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遗传学病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及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研究的不断发展,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遗传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与DNA修复和减数分裂重组及细胞转录相关的基因在POI中被广泛鉴定,表观遗传修饰与POI的相关性也逐渐被揭示,这为POI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旨在综述POI相关的遗传学发病机制进展,为POI育龄女性的遗传咨询和POI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6p11.2微缺失综合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6p11.2微缺失综合征是一种与多系统异常相关的拷贝数变异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神经发育障碍(智力发育障碍、语言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癫痫、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等)、肥胖、先天畸形等,患病率约为(2.8~4.3)/10万。发病机制是16p11.2近端区域两侧各有一段低拷贝重复序列,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位置低拷贝重复序列通过非等位同源重组机制介导重排。该病目前尚缺乏精准治疗。该文对16p11.2微缺失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助于该综合征的机制研究、早期诊断、全面评估、康复干预及生育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脓毒症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减数分裂重组11同源物A表达水平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儿T淋巴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组11同源物A(MRE11A)表达,初步探讨MRE11A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住院的脓毒症患儿24例作为脓毒症组;同期本院门诊体检的2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脓毒症组收集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住院时间等,采集入住PICU 24 h内外周血标本,对照组在研究期间同期采集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胞质MRE11A,对比两组之间MRE11A表达阳性的细胞比例和表达量(用平均荧光强度表示)。结果:脓毒症组、对照组各24例;脓毒症组男11例,女13例,中位年龄32.50(19.00,132.75)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中位年龄57.50(33.75,102.25)个月;两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脓毒症组MRE11A +CD4 +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3.59(2.29,8.87)%比99.90(99.03,100.00)%, Z=-5.961, P<0.001],CD4 +T淋巴细胞的MRE11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 663.00(1 557.00,1 777.00)比5 689.00(4 415.25,9 567.00), Z=-5.939, P<0.001];脓毒症组MRE11A +CD8 +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3.85(1.87,9.58)%比92.15(76.70,96.40)%, Z=-5.856, P<0.001],CD8 +T淋巴细胞的MRE11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 921.50(1 680.00,2 217.00)比4 165.00(2 894.00,9 122.00), Z=-5.083, P<0.001]。 结论:MRE11A在脓毒症患儿T淋巴细胞胞质表达降低,可能影响了T淋巴细胞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LDH8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重组表达醛脱氢酶8A1(ALDH8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年3月-2018年4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109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ALDH8A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ALDH8A1的表达对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ALDH8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CEA≥5 μg/L、CA19-9≥37 kU/L、癌细胞类型为腺癌、T3~4期及N2~3期患者ALDH8A1表达水平更高(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显示ALDH8A1高表达(HR=2.674,95%CI:1.293~5.533,P=0.008)可能会增加胃癌患者术后的死亡率.ROC曲线表明以2.555为截点值,ALDH8A1对胃癌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判价值(灵敏度为68.97%,特异度为86.27%).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ALDH8A1与细胞减数分裂、DNA结合和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ALDH8A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胃癌的恶性进展,与预后不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小鼠睾丸特异表达蛋白GM1142抗体制备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制备睾丸特异性表达蛋白GM1142的多克隆抗体,研究其小鼠睾丸组织的表达与定位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其在精子发生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小鼠GM1142 N端1-153个氨基酸为抗原肽,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42b-T7-GM1142N153-8×His,诱导表达后纯化并用以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和小鼠制备GM1142的多克隆抗体.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M1142在小鼠各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睾丸、以及睾丸中各细胞类型中的表达与定位特征.结果 GM1142 在睾丸中特异性高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GM1142 在小鼠精原细胞和早期精母细胞的胞质中呈现强荧光信号.结论 GM1142 在睾丸中特异性高表达并可能在精原细胞发育和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陆林宇教授团队与朱依敏教授团队合作成果揭示BRCA1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源重组及其检查点中的双重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2024年4月29日,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陆林宇教授团队与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朱依敏教授团队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BRCA1 safeguards genome integrity by activating chromosome asynapsis checkpoint to eliminate recombination-defective oocytes"(DOI:10.1073/pnas.2401386121)的研究论文,揭示了DNA损伤修复蛋白乳腺癌相关蛋白1(BRCA1)在减数分裂同源重组以及卵母细胞染色体联会检查点的重要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两种重组人卵泡刺激素注射液在不同人群中的促排卵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究具有不同糖修饰谱的两种重组人卵泡刺激素(rFSH)在不同人群中行控制性促排卵(COH)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期间本中心的320个COH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COH中使用的rFSH种类不同分为A组(芳乐舒?,95个周期)和B组(Puregon?,225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在起始剂量、刺激时间、HCG 日激素水平和内膜厚度、获卵数、减数分裂Ⅱ期(MⅡ)卵率、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卵母细胞利用率和胚胎利用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A、B两组患者的年龄[(34.9±4.9)岁vs.(33.3±4.5)岁,P=0.006]、体质量指数(BMI)[(22.5 ±3.2)kg/m2 vs.(21.6±2.6)kg/m2,P=0.027]存在一定差异的前提下,A 组获卵数与 B 组相当[(11.2±7.0)vs.(12.9± 7.3),P=0.059].在拮抗剂方案COH周期,两组患者年龄相近(P>0.05),此时两组的获卵数[(13.7±7.1)vs.(14.8± 7.6),P=0.340]及其他结局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所有患者根据年龄分层分析,高龄(≥35岁)亚组中,A组患者受精率[(78.1±19.6)%vs.(69.1±25.8)%,P=0.039]、卵裂率[(98.9±3.2)%vs.(93.7±22.1)%,P=0.039]和卵母细胞利用率[(44.9±30.6)%vs.(34.1±23.5)%,P=0.037]显著高于B组;低龄(<35岁)亚组中,A、B两组患者各项结局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确定COH方案和年龄是获卵数的预测因素(P<0.001),最终回归模型可解释28.8%的反应变异性.结论 芳乐舒?与Puregon?两种rFSH具有相似的获卵数和获胚结局,在高龄人群中芳乐舒?诱导的卵母细胞质量可能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减数分裂特异性REC8黏连蛋白复合体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减数分裂是人类及大部分生物生命繁衍的基础,若减数分裂发生异常则会导致先天性疾病或不孕不育症等,故探索减数分裂染色体运动机制尤为重要.黏连蛋白复合体(cohesin complex,CC)在减数分裂中发挥重要功能,在细胞分裂期,黏连蛋白复合体介导姐妹染色单体的黏连(sister chromatid cohesion,SCC),并对染色体正确分离起着决定性作用.REC8作为黏连蛋白复合体的一种亚型,在减数分裂动力学的各个事件中均发挥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REC8黏连蛋白复合体(REC8-Cohesin)的作用,重点总结了其在SCC、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SC)的组装及同源重组等事件中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陆地棉与瑟伯氏棉远缘杂交后代性状鉴定与遗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远缘杂交及多倍化是物种形成和种质创新的基础,将陆地棉与野生瑟伯氏棉进行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杂种.旨在将瑟伯氏棉的有益农艺性状转移到陆地棉中,拓宽陆地棉的遗传基础.以陆地棉为母本,瑟伯氏作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合成杂种F1,并进行染色体加倍,获得异源六倍体,对F1 及异源六倍体进行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及SSR分子标记鉴定.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异源六倍体植株整体与杂种三倍体相似,介于双亲之间,异源六倍体的雄蕊多于亲本及F1,有淡红色的花斑,与亲本及F1 都不同.细胞学鉴定表明,随着倍性的增加,气孔密度呈下降趋势,而气孔长度、叶绿体数和花粉粒直径均呈上升趋势;杂种三倍体(F1)和异源六倍体的减数分裂行为表明,二者的减数分裂均有正常和异常行为,三倍体中的多分体较多,而六倍体正常四分体明显增多.三倍体的多分体中,正常四分体占比为 24.33%;六倍体的多分体中,正常四分体占比为 82.17%,表明六倍体的育性在恢复.生理生化结果表明,酶的活性随不同世代倍性的增长而升高.SSR鉴定结果表明,三倍体杂种和异源六倍体既扩增出了父母本的条带,同时也扩增出了新的特异性条带,表明远缘杂交过程中产生了染色体重组现象.通过远缘杂交成功合成陆瑟杂种,通过染色体加倍成功获得了可育的异源六倍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果蝇杂种劣育与P因子转座调控
编辑人员丨2023/9/30
果蝇Drosophila杂种劣育(hybrid dysgenesis)指某些品系果蝇间杂交,子代出现诸如卵巢发育不全、分离比异常、雄性个体减数分裂出现重组、高突变率、高频率染色体畸变甚至不育等异常现象.该现象可由多种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TE)频繁转座引起,包括:P因子、Ⅰ因子、hobo因子、Penelope因子、Paris因子和Helena因子等.其中P因子是首个确定DNA序列的真核生物转座子,也是研究得最为充分的动物TE之一,已被开发成基因工程工具,在果蝇转基因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因组中携带P因子的果蝇为父系品系(paternal strain),即P品系,无P因子的果蝇为母系品系(maternal strain),即M品系.M雌xP雄杂交子代,在繁殖过程中出现杂种劣育现象,而P雌×M雄、M雌×M雄以及P雌xP雄交配组合的后代都是正常的.近20年来,P因子调控机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在原有阻遏蛋白机制外,又发现了与PIWI蛋白相互作用的RNA[P-element-induced wimpy testis(PIWI)-interacting RNA,piRNA]机制.阻遏蛋白机制基于 P 因子转座酶4个外显子间的3个内含子转录后剪切方式:如果3个内含子均被剪切,则产生的mRNA包含4个外显子,翻译为87 kD的转座酶,促进P因子转座;如果仅前2个内含子被剪切,则产生的mRNA在第3个内含子区段所含终止密码子处提前终止翻译,产生66 kD的阻遏蛋白,阻止P因子转座.近年发现的piRNA机制是更为普遍的TE调控机制,该机制类似细菌中发现的CRISPR来源的RNA(CRISPR-derived RNA,crRNA)机制,编码piRNA的基因也成簇排列,称为piRNA基因簇.piRNA基因簇转录出单链RNA前体分子,剪切为23~32 nt的piRNA,随即与PIWI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并通过两个途径发挥作用:一是降解与piRNA序列互补的靶mRNA,发挥转录后沉默作用;另一是进入细胞核,指导P因子或piRNA基因簇序列的表观遗传修饰,发挥对P因子的转录抑制作用,和对piRNA基因簇的转录激活作用.研究发现,阻遏蛋白机制和piRNA机制在P因子转座调控中均发挥作用.本文可为果蝇杂种劣育现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