法:获取231家消化系统肿瘤MDT试点医院2018年度(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2019年度(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和2020年度(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MDT项目评估表的数据。分析试点医院开展消化系统肿瘤MDT情况、门诊和住院MDT开展情况、病例分布,以及MDT管理、收费和区域辐射情况。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结果:排除数据缺失的试点医院,2018—2020年度纳入分析的试点医院数量分别为227家、224家和224家。开展消化系统肿瘤MDT的试点医院从2018年度的174家提升至2020年度的222家;门诊和住院MDT病例分别从48 332例和61 823例增长至72 493例和106 899例;实施MDT管理制度的试点医院从159家提升至214家。2020年度,门诊和住院MDT均次费用均以200~500元为主;135家(60.3%)试点医院是区域内MDT主导医院。结论:我国消化系统肿瘤MDT试点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MDT的试点医院数量逐年增长,且试点医院在区域内起到一定引领作用。为加快推广肿瘤MDT模式,笔者建议医院应针对MDT进一步提高患者可及性、优化管理模式、推进医保报销、加强区域辐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