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GIS技术的陕西省农村饮用水中六价铬污染状况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陕西省农村饮用水中六价铬分布特征及其人体健康风险.方法 于2019年4-5月在陕西省关中地区、陕南地区和陕北地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50处农村供水工程,采集并检测农村饮用水中六价铬的浓度.利用GIS技术分析六价铬分布特征,通过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居民致癌性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 共采集250份水样,六价铬浓度范围为未检出~0.138,中位数为0.007 mg/L,合格率为91.2%.关中地区、陕南地区和陕北地区农村饮用水中六价铬的浓度范围分别为未检出~0.138、未检出~0.035和未检出~0.120mg/L.陕北地区农村饮用水中六价铬浓度(中位数为0.018 mg/L)最高>关中地区(中位数为0.007 mg/L)>陕南地区(中位数为0.00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陕南地区农村饮用水样品合格率(100.0%)>关中地区(93.3%)>陕北地区(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陕北地区农村饮用水中六价铬的致癌风险>关中地区>陕南地区,且陕南地区农村饮用水中六价铬的致癌风险在EPA推荐的可接受范围内;另外,成人经饮水途径所引起六价铬的致癌风险小于儿童.空间插值分析发现饮用水中六价铬引起的致癌性健康风险在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部分地区较高,在陕西省呈现西北高、东南低分布.结论 陕西省农村饮用水六价铬分布特征呈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提示部分地区居民有潜在健康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0年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处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陕西省202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陕西省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陕西省2020年人间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探讨疫情处置情况。结果:2020年陕西省共报告13起人间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陕北地区报告3起,关中地区报告10起,涉及65例人间布病确诊病例。性别分布:男性47例,女性18例;职业分布:农民35例,养殖人员13例,学生8例,散居儿童6例,工人2例,幼托儿童1例;年龄分布: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 ~ 69岁年龄段(30例);时间分布:13起事件发生时间集中在4 - 8月份,高峰期为5月份;感染途径:11起事件由职业接触感染,1起事件由饮生羊奶感染,1起事件由接触被病羊感染的放养犬只感染。13起事件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包括事件上报、流行病学调查、高危人群筛查、病原学培养、畜间疫情处置、消毒及宣传教育等。结论:陕西省陕北地区老疫区和关中地区新疫区布病疫情活跃,应根据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做好人间布病精准化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陕西省2014-2023年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陕西省2014-2023年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变化规律,为加强区域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陕西省2014-2023年报告流感暴发疫情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和流感网络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对流感暴发疫情时间、地区和场所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2023年陕西省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386起,总罹患率为1.81%(14 880/821 001)。疫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冬春季(11月至次年3月),且不同年度疫情高峰期存在早晚交替规律(早高峰期在12月,晚高峰期在次年3月);疫情地区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209起,54.15%)和关中平原区(173起,44.82%),疫情场所主要分布在小学(239起,61.92%),不同疫情地区和场所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暴发疫情病原谱以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849例,57.76%),不同年度的疫情高峰期呈现A(H3N2)亚型、B(Victoria)系和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交替占优势的规律。 结论:2014-2023年陕西省流感暴发疫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冬春季,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和关中平原区的小学为重点防控对象。防控工作应密切关注优势毒株的变化趋势。高发季节应针对高发地区、高发场所,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8—2023年中国淋病流行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我国淋病近年流行趋势与时空分布特征,为我国淋病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18—2023年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各县区淋病病例报告数据,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我国淋病报告发病率趋势。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中的Moran指数、全局G系数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淋病在县区层面的聚集模式及热点地区,通过时空扫描分析中的Poisson分布模型识别淋病聚集区。结果:2018—2023年我国淋病的报告发病率由9.59/10万下降到7.35/10万,年均变化百分比为-4.9%,发病率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 P = 0.11)。全国各县区淋病报告发病率呈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Moran指数在0.39 ~ 0.60之间( P<0.001);全局G系数检验统计量 Z(G)均>1.96,表明淋病疫情呈现高值聚集模式。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时空扫描共识别出70个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 结论:近6年我国淋病报告发病率总体上呈波动下降;全国淋病在县区层面有显著的时空聚集特点,热点地区和时空聚集区基本一致,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需进一步调查其成因并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8 - 2020年陕西省大骨节病患者手术类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陕西省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患者手术类型,为优化KBD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陕西省地方病防治信息系统中2018 - 2020年接受手术治疗的KB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排除手术治疗信息不全病例,采用χ 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受教育水平、生活地区、疾病严重程度、社会环境等因素对KBD患者选择不同手术类型(游离体摘除术或关节置换术)所产生的影响;采用倾向评分法对不同手术类型患者进行1 ∶ 1匹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BD患者接受不同类型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 结果:2018 - 2020年,陕西省共有1 084名KBD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555人(51.20%)、女性529人(48.80%),年龄中位数为64岁。关中地区(铜川、西安、渭南、咸阳、宝鸡)患者917人(84.59%),陕北地区(榆林、延安)患者120人(11.07%),陕南地区(安康、汉中、商洛)患者47人(4.34%)。Ⅰ、Ⅱ、Ⅲ度KBD患者分别为401人(36.99%)、525人(48.43%)和158人(14.58%)。接受游离体摘除术患者548人(50.55%),接受关节置换术患者536人(49.4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受教育水平、生活地区、疾病严重程度、经济状况、是否搬迁、饮用水类型、主食粮类型及主食粮来源均是KBD患者选择不同手术类型的影响因素(χ 2 = 81.82、22.38、93.68、22.38、5.17、15.68、13.82、39.37、49.63,均 P < 0.05)。在通过倾向评分法匹配游离体摘除术和关节置换术的374对患者中,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比值比( OR) = 0.42, P = 0.008]、关中地区( OR = 0.12, P < 0.001)、搬迁( OR = 0.60, P = 0.004)、饮用井水( OR = 2.15, P = 0.001)是KBD患者选择不同手术类型进行治疗的影响因素。 结论:对陕西省KBD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临床医生在考虑疾病严重程度的同时,还应参考KBD患者受教育水平、生活地区、搬迁状态和生活饮用水类型等因素,为KBD患者提供更加适合的手术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陕西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化物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陕西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农村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健康风险,为改水降氟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农村饮用水中氟化物监测结果收集自"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氟中毒病区成人经口摄入饮水途径暴露的氟化物水平进行评价,并计算健康风险值。结果:共采集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农村饮用水水样4 342份,水质氟化物整体达标率为95.39%(4 142/4 342),氟化物含量中位数为0.470 mg/L;农村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健康风险值为0.368,非致癌风险较低。共检出氟化物超标水样200份,氟化物含量中位数为1.450 mg/L,超标水样的健康风险值为1.135,非致癌风险较高。不同区域、水源和处理方式间比较,农村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 = - 7.73、- 7.60、34.40, P均< 0.05)。 结论: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氟化物经口摄入饮水途径对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较低,氟化物超标水样的非致癌风险较高,今后还需持续推进以改水降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农村居家失能老年人社会支持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农村居家失能老年人对社会支持满意度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和失能老年人的养老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于2020年6月—10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在陕西陕南、陕北、关中三个地区共6个乡镇对211名失能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访谈,并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失能老年人社会支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211名失能老年人中,对社会支持不满意49名(23.22%),一般满意110名(52.13%),满意52名(24.6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能等级、慢性病数量、2019年是否住院、生活中最重要的照顾者、距离最近医疗机构用时、与家人的关系是失能老年人对社会支持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均 P<0.05)。其中女性、失能等级越低、2019年没有住院、生活中最重要的照顾者是配偶、距离最近医疗机构时间越短的失能老年人对社会支持满意度水平越高( OR分别为2.07、71.52、30.75、19.22);与家人关系不好的失能老年人对社会支持满意度水平越低( OR=0.39)。 结论:失能老年人对社会支持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失能等级、慢性病数量、近年是否住院、生活中最重要的照顾者、距离最近医疗机构用时、与家人的关系是失能老年人对社会支持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8年陕西省儿童和孕妇碘营养水平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掌握陕西省盐碘含量调整后儿童和孕妇的碘营养现状,为防治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依据地形分布将陕西省107个县(市、区)划分为关中、陕北和陕南3个地区进行碘营养监测。其中,每个监测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42名8 ~ 10岁非寄宿儿童(年龄均衡,男、女各半)和21名孕妇,采集家中食用盐盐样和随机尿样,检测盐碘和尿碘含量及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结果:共采集8 ~ 10岁儿童和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34 264份,盐碘中位数为23.80 mg/kg,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98%(33 229/34 264);其中,关中、陕北、陕南3个地区间食用盐盐碘中位数、合格碘盐食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 = 26.471,χ 2 = 32.371, P均< 0.05)。共采集儿童尿样22 895份,尿碘中位数为218.00 μg/L,处于碘营养超适宜水平;孕妇尿样11 369份,尿碘中位数为181.03 μg/L,处于碘营养适宜水平;其中,关中、陕北、陕南地区的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6.39、177.52、176.00 μg/L。共检查8 ~ 10岁儿童甲状腺22 895人,甲状腺肿大率为1.35%(309/22 895),3个地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3.395, P > 0.05)。 结论:陕西省达到持续碘缺乏消除标准,儿童碘营养处于超适宜水平,孕妇处于适宜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8 - 2020年陕西省大骨节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陕西省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KBD患者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地方病防治信息系统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KBD患者一般情况资料,包括性别,年龄(< 50、50 ~ 79、≥80岁),民族(汉族、其他),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职业(农民、其他),地区(陕北、关中、陕南),疾病严重程度(Ⅰ、Ⅱ、Ⅲ度)等。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对KBD患者进行接受药物治疗意愿调查,主要包括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意愿,管理服务情况(是否贫困人口、参加医保情况、接受残疾评定情况)和综合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饮水类型、主食粮类型及来源、异地搬迁和退耕还林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BD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KBD患者58 501人,其中男性占51.60%(30 185/58 501),女性占48.40%(28 316/58 501);年龄中位数为64岁;民族主要为汉族,占99.87%(58 427/58 501);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占81.76%(47 831/58 501);职业主要为农民,占99.24%(58 059/58 501);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81.40%(47 619/58 501)];Ⅰ度患者占63.68%(37 254/58 501)。89.02%(52 078/58 501)的KBD患者愿意接受药物治疗。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疾病严重程度、地区、参加医保、接受残疾评定、饮水类型、主食粮类型、异地搬迁、退耕还林为KBD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意愿的影响因素( P均< 0.05)。 结论:陕西省KBD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意愿较高。今后规范化管理KBD患者时应综合考虑年龄、教育水平、疾病严重程度和地区等因素,实施精准化药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河流域植被光合动态时空演变及归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植被光合作用是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的关键过程之一,对了解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SIF数据,对2001-2021年黄河流域植被光合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植被光合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西部和东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格局.其中关中平原、阿尼玛卿山、宁夏平原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植被光合呈现出显著退化的趋势.(2)归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气候要素对植被光合动态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总体上降水和太阳辐射与黄河流域的植被光合动态呈现出正相关,而温度与植被光合动态呈现出负相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植被光合动态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活动(76.24%)对植被改善区域的贡献远大于气候变化(23.76%).在退化区域中,稀树草原和农田中的气候变化贡献大于人类活动,灌木、草地和湿地中的人类活动贡献大于气候变化,林地中的气候变化贡献与人类活动相当.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理解黄河流域植被光合作用的变化机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