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BNP TFC CO Scr水平与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血清BNP、TFC、CO、Scr等容量负荷评估指标与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收缩功能障碍性(LVEF<50%)心力衰竭患者93例,记录患者出院后90d内出现心衰症状和体征加重、心血管性再就诊和(或)再住院以及心因性死亡等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结果:共完成随访93例患者,预后不良31人.预后不良组患者的LVEF、CO、冠心病患病率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BNP、cTnⅠ、TFC、Sc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其中容量负荷评估指标BNP、TFC、CO、Scr是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90天内发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容量负荷评估指标BNP、TFC、CO、Scr是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对其短期预后或可具有预测作用,对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导管心内膜注射植入性海藻酸盐水凝胶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无应答心力衰竭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等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针对终末期心力衰竭,药物及心脏辅助装置治疗作用有限,心脏移植手术存在供体不足与免疫排斥等问题.海藻酸盐水凝胶兼具力学支撑和诱导心脏组织再生修复功能,本中心于2021年3月开展了全球首例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行经导管心内膜注射植入性海藻酸盐水凝胶治疗,进行了安全性及可行性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效果良好.鉴于在既往研究中已施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的心力衰竭患者均被排除在外,本病例报道1例经导管心内膜注射植入性海藻酸盐水凝胶治疗CRT-D无应答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情况,术后随访中患者就医次数较前明显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可能拓展该项技术的应用适应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心房颤动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不同心房颤动(房颤)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1例,分为阵发性房颤(367例)和持续性房颤(384例),将不同房颤类型患者分为缺血性卒中组和非缺血性卒中组,分析不同类型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房颤合并卒中患者中,持续性房颤患者比例大于阵发性房颤(P<0.05),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卒中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糖尿病比例高于无卒中组,CHA2DS2-VASc评分高于无卒中组[(5.92±1.41)分比(3.97±1.26)分,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3.795,95%CI 1.011~14.241,P<0.05)、糖尿病(OR=2.12 1,95%CI 1.272~3.536,P<0.05)是阵发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房颤患者中,卒中组女性(P<0.05)、合并高血压(P=0.012)比例高于无卒中组,年龄[(79.34±6.62)岁比(74.5土9.70)岁]、左心房内径(LAD)[(49.28±4.29)mm比(42.13±3.96)mm]、CHA2DS2-VASc评分[(3.97±1.38)分比(3.61±1.37)分]高于无卒中组(P<0.05),接受抗凝治疗患者比例低于无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2,95%CI 1.025~1.100,P<0.05)、女性(OR=2.917,95%CI 1.681~5.060,P<0.05)、LAD(OR=1.165,95%CI 1.105~1.230,P<0.05)是持续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抗凝治疗(OR=0.332,95%CI 0.194~0.566,P<0.05)是保护因素.结论 冠心病、糖尿病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年龄、女性、LAD、抗凝情况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因此,对于阵发性房颤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或积极进行节律控制、抗凝治疗,以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发生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SCAP 113例患者,合并心力衰竭为病例组(n=53)及未出现HF对照组(n=60).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超声检查参数、实验室参数间的差异,并将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SCAP患者发生HF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53例病例组和60例对照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3.64,95%CI:1.26~10.53,P=0.02)、心律失常(OR=5.66,95%CI:1.72~18.66,P=0.01)、急性心肌梗死(OR=3.72,95%CI:1.52~9.12,P=0.004)、使用有创呼吸机(OR=3.36,95%CI:1.13~9.98,P=0.03)是SCAP患者发生HF的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使用有创呼吸机是SCAP患者发生HF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诊断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病例1 男,54岁.因无明显诱因呼吸困难伴胸闷20d,不伴撕裂样疼痛、畏寒发热、腹痛腹泻及意识尚失等.于外院诊断为"肺炎,冠心病,心力衰竭",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1周无明显缓解来我院就诊.心电图: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电压,ST-T段改变.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未见狭窄及阻塞,右冠近段可见粥样斑块,未见狭窄,中远段未见明显狭窄;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壁增厚(图1A),二尖瓣叶及房间隔稍增厚(图1B~C),左心室壁运动欠协调(心尖运动尚可)(图1G),左心室限制型舒张功能障碍(图1D~F),心包腔少量积液(图1A);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卵圆孔未闭;考虑心脏淀粉样变可能.心脏MRI示:心脏淀粉样变性,左心室壁心内膜下弥漫性延迟强化.尿液Ig轻链定量为λ型 M 蛋白,Lambda U:56.2 mg/L,Kappa U:54.3 mg/L;皮下脂肪活检示:刚果红染色阳性,骨髓穿刺活检示:浆细胞骨髓瘤(图1H).诊断: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问题为导向的沟通干预模式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沟通干预模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PCI的8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试验组给予以问题为导向的沟通干预模式。应用冠心病疾病相关知识调查表、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冠心病疾病知识调查表中各维度得分及SCHFI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沟通干预模式能够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5E"康复干预方案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5E"康复干预方案在心力衰竭患者(Heart Failure,H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H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5E"康复干预方案。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并使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oroary Artery Disease Self-Managenment Scale,CSMS)和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存质量量表(Minnesota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Life scale,MLHFQ)分别测评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结果:入院当日,两组CSMS量表评分、MLHFQ量表评分及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CSMS量表评分、MLHFQ量表评分及左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实施"5E"康复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改善HF患者心功能指标,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多中心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运用双桡动脉(RA)与左乳内动脉(LIMA)桥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40%)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15个省、自治区24家心脏中心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对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男55例,女32例,年龄(57.5±9.1)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2例,糖尿病12例,周围血管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轻度肾损害12例,升主动脉钙化3例。合并支架内狭窄者43例,左主干病变21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35.5±7.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5.5±2.6)mm。远端吻合口(3.2±0.9)个,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5±22.7)min,体外循环时间(113.4±19.2)min。二尖瓣置换32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三尖瓣成形5例;27例预防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手术死亡率2.3%(2/87)。术后房颤15例、脑卒中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随访(39.5±7.7)个月,随访率100%,随访中无死亡,无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53.0±1.5)mm比(65.5±2.6)mm, t=9.51, P=0.02],左室射血分数提高[(45.2±3.3)%比(35.5±7.3)%, t=13.79, P=0.001];心绞痛分级术后亦有明显改善(≤2级者:98.8%比5.7%,χ 2=17.21, P=0.001)。共有62.4%(53/85)的患者于术后(30.5±7.4)个月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仅1例RA桥狭窄,通畅率98.8%。 结论:在选择合适的病例中,双RA与LIMA的全动脉CABG术治疗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低下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力衰竭(心衰)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心衰患者87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基线血清中的H-FABP浓度。根据H-FABP水平三分位数值分为低H-FABP组(H-FABP≤4.04 ng/ml, n=292)、中H-FABP组(H-FABP 4.04~7.02 ng/ml, n=292)和高H-FABP组(H-FABP≥7.02 ng/ml, n=293),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此外,根据患者心衰是否为冠心病所引起分为缺血性心衰和非缺血性心衰亚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H-FABP独立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临床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基线H-FABP对心衰的预后价值。 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H-FABP呈正相关(β=0.012、0.238、0.001、0.345、0.063, P均<0.05),女性、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钠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H-FABP呈负相关(β=-0.184、-0.006、-0.016、-0.034、-0.006, P均<0.05)。共有119例(13.6%)患者出现失访,在随访931(412~1 185)d时,246例(32.5%)患者发生了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log 2H-FABP)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 HR=1.39, 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对心衰患者3个月、1年及2年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69及0.71),对应的基线H-FABP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85、6.54和6.54 ng/ml。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在基础模型和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H-FABP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P<0.001)。H-FABP分别以6.54 ng/ml(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及其水平三分位数作为截断值分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log 2H-FABP)是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 HR=1.74, P<0.001),也是非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 HR=1.28, P=0.027)。 结论:年龄、性别、冠心病、血红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钠、eGFR、尿酸及NT-proBNP与H-FABP相关。基线H-FABP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基础模型和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H-FABP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合并CHF患者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均40例,三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Ⅰ组予以常规运动干预,Ⅱ组接受中等强度运动,Ⅲ组接受高等强度运动。比较三组症状改善情况、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心率水平及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①治疗前,三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P>0.05);治疗后,Ⅲ组上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高于Ⅱ组、Ⅰ组( 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低于Ⅱ组、Ⅰ组( P<0.05);②治疗前,三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Ⅲ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Ⅱ组、Ⅰ组(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低于Ⅱ组、Ⅰ组( P<0.05);③Ⅲ组心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Ⅱ组、Ⅰ组( P<0.05);④治疗前,三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P>0.05);治疗后,Ⅲ组上述评分高于Ⅱ组、Ⅰ组( P<0.05);⑤治疗前,三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P>0.05);治疗后,Ⅲ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Ⅱ组、Ⅰ组( P<0.05)。 结论:对冠心病合并CHF患者,实施高等强度运动量康复训练,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