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精准辅助技术在脊髓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并伴有呼吸功能衰竭、肠道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紊乱。现有治疗方法中,早期减压手术和激素类药物冲击疗法效果欠佳且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与此同时,康复治疗费用高昂且仅能获得有限功能恢复。脊髓电刺激(SCS)通过刺激调控残存的低位脊髓中间神经元,重塑残存神经传导束功能,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修复。脊柱外科引入智能精准辅助技术,针对脊髓损伤不同程度、节段及病程来制订更加精准、个体化的神经调控和康复策略,结合实时反馈,不断修正算法,实现对SCS的远程安全调控,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救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助于制订更为有效的康复干预方案,进一步提高临床转化价值。笔者就智能精准辅助技术在SCS治疗脊髓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压氧治疗中陪同人员肺气囊破裂致脑气栓症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38岁,因亲属脑外伤昏迷行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时进氧舱陪护。陪舱前(2019年9月20日)心电图、血常规、肺部X线检查无异常(图1A),于2019年9月23日上午10∶03首次进入医用空气加压氧舱陪同亲属行HBO治疗。HBO治疗方案:治疗压力升至0.16 MPa(1.6 ATA)后,稳压吸氧20 min 3次,每次间歇5 min;升、减压各10 min,减压前5 min吸氧(减压速度6 kPa/min)。本例患者为陪护人员,治疗全程无吸氧,亦无任何不适,与其他陪护交流正常。减压出舱前1 min本例患者突然出现站立不稳(舱内其他人员无类似症状),出舱后迅速被送至急诊科。影像学检查:肺部X线片示右上肺野直径约32 mm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提示肺大泡出血(图1B);头部CT示右额顶枕叶多发性斑片状低密度影,其内夹杂散在小气泡影(图1C)。初步诊断为脑气栓症,给予美国海军减压病加压治疗表Ⅴ方案行HBO治疗,安排医护陪舱、心电监护;入舱时患者神志清醒,对答切题,但右侧肢体躁动,给予约束带固定,经安抚可吸氧;治疗全程患者神志清醒,躁动,心率121次/min,血压130/90 mmHg,呼吸21次/min,血氧饱和度(SPO 2)100%;出舱后精神状态欠佳,嗜睡,可简单对答,左侧肢体无力,多次呕吐(为胃内容物)。HBO治疗2 h后头部MRI检查示右侧顶枕叶皮层白质斑状异常信号,无占位征象,加权像示右侧枕叶皮质下小斑片状高信号影(图1D),考虑缺血梗塞灶,收入神经内科治疗。入科后患者呈中度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1]睁眼反应为1分,语言评分为1分,运动评分为3分,总分为5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2]评分为27分,左侧Gordon征(+),余正常。临床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三低饮食及抗血小板、降脂、脱水、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治疗后1 d呼叫可睁眼能回应;治疗后2 d GCS评分为13分,可自主睁眼,呼叫能应答;左侧肢体肌力为0级,右侧肢体肌力为5 -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1例合并肺大泡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合并肺大泡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青岛市市立医院高压氧科收治的11例合并肺大泡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并对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胸部CT提示11例患者中有7例为多发肺大泡,数量最多者超过20个。直径超过30 mm者有4例,最大者直径可达55 mm,且位于近胸膜处。在合并肺部疾病方面,5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双肺肺气肿,其中1例还同时合并双肺间质纤维化;另有1例合并双肺肺气肿、支气管扩张,1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薄壁空洞形成。在治疗压力0.2 MPa(2.0 ATA)、减压时间至少20 min的治疗方案下,所有患者在中位治疗次数6(2,13)次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突发咳嗽、胸闷、胸痛、咯血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结论:进舱治疗前对合并肺大泡患者完善胸部CT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在相对较低的治疗压力并延长减压时间的治疗方案下,合并肺大泡患者行高压氧治疗是相对安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切口徒手置钉微创分离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小切口徒手置钉微创分离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共49例进行小切口徒手置钉微创分离手术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平均年龄(55.62±2.97)岁(范围:26~75岁),女28例,平均年龄(52.50±1.76)岁(范围:34~72岁)。对于术前有原发肿瘤病史,出现多发转移患者不进行术前常规活检诊断;对于原发灶不明、没有肿瘤病史的患者,需术前进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术前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脊柱肿瘤脊柱不稳评分(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评估患者脊柱稳定性、硬膜外脊髓受压(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ESCC)评估脊髓神经受压程度、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情况。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采取经后路小切口徒手置钉微创分离手术进行减压及内固定。分别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包括术前神经功能评价、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切口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4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前对1例(2.04%)肾癌脊柱转移患者进行了肿瘤栓塞,术中平均失血量为(748.60±79.39)ml,12例富血供脊柱转移瘤(肝癌、肾癌、甲状腺癌)术中出血量为970.80 ml,37例非富血供脊柱转移瘤为676.50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9例的手术时间为(213.40±9.87)min。41例手术涉及1节段(83.67%),8例涉及2个以上节段(16.33%)。49例术后引流量为(494.02±63.30)ml,引流管保留时间为(4.50±0.26)d,平均住院天数为(7.35±0.3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31±0.29)d。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以C和D级为主,占79.59%;术后4周评价神经功能保持稳定或改善的患者占95.9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并发症包括硬膜破裂1例、感染1例、血肿1例。 结论:小切口徒手置钉微创分离手术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脊柱固定和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显著,是脊柱转移瘤手术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潜水装备卫生防控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潜水装备的消毒和卫生防控措施。方法:参照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消毒剂使用指南及医用高压氧舱疫情防控措施,结合潜水行业的规范要求及日常装备卫生消毒实践,以及潜水装具卫生防控的特殊性和消毒迫切性。结果:提出了疫情期间具体的潜水装备(潜水面罩、甲板减压舱、潜水呼吸气源、潜水员其他个人装具)的消毒方法和卫生防疫解决方案。结论:针对不同的潜水装备采用高温、紫外线消杀和消毒溶剂等方法或联合进行消毒是行之有效的卫生防疫措施,其中,消毒溶剂应考虑其化学成分和残余对于潜水装具的性能、安全和潜水人员健康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器人辅助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就诊的49例(84髋)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接受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术的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常规髓芯减压植骨术(常规手术组)30例(54髋),男19例、女11例,年龄(44.3±5.4)岁(范围21~59岁);采用骨科机器人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机器人辅助组)的患者19例(30髋),男12例、女7例,年龄(41.4±7.2)岁(范围20~58岁)。所有患者入院时术者告知患者常规手术及机器人手术方案,由患者自主选择,所有操作由同一组医生完成。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单侧手术时间、单侧X线透视次数、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末次随访时的股骨头塌陷率。结果:共41例患者(70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6±4.8)个月(范围3~21个月),其中常规手术组24例(42髋)、机器人辅助组17例(28髋)。至末次随访时,共13例(13髋)出现了股骨头表面塌陷,其中常规手术组11例、机器人辅助组2例,两组股骨头塌陷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5)。常规手术组单侧髋关节手术时间为(21.3±5.4) min,大于机器人辅助组的(16.8±3.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4, P<0.001)。常规手术组单侧髋关节X线透视次数为(14.4±3.8)次,大于机器人辅助组的(9.6±2.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8, P<0.001)。常规手术组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8.4±4.5)分,末次随访时升高至(85.1±3.8)分;机器人辅助组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7.2±3.9)分,末次随访时升高至(86.5±4.4)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9, P=0.283);常规手术组术前髋关节VAS为(4.8±1.7)分,末次随访时降低至(1.7±0.8)分;机器人辅助组术前髋关节VAS为(5.1±1.5)分,末次随访时降低至(0.9±0.3)分。两组末次随访时VAS较术前降低,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2, P<0.001)。 结论:髓芯减压联合植骨治疗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与常规手术相比,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获得更满意的短期疗效和保头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脊髓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髓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7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脊髓GBM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收治的脊髓胶质瘤患者的3.6%(11/308)。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2例术后接受放、化疗,3例仅行化疗,6例未接受放化疗,2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后接受贝伐珠单抗挽救性治疗。术后均予临床随访。通过Kaplan-Meier分析明确患者的生存期,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探讨可能影响原发性脊髓GBM患者生存期的临床因素。结果:11例患者中,肿瘤近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3例。11例患者术后随访1~3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2个月。至末次随访,10例患者死亡,1例存活。11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6个月和12个月。单因素log-rank分析显示,病程和肿瘤累及脊髓节段数量均可能影响原发性脊髓GB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 P<0.05);此外,年龄可能影响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P=0.049),Ki-67增殖指数可能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 P=0.043)。 结论:原发性脊髓GBM较为罕见,预后极差。早期手术减压并联合放化疗、贝伐珠单抗等辅助治疗为其治疗方式。患者的生存期短,且病程短、肿瘤累及脊髓节段数量多、Ki-67增殖指数高以及年轻患者的预后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多维拟合算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一种用于潜水减压方案计算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多维拟合算法。方法:在Haldane潜水减压理论基础上,以《12~60 m空气潜水标准减压表》采用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为基础,通过分析潜水参数与氮过饱和安全系数的映射关系,建立氮过饱和安全系数的神经网络拟合模型并进行评估。结果: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的离底氮过饱和安全系数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上MAPE最小为0.438 6%, R2=0.998 7;停留站氮过饱和安全系数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上MAPE最小为0.528 9%, R2=0.995 5。 结论:利用BP神经网络拟合方法得到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非常接近实际潜水方案采用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可用于实时潜水减压方案的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症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改良手术与传统标准手术方案的效果及预后对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改良手术与传统标准手术方案治疗重症对冲性颅脑外伤(STBI)患者的效果。方法:对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的120例STB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3例患者采用改良扩大额颞大骨瓣手术治疗(改良组),5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颅骨手术修补时间,颅内压、鹿特丹CT评分、脑组织氧分压(PbtO 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趋势,患者的预后结局和手术并发症情况。 结果:手术前,改良组和传统组患者的颅内压、PbtO 2、GCS评分、鹿特丹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24 h,改良组患者的PbtO 2、GCS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均 P<0.05);术后3 d、术后1周,改良组患者的鹿特丹CT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均 P<0.05)。改良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14例、4分28例,传统组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10例、4分17例,改良组的预后良好率[66.67%(42/63)]高于传统组[47.37%(27/57)]( P<0.05)。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15.87%(10/63) vs 31.58%(18/57), P<0.05]。 结论:改良扩大额颞大骨瓣手术较传统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症对冲性STBI患者对于改善患者病情、预后方面更有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潜水员肺气压伤并发脑动脉气栓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肺气压伤是指肺内压过高或过低于外界气压时造成肺组织和血管撕裂,以致气体进入血管和邻近组织而引起的包括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多见于使用轻潜水装具潜水逃生或潜艇艇员水下出艇,通常使用减压舱、选择不低于0.5 MPa(表压)加压治疗方案治疗。2019年1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1例轻潜水装具作业、水底不当逃生引起的肺气压伤并发脑动脉气栓症患者,使用空气加压氧舱设备及0.12 MPa(表压)吸氧加压治疗方案,7 d后痊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