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发病后卒中风险增加及带状疱疹疫苗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导致两种不同的疾病:水痘和带状疱疹。其中带状疱疹患者发病后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卒中。目前,评估带状疱疹发病后卒中风险的研究较少,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对卒中风险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索带状疱疹患者发病后发生卒中的风险,并评估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对该风险的影响。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使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全国病例数据,纳入18岁及以上患者2 165 505例,其中有带状疱疹患病史的患者71 911例。结果显示,带状疱疹患者发病后30 d内发生卒中的风险增加, OR值(95% CI)为1.93(1.57~2.40), P<0.001;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或带状疱疹活疫苗后发生卒中的风险降低, OR值(95% CI)为 0.57(0.46~0.72)、0.77(0.65~0.91),均 P<0.00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军人职业倦怠评估工具及其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军人是职业倦怠的高危群体。职业倦怠不利于军事绩效和战斗力的提高。评估工具的研发对促进中国军人职业倦怠的研究有重大意义。笔者以“职业倦怠”“工作倦怠”“军人”“官兵”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并获得有效文献59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中国军人职业倦怠常用评估工具包括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职业倦怠通用量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和陆军基层军官职业倦怠问卷。笔者介绍了中国军人职业倦怠常用评估工具的内容、特点、信效度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研究者可着重关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热环境下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热环境下海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资本在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军人职业倦怠问卷、抑郁症状量表、广泛焦虑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对海军某部588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热环境下海军官兵的焦虑检出率为4.9%,抑郁检出率为3.7%,失眠检出率为21.1%。心理健康状况(焦虑、抑郁、睡眠)、心理资本能共同解释官兵职业倦怠方差变异的50.70%。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在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χ2/ df=2.81, GFI=0.993, AGFI=0.973, NFI=0.992, RFI=0.979, IFI=0.995, TLI=0.986, CFI=0.995, RMSEA=0.055)。 结论:热环境下海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资本在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染色体易位分析在回顾性生物剂量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分析用于日本原爆幸存者、早先核与辐射事故受照者回顾性剂量重建已有近40年的发展史,其应用价值已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可。随着mFISH、dGH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更多关注的是受到长期慢性低剂量暴露的放射工作人员、早年参加核爆炸实验的退伍军人和医疗照射受照者等暴露人群的生物剂量的估算与重建,并在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突破与进展。为此,本文对染色体易位指标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针对该类人群开展回顾性生物剂量估算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共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是现代战争的标志性损伤,美军和英军的共病率分别为23%和33%~66%。目前缺乏对PTSD和mTBI的早期诊断方法,也无特效治疗方法和药物,从而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笔者从PTSD和mTBI的发生率、共病率、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总结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为军人PTSD和mTBI的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计算机辅助改良椎板钩的设计及其固定腰椎峡部裂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设计改良椎板钩系统,并与传统椎板钩系统固定腰椎峡部裂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门诊体检的20名男性健康青年军人腰骶椎薄层CT数据。受试者年龄20~30岁[(25.0±3.0)岁]。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L 5椎体三维模型,测量L 5双侧椎板中间区域厚度、纵向最长径、下缘弧度半径、上下面尾端之间的夹角、下缘厚度及下缘最长径,进而设计新型改良椎板钩。再选择1名上述受试者,利用三维虚拟软件建立L 4~S节段线性有限元模型(正常模型,A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L 5双侧峡部裂模型(B模型)、改良与传统椎板钩固定模型(C、D模型)。通过约束骶骨两边,于L 4椎体上施加400 N纵向载荷模拟身体上1/3重力及沿X、Y、Z 3个方向上10 N·m的弯矩模拟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状态,评估A模型L 4/5节段和L 5/S 1节段活动度,并与既往研究进行对比,验证A模型的有效性;比较A、B、C、D模型的整体活动度、L 4/5和L 5/S 1节段活动度、整体最大位移、峡部的最大位移与最大应力,C、D模型中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和最大应力,以及C、D模型中椎体的应力分布和最大应力。 结果:(1)A模型L 4/5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时的活动度分别为5.01°、4.03°、3.91°、1.42°,L 5/S 1节段活动度分别为4.62°、2.51°、2.40°、1.23°。(2)A、C、D模型的整体活动度、L 4/5和L 5/S 1节段活动度、整体最大位移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左侧弯及左旋转时结果相似,而B模型则明显增大。(3)A、C、D模型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峡部的最大位移差异不明显,而B模型峡部的最大位移均明显高于A、C、D模型,尤其在旋转时更明显,较A、C、D模型分别增大295%、277%、276%。C模型峡部的最大应力分别为0.938 MPa、1.698 MPa、0.410 MPa、2.775 MPa、1.554 MPa,D模型峡部最大应力分别为0.590 MPa、1.297 MPa、0.520 MPa、3.088 MPa、2.072 MPa,C、D模型在轴向压缩、前屈时峡部最大应力相似,但C模型在后伸、侧弯、旋转时峡部应力均小于D模型,C模型较D模型分别减小21.1%、10.2%、25.0%。(4)C模型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左旋转时内固定最大应力分别为135.220 MPa、130.180 MPa、200.940 MPa、306.340 MPa,D模型分别为131.840 MPa、112.280 MPa、349.980 MPa、370.140 MPa,2种模型在前屈、后伸时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变化相当,但在左侧弯及左侧旋转时C模型较D模型减小42.6%、17.2%。(5)C模型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左旋转时椎体的最大应力分别为79.787 MPa、36.857 MPa、37.943 MPa、96.965 MPa,D模型椎体的最大应力分别为80.104 MPa、64.236 MPa、196.010 MPa、193.020 MPa,且2种模型最大应力均分布在与内固定接触区域,尤其在后伸、左侧弯、左旋转时C模型较D模型分别减少42.6%、80.6%、49.8%。 结论:改良椎板钩更符合国人椎板解剖结构。与传统椎板钩系统相比,改良椎板钩系统能有效降低腰椎峡部裂在各方向的位移及活动度,使内固定及椎体的应力明显减小,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PF方案同步IMRT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顺铂和氟尿嘧啶联合化疗(TPF方案)同步调强放疗(IMRT)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3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观察组(47例)给予TPF方案同步IMRT,对照组(46例)给予PF方案(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步IMRT。治疗结束后的1个月内复查食管钡餐、胸部及上腹部CT,评估其近期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总生存期(OS)评估其远期疗效;收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细胞亚群CD8 +水平高于对照组[(33.55±4.46)% vs. (29.06±3.61)%, P<0.05],而CD3 +[(51.29±5.22)% vs. (56.04±6.10)%, P<0.05]、CD4 +[(28.27±3.63)% vs. (30.35±3.52)%, P<0.05]及CD4 +/CD8 + (0.84±0.25 vs. 1.04±0.08, P<0.05)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达82.98%(39/47),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仅63.04%(29/4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70, P=0.030)。观察组的中位OS为25.3个月(95% CI为17.9~26.1),对照组为18.2个月(95% CI为14.4~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28, P=0.038)。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疲乏、食欲不振、血液学毒性、食管炎和肺炎等,大多为1~2级,给予对症处理或结束治疗即可消失;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呕吐(46.81% vs. 78.26%, χ2=9.80, P=0.002)、食欲不振(44.86% vs. 71.74%, χ2=6.99, P=0.008)、白细胞减少(36.96% vs. 73.91%, χ2=13.37, P<0.001)、食管炎(61.70% vs. 82.61%, χ2=5.05, P=0.02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结论:TPF同步IMRT的治疗方案有效性高且不良反应低,可作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改善的有效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Utstein模式下秦皇岛地区院外心搏骤停旁观者心肺复苏的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院外心搏骤停(OHCA)旁观者心肺复苏(BCPR)的现状及其对心肺复苏(CPR)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秦皇岛市Utstein模式CPR数据库,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秦皇岛市卫生应急调度中心接诊的1 162例OHCA患者的数据资料,并依据是否获得BCPR分为两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参数(性别、年龄)、心搏骤停前参数(心搏骤停发生地点)、CPR实施参数(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搏骤停原因初步诊断、初始心律)、CPR结果参数〔现场是否实现自主循环恢复(ROSC)、30 d存活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BCPR与现场ROSC的关系;同时分析实施BCPR旁观者的社会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学历、CPR知识的获取途径)。结果:1 162例OHCA患者中,剔除发生在养老院、医院等有专业医护人员的场所以及院前急救人员目击的病例,最终纳入852例OHCA患者,其中仅24例(占2.8%)获得BCPR,其余828例未获得BCPR(占97.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搏骤停发生地点、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搏骤停原因初步诊断和初始心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BCPR组比较,BCPR组患者现场ROSC率和30 d存活率均明显升高〔现场ROSC率:16.7%(4/24)比5.2%(43/828),30 d存活率:8.3%(2/24)比1.3%(11/828),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PR〔优势比( OR)=32.132,95%可信区间(95% CI)为11.129~65.471〕、心搏骤停发生地点( OR=0.080,95% CI为1.212~3.125)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OR=0.121,95% CI为0.174~0.816)是OHCA患者现场ROSC的重要因素(均 P<0.01)。共计30名旁观者参与实施OHCA患者BCPR,其中失访2名,有效回访28名。28名旁观者以男性为主(占85.7%);年龄集中在18~40岁(占57.1%);职业主要为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占21.5%)、学生(占17.9%)、军人(占14.3%)和公交司机(10.7%)等;学历主要为专科及以上(占85.7%);CPR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新媒体与APP(占42.9%)和讲座(占21.4%)等。 结论:秦皇岛市OHCA的BCPR实施率仅为2.8%;BCPR可提高OHCA患者院前CPR成功率和30 d存活率;有针对性地选择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学生、军人及公交司机等人群作为CPR培训目标可能获得更显著的社会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胫骨结节骨软骨炎(Osgood-Schlatter disease,OSD)是临床常见的青少年劳损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体育运动爱好者、运动员和军人。OSD临床表现典型,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膝关节X线检查即可明确诊断,但需与其他可能导致膝前痛的疾病相鉴别。OSD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男性12~15岁和女性8~12岁、高体质指数、骨骼肌肉解剖变异、运动量大等。OSD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随着骨骼的成熟而逐渐痊愈。大部分患者无需治疗或也可采用运动疗法、药物及物理治疗等保守方法治疗,但可能遗留后遗症,影响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临床上须充分重视,若保守治疗不佳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原则为清除骨碎片和胫骨结节成形。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关节镜手术。关节镜手术具有微创、快速康复等优势,是目前提倡的最佳手术方式,但其中远期疗效尚不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阴性和阳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隐记忆特点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阴性和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隐记忆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字残词补笔方法对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阴性症状组52例,阳性症状组41例)及30例正常对照(正常组)进行残字补笔内隐记忆的测评,使用方差分析和 t检验比较反应时和正确率,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其与人口学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内隐记忆测试正确率:病程≤5年患者正确率[(38±5)%]、病程5~15年患者正确率[(34±8)%]及病程≥15年患者正确率[(34±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受教育年限<10年患者正确率[(34±7)%]与受教育年限≥10年患者正确率[(3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小学学历患者正确率[(35±6)%]、初中高中学历患者[(34±7)%]、专本科及以上患者正确率[(39±5)%]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精神分裂症组内隐记忆测试反应时:病程≤5年患者反应时[(3 248±971)ms]、病程5~15年患者反应时[(3 515±672)ms]、病程≥15年患者反应时[(3 925±842)ms]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服用氯氮平患者反应时[(3 869±871)ms]与服用奥氮平患者反应时[(3 393±626)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工患者反应时[(3 495±712)ms]、农民患者反应时[(3 870±878)ms]、军人患者反应时[(3 024±924)ms]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正确率统计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正确率[(40±5)%]与阴性症状组正确率[(3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阴性症状组正确率[(33±7)%]与阳性症状组正确率[(3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组间反应时统计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反应时[(2 660±667)ms]与阴性症状组反应时[(3 678±951)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阳性症状组反应时[(3 072±865)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阴性症状组反应时[(3 678±951)ms]与阳性症状组反应时[(3 072±865)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隐记忆正确率与病程呈负相关( r=-0.222, 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隐记忆与病程、服用药物、从事职业等因素有关;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间内隐记忆可能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