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磷脂综合征相关血管病变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APS是一种以动静脉血栓形成和产科并发症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抗磷脂抗体介导激活内皮细胞、炎症细胞、血小板,在补体系统激活的帮助下,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动脉粥样硬化、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狭窄及凝血异常、血栓形成的过程,导致一系列血栓及非血栓性损伤。而这一系列损伤背后的分子机制可能是抗体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经由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发挥作用。APS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临床上可导致脑、心、肾、肺、胎盘等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评估APS的血管功能,预测其血管表现的风险。目前使用较多的为测量肱动脉的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或外周动脉张力测定(PAT),而细胞外微粒的检测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有希望成为预测抗磷脂抗体(aPL)阳性血栓风险的指标。APS相关血管性疾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单纯的抗栓治疗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介入治疗APS血管狭窄的时机和方法目前仍有争议。未来对血管内皮、补体、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治疗靶点的研究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循环血内皮细胞微粒对晚期肺癌疗效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循环血内皮细胞微粒(EMPs)与晚期肺癌疾病进展(PD)的关系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肿瘤科常规治疗的88例晚期肺癌患者资料,检测治疗前血常规、乳酸脱氢酶(LDH)、肿瘤标志物以及CD105+EMPs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5+EMPs数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肺癌进展的预测指标。结果:88例晚期肺癌患者中,客观反应组60例,PD组2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史、肿瘤分期、肿瘤类型、治疗方案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LDH、总微粒(MPs)、CD105+EMP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105+EMPs≥70 events/μl( OR=3.623,95% CI为1.345~9.761, P=0.011)和LDH( OR=1.008,95% CI为1.001~1.015, P=0.032)能够预测晚期肺癌的进展。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晚期肺癌进展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示,曲线下面积为0.729(95% CI为0.620~0.837, P=0.001),敏感度为32.1%,特异度为91.6%,阳性预测值为64.2%,阴性预测值为74.3%。 结论:CD105+EMPs与晚期肺癌进展相关,CD105+EMPs联合LDH能够预测晚期肺癌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中微粒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玻璃体中微粒水平,初步探讨微粒在P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1~ 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确诊并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的PDR患者54例54只眼(PDR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0只眼(对照组)的玻璃体样本纳入研究。PDR组54只眼中,玻璃体积血(VH)、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既往接受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治疗分别为42、21、17只眼。对照组20只眼中,特发性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晶状体完全脱位分别为6、6、2、6只眼。PDR组依据PDR分期、是否发生TRD分为未合并TRD组、合并TRD组,分别为33、21只眼。依据有无VH分为伴VH组、不伴VH组,分别为42、12只眼。根据PPV前3 d是否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分为抗VEGF药物治疗组、未行抗VEGF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7、37只眼。流式细胞仪检测玻璃体样本中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来源(RMP)、血小板来源(PMP)、内皮细胞来源(EMP)和膜表面表达磷脂酰丝氨酸(PS-MP)的水平。两组样本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样本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R组患眼玻璃体中RMP水平显著降低,EMP、PM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61、5.064、3.531, P=0.018、<0.001、0.001)。两组患眼玻璃体中PS-M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17, P=0.110)。与未合并TRD组比较,合并TRD组患眼玻璃体中RMP、PM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21、-2.098, P=0.031、0.041)。抗VEGF药物治疗组患眼玻璃体中EMP水平显著低于未行抗VEGF药物治疗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430、-2.499, P=0.015、0.012 )。不伴VH组患眼玻璃体中PMP水平显著高于伴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97, P=0.003 )。 结论:PDR患者玻璃体中EMP、PMP水平升高,可能与视网膜微血管受损有关;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降低EMP水平;VH可能与PMP促凝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皮细胞微粒和血小板微粒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共纳入3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其中6例合并栓塞,同时纳入膜性肾病、慢性肾炎及健康对照组各25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EMP)和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PMP)水平。结果发现AAV栓塞组EMP、PMP水平显著高于未栓塞组(均 P<0.01),活动期AAV组EMP、PM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膜性肾病组、慢性肾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均 P<0.05),且缓解期AAV组EMP、PMP水平亦高于慢性肾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MP和PMP与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 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均 P<0.05)。研究结果提示,EMP、PMP反映了免疫炎症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程度,可能与AAV疾病炎性反应和血栓形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内皮微粒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释放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年龄≥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69例,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OSA组48例和对照组21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监测,监测结束后进行静脉取血;密度梯度离心提取微粒,流式细胞仪分析患者血中内皮微粒的水平;生化全项检测患者血脂水平,并分析OSA患者LDL-C水平与内皮微粒的相关性。结果:OSA患者LDL-C水平为(2.6±0.6)mmol/L,高于正常对照组(2.2±0.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089, P=0.041)。对照组老年人的内皮微粒水平为(19.6±7.8)×10 -6个/L,老年OSA患者的内皮微粒水平为(28.2±12.2)×10 -6个/L,老年OSA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水平较对照组老年人明显增多( t=-3.164, P=0.003);OSA合并LDL-C水平升高患者内皮微粒水平为(39.3±12.6)×10 -6个/L,较单纯OSA患者内皮微粒水平(28.2±12.2)×10 -6个/L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99, P=0.006)。OSA患者LDL-C水平与内皮微粒水平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r=0.497, P=0.032),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压、血糖等与内皮微粒水平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OSA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的释放水平较正常人增高,LDL-C浓度升高能够进一步促进OSA患者内皮微粒的释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中miR-126和P-选择素及E-选择素水平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EMPs)中miR-126、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水平,探究其与AMI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4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基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和Genisi评分.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的EMPs,用PCR法检测EMPs中的miR-126表达水平,通过ELISA法测定EMPs中的P-选择素、E-选择素表达.结果 AMI组外周血EMPs中miR-126水平低于健康组,P-选择素和E-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外周血EMPs中miR-126水平在三支血管病变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且外周血EMPs中miR-126水平与Genisi评分呈负相关.外周血EMPs中P-选择素水平在三支血管病变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且P-选择素与Genisi评分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外周血EMPs中P-选择素、E-选择是AMI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EMPs中miR-126、P-选择素及E-选择素单独诊断AMI的效能较低,外周血EMPs中miR-126、P-选择素及E-选择素联合诊断AMI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外周血EMPs中P-选择素和E-选择素是AMI的危险因素.外周血EMPs中miR-126、P-选择素及E-选择素联合对AMI有诊断价值,可作为AMI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银杏酮酯分散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MMP-9、EMPs水平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银杏酮酯分散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MMP-9、EMPs水平的影响分析.方法 纳入12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浊闭阻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常规用药,对照组给予银杏酮酯分散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心电图疗效、血脂水平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9,MMP-9)、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53/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43/60)(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在胸闷、胸痛、气短喘促、痰多纳呆、身体困重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5.00%(51/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36/60)(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也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TG、TC及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则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经治疗后vWF、MMP-9、EMPs水平均较治疗前提升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银杏酮酯分散片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情况,调节血脂水平,降低患者vWF、MMP-9、EMPs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南京市鼓楼社区老年人群高脂血症与内皮细胞微粒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南京市鼓楼社区老年人群高脂血症与内皮细胞微粒(EMP)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首次确诊,且来源于南京市鼓楼社区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高脂血症组),以老年健康体检者100名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血红蛋白(Hb)]、生化项目[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空腹血糖(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EMP.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老年人群发生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TC、TG、LDL-C、ALT、AST、hs-CRP、IL-1β、TNF-α和EM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01).2个组之间BUN、SCr、UA、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T、hs-CRP、TNF-α、收缩压、EMP是老年人群发生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089、1.528、1.048、1.065、1.946,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31~1.150、1.197~1.951、1.024~1.072、1.026~1.106、1.166~3.248,P<0.05].结论 EMP或可作为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内皮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究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微粒(microparticles,MP)、对氧磷酯酶 1(paraoxophosphorase-1,PON1)及髓过氧化物酶/对氧磷酯酶-1(myeloperoxidase/paraoxophosphorase-1,MPO/PON1)的影响.方法 选取CHD心绞痛患者 69例,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9).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比较 2 组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等心功能指标;比较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内皮细胞源微粒(endothelial cell derived microparticles,EMP)和红细胞微粒(erythrocyte microparticles,RMP)等指标;比较PON1和MPO/PON1水平;比较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9.4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MP、EMP和RM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N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PO和MPO/PON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时间显著少(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有利于增强CHD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外周血MP水平,维持PON1、MPO/PON1水平,同时还可以降低(缩短)患者的心绞痛发生频率和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吸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细胞源微粒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研究吸烟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从2020年1-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AMI患者74例纳入AMI组,非AMI胸痛、胸闷患者72例纳入非AMI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MPs水平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AMI组患者男性比例、WBC、吸烟比例、EMPs水平等均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WBC、EMPs、吸烟是发生AMI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MPs水平高、吸烟与AMI发生独立相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MPs预测AMI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95%CI:0.824~0.929,P<0.001).以EMPs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和吸烟是EMPs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MPs水平高、吸烟与AMI发生独立相关,吸烟诱导EMPs释放可能是患者更容易发生AMI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