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外侧与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后外侧与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研究组采用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2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切口长度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长,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24 h、术后72 h时的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时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周Harri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与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可有效治疗股骨颈骨折,但前外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还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时机的围手术期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国内髋部骨折救治绿色通道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以初次髋部骨折、受伤时间<24 h、接受手术治疗等为纳入标准,年龄<80岁、开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多处骨折等为排除标准。纳入患者150例,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75例)和延期组(75例),早期组于入院后时间≤5 d行手术,延期组于入院后时间>5 d行手术,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期间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94±15)min vs(93±18)min]、术中出血量[100(80,200)ml vs 100(95,200)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早期组住院时间(18±7)d少于延期组的(2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1,P<0.05)。早期组切口感染4.0%(3/75)、尿路感染1.3%(1/75)、脑血管意外1.3%(1/75)、心梗0(0/75)、下肢静脉血栓1.3%(1/75),对比延期组5.3%(4/75)、2.6%(2/75)、2.6%(2/75)、1.3%(1/75)、1.3%(1/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术后肺部感染1.3%(1/75)和褥疮1.3%(1/75)明显低于延期组13.3%(10/75)、10.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2、0.039,均为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的患者5 d内接受手术治疗可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和褥疮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鼻内入路连接式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填充鼻基底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连接式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在改善鼻基底凹陷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4月至2023年10月,郑东蔚莱医疗美容门诊部收治的79例鼻部形态不佳伴鼻基底凹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次鼻整形30例,修复鼻49例.根据鼻基底凹陷程度,行鼻整形术同时从鼻小柱切口剥离腔隙置入假体.术后观察并发症,进行满意度评估,测量鼻翼基底凹陷度、鼻唇角、鼻小柱小叶角,并评价术后变化.结果 79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第1天出现上唇肿胀,15d后肿胀消失;1例术后第7天去除胶带时,发现一侧鼻基底假体稍向外移位,给予手法推挤后假体复位.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73例,满意5例,一般1例.术后12个月,鼻翼基底凹陷度、鼻唇角、鼻小柱小叶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部整形同时采用连接式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改善鼻基底凹陷效果确切,移位、不对称等并发症发生较少,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0年发展历程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国腹腔镜直肠手术开展至今已历30年。手术指征从早期肿瘤拓展到进展期肿瘤;手术部位从直乙结肠到中低位直肠再到超低位直肠;淋巴结清扫范围从D2到D3再到侧方淋巴清扫;手术入路从经腹到经肛;消化道重建从小切口辅助到全腹腔镜;手术平台从2D到3D、4K到机器人;临床研究从单中心到多中心,从回顾性到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从国内开展到国际合作。正是由于我国微创外科与结直肠外科一大批专家学者的奋发前行,开创了中国腹腔镜直肠癌手术30年的飞速发展。笔者通过回顾中国腹腔镜直肠癌手术30年的发展历程,俱收并蓄、温故知新,向历史深处汲取灵感,以求后来者传承创新,开创中国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今后30年新的辉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筋膜导向解剖入路的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在男性直肠癌患者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术中应用以筋膜导向解剖入路的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LND)在男性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男性直肠癌患者80例,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方法,根据患者意向分配接受TME术中应用血管导向解剖入路的LLND治疗的患者38例为对照组,接受TME术中应用以筋膜导向解剖入路的LLND治疗的患者4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功能异常、术后并发症。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采用结直肠癌生活质量专用量表(EORTC QLQ-CR38)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统计术后无进展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尿潴留、尿管损伤、切口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排尿功能及性功能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R3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ME术中应用以筋膜导向解剖入路的直肠癌LLND在男性直肠癌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椎间孔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腰椎后路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在我院接受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1 000例患者,根据手术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23)和非感染组(n=977).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SSI的潜在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 TLIF术后患者SSI的发生率为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C反应蛋白(CRP)、吸烟、糖尿病是SSI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手术时间越长、术中出血量越多、吸烟、患有糖尿病是影响术后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高、吸烟、糖尿病是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存在上述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术前应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降低SSI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腔镜辅助下右胸骨旁第2肋间横切口入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腔镜辅助下右胸骨旁第2 肋间横切口入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1 月至2023 年5 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6 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其中采取正中切口入路42 例(对照组),采取腔镜辅助下右胸骨旁第 2 肋间横切口入路 44 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疼痛NRS 评分及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心室重构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内径(RV)],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时长大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心外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长、术后住院时长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3、7 d,两组NRS评分均先升高后下降,且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LVEF、SV、CO均升高,LVEDD、LAD、RV均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7 d,两组MPO、MDA水平均较术前升高,SOD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房颤发生率为9.1%,低于对照组的31.0%(P<0.05).结论:腔镜辅助下右胸骨旁第 2 肋间横切口入路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可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部分逆转心室重构,减轻术后疼痛及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术后房颤风险,加速康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创二尖瓣成形术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科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二尖瓣成形术,相较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微创二尖瓣成形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疼痛轻、心房颤动及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现已逐渐成为较多临床医生和病人的首选手术方式.目前,微创二尖瓣手术相较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手术入路及手术器械的改良,包括右胸小切口入路、胸腔镜及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应用;胸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的技术难度高、学习曲线长限制了微创二尖瓣技术的普及.综述微创二尖瓣成形术的研究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 carcinoma,PTM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太和医院甲乳外科和国药东风总医院甲乳外科70例PTM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口腔组35例,采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trans-or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TOET)男11例,女24例,年龄(40.71±5.09)岁,范围23~60岁;经腋窝组35例,采用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thyroidectomy through axillary approach,LTTAA)男13例,女22例,年龄(40.25±5.06)岁,范围24~59岁。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炎性因子、应激指标水平、并发症,随访3个月评估手术切口美观度情况。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经口腔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经腋窝组[(8.71±0.93)vs(6.85±0.82)个、(23.05±3.51)vs(26.14±3.96) ml( t=8.88、3.46, P<0.05)];术后1 d经口腔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显著低于经腋窝组[(275.31±30.41)vs(300.22±33.25) ng/L、(180.25±19.75)vs(205.36±22.41) nmol/L( t=3.27、4.97, P<0.05)];术后1 d经口腔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经腋窝组[(7.05±0.86)vs(8.74±1.02) mg/L、(4.33±0.62)vs(6.45±0.81) pg/L( t=7.49、12.30, 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经口腔组手术切口美观度(94.29%)显著高于经腋窝组(77.14%)( χ2=4.200, P<0.05)。 结论:PTMC给予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时,TOET较ETTAA创伤性更小,手术切口美观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国产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在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21年5—10月,前瞻性纳入因肾肿瘤拟行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单发肾肿瘤,肿瘤最大径≤4 cm;体质指数(BMI)18.5~30.0 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1~3分;能配合完成方案规定的相关检查和随访;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恶性肿瘤,或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研究者认为不适合纳入本研究者;既往接受过同类型泌尿系统外科手术治疗,且研究者评估后认为不适合参与本研究者;入组前3个月内以及研究期间计划行其他大型手术者;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研究者认为不适合行手术治疗者;入组前3个月内参与过其他干预性临床试验者。本研究手术均采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该系统由远程控制台、手术设备台车、含4个机械臂的操作系统,以及可重复使用的蛇形机械臂构成。蛇形机械臂是具有两段且均可四向弯转的手术器械,末端携带单极剪刀、双极抓钳、持针器等不同的手术器械,靠自身弯曲运动,通过专用单孔多腔道套管进入体内,可避免传统单孔套管的"筷子效应""反向操作"等问题。本研究均行单孔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全麻,患者取健侧卧位,升高腰桥、头低足低位。于脐水平腹直肌外缘取3~4 cm切口,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置入配套的单孔机器人专用2.5 cm套管,连接机器人系统,装入高清3D腹腔镜镜头和蛇形机械臂,助手通过专用通道置入普通腹腔镜器械进行辅助,必要时增加1个辅助孔。所有手术均采用经腹腔入路,肿瘤切除和创面重建均采用零缺血方式。记录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信息。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例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44~52岁。BMI 26.5~29.0 kg/m 2。2例有高血压病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均为0分。卡氏评分100分3例,90分1例。术前平均血肌酐(76.8±18.8)(70~104)μmol/L。肿瘤位于左侧3例,右侧1例。肿瘤直径1.1~2.8 cm。肿瘤分期均为T 1a期。R.E.N.A.L.评分为4A、7P、6P、4P各1例。首例手术采用纯单孔方式,余3例为保证手术安全性,均增加1个辅助通道。手术时间155~210 min,术中出血量20~170 ml。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2例,切缘均阴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漏尿、发热、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后下床时0间1~3 d,术后住院时间3~9 d。出院前复查血肌酐(71.5±22.0)(54~103)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 结论:采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开展单孔腹腔镜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蛇形臂动作灵活、指向性准确,可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