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在白内障护理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在白内障护理中实施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对其治疗效果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94例白内障患者,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04月期间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分阶段延续性护理,于干预1个月后使用生活质量量表(WHOQOL)、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分别测评两组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及睡眠质量量表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眼压及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WHOQOL量表评分及PSQI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实施互动达标理论护理能够最大程度上改善白内障患者视力情况,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例高致敏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多次肾移植患者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1例高致敏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多次肾移植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实施分阶段护理干预。结果: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免疫制剂药物浓度稳定,住院治疗30 d,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精确的抗体筛查、有效的脱敏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后做好睡眠呼吸暂停、排斥反应及免疫抑制剂药物的观察及护理,全程实施个性化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加强宣教,重视延续性护理,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对血液透析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对血液透析肾衰竭患者实施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其肾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无锡二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90例肾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分阶段延续性护理,于干预2个月后使用肾脏疾病相关生存质量量表(KDQOL-SFTM1.3)、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分别测评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尿素氮数值为(5.43±2.67)μmol/L,对照组患者尿素氮数值为(7.18±2.89)μmol/L,后者肾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KDQOL-SFTM1.3及PSQ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实施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肾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阶段式延续性护理对帕金森病DBS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阶段式延续性护理对帕金森病术后患者的情绪、服药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院行脑深部电刺激器植入手术12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延续护理组6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术后1个月返院开机时由程控师和护理人员给予常规指导。延续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6个月内给予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指导,术后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PDQ-39 、HAMD、HAMA的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比较,术后6个月延续护理组的服药依从性得分(7.12±1.02)高于对照组(6.65±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延续护理组PDQ-39的得分(51.17±19.12)低于对照组(58.1±17.6)( P<0.05),延续护理组HAMD得分(17.2±2.76)低于对照组(20.2±4.29)( P<0.05),延续护理组HAMA得分(15.93±2.48)低于对照组(19.52±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阶段式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帕金森术后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阶段延续护理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发育及母亲亲职压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分阶段延续护理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发育及母亲亲职压力的影响。方法:将82例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及母亲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分阶段延续护理模式。分别于出院时、月龄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比较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和早产儿母亲亲职压力水平。结果:月龄6个月时干预组早产儿体质量、身长、头围分别为(7 179.92 ± 477.69) g、(64.74 ± 6.23) cm、(42.80 ± 5.78) c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 889.43 ± 354.46) g、(61.26 ± 5.06) cm、(39.60 ± 5.5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063、2.728、2.515, P<0.05)。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早产儿母亲亲职压力总分为(76.73 ± 8.51)、(68.36 ± 6.28)、(67.39 ± 5.09)分,低于对照组的(81.10 ± 8.95)、(77.71 ± 6.35)、(75.75 ± 5.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225、6.574、6.948, P<0.05)。 结论:分阶段延续护理可以促进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体格发育和降低早产儿母亲的亲职压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对社区阴虚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互联网模式下中医特色的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对社区阴虚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96例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在互联网模式下,利用微信如进入微信群、语音聊天、微信视频、关注微信公众号等信息手段,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具有中医特色疗法的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干预,共干预12个月,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为l~2个月.于出院时、6个月和12个月时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iabetes self-efficacy scale,DMSES)和糖尿病生存质量量表(Diabetes quality of life scale,DMQLS)进行评价.结果:互联网模式的影响下,出院时两组DMSES评分和DMQL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和12个月时DMSES评分和DMQL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DMQLS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模式下中医特色的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有利于延缓生存质量的病情进展,增强防病控病的生活意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巨大肠系膜肿瘤离体肿瘤切除小肠自体 移植术后1例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选取2017年9月收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巨大肠系膜肿瘤离体肿瘤切除小肠自体移植术后患者1例,总结其治疗护理经验.观察移植小肠血运情况,观察造口排泄及腹部体征以判断移植小肠存活情况;分阶段行营养评估,从全静脉营养逐渐过渡至完全经口进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积极控制感染;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专业护理及心理支持,做好延续性护理服务.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阶段延续护理模式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分阶段延续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纳入研究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分阶段延续护理干预,干预共分3个阶段.在干预前以及干预后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自我概念、知识与信息寻求、被动性、动机以及自我护理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概念、知识与信息寻求、被动性、动机以及自我护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内瘘阻塞、血栓、感染以及出血/血肿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阶段回授法在膀胱癌全切泌尿造口术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分阶段回授法在膀胱癌全切泌尿造口术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泌尿造口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分阶段回授法,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及其治疗依从性.结果 生活质量评分中,观察组社会限制、躯体功能、自我管理、心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段回授法应用于膀胱癌全切泌尿造口术患者延续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水平、依从性,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阶段式延续性护理指导在产妇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阶段式延续性护理指导对产妇产后恢复、新生儿状况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9月在我院分娩的63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6例与观察组317例.对照组在院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出院1周左右,由医护人员进行1次电话或上门访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产后6个月内给予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指导服务.产后42 d对比两组产后恢复情况(子宫复旧不良、产后便秘、产褥期感染和乳腺炎)、新生儿一般状况(新生儿身长增长水平、体质量增长水平、脐带愈合时间以及新生儿红臀与湿疹的发生率).同时,随访6个月内的喂养情况(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和纯母乳喂养).结果 观察组子宫复旧不良、产后便秘、产褥期感染、乳腺炎的发生率5.68%、3.47%、0.95%和4.73%低于对照组13.92%、7.91%、3.80%和9.49%(P<0.05或P<0.01).观察组新生儿身长(5.2±2.2)cm、新生儿体质量(935.6±15.5)g,高于对照组(4.6±2.0)cm、(920.5±24.0)g,(P<0.01),脐带愈合时间(12.0±2.0)d低于对照组(14.2±1.8)d(P<0.01),新生儿红臀与湿疹的发生率3.15%和2.52%低于对照组6.96%和6.33%(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人工喂养率17.35%低于对照组39.56%(P<0.01),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62.46%高于对照组38.92%(P<0.01),观察组混合喂养率20.19%与对照组21.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段式延续性护理指导能够有效促进产妇产后恢复,促进新生儿成长,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