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定义和分型:从历史到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当前,学界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关注度日渐升高。食管胃结合部跨越胸腔和腹腔两大解剖区域,具有不同于食管和胃的组织学特征,相关学科对其定义和分型等基本问题普遍存在分歧。日本《胃癌处理规约》总结各方观点,对食管胃结合部给出了全面的定义。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在概念上逐渐扩展为复杂的功能解剖区域,范围涵盖了远端食管至近端胃。食管胃结合部的静脉和淋巴管网具有双向流动的特点,是该部位肿瘤侵袭和转移规律的重要解剖学基础。Nishi分型和Siewert分型的出现,推动了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研究的发展。Siewert分型获得广泛认可,被相继引入国际主要临床指南。目前一般建议,Siewert Ⅰ型和Ⅱ型肿瘤分期和治疗参照食管癌处理,Siewert Ⅲ型肿瘤参照胃癌处理。但日本食管癌和胃癌治疗指南中,对食管胃结合部癌仍使用Nishi分型。近期,国内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对当前相关领域的主要争议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国内情况提出了建议。只有回归基本的解剖学、生理学视角,加强多学科的沟通合作,借助新兴的生物信息学、数字技术、材料科学技术,才有望走出传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型和分期面临的困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胶质淋巴系统与缺血性卒中后脑水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胶质淋巴系统是近年来发现的脑内液体转运和物质清除系统。它通过血管周围间隙和星形胶质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4,促进脑脊液与间质液流动交换,清除代谢废物,维持大脑内部环境稳定。脑水肿是由脑组织内液体积聚过多所致。最近的研究显示,胶质淋巴系统在脑内液体的摄入和排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胶质淋巴系统的改变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后发生脑水肿的重要原因。文章就胶质淋巴系统在缺血性卒中后脑水肿形成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相关治疗靶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缺血性卒中后脑水肿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相关指标可预测帕金森病临床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病理性沉积和清除障碍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病理过程。脑胶质-淋巴系统是脑内清除代谢废物及沉积蛋白的功能管道网络,可通过血管周围间隙实现脑脊液与组织间液之间的胶质淋巴系统引流,将大脑代谢废物从脑膜淋巴管引流到颈深淋巴结转运出大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α-syn通过胶质淋巴系统清除,并且阻碍脑胶质淋巴系统内脑脊液的流动,打破α-syn的产生与清除之间形成的动态平衡,进而导致后者异常聚集,不溶性纤维在细胞内积累,形成路易小体和路易神经突,导致神经毒性和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0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HIV/AIDS流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例(HIV/AIDS)流动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纳入凉山州2020年有随访记录的28 772例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流动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流动的相关因素,绘制HIV/AIDS流入地的疫情地图。结果:28 772例HIV/AIDS中,2020年发生流动的占20.89%(6 010/28 7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流动的促进因素包括15~24岁年龄组(相比于0~14岁年龄组, OR=2.74,95% CI:2.04~3.69)、彝族(相比于汉族, OR=2.44,95% CI:2.19~2.72)、初中文化程度(相比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 OR=1.25,95% CI:1.14~1.38)、未婚(相比于已婚, OR=1.29,95% CI:1.20~1.39)、职业为商业服务(相比于农民, OR=1.96,95% CI:1.31~2.92)、抗病毒治疗时间<1年(相比于抗病毒治疗时间>3年, OR=1.42,95% CI:1.26~1.61)、最近1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500个/μl(相比于CD4<200个/μl, OR=1.15,95% CI:1.03~1.29)。地理分布结果显示,2020年HIV/AIDS在四川省内流入地以西昌市(13.26%,797/6 010)和成都市(10.12%,608/6 010)为主,在四川省外流入地以广东省(18.19%,1 093/6 010)和浙江省(7.67%,461/6 010)为主。在凉山州内流动、四川省内及凉山州外流动、四川省外流动的分别占27.67%(1 663/6 010)、15.34%(922/6 010)和56.99%(3 425/6 010)。 结论:应关注凉山州HIV/AIDS的流动特征,根据HIV/AIDS特征进行人群分类管理,在HIV/AIDS流动时,及时获取HIV/AIDS工作和居住地发生变化的信息,做好流动HIV/AIDS的转介和管理工作,减少该人群的失访和干预难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内咽喉反流性疾病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国内咽喉反流研究硕果累累,建立了新西兰兔咽喉反流动物模型用于咽喉反流发病机制的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患者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构成比为10.15%,咽喉反流与舌根淋巴组织增生、声带息肉、任克间隙水肿、喉癌等咽喉疾病的关系密切,胃蛋白酶及胃酸可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引起上气道黏膜炎性反应或上皮细胞向恶性方向转化。各种筛查量表的信度及效度验证、24小时腔内多通道阻抗联合pH监测的应用为咽喉反流的诊断提供了依据,特别是自主研发的胃蛋白酶试纸条的应用,发现多时点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可提高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率,并提出了检测的最佳时间点,人工智能诊断咽喉反流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进展。各种治疗方法为医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特别是《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的制订使得咽喉反流的诊治更加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胶质淋巴系统在衰老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淋巴管道是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一个里程碑的发现,它是由星形胶质细胞终足上的水通道蛋白4(AQP4)介导的脑脊液-组织液(CSF-ISF)快速交换流动系统,故又称"胶质淋巴系统".最近研究表明,胶质淋巴系统对于清除脑内代谢产物至关重要,该系统的破坏可导致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等发生积累和聚集,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和脑卒中等病理进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胶质淋巴功能障碍,维持胶质淋巴系统稳态或修复其功能障碍对防治这些衰老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流湿润燥"理论论治淋巴瘤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流湿润燥"理论最早见于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根源于其"火热论""玄府气液""亢承制害"理论,意为使停滞在体内不流动的水液重新流动起来,运行至燥邪病所.淋巴瘤的病机变化分为津液聚而癌毒起、癌毒久而正气虚、正气虚而邪气盛三个阶段.临证时,可根据"流湿润燥"理论,分别从"宣肺利水,水精四布""健脾益气,生化有源""温肾化气,抑火升水""分利湿热,流湿润燥"四种治法论治淋巴瘤的不同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航天飞行相关的神经-眼综合征及地面模拟实验及对策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航天飞行相关的神经-眼综合征(spaceflight associated neuro-ocular syndrome,SANS)是指宇航员在长时间航天飞行期间和之后观察到的包括视盘水肿、后极部眼球扁平、脉络膜视网膜皱褶和远视飘移等在内的一系列眼部、神经和神经影像学表现,可能会对飞行员造成短期或长期的视力改变、认知影响或其他有害的健康影响,因此,明确SANS的发病机制,进行有效的地面模拟实验及制定对应的缓解对策对未来更远、更久的航天飞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SANS的发病机制主要有颅内压升高、脑血容量波动与血管重塑、脑和视交叉向上移位、眼淋巴系统流动失衡、细胞毒性水肿、眼眶脂肪肿胀等.国际上研究较多的地面模拟实验为6°头朝下倾斜卧床休息,能够重现SANS的各种表现,包括视神经鞘扩张、视网膜神经层增厚、脉络膜厚度增加和视盘水肿;此外,干浸浴、抛物线飞行等地面模拟实验也观察到了SANS的部分表现.下体负压作为缓解对策能减轻脉络膜增厚和视神经鞘直径增加,正压力护目镜也有望成为应对SANS的有效对策.该文就国内外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类淋巴系统在中枢神经炎症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类淋巴系统损害引起的物质代谢异常导致中枢神经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枢神经炎症引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视神经脊髓炎、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类淋巴系统的结构改变、功能损害与中枢神经炎症的相关性研究日益增多,其中类淋巴系统中的水通道蛋白表达异常、血管周围间隙改变影响脑内液体流动而介导中枢神经炎症在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类淋巴系统在中枢神经炎症相关疾病中如何维持液体稳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中枢神经炎症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从胶质淋巴系统与络脉的相似性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机
编辑人员丨2024/1/1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有高患病率和致残率的特点,给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结合中西医学理论探讨AD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中医学认为络脉是气血循行的重要通道,肾虚髓亏络损、气虚血瘀络滞、气滞痰阻络郁是痴呆的重要病因,可从络病角度理解AD的发病机制.胶质淋巴系统(GS)是由血管周围间隙组成的全脑途径,可通过脑脊液与组织液的交互流动清除脑内代谢废物,其功能受年龄、睡眠节律、动脉搏动和水通道蛋白-4等因素调节,GS循环障碍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淀粉样蛋白的清除率,增大血管周围间隙,促使AD病理特征的形成.从末端结构和气血循行等方面分析络脉和GS的相似性,将有利于加深对AD病机的理解,为防治AD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