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辅助放化疗对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后会阴伤口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术前开展新辅助放化疗对需要接受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APR)患者的会阴部伤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低位直肠癌并接受了APR手术的21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直接手术158例(直接手术组),术前单纯化疗后手术35例(术前单纯化疗组),术前放化疗后再手术26例(术前放化疗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30 d内伤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会阴伤口愈合情况予以分级:伤口异常有渗出但通过换药和敷料外敷好转,定义为“乙级”;伤口渗出严重、化脓、有恶臭,需要拆开换药,定义为“丙级”;如同时伴有排除其他原因的发热,定义为“丙级并发热”。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肿瘤情况、肛周伤口愈合情况和术中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直接手术组、术前单纯化疗组和术前放化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0.0(180.0~300.0)min、240.0(225.0~270.0)min和270.0(240.0~35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6.508, P=0.039)。术前放化疗组和术前单纯化疗组会阴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6%(9/26)和22.9%(8/35),高于直接手术组(10.1%,16/158),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患者年龄和性别后,术前放化疗组和术前单纯化疗组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仍高于直接手术组(OR=4.6,95%CI:1.7~12.7;OR=2.6,95%CI:1.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直接手术组、术前单纯化疗组和术前放化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9.5(7.0~12.0)d、10.0(8.0~17.0)d和11.5(9.0~19.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0.569, P=0.752)。但是通过广义线性模型校正患者年龄和性别后,术前放化疗组住院时间长于直接手术组[β(95%CI):4.4(0.5~8.4), P=0.028]。术后经评估,219例患者中有155例需要术后辅助化疗,其中伤口并发症患者放弃后续治疗的比例高于未发生伤口并发症患者[32.2%(10/31)比16.1%(20/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33, P=0.023)。 结论: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会增加会阴伤口感染及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误用"甘温除热"法治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甘温除热"是以性味甘温的药物为主药治疗因中气不足或气虚血亏而导致的内伤热证及虚人外感发热的一种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但须知"甘温除热"之法并非治疗外感疾病之常法,若不加辨证的拓宽该法的应用范围,将会带来误治,文章选取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诊疗过程中误用"甘温除热"法案例进行分析,期冀为医家进一步掌握中医辨证论治、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的精神实质,减少主观臆断、因循失治等错误,提供有益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姜良铎外感病的内伤基础理论浅析房劳对外感热病证治规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姜良铎教授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外感病的内伤基础"理论,认为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发热病情复杂,脏腑相关,内外影响,常因个体内伤基础不同而在病因、发病、演变、预后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和复杂的临床证候."生病起于过用"是中医学关于人类发病的一种认识.房事不节,肾精受损,机体阴阳失调.在此基础上的外感发热具有正气不足、气阴两虚、气不摄津、直中少阴、易成重症等特点,治疗时应注意透邪外出的同时鼓舞正气,早期截断,此外,若本有房劳而后感邪,机体阴阳失衡,水饮痰浊丛生,在治疗时要重视疏利三焦通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张兰从"郁火"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
编辑人员丨2024/2/3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痰气瘀阻等病理产物化火壅结颈前所致,加之受外感六淫邪气侵袭入里,气机运行不畅郁而化火,"郁火"贯穿整个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过程.气滞、痰凝、血瘀是产生郁火及发病关键,临床上可见多种外感内伤因素相结合导致气血瘀滞并痰、郁、火互结于颈前而发为本病.治疗当以"火郁发之"理论为指导,一方面向上、向外宣散透发郁火;另一方面顺应郁火自上向下的传变趋势,向下、向内降泻清解郁火.亦可根据郁火成因辨其火之来源,火自外来者,应从表散;火自内生者,应从内清.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时可在清热解毒、理气祛痰、活血通滞基础上予以辛凉之品,常运用银翘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改善患者体内郁火内结的状态,从而缓解亚急性甲状腺炎因气血瘀滞并痰、郁、火互结而出现的发热、颈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奚肇庆教授"三点论"辨治内伤发热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1/20
奚肇庆教授为江苏省名中医,擅长肺系疾病的诊治,对于各种发热及疑难杂症有着独特见解,其认为内伤发热的基本病因以气虚为主,尤以脾气虚为甚,其病机关键为机体各脏腑功能失衡,气血阴阳失调,中焦枢机不利.在临床辨治思路与方法上,提出了内伤发热辨治"三点论",具体为:细询病史,审证求因,循根索隐;分类辨治,慎选方药,有的放矢;紧扣病机,调节枢机,顾护脾胃.临证治疗内伤发热须谨守两个关键点,一是健脾益气,一是和解退热,合理运用及把握上述辨治思路与方法,方可收桴鼓相应之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王玉光教授运用脉症合参辨治不明原因发热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1/6
中医论治不明原因发热需要明辨外感内伤,重视发汗法的正确运用,对于湿热邪气需要认识邪伏膜原.本案患者发热20 余日,辗转多所西医医院检查未找到致病原因,应用抗生素、激素、退热药等治疗,疗效不佳.中医运用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依据发热恶寒、头痛、口干、纳差、舌红苔厚腻、脉紧数等关键要素,抓住脉紧和舌红苔厚腻两大主症,辨证为表寒里热、邪伏膜原证,以表寒与湿热浊邪为主要矛盾,化裁柴葛解肌汤合达原饮等方剂,取得满意疗效,彰显了中医脉症合参辨治不明原因发热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从虚、湿、热、郁论治不明原因发热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3 周以上,口腔测温至少3 次>38.3℃(或至少3 次体温1天内波动大于1.2℃),经过至少1 周在门诊或住院的系统全面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不明原因发热病机以"虚、湿、热、郁"多因素错杂,其中正虚为发热之本,可责之气血阴阳亏虚,实证同时可见湿邪内阻、湿热胶结、气机郁滞等.治疗上应辨清"虚、湿、热、郁"之轻重,以扶正祛邪为大法,若湿、热、郁等实证为主,应化湿、清热、开郁为先,兼以固本补虚;若气血阴阳之本虚为主,应固本扶正为先,气虚应益气兼顾脾胃,血虚应养血益气,发热日久应兼顾阴液,阳虚应温阳以托邪外出,同时防治滋腻太过而化生湿、热、郁之邪.临床中应紧抓虚、湿、热、郁病机,辨证施治,使虚得补、湿得化、热得清、郁得开,方可收获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周珉治疗内伤发热经验撷菁
编辑人员丨2023/8/6
周珉教授治疗内伤发热经验丰富,临证强调明辨病性虚实,周师认为内伤发热属虚者多因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治疗以补虚扶正为主;属实者由气郁化火、瘀血阻滞及痰湿停聚所致,治以祛邪退热为主.同时根据证候兼夹,随证灵活加减.对于夹有外感发热者,辨清标本主次,合理运用扶正、祛邪之法.在治疗上周师强调守方调治,注重顾护脾胃、顺气通腑.附验案2则以说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升阳散火汤的临床应用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李东垣所创升阳散火汤,为治内伤发热的名方.然而此深达"火郁发之"之旨的名方不仅仅用于内伤发热.本文介绍了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咽喉疼痛、口腔溃疡、腹泻等症的临床体会,进一步总结了应用此方的指征,说明此方实乃治疗土衰火郁的良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诸火郁阻,肤灼窍热,皆属于脾:仝小林教授从脾论治郁火
编辑人员丨2023/8/6
郁火证是因阳气被遏而导致的一种热性病证.该证的病位在脾,主要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阳气壅滞于脾土无力升发,郁久而发热.郁火主要乘袭人体之眼、耳、口、鼻、咽喉等官窍及肌表皮肤,出现肤灼窍热之症.郁火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西医治疗为对症治疗,相对局限,而中医药治疗具有辨证治疗、异病同治的优势.仝小林教授秉承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认为郁火证与中焦有密切的联系,主张从脾论治该病,以升阳散火、甘温除热及益气升阳、清热化湿为治疗法则,宣发阳气而散郁火,以保证中焦气机升降正常为要,为临床治疗郁火证提供了具体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