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对新型重组H3N2禽流感病毒的测序鉴定及其基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对新型重组H3N2禽流感病毒进行测序鉴定并分析病毒的基因特征。方法:对2021年广州市某农贸市场外环境H3N2禽流感阳性样本进行鸡胚培养,联合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靶向扩增和纳米孔测序技术进行病毒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基因特点。结果: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该毒株各基因片段均属于欧亚进化分支,宿主来源均为禽源。其HA基因与我国H3N6禽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NA基因与2017-2020年我国H3N2禽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PB1基因与2016-2022年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H5N6禽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与广州市H5N6禽流感流行株PB1基因亲缘关系较远。其余内部基因片段来源复杂,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分子特征显示,该毒株具有典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倾向结合禽源受体。生物特性相关重要蛋白位点上,该毒株发生PB2-L89V、PB1-L473V、NP-A184K、M1-N30D/T215A、NS1-P42S/N205S等致病性增强突变。结论:本研究通过纳米孔测序鉴定一株新型重组H3N2禽流感病毒,分析发现该病毒与H5N6禽流感病毒发生了基因重组。目前该病毒跨种传播能力较低,但有必要密切关注H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和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盐业体制改革3年后贵州省食盐销售情况及盐碘含量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盐业体制改革3年后,贵州省市场食盐销售情况及盐碘含量。方法:2020年8 - 10月,在贵州省9个市(州),每个市(州)选择2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选择1个城区和1个乡镇,在城区抽取1家大型超市和1个农贸市场,乡镇抽取1家小型超市或便利店,查看销售食盐的品种、产地、包装上碘含量标识,并采集不同品牌食盐同时送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盐碘实验室测定其碘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8家大型超市和18个农贸市场、18个乡镇小超市或便利店,采集23个品牌、3大种类、产地来自11个省份的食盐70份。其中包装上碘含量标识为21 ~ 39 mg/kg的有56份,省级检测其碘含量范围为19.23 ~ 37.41 mg/kg(其中有2份低于21.0 mg/kg),中位数为25.75 mg/kg;包装上标识两种碘含量(18 ~ 33、21 ~ 39 mg/kg)的有12份,省级检测盐碘范围为23.52 ~ 32.90 mg/kg,中位数为26.55 mg/kg;1份标识为18 ~ 33 mg/kg,省级检测碘含量为25.20 mg/kg;1份标识为未加碘食盐,其碘含量未检出。根据实际检测值,有68份销售食盐的碘含量在包装标识范围内,占总份数的97.14%。以省级检测结果为标准,省、县级实验室检测结果相对偏差绝对值范围为0 ~ 27.45%,平均偏差为7.65%,符合率为91.43%(66/70)。结论:盐业体制改革3年后,贵州省市场销售食盐跨省经营多,品种齐全,97%以上的抽检样在贵州省执行的食盐碘含量标准范围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市通州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分布及基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2021—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农贸市场的外环境及相关人员标本的禽流感病毒检测结果及基因特征分析,为我市禽流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1—2022年共采集外环境及食品涂抹标本2 184例,相关人员咽拭子标本124例。利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对病毒载量高的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基因特征。结果:实时荧光RT-PCR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外环境及食品涂抹标本检出2例H5N8阳性、78例H7N9阳性、177例H9N2阳性、2例H5N8和H9N2共感染、1例H7N9和H9N2共感染,124例人员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病毒载量高的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1例H5N8病毒的HA基因属于为2.3.4.4分支,HA基因的HA0裂解位点序列为多个连续性碱性氨基酸(REKRRKR/ GLF),2例H7N9病毒的HA基因与Yangtza river delta属于同一分支,HA基因的HA0裂解位点序列为多个连续性碱性氨基酸(VPKRKRTAR/GLF),均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树分析提示,H5N8和H7N9的HA基因与国内报道的病毒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农贸市场是禽流感病毒分布的主要场所,高致病性及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同时空交叠感染现状,提示应加强禽流感病毒的监测防控工作及防范知识的宣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州市增城区农贸市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污染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描述增城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年农贸市场中禽流感病毒的污染特征,分析新冠疫情暴发对禽流感病毒市场污染的影响。方法:在增城区各街镇农贸市场中抽检禽流感病毒核酸,A型流感病毒阳性的再进行H5、H7、H9分型,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共检测了1 978份环境样本,A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31.24%(618/1 978),其中H9亚型占92.07%(569/618);2019年与2020年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x2=0.052, P=0.082);不同类型样本中脱毛机内壁的阳性率最高(44.08%),冰柜(箱)内壁最低(13.33%)。 结论:污染增城区农贸市场的禽流感病毒优势亚型为H9,与活禽直接接触的样本更易检出禽流感病毒。新冠肺炎暴发后环境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与疫情暴发前没有差异,建议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监管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湖州市2013—2018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外环境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湖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外环境样本检测情况。方法:收集2013—2018年现住址为湖州市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同时采集暴露可疑环境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发病数与环境阳性检出率的关系。结果:2013—2018年湖州市确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39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23.08%。男性多于女性,病例主要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和农民。病例溯源样本阳性检出率为8.47%(30/345),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场所的阳性检出率为25.00%(127/508),发病数与样本、场所检出阳性率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379和0.392。结论:中老年男性及农民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发群体,活禽暴露是发病的高危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都农贸市场零售猪肉中沙门菌定量检测方法及污染风险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了优化猪肉中沙门菌定量检测方法,并对成都市部分农贸市场零售的猪肉样品中沙门菌污染浓度进行定量研究。本研究于2020年基于我国沙门菌定性检测方法(GB4789.4-2016)和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FSIS)定量检测方法(MLG 4.08和MLG Appendix 2.05 MPN),使用成都地区市售70份肉猪样品对沙门菌定量检测中选择性增菌液、筛选平板、鉴定方式以及定量稀释比例进行优化,通过 t检验分析获得适用的优化方法,使用优化方法对2020年6—10月成都市部分农贸市场采集的40份零售猪肉样品进行沙门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对于生鲜猪肉样本,TTB增菌液筛选沙门菌符合度显著高于RV增菌液(0.93±0.32 vs 0.35±0.62, t=8.324, P =0.001),XLT4平板筛选到的可疑菌落符合度显著高于沙门显色培养基(0.77±0.09 vs 1.00±0.00, t=2.971, P =0.017)。使用4个连续梯度稀释的12管MPN法,可获得准确的沙门菌污染浓度数值。经选择性增菌液TTB增菌后划线于XLT4平板,并使用荧光PCR联合MALDI-TOF微生物质谱鉴定,可实现猪肉样品中沙门菌高效分离鉴定。部分农贸市场零售生鲜猪肉中沙门菌的检出率为92.5%(37/40),大部分阳性样品(83.8%,31/37)沙门菌的污染水平在0.1~55 MPN/g范围。本研究优化的沙门菌定量检测方法,可有效对猪肉中沙门菌污染进行定量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挝草药资源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采用文献整理分析、样线调查、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老挝药用植物物种资源信息,初步获取老挝境内药用植物资源、民间草药使用方法及传统医药知识档案资料,发现老挝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214科1 014属2 165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29科40属57种,裸子植物8科17属32种,被子植物177科957属2 076种。目前市场流通的药材有108种。老挝有广泛应用草药资源的基础,农贸市场中的一些鲜药具有止咳生津、祛湿、祛暑、滋阴凉血等功效,市场上驱风、壮腰膝类药材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应重点加强开发和管理。中国与老挝可在传统用药经验方面深入研究、加强交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现场控制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索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现场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2个农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使用S-烯虫乙酯药片贴进行德国小蠊控制,对照组使用商家自行购药控制德国小蠊密度.通过比较2个市场的德国小蠊密度变化和发育繁殖情况,评估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控制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投药30 d后德国小蠊总密度下降明显,密度下降率达到67.11%,若虫密度下降率为79.79%.对照组前60 d总密度变化不大,第90天开始密度上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第90和120天的德国小蠊密度存在显著差异.施药现场带回的德国小蠊若虫中,外形畸形组死亡较早.施药现场带回的10个卵鞘中有3个未孵化,7个卵鞘产生的122只若虫成功羽化40只成虫,其中3个成虫翅膀出现畸形.结论 S-烯虫乙酯通过致畸和不育作用,能够减小德国小蠊种群密度,降低其繁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2020-2023年宝鸡市蝇类生态学监测及家蝇抗药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调查分析宝鸡市蝇类种群密度、生境分布、季节消长规律及家蝇抗药性现状,为蝇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家蝇抗药性测定采用点滴法.结果 2020-2023 年共捕获3 科2 属6 种7 178只成蝇,平均密度为 1.43 只/笼;全年蝇活动高峰期为 6-8 月,8 月密度最高,为 2.62 只/笼;宝鸡市优势蝇种为家蝇、麻蝇,占比分别为 58.30%、12.13%.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2.03 只/笼),其次为餐饮外环境(1.49 只/笼)、居民区(1.12 只/笼),绿化带密度最低(1.09 只/笼);4 种生境中家蝇占比较高,且餐饮外环境、居民区家蝇占比均达 60%以上.家蝇对残杀威、敌敌畏、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36.37、54.25、146.03、38.44 倍.结论 6-8月是宝鸡市成蝇防控重点月份,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和居民区为重点防控区域,应在这些区域采取保持环境卫生、加强孳生地治理、完善防蝇设施等综合防制措施,以便有效控制蝇类密度水平,减少对人类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22年苏州市蜚蠊种群监测及抗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苏州市不同生境蜚蠊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变化及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情况.方法 用粘捕法调查蜚蠊密度,用药膜法进行德国小蠊抗药性测定.结果 2022 年苏州市蜚蠊粘捕率和密度分别为7.20%和 0.40 只/张,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 94.24%,为优势种.蜚蠊粘捕率和密度 7 月最高,分别为9.73%和 0.56 只/张,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为 1.80 只/张,不同月份总体蜚蠊密度和农贸市场蜚蠊密度呈显著相关性(r=0.965,P=0.002).不同生境蜚蠊粘捕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3.489,P<0.001);德国小蠊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残杀威抗性倍数分别为 3.36、6.18、1.08、1.79、0.79.结论 德国小蠊是苏州市蜚蠊优势种,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7 月是蜚蠊密度高峰月,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为中度抗性,对其他 4 种杀虫剂为低度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