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内免疫营养治疗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 探讨肠内免疫营养治疗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营养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6例食管癌放疗患者分为常规组(n=53,常规营养治疗)和免疫组(n=53,肠内免疫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反应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营养指标[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D3+及CD4+/CD8+]、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指标[体重指数、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评分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结果 免疫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PCT、IL-6、TNF-α、TRF、ALB、PAB、TP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免疫组患者CRP、PCT、IL-6、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TRF、ALB、PAB、TP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免疫组患者IgG、IgM、IgA、CD3+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和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G-SGA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免疫组患者体重指数和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G-SGA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治疗可提高食管癌放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炎性反应程度,改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影响因素及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 分析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均开展1年随访,依据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n=43)、未复发组(n=87).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utrition Risk Screening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病程≥5年、家族史阳性、服药不依从、NRS2002≥3分、MNA<24分的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BMI<25kg/m2、病程≥5年、家族史阳性、服药不依从、NRS2002≥3分、MNA<24分均为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患者BMI、病程、家族史、服药依从性及营养状况均为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营养不良将增加患者复发风险,应对营养失衡患者给予重点关注,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复发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血糖水平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血糖水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我院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基于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将孕产妇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比较2组孕产妇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孕产妇干预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4.58±0.37)mmol/L、餐后2 h血糖(7.25±1.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5.44±0.25)%]、血脂指标[总胆固醇(4.42±0.32)mmol/L、甘油三酯(2.12±0.16)mmol/L]较于干预前均改善且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母婴体质量增长[孕期体质量增加量(17.4±2.4)kg、平均每周体质量增加量(656±125)g、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 051±239)g]、孕产妇剖宫产率(5%)、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基于血糖负荷的改良食物交换份法较于常规饮食干预在保证营养物质摄入的同时可有效提升糖脂代谢,减少母婴体重增长,降低剖宫产率以及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血糖优化的早期间断肠内营养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血糖优化干预的早期间断肠内营养方案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血糖优化干预后的早期间断肠内营养方案,前瞻性分析 2022年 5月—2023年 5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 158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78)和观察组(n=80),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与血糖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基于血糖优化干预的早期间断肠内营养方案.比较 2组患者血糖管理质量指标及营养相关结局指标.结果 实施基于血糖优化管理的早期间断肠内营养方案后,观察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胰岛素使用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血清前清蛋白、血红蛋白、7d热卡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血糖优化干预的早期间断肠内营养方案可有效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血糖波动,提升血糖管理质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肠内营养中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肠内营养中断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患儿肠内营养中断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儿童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9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调查患儿肠内营养中断情况及原因.将患儿分为肠内营养中断组与肠内营养未中断组,分析肠内营养中断对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299例患儿发生肠内营养中断190例(63.5%),共373例次,平均每例患儿发生营养中断2.0(1.0,3.0)次,发生营养中断16.0(8.0,29.3)h.喂养不耐受是营养中断最常见的原因;肠内营养中断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PICU住院时间及PICU住院费用显著高于未中断组(均P<0.05).结论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肠内营养中断发生率高,影响患儿结局.应制定肠内营养中断的干预策略,缩短肠内营养中断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肠内营养中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克罗恩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24)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全消化道均可受累,尤以末端回肠及邻近结肠多见,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作为慢性致残性疾病,克罗恩病可导致瘘管、腹腔脓肿、肠腔狭窄、肠梗阻和肛周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克罗恩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23年研究报道,中国城镇地区克罗恩病发病率约为0.71/10万,男性好发于30~34岁,女性好发于25~29岁[1].克罗恩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研究认为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参与,黏膜免疫系统对肠腔内抗原物质的异常免疫应答进而引起的肠道损伤[2-3].西医治疗克罗恩病主要为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但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的疗效存在"天花板效应",临床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4],而中医药治疗在预防机会感染、抗纤维化、减少并发症、改善营养不良等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盐酸氨溴索联合甲泼尼龙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小儿呼吸系统疑难重症病例解析》由尚云晓,蔡栩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31500.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发病率最高.据报道,我国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约为0.85%~4.76%,其中,学龄儿童占到了一半以上,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小儿肺炎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祛痰药和止咳药、退热镇痛药、氧疗治疗.小儿肺炎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种类、药敏试验结果、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祛痰药和止咳药可用于减轻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如氨溴索,西替利嗪、可待因等;退热镇痛药用于对症状进行处理,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肺功能受损造成机体氧合的血氧饱和度下降,采用鼻导管氧疗、面罩氧疗等方法增加血氧饱和度.其他治疗措施,如补液、输氧、营养支持、祛痰护理等,对减轻症状和改善疗效有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康复是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后,通过制定运动训练、呼吸锻炼、营养干预等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减轻症状,提高自理能力,改善长期健康状况的一种综合干预措施.自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于1974年首次提出肺康复定义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肺康复的形式及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仅仅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慢慢变成了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式.目前肺康复主要包括呼吸肌锻炼、运动训练、辅助排痰、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内容,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功能的康复作用已获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同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后的入院早期进行适当的肺康复训练也已获得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88例住院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营养支持、血糖管理、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取神阙穴、中脘穴,给予超声电导靶位透入大黄疗法.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 3d、7d的肠鸣音次数;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胃潴留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首次排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 28d再入院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3d、7d每隔 4h评估并记录 1 次胃潴留情况取平均值,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7d评定CRP、PCT、APACHE Ⅱ评分,并电话随访 28d再入院情况.结果 最终治疗组 44 例和对照组有 43 例完成干预.两组治疗前肠鸣音次数和胃潴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时间延长,两组肠鸣音次数逐渐增多,胃潴留量逐渐减少,治疗组治疗后 3d和 7d肠鸣音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次/min:治疗 3d为 4.49(4.23,4.74)比 3.07(2.80,3.33),治疗 7d为 4.79(4.49,5.10)比 3.36(3.06,3.66),均P<0.01],胃潴留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L:治疗 3d为 20.93(9.22,32.64)比 53.52(41.16,65.88),治疗后 7d为 3.72(0.17,7.28)比 31.59(24.87,38.31),均P<0.01];治疗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h:25.67±9.99 比 33.64±11.30,P<0.01);治疗后 7d,治疗组CRP、PCT、APACHE Ⅱ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RP(mg/L):45.97(35.68,56.26)比 77.30(57.20,97.38),PCT(μg/L):0.94(0.56,1.31)比 2.73(1.36,4.09),APACHE Ⅱ评分(分):24.11±7.01 比 28.06±9.25,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107.05±70.76 比 168.83±136.62,ICU住院时间(d):7.58±3.72 比 9.70±5.15,均P<0.05],住院费用和 28d再入院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住院费用(元):80337.89±36483.72 比 109100.24±87080.84,28 d再入院率:9.1%(4/44)比 27.9%(12/43),均P<0.05].结论 大黄超声电导靶位透入疗法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可为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保护提供一种新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半夏泻心汤枢转中焦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代表方,具有调整人体脏腑气机、平衡阴阳之功效.临床实践表明半夏泻心汤通过辛开苦降调整一身之气机,枢转中焦化生气血奉养心神、祛痰降浊上清脑窍,能够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实验研究亦证明,半夏泻心汤能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神经炎症因子,保护神经元,调节多巴胺(D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神经递质,改善肠道菌群,改善突触超微结构,调节海马PI3K/Akt、NF-κB、mTOR通路,促进脑神经功能重建,改善认知功能,从而减少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的危害,为临床治疗此类病证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