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关联规则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脱水发生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脱水发生特征,探索各特征之间的关联性,为制定脱水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的原理和方法,采集神经重症监护病房351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脱水患者的11 559项数据,采用Apriori算法对脱水发生特征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得到279条强关联规则,结合专业知识分析,获取具有临床实际意义的强关联规则9条,脑卒中脱水患者具有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留置胃管、意识障碍的特征表现,关联因素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级为重度、年龄≥65岁、有糖尿病及高血压史、发热、使用呼吸机、利尿剂等.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脱水的发生有一定的特征表现,护理人员可根据强关联规则早期识别易导致脱水的高危人群及因素,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雾化吸入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整合成人雾化吸入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为制定成人雾化吸入护理实践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按照"6S"模型在国内外数据库和相关网站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0月10日。采用约翰霍普金斯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证据分级,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Ⅱ)(2017版)、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和证据推荐系统(2014版)对各类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推荐级别评定。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4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7篇专家共识、1篇推荐实践、3篇证据总结。最佳证据包括一般原则、工具的选择、实施过程的管理、不良事件的处理、特殊患者雾化吸入的管理以及感染控制6个方面,共32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成人雾化吸入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能够为规范护理人员实施雾化吸入实践提供循证依据,保障患者治疗规范,提升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物稠度分级在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摄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食物稠度分级在喉部分切除术后摄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喉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8例,试验组67例。对照组给予食物种类指导、进食体位及姿势指导、口腔护理等常规吞咽康复指导;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对摄入食物稠度进行分级评估,根据分级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进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留置胃管时间,进食时误吸发生率,进食感受VAS评分。采用吞咽筛查量表EAT-10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胃管留置天数少于对照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EAT-10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量化食物稠度能够为喉癌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摄食管理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指导方案,提高进食的安全性,缩短留置胃管时间,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进食的主观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的中药膏摩技术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改良的中药膏摩技术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参照2013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下发的眩晕病患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良的中药膏摩技术进行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2周为结点,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年发布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眩晕疗效评定标准及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眩晕中医疗效评定标准及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 结论:改良的中药膏摩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级管理在呼吸危重症患者管理中对风险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分级管理在呼吸危重症患者管理中对风险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呼吸危重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实验组采用分级管理。对比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动脉血气指标、风险事件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均比参照组低,血氧饱和度(Sp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均比参照组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比参照组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比参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分级管理可有效减轻呼吸危重症患者不良情绪,维持动脉血气指标稳定,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及汇总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开展运动锻炼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美国国立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国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网站、医脉通、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中关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相关的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根据主题进行证据提取、汇总及分级。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指南3篇、系统评价3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1篇。最终从运动禁忌证、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注意事项、减重目标、家庭参与7个方面总结出22条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汇总了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与家庭意愿及偏好、实际临床情境、运动资源支持等条件开展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运动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患者648例,调查患者低体温发生情况,并根据患者恢复期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分析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648例患者中有50例发生低体温,发生率为7.7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急诊/住院手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补液量、室温与发生低体温有明显相关性(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BMI<18.5、开胸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 h、麻醉时间>4 h、术中补液量≥2 000 ml、室温<22 ℃均是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结论:高龄、BMI低、手术和麻醉时间长、开腹开胸手术、术中补液多、室温低均是影响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针对高危因素对加强对患者的保温管理,预防低体温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新生儿低血糖分级预防护理知识库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在新生儿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完成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方法学构建新生儿低血糖分级预防护理标准化知识库,为实现新生儿低血糖预见性的风险管理提供决策基础。方法:以2020年发表的新生儿低血糖预防与管理策略中总结的最佳证据为基础,补充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和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新生儿低血糖预防与管理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2019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对新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提取新证据,并与2020年发表的新生儿低血糖预防与管理策略中的最佳证据进行汇总、合并,形成知识库初稿,邀请新生儿护理领域专家对知识库各条目进行修改与讨论,形成知识库终稿。以临床护理分类系统2.5版作为标准化语言对知识库终稿进行编码。结果:以新生儿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作为分级工具,预防护理知识库终稿包括1项护理诊断,6个模块,18项具体的预防护理措施。结论: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新生儿低血糖分级预防护理知识库可以实现新生儿低血糖预见性的风险管理,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是辅助护理人员作出临床决策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护理风险、护理质量及患者隐私安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对其护理风险、护理质量及患者隐私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行内镜诊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行消化内镜检查,检查过程中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风险控制,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模式进行相关干预处理,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护理风险、护理质量及患者隐私安全情况。结果:干预组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在急救药品、岗位安全、消毒隔离、仪器使用及护理安全等各项护理风险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技能操作、病房护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消毒护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隐私安全泄露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患者行消化内镜检查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保护患者隐私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安全管理专家共识(2019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推动我国静脉治疗事业的发展,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促进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问题和推荐强度分级系统,在多学科专家、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中广泛征求意见,达成本共识。本共识旨在制定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安全管理的解决方案,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