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多个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KISS皮瓣移植修复多个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7例多个手指背软组织缺损,其中累及3指者1例,4指者6例。一期手术通过设计手部创面,将多指并指后采用股前外侧KISS皮瓣移植修复,供区直接缝合关闭;二期手术分指同时皮瓣修薄整形。术后定期门诊、电话随访,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功能及供区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及供区伤口一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7例均获随访3~24(平均12.5)个月,皮瓣色泽好,质地柔软,弹性较好,经二期手术分指后皮瓣修薄整形,外形美观。供区肢体仅留一线形瘢痕,对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通过合理的创面设计,选用供区损伤小、供瓣区能直接缝合的股前外侧KISS皮瓣移植修复多个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对肩袖损伤患者肌腱弹性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以弹性超声成像为评估手段,观察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对肩袖损伤后肌腱弹性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以及两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行关节松动康复训练治疗,每周训练3次(周一、三、五),每次20 min,共治疗6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加行温针灸和悬吊训练治疗,每周3次(周一、三、五),每次30~40 min(艾条燃尽为止),6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6周治疗结束后(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分、肩关节各方主动活动度(SAROM)、杨氏模量(E)值评估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及肩袖肌腱弹性,并判定肌腱弹性及肩关节功能,分析两者间变化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E值较组内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其外展SAROM较组内治疗前显著增加( 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外展SAROM和E值均明显优对照组(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VAS与外展SAROM成负相关变化(治疗组r 2=0.306, P<0.05;对照组r 2=0.178, P<0.05),而E值与VAS及外展SAROM均无线性相关关系,其中治疗组E值与VAS值的r 2=7.723E -5,( P>0.05);E值与外展SAROM值的r 2=0.004( P>0.05);对照组E值与VAS值的r 2=0.025( P>0.05),E值与外展SAROM值的r 2=8.363E -5( P>0.05)。 结论:温热针灸结合悬吊训练疗法可有效改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和肌腱弹性,患者肩袖疼痛改善程度与肩关节活动度呈线性相关,但肩袖疼痛改善程度与肌腱弹性的变化无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低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反弹痛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FI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反弹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单侧TKA患者90例,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0.1%罗哌卡因低浓度组(A组)和0.3%罗哌卡因高浓度组(B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全麻前分别行超声引导40 ml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单次FICB。记录术后反弹痛发生率和阻滞消退后NRS评分;术后48 h内补救性镇痛率和阿片药物用量;术后24、48 h静息与运动的NRS评分与肌力评分以及血清IL-6和TNF-α浓度(ELISA法)。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 M)和四分位数间距( IQR)表示。 结果:术后A组反弹痛发生率低于B组[10.9%(5/45)比53.3%(24/45), χ2=16.986, P<0.01],A组阻滞消退后疼痛程度低于比B组[2.0(1.0~3.5)分比7.0(4.0~7.5)分, Z=-4.110, P<0.01]。术后A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高于比B组[(252.2±80.8) min比(525.6±143.0) min, t=8.324, P<0.01];术后48 h内A组患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低于B组[(11.1±4.4)次比(16.2±6.3)次, t=3.332, P<0.01],A组补救性镇痛率低于B组[4.4%(2/45)比20.0%(9/35), χ2=4.153, P<0.05];术后A组舒芬太尼消耗量低于B组[0~24 h:(18.7±8.0) μg比(32.6±15.5) μg, t=3.981, P<0.01;0~48 h:(33.4±13.1) μg比(48.6±18.8) μg, t=3.310, P<0.01];术后24 h A组的肌力高于B组[1.0(1.0~2.0)分比0(0~1.0)分, Z=-3.528, P<0.01],术后24 h A组运动NRS评分低于B组[(4.6±1.4)分比(7.3±2.2)分, t=7.823, P<0.01]。 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FICB后患者反弹痛发生率低、术后肌力恢复早,更适合TKA后多模式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叶连体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一期修复手背合并多指指背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削薄多叶连体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一期修复手背合并多指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9年9月,共收治手背合并多指指背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18~50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热压伤4例,绞压伤3例,车祸伤2例。受伤部位:右手7例,左手2例;手背合并第1~4指3例,第2~5指3例,第2~4指2例,第3~5指1例,均伴有骨、关节和肌腱外露。合并有骨折或关节脱位6例,均无明显骨和关节缺损,清创后均采用VSD敷料覆盖。所有皮瓣均根据创面的形状和大小设计成多叶连体ALTP,一期修复手背及指背软组织缺损,同时将皮瓣修薄。皮瓣大小7 cm×13 cm~12 cm×17 cm。术后定期门诊、电话和微信随访,根据皮瓣成活情况、外观形态、色泽弹性、供区瘢痕、感觉恢复、患指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9例皮瓣术后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不臃肿,质地柔软,恢复了保护性触觉。供区创面愈合良好,功能无影响。末次随访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5例,良3例,可1例。手功能恢复满意,术后平均6周回归工作和日常生活。结论:应用修薄的多叶连体ALTP可以一次性修复手背合并多指指背软组织缺损,皮瓣外形良好,不臃肿,无需再次分指及皮瓣修整,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内踝骨质及皮肤缺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内踝骨质及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3月— 2018年6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5例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例。均为内踝缺损,伴有邻近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3.0 cm×3.5 cm~6.0 cm×10.5 cm;骨缺损范围1.0 cm×1.0 cm~2.0 cm×3.0 cm。设计腓骨头复合组织瓣Ⅰ期重建内踝及其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4例直接缝合,1例植皮修复。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弹性及颜色是否与周围近似,双下肢是否等长,关节有无畸形、踝关节活动度及膝、踝关节功能[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制定的足踝功能评价标准],影像学改变,供区膝关节有无畸形发生,有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是否影响膝关节屈伸活动。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血运障碍,创面均Ⅰ期愈合。所有患儿随访6~30个月,平均21个月,皮瓣外形较美观,质地、弹性及颜色与周围近似,无瘢痕挛缩,双下肢等长。踝关节无畸形,手术前后踝关节活动度对比,背伸术前为(4.4±1.1)°,末次随访为(13.2±2.4)°( P<0.05);跖屈术前为(12.4±1.8)°,末次随访为(34.8±4.8)°( P<0.05)。依照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3例,良2例。X线片显示踝穴间隙及内踝纵向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无关节磨损征象,内踝骨骺无早期闭合,骨化中心逐步增大或明显。供区膝关节均无畸形发生,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出现,膝关节屈伸活动无影响。 结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能够Ⅰ期重建小儿内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外观恢复较好,踝关节功能恢复,重建的内踝与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步,且对供区膝关节功能及感觉无影响,是重建小儿内踝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富血小板血浆辅助髋关节镜手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的短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辅助髋关节镜手术与单纯髋关节镜手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AI)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的133例FA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47例;年龄19~71岁[(39.1±12.6)岁]。67例行单纯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镜组);66例行髋关节镜术后超声引导下关节镜PRP注射治疗(髋关节镜+PRP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国际髋关节评分-12(iHOT-12)和髋关节日常生活活动评分(HOS-ADL)。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08例患者获随访24~36个月[(28.5±3.8)个月]。因拒访或电话号码错号等原因失访25例,其中髋关节镜组11例(16.4%),髋关节镜+PRP组14例(21.2%)。髋关节镜组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5.00(5.00,7.00)分、3.00(2.00,3.75)分、1.00(0.00,2.00)分,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9.00(39.00,57.00)分、76.00(69.25,82.00)分、86.00(82.00,88.00)分,iHOT-12分别为0.45(0.28,0.58)分、0.69(0.58,0.80)分、0.81(0.70,0.92)分,HOS-ADL分别为0.52(0.42,0.68)、0.87(0.75,0.93)分、0.93(0.86,0.99)分;髋关节镜+PRP组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6.00(5.00,7.00)分、3.00(2.00,3.75)分、1.00(0.00,2.00)分,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6.50(37.00,56.75)分、78.00(72.00,84.00)分、84.50(82.00,88.00)分,iHOT-12分别为0.42(0.26,0.51)分、0.66(0.58,0.74)分、0.81(0.68,0.88)分,HOS-ADL分别为0.54(0.38,0.65)、0.87(0.72,0.96)分、0.94(0.86,1.00)分。两组内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iHOT-12、HOS-ADL较术前显著改善,且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2个月进一步改善( P均<0.01)。两组间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iHOT-12、HOS-A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间术后髋关节疼痛及弹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髋关节镜手术可显著改善FAI患者的短期髋关节症状和功能,而PRP辅助髋关节镜手术治疗不能进一步提高FAI患者的短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颞下颌关节镜手术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临床常见病,常引起关节弹响、张口受限和疼痛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该疾病的治疗以药物、理疗或 垫等保守治疗为主,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关节镜治疗作为一种创伤小、效果好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针对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节镜常见手术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关节镜手术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前臂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腕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前臂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腕关节周围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骨科共收治腕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5例,男71例,女54例,年龄16~87岁,缺损面积为3.5 cm×2.5 cm~12.0 cm×6.0 cm。根据前臂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的穿支血管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和血管网吻合的解剖学依据,结合缺损创面部位、大小、形状等特点,在患肢前臂中下段设计桡动脉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62例、尺动脉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48例、骨间背动脉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15例。本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3.0 cm~14.0 cm×6.0 cm,供区游离前臂全厚皮片覆盖。术后综合评价患者创面修复的术后疗效、评估皮瓣肿胀程度、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116例患者皮瓣术后全部成活,9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给予换药处理。供、受区创面完全愈合。术后随访3~60个月,腕关节未见畸形,形态较佳,皮瓣色泽、弹性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皮瓣两点辨距觉6~9 mm;创面愈合瘢痕较小。疗效评价:满意89例、一般36例、无不满意病例。皮瓣肿胀程度评价:早期肿胀Ⅰ度80例、Ⅱ度30例、Ⅲ度15例;后期肿胀Ⅰ度85例、Ⅱ度35例、Ⅲ度5例。腕关节功能评定:优29例、良63例、中33例、差0例,优良率为73.6%(92/125),腕关节活动和稳定性基本正常,未发现腕部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结论:前臂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腕关节周围缺损创面,疗效可靠,尤其适合中老年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游离不带阔筋膜的ALTPF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不带阔筋膜的游离ALTPF在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20年10月,对收治的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儿,采用不带阔筋膜的游离ALTPF修复。所有病例均是择期手术,手术时间不超过4.5 h。其中皮瓣切取在同侧4例,对侧2例,皮瓣面积为5.0 cm×6.0 cm~6.0 cm×12.5 cm。术中皮瓣血管与足背动脉或胫前动脉及伴行静脉吻合,重建皮瓣血液循环。供区创面直接缝合关闭。术后定期门诊、电话随访,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功能及供区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及供区伤口一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6例患儿均获随访1~13(平均6)个月,皮瓣不臃肿,色泽好,质地柔软,弹性较好,外形美观。供区肢体仅留线形瘢痕,对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不带阔筋膜的游离ALTPF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硫酸软骨素硫酸化修饰及硫酸软骨素制剂在大骨节病和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硫酸软骨素是一种硫酸化糖胺聚糖,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广泛分布于皮肤、软骨和血管组织中。硫酸软骨素通过聚集蛋白聚糖影响组织抗拉性和弹性,在关节软骨生理状态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硫酸软骨素硫酸化修饰可能与软骨组织生长、发育障碍及骨关节疾病的发生有关。同时,硫酸软骨素也是一种常用关节补充剂,多应用于大骨节病、骨关节炎的治疗。本文就硫酸软骨素硫酸化修饰特点在大骨节病、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制剂在大骨节病、骨关节炎治疗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旨在为探究大骨节病病因及为骨关节炎、大骨节病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