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弹训练者创伤性脑损伤症状与精神障碍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估军事训练人员实弹训练导致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症状,及其与各类精神心理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对某部军事训练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一般资料、实弹训练情况、TBI症状和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症状),并研究TBI症状与心理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实弹训练后约 60.5%人员出现TBI症状,其中12.5%出现3种或以上的症状.TBI症状的数量与焦虑、抑郁的阳性率密切相关,但未发现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显著相关性.TBI症状数量与焦虑、抑郁阳性率的ROC曲线显示,当TBI症状分界值取3时,筛查焦虑与抑郁的效果最好,两者灵敏度分别为48.1%、29.7%,特异度分别为89.7%、87.1%.结论 军人在实弹训练后出现TBI症状的情况较常见,多重TBI症状(3种或以上)可能与较高的焦虑、抑郁阳性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增强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恐惧记忆效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增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恐惧记忆效应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20只,体重300~400 g,12~16周龄,行条件性恐惧记忆训练,建立PTSD模型。取12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 n=20):对照组(C组)、PTSD组、丙泊酚组(P1组)、丙泊酚+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剂量组(P1+DEX10组、P1+DEX20组和P1+DEX40组)。C组大鼠条件性恐惧记忆训练时仅播放声音,不予以电击;训练结束后,PTSD组腹腔注射芝麻油1 ml/kg,P1组腹腔注射丙泊酚1 ml/kg,P1+DEX10组、P1+DEX20组和P1+DEX40组分别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20及40 μg/kg。给药结束后行条件性恐惧记忆检测,记录大鼠90 s内僵立行为时间,计算僵立行为时间百分比。记录给药期间SpO 2<90%的发生情况。取SD大鼠10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20):丙泊酚组(P2组)、丙泊酚+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时机组(P2+DEX T0组、P2+DEX T30组、P2+DEX T60组和P2+DEX T90组)。条件性恐惧记忆训练结束后,5组均腹腔注射丙泊酚1 ml/kg,P2+DEX T0、P2+DEX T30、P2+DEX T60和P2+DEX T90组分别于丙泊酚给药后即刻、30、60和90 min时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20 μg/kg。给药结束后行条件性恐惧记忆检测,记录大鼠90 s内僵立行为时间,计算僵立行为时间百分比。 结果:给药期间仅P1+DEX40组有6只大鼠发生SpO 2<90%。与C组比较,PTSD组僵立行为时间百分比增加( P<0.05);与PTSD组比较,P组僵立行为时间百分比增加( P<0.05);与P1组比较,P1+DEX20组和P1+DEX40组僵立行为时间百分比降低( P<0.05),P1+DEX10组僵立行为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与P2组比较,P2+DEX T0和P2+DEX T30组僵立行为时间百分比降低( P<0.05),P2+DEX T60和P2+DEX T90组僵立行为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丙泊酚增强PTSD大鼠恐惧记忆的效应,中等剂量(20 μg/kg)早期给药(给予丙泊酚后30 min内)的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型颅脑创伤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预测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为sTBI患者术后CNS感染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70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70例患者按照7 ∶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 n=259)和内部验证集( n=111)。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NS感染将训练集患者分为感染组( n=45)和非感染组( n=21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筛选sTBI术后发生CNS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CNS感染的效能,AUC>0.80为效能较高。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价预测模型的的临床净获益情况。 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入院GCS、脑脊液耳漏、脑脊液鼻漏、颅底骨折、脑室出血、急诊手术、手术时间、放置脑室引流管、放置颅内压探头、二次手术、颅内再出血、脑脊液取样、是否气管插管、切口感染、血清白蛋白及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颅底骨折、脑脊液耳漏、脑脊液鼻漏、颅内再出血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均为sTBI患者术后发生CNS感染的危险因素(均 P<0.05)。绘制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显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8(95% CI:0.96~0.99)、0.95(95% CI:0.88~1.00),预测效能均较高。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重复抽样1 000次后,训练集的预测风险与实际风险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预测和鉴别能力。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比单独的危险因素预测CNS感染的发生更准确,可提高临床获益率。CIC结果表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净效益。 结论:基于sTBI术后并发CNS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操作简单,有助于早期筛查sTBI术后CNS感染的高危患者,从而达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CNS感染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用小关节镜经背侧入路与背外侧入路治疗非创伤性近指间关节炎的手术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1.9 mm小关节镜系统治疗非创伤性近指间关节炎,对经背侧入路与背外侧入路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自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我们对11例非创伤性近指间关节炎患者(13指)进行治疗,其中经背侧入路6例7指,经背外侧入路5例6指。术中观察近指间关节内病变,同时清理增生的滑膜组织,进行热皱缩治疗。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评价及随访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近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握力。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5个月,平均3.27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近指间关节活动障碍及疼痛加重等不适,两组患指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所改善,VAS评分较术前下降,而术后握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时间背外侧组比背侧组明显缩短。 结论:对于非创伤性近指间关节炎,利用小关节镜治疗,无论是经背侧入路或背外侧入路,术后临床效果均较好,但经背外侧入路手术时间更短,并且可以观察到几乎整个关节腔,手术视野更好,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接骨木康方联合高压氧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接骨木康方联合高压氧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常规予以预防感染、切口无菌换药及指导康复训练等措施。对照组术后采用口服中药汤剂接骨木康方;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于术后第3天起予以高压氧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骨折术后疼痛评分、临床疗效、骨折周围软组织肿胀消退与伤口愈合时间及膝、踝关节功能。结果:高压氧治疗后第2、4、6天,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压氧治疗后1个月,2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29/30) vs.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折周围创伤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膝、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56.7%(17/30) vs.36.7%(11/30), 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膝、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升高,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应用接骨木康方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以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加快骨折周围软组织肿胀消退,缩短切口愈合期,快速恢复膝关节与踝关节功能,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运动不当以及创伤等均会导致其损伤。关节软骨缺乏血供,一旦损伤,很难自我修复。若不行有效治疗,将发展成为累及全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作为一种简单、微创、经济的治疗方式,相比于常规关节清理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微骨折术对于患者的年龄(限制在45岁以下)、软骨缺损面积(限制在4 cm 2以下)都有要求,并且术后患者需要进行较为严格且时间较长的康复训练。从短期修复结果看,微骨折术预后较为良好,但由于修复组织主要为纤维软骨成分,其力学性能及抗磨损能力等均劣于透明软骨,导致长期预后存在争议。总的来说,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对于年轻、软骨缺损面积较小的患者来说,是较好的修复方式,但其确切的长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文旨在对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的术式、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等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高压氧综合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后发生认知障碍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高压氧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连线测试(TMT)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执行功能。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数字广度测试、数字符号替换测试(DSST)和警戒性注意能力指数(E)测试。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T1WI、DTI扫描,获取脑白质损伤区域左侧扣带回、丘脑、额下回、海马旁、楔前叶区域各向异性分数(FA)值;采用Pearson分析FA值与高压氧综合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MoCA评分、数字广度测验评分、DSST评分、E及脑白质损伤各区域FA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高压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TMT-A、TMT-B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高压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FA值与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各项指标存在相关性( P<0.05)。 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创伤性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注意力;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评估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患者认知障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pelin-13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小鼠行为学和海马自噬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Apelin-13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方法:32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6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 n=8):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Apelin-13组。采用单一连续刺激(single-prolonged stress,SPS)法制备PTSD模型,生理盐水组和Apelin-13组小鼠在PTSD造模后分别给予侧脑室微量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μL)和Apelin-13(1.5μg/μL,2 μL)。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行为学改变,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的形态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磷酸化PI3K(phosphorylated-PI3K,p-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Akt,p-Akt)、叉头框蛋白O3a(forkhead box O3a,FoxO3a)及磷酸化FoxO3a(phosphorylated-FoxO3a,p-FoxO3a)、自噬相关蛋白包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和SQSTM1蛋白(sequestosome 1,p62)的表达。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水迷宫4 d重复学习训练的逃避潜伏期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他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和Tamhane检验。 结果:(1)旷场实验结果显示,4组小鼠在中央区活动路程和停留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37,9.63,均 P<0.05)。模型组小鼠中央区活动路程[(0.06±0.03)m]和停留时间[(2.48±1.02)s]均少于对照组[(0.19±0.05)m,(15.00±8.91)s](均 P<0.05)。Apelin-13组小鼠的中央区活动路程[(0.12±0.04)m]和停留时间[(13.56±7.64)s]均高于模型组[(0.06±0.03)m,(2.48±1.02)s]和生理盐水组[(0.06±0.02)m,(2.82±1.52)s](均 P<0.05)。高架十字迷宫结果显示,4组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和停留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74,19.12,均 P<0.05)。模型组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4.50±2.51)次]和停留时间[(26.95±17.48)s]均少于对照组[(13.75±4.71)次,(103.75±42.43)s]和Apelin-13组[(10.00±5.18)次,(55.98±19.49)s](均 P<0.05)。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在4 d的学习训练中,4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和组别交互作用不显著( F=1.15, P=0.34),但时间主效应和组别主效应显著( F=131.65,16.98,均 P<0.05)。第2~4天,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和Apelin-13组(均 P<0.05);Apelin-13组小鼠穿越原平台次数和靶象限停留时间均多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均 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海马CA1区及CA3区神经元排列疏松紊乱,神经元肿胀呈透明空泡化;对照组和Apelin-13组小鼠神经元排列较为致密整齐。(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组间的p-PI3K、p-Akt、p-FoxO3a、p62蛋白水平和LC3Ⅱ/LC3Ⅰ比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1.37,37.35,20.71,13.26,37.65,均 P<0.05)。Apelin-13组小鼠p-PI3K、p-Akt、p-FoxO3a和p62蛋白水平[(0.92±0.07),(0.90±0.09),(0.89±0.13),(1.03±0.08)]均高于模型组[(0.59±0.04),(0.50±0.07),(0.49±0.11),(0.68±0.04)]和生理盐水组[(0.61±0.06),(0.50±0.08),(0.53±0.11),(0.70±0.05)](均 P<0.05),Apelin-13组小鼠LC3Ⅱ/LC3Ⅰ比率(0.60±0.06)低于模型组(0.92±0.10)和生理盐水组(0.99±0.05)(均 P<0.05)。 结论:Apelin-13可以改善PTSD小鼠焦虑样行为,提高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I3K/Akt/FoxO3a自噬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提取-消退范式调节条件性恐惧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恐惧记忆在经过多次提取之后,会被暂时抑制,这种现象称为记忆消退。如何减少甚至消除恐惧记忆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等恐惧相关疾病治疗的关键。基于巴甫洛夫恐惧调节任务的单一消退训练只能够抑制条件性恐惧记忆的表达,并不能消除已获得的条件性恐惧记忆。而基于记忆的再巩固理论所提出提取-消退范式,对恐惧记忆的擦除和改写具有更持久的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阻止恐惧记忆的返回。研究表明,提取-消退与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如谷氨酸受体(glutamate receptor,GluR)、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DAR)、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L-type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LVGCCs)以及大麻素等密切相关,并且其效果也与提取-消退记忆阶段等因素有密切关联。目前对于提取的边界条件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行为学层面,分子机制等层面探究较少。文章从分子神经生物学层面出发,以记忆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受体及分子机制为切入点,整理近年来与提取-消退相关的机制研究,为PTSD等恐惧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号通路、分子靶点,并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对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和照顾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对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和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就诊的86例白血病患儿父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和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评价疗效。结果:最终试验组纳入41例,对照组纳入40例。干预后,试验组PTGI中个人力量、与他人关系、自我转变维度得分及总分分别为(21.10 ± 4.47)、(19.95 ± 6.18)、(5.12 ± 0.95)、(73.41 ± 8.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38 ± 4.50)、(17.60 ± 3.30)、(4.65 ± 1.05)、(66.13 ± 6.3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117~4.420,均 P<0.05或0.01)。试验组FCTI中疾病认知能力、基础照护技能、情感管理能力、寻求利用支持资源能力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5.41 ± 1.76)、(4.10 ± 1.09)、(6.71 ± 1.12)、(5.56 ± 1.16)、(38.00 ± 3.9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0 ± 1.58)、(4.63 ± 1.10)、(7.58 ± 1.74)、(6.33 ± 1.53)、(41.18 ± 4.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164~3.286, P<0.05或0.01)。 结论: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能有效提高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水平和照顾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