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合并阻塞性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支架植入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南京江北医院2009年6月至2021年6月入院诊断冠脉痉挛综合征(CASS)的患者44例,根据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中,痉挛冠脉是否存在直径≥50%的狭窄,分为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组(n=24)和冠脉痉挛无阻塞性狭窄组(n=20),观察药物治疗或联合支架植入的疗效,随访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或死亡情况.结果 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组与不合并阻塞性狭窄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酗酒、吸烟)、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射血分数(EF)、心电图下壁ST段抬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24例中,5例(20.83%)药物治疗,19例(79.17%)行PCI[其中15例(78.95%)在痉挛伴狭窄冠脉实施,4例(21.05%)在非痉挛冠脉实施].痉挛冠脉无狭窄20例中,16例右冠脉(RCA)痉挛(其中13例RCA完全正常伴痉挛,3例伴20%~30%狭窄),4例左前降支(LAD)痉挛(2例完全正常,2例伴30%~40%狭窄),仅1例(5.00%)在非痉挛冠脉行PCI.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组随访24~129(64.13±29.80)个月,心绞痛复发4例,支架内狭窄1例,1例支架极晚期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行紧急PCI.冠脉痉挛无狭窄组随访30~168(64.75±32.54)个月,心绞痛复发7例,死亡1例,两组MACE的发生率(25.00%vs 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患者可选择药物联合支架植入治疗,能取得良好预后,但应在腔内影像指导下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闭塞病变合并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近远期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慢性闭塞病变(CTO)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瞻性注册研究中接受急诊PCI的2 271例急性NSTEMI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合并CTO组和非合并CTO组,主要研究终点为在院期间和术后2年病死率,次要研究终点为2年时的总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包括再次血运重建、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入院、卒中、严重出血等。结果:急性NSTEMI患者中有13.4%合并CTO,与非合并CTO患者相比,在院期间病死率(3.6% 比1.4%, P<0.01)和2年随访病死率(9.0% 比 5.1%, P<0.01)明显增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接受急诊PC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HR 7.28,95% CI 1.50~35.35, P=0.01),而高龄( HR 1.04,95% CI 1.01~1.07, P<0.01)和射血分数(EF)减低( HR 0.95,95% CI 0.93~0.98, P<0.01)是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TO并未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而是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 HR 1.67,95% CI 1.10~2.54, P=0.02)。 结论:尽管合并CTO的急性NSTEMI患者近远期病死率明显增加,但CTO并不是急性NSTEMI患者近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仅和再次血运重建增加相关,高龄和EF减低是接受急诊PCI的急性NSTEMI患者2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对于初诊稳定型胸痛CT并不劣于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阻塞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诊断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一种准确、无创的检查手段,是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的有效替代方案。但是,CT与ICA在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孰优孰劣尚不明确。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旨在比较CT与ICA在可疑CAD的稳定型胸痛患者诊断方面的优劣情况。主要评价指标是3.5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非致命性卒中)发生率;其他评价指标包括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和心绞痛发生率。结果显示:在3 561例患者中,男性1 560例(占43.8%),女性2 001例(占56.2%);3 523例(98.9%)完成了随访,其中CT组1 808例,ICA组1 753例。CT组和ICA组分别有2.1%及3.0%的患者发生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比(hazard ratio, HR)=0.70,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为0.46~1.07, P=0.10〕。CT组有9例患者(0.5%)发生了主要的操作相关并发症,而ICA组有33例(1.9%; HR=0.26,95% CI为0.13~0.55)。在随访的最后4周,CT组有8.8%的患者、ICA组有7.5%的患者报告了心绞痛〔优势比(odds ratio, OR)=1.17,95% CI为0.92~1.48〕。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对于可疑CAD的稳定型胸痛患者,初始检查采用CT或ICA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影响不分伯仲,但采用CT检查患者发生主要操作相关并发症的概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TEMI再灌注微血管损伤的心脏磁共振成像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约90%以上心外膜血流可恢复正常,然而这部分患者中却有高达50%以上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仍存在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足,主要为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微血管损伤(MVI)所致。非侵入性心脏磁共振成像可将微血管阻塞(MVO)和心肌内出血(IMH)可视化,研究表明MVO与IMH是心肌梗死不良预后的成像标记物,而IMH则预示着患者心肌梗死面积更广泛、预后更差。该文概述了再灌注治疗后STEMI患者发生MVI的可能机制,并重点阐述了其相关的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合并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在华润武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加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过程。患者为51岁男性,因间断胸闷3 d,再发3 h余入院。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 kPa),空腹血糖8.97 mmol/L,总胆固醇6.23 mmol/L,甘油三酯2.6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2 mmol/L;心肌肌钙蛋白Ⅰ 875.80 pg/ml,肌红蛋白830.4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5.03 ng/ml;糖化血红蛋白6.7%;夜间睡眠监测诊断: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轻度);夜间低氧血症(重度)。入院后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肥胖型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后予以阿司匹林(100 mg、1次/d),替格瑞洛(90 mg、2次/d),司美格鲁肽(0.5 mg、1次/周)。4个月后随访血压控制良好(不超过135/82 mmHg),血糖波动稳定(空腹血糖波动在4.8~6.1 mmol/L,非空腹血糖不超过10.2 mmol/L),体重下降,未出现胃肠道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及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引起心肌坏死,其中90%的患者行冠脉造影时可见冠状动脉狭窄(>50%)或阻塞,但仍有10%的患者未见明显狭窄,即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MINOCA发病率为6%左右,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平均年龄约为55岁,其中女性占40%。其病因复杂,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很高,一年内死亡率高达3.5%,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诊治方案。本文就近几年MINOCA的病因及诊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心脏破裂合并左心室假性室壁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左心室假性室壁瘤发病率极低,常见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偶见于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修复,近年来,介入治疗更为临床所接受。该文介绍1例MINOCA所致心脏破裂合并左心室假性室壁瘤病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气促,采用经颈动脉入路行介入封堵治疗,成功置入室间隔肌部封堵伞隔绝心脏破裂后形成的左心室假性室壁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心磁图特征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MINOCA组),同期纳入心脏检查正常的人群作为对照(对照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心磁图检查结果。MINOCA组共入选患者6例,对照组共入选78人,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职业、婚姻状况进行匹配后,最终两组各入选5人。以对照组作为参照,发现MINOCA组患者QRS段存在QR转动异常,TT段正、负磁极离散改变,电流方向紊乱。两组人群共有35个心磁图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涉及TT间期、QRS波段、RS间期、QR间期等多个波段。该研究初步探索了MINOCA的心磁图特征,可为建立心磁图MINOCA诊断模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entall术后冠状动脉血栓栓塞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约1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临床上将其定义为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冠状动脉栓塞是其主要病因之一。该文报告1例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栓塞致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与中间支分叉处均可见大量血栓,予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溶栓、术后积极抗栓治疗。该文总结其可能病因、诊断依据及诊疗过程,以期为临床诊治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15年6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ACS患者,对所有入选患者行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检查。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中/重度OSA组(AHI≥15次/h)及无/轻度OSA组(AHI<15次/h)。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即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复合终点。绘制两组患者发生MACCE的Kaplan-Meier曲线,分别于入组后1、2、3、4、5年比较两组MACCE的累积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CS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选1 927例ACS患者,其中男性1 629例(84.5%),年龄(56.4±10.5)岁。中/重度OSA组1 014例(52.6%)。与无/轻度OSA组比较,中/重度OSA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更高,既往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合并高血压者的占比更高( P均<0.05)。两组的ACS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1),中/重度OSA组接受PCI的比例及支架置入数量更高( P均>0.05)。随访时间为2.9(1.5,3.6)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无/轻度OSA组比较,中/重度OSA组MACCE累积发生率更高(34.0%比24.0%, HR=1.346,95% CI 1.100~1.646,log-rank P=0.004);随访至第4、5年时两组的MACCE累积发生率差异出现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3.3%比22.9%, HR=1.397,95% CI 1.141~1.710,log-rank P=0.001;34.0%比24.0%, HR=1.341,95% CI 1.096~1.640 ,log-rank 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OSA( HR=1.312,95% CI 1.054~1.631, P=0.015)是ACS患者远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超过52%的ACS患者合并OSA,OSA是ACS患者远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且随时间延长其影响越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