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祖成教授应用扶正祛邪法分期论治眩晕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眩晕病因病机复杂,以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且门诊以非器质性眩晕多见,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众多,但疗效不显且不良反应多,中医学治疗该病疗效显著.陕西省名中医韩祖成教授认为,眩晕核心病机为脾肾双亏,气阴不足,痰瘀阻络,将痰、瘀、虚作为主要病理因素,并提出了扶正祛邪治疗原则,按病程发展分为风火上扰期、痰瘀阻络期、气阴两虚期.韩教授用药灵活变通,提倡调畅情志,擅用辛味药及药对,防治结合,效如桴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气管哮喘"辨病、辨期、辨证、辨体"防治体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本文梳理辨证论治及辨病论证的源流脉络,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基于病证结合的支气管哮喘"辨病、辨期、辨证、辨体"防治体系,以哮喘核心病机为着眼点,以不同临床分期的阶段病机为落脚点,以达到缓解急性发作、改善疾病控制、调节禀赋体质、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为相关现代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治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与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胸腔积液检测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分析胸腔积液检测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由胸腔积液中检测出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有无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COPD、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胸水部位、胸水性质、TNM分期等],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126例,其中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19del)患者61例(48.41%),外显子21 L858R突变(21L858R)患者56例(44.44%),非经典突变患者9例(7.14%).单因素分析显示:3种突变亚型在性别、年龄、吸烟史、有无合并COPD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胸水部位、胸水性质、肿瘤大小及有无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无远处转移、纵膈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21 L858R突变相对19del突变多好发于男性、年龄大、非吸烟、合并有COPD的患者;非经典突变相对于19del突变患者多好发于男性.结论 3种突变亚型在性别、年龄、吸烟史、有无合并COPD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21 L858R突变多好发于男性、年龄大、非吸烟、合并有COPD的患者,而非经典突变多好发男性患者.但仍需要更多病例数研究论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人体的功能层解剖模型及其在胃肠外科中应用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的胃肠外科手术(甚至所有的外科手术)都是基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认识与思路.我们以胚胎学为借鉴和来源,在人体分层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人体功能层解剖模型.并从这一模型出发,提出了腹膜腔-系膜层、 系膜外间隙和筋膜系统等新的解剖学概念,提出了对浆膜划分、系膜划分和肿瘤T分期划分的再认识,在胃肠外科领域进一步提出了功能层切除术的理念和相关阐释.这一模型的建立,也许将成为传统解剖模型的有益补充,为外科手术思维带来崭新启示,对它的研究和应用才刚刚开始,并且还有待论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推广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评定与治疗的相关理念,规范技术操作流程,推动骨伤康复学科的发展,专家组结合文献研究,依据相关原则,经反复论证,制定了《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专家共识》.该专家共识强调术前教育、术后指导的重要性,并将辨证论治、针刺镇痛、耳穴压豆等中医内容有机地融入康复治疗方案中.在遵循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负重训练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推荐术后6周内的具体运动训练方法,按4个分期循序展开,同时建议术后指导下的康复训练时间应至少延续至12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腹腔镜全胃切除的临床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已有众多回顾性和队列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全胃切除术(LTG)相较开腹全胃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势,且在安全性和近、远期疗效方面并不劣于开腹手术,因此得到了广泛开展,但尚缺乏高级别循证依据.目前我国及日韩等胃癌高发国家正在进行多项前瞻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论证 LTG 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评估其远期疗效.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益红教授牵头的一项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CLASS-02研究)正在进行,研究对象为临床分期Ⅰ期、病灶位于胃体、胃底或食管胃结合部(未累及齿线)并预计施行全胃切除的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术后早期恢复过程和术后住院时间;相信该研究结果将为LTG的安全性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依据.日本正在进行的JCOG-1401研究旨在评估LTG和腹腔镜近端胃大部切除术(LAPG)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入组病例为Ⅰ期胃癌患者,施行LTG(Roux-en-Y吻合)或LAPG(消化道重建方式需为双通道或间置空肠),主要研究终点为吻合口瘘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手术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需求、术后体温等近期临床情况以及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随访时间至少为5年,此结果也将能有效评价LTG和LAPG治疗早期胃癌的长期疗效.关于D2全胃切除术No.10淋巴结清扫是LTG的一个主要难点.日本JCOG-0110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未侵犯胃大弯的近端胃癌患者,不建议常规施行脾切除术以清扫No.10淋巴结.对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黄昌明教授牵头正在进行的CLASS-04研究(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保脾No.10淋巴结清扫临床疗效的多中心、前瞻性二期临床研究),针对肿瘤位于胃上部的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评价腹腔镜保脾清扫No.10淋巴结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目前正在进行的CLASS-02和JCOG-1401研究,将对LTG是否适用于治疗早期胃癌作出回答.我们认为,在目前尚缺乏高级别循证依据的情况下,LTG需审慎应用于进展期胃癌,对早期胃癌患者施行LTG也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极电凝免缝合技术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论证双极电凝免缝合技术的安全可行性和肿瘤学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2月至2016年6月,共523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etroperitone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PN).排除肿瘤分期大于T1a、缝线缝合或经腹腔途径腹腔镜的病例,共有75例免缝合RPN.结果:男性48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53.4岁;左侧38例,右侧37例;体质指数平均为24.1kg/m2;平均肿瘤最大直径为1.9 cm;平均RENAL评分为4.5;平均肾肿瘤在肾实质内深度为6.9 mm;平均手术时间为133.6min;平均热缺血时间为6.9 min;平均失血量为88.8 mL;输血1例;无中转开放;并发症发生率为9.3%;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4 d;术前订平均肌酐为71.5 mmol/L;术后平均肌酐为76.5 mmol/L;平均随访时间为32.1个月.结论:双极电凝免缝合的RPN是安全可行且能有效控制肿瘤的一种方式.鉴于它免除腹腔镜下的打结和缝合,它可能会鼓励腹腔镜新手更有信心地学习和掌握这个较为困难的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膝骨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2023/8/6
膝痹病(膝骨关节炎)(KOA)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该病最终致残率为53%.基于循证医学制定的KOA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助于规范中医药临床诊疗技术,取得更好的疗效.本指南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内容主要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及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并结合专家共识、专家论证、同行征求意见、临床评价等,按照临床诊疗指南编写规则编写.本指南从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辨病分期与辨证分型、治疗等方面对KOA的诊疗流程进行了规范,旨在为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针灸科、推拿科、风湿免疫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提供诊疗指导和参考.治疗部分指出KOA的治疗原则,分为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3个部分,并阐述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推荐级别.非药物治疗部分主要有健康教育、练功、手法、针灸、针刀、理疗及器具等疗法;药物治疗部分则分别从外用药、注射药、中药辨证论治、中成药、控制症状的口服药、骨关节炎慢作用药(DMOAD)及软骨保护剂方面展开论述;手术治疗部分主要包括关节镜手术、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等.本指南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二次谐波/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定量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肝纤维化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二次谐波(SHG)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显微成像技术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胶原参数动态变化,找出并建立适合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诱导的NAFLD小鼠的自动化定量评估参数,为SHG/TPEF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获取MCD饮食小鼠不同时间点(0、4、8、12、16、20和24周)的肝组织标本,行HE、Masson和天狼猩红(SR)染色,并计算胶原蛋白比例面积(CPA)和羟脯氨酸(HYP).使用SHG/TPEF纤维成像技术分析100个胶原参数.以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纤维化分期(S0~S4)为标准,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模型分析胶原参数,并对参数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同时与CPA、HYP进行比较.结果 在MCD小鼠模型中,HE和SR染色后可以观察到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肝小叶内脂肪变形成,纤维化逐渐加重.分别基于造模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选出26和27个参数;进一步采用SVM模型分析筛选出7个共同参数(#StrCV、#ShortStrCV、#ThickStrCV、#StrPTAgg、#StrPSAgg、#LongStrPSAgg和StrLengthPSAgg)并进行论证,7个参数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0.923,P<0.05,与不同时间点相关的AUC为:0.823~0.976,P<0.05.进一步比较7个参数和CPA及HYP对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分期0 vs 1~4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其他分期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同样在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造模早期0vs4周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造模4周后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结论 7个与纤维化阶段和不同时间点相关的参数组合,可以准确反映MCD诱导的NAFLD模型不同分期和不同时间点的肝纤维化变化,可用于该模型中以定量的方式具体、准确地监测肝纤维化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治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广泛普及,但腹腔镜技术是否适合进行根治性切除尚存在争议.对于Tis期和T1a期的意外胆囊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可以获得满意的5年生存率.腹腔镜探查能够辨别出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的微小的播散病灶,采用分期腹腔镜探查还可避免55.9%的不可切除胆囊癌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开腹探查手术.但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尚有争议.一般认为,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治疗中的争议主要包括两点:(1)腹腔镜手术是否会增加切口种植及腹腔转移的风险;(2)腹腔镜下能否完成复杂的肝脏切除并获得满意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尽管对于经验丰富的微创肝胆外科医师来说,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手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其长期预后方面尚需高质量前瞻性的大宗病例的临床研究加以论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