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弹训练者创伤性脑损伤症状与精神障碍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评估军事训练人员实弹训练导致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症状,及其与各类精神心理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对某部军事训练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一般资料、实弹训练情况、TBI症状和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症状),并研究TBI症状与心理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实弹训练后约 60.5%人员出现TBI症状,其中12.5%出现3种或以上的症状.TBI症状的数量与焦虑、抑郁的阳性率密切相关,但未发现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显著相关性.TBI症状数量与焦虑、抑郁阳性率的ROC曲线显示,当TBI症状分界值取3时,筛查焦虑与抑郁的效果最好,两者灵敏度分别为48.1%、29.7%,特异度分别为89.7%、87.1%.结论 军人在实弹训练后出现TBI症状的情况较常见,多重TBI症状(3种或以上)可能与较高的焦虑、抑郁阳性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颅磁刺激脑电图同步记录技术及其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经颅磁刺激脑电图(TMS-EEG)同步记录技术可测量大脑各区接受磁脉冲刺激后的脑电信号,时间分辨率高,结合恰当的信号分析技术后可用于评估各皮层的兴奋性、脑震荡活动和脑区间连接属性,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近年来该技术的实现设备和分析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领域逐步推广,本文现围绕该技术及其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压氧综合治疗创伤性脑外伤综合征20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创伤性脑外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北大学附属神木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高压氧组,每组20例。常规组给予内科对症治疗,高压氧组除接受对症治疗外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采用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估量表(RPQ)评价其主观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社会活动功能量表(FAQ)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RPQ评分和FA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且高压氧组治疗后RPQ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常规组( P<0.05)。治疗2个月后,常规组RPQ评分和FAQ评分与治疗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高压氧组RPQ评分和FAQ评分与本组治疗1个月和常规组治疗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1个月记忆力、执行能力、注意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均显著升高( P<0.05),且高压氧组治疗后记忆力和注意力评分显著高于同时期常规组( P<0.05),而执行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个月后,常规组各项评分与本组治疗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高压氧组记忆力和注意力评分较本组治疗1个月和常规组治疗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认知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6—2019年我国头部外伤的基本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头部外伤的基本特征,为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中的头部外伤病例数据,分析头部外伤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伤害事件的基本特征及临床特征。结果:2016—2019年,NISS急诊或门诊首诊病例中,27.14%(1 503 196/5 537 821)为头部外伤病例;<1岁的患儿中,头部外伤者占该年龄段伤害病例的53.93%(9 668/17 927)。急诊或门诊头部外伤病例中的90.42%(1 359 210/1 503 196)因非故意伤害导致,主要致伤原因为跌倒或坠落(589 830例,39.24%)、钝器伤(320 483例,21.32%)和道路交通伤(273 349例,18.18%)。急诊或门诊头部外伤中,10.67%(160 436/1 503 196)的患者表现为脑震荡或脑挫裂伤。2016—2019年期间,NISS每年急诊或门诊伤害病例中,头部外伤病例的占比自27.81%(349 978/1 258 658)降至25.92%(414 262/1 598 413);所有头部外伤病例中,1~17岁[由24.88%(87 065/349 978)升至28.90%(119 707/414 262)]和60岁及以上病例[由11.84%(41 437/349 978)升至13.26%(54 947/414 262)]占比有所升高。结论:儿童和老年人是目前我国头部外伤病例中的重点人群,跌倒、坠落和道路交通伤害是我国人群头部外伤的主要致伤原因,儿童坠落、老年人跌倒和道路交通伤害预防应成为头部外伤防控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重脑震荡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三重脑震荡模型(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大鼠海马神经元铁死亡(ferroptosis)的情况。方法:9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50±10)g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只)和模型组(78只),模型组采用自由落体法撞击大鼠额颞叶部(每天1次,连续3 d)制备大鼠MCC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7 d组、14 d组,每组12只。采用平衡木实验检测大鼠运动协调功能;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铁离子含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FTH)和铁蛋白轻链(ferritin light,FTL)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脑组织内铁沉积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海马神经元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SPSS 24.0软件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平衡木实验中各组大鼠平衡木通过时间和运动协调能力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0.08,60.34,均 P<0.05),其中48 h组大鼠[(87.00±4.74)s,(4.75±0.43)分]通过时间和运动协调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5.13±6.99)s,(0.75±0.23)分](均 P<0.05)。各组大鼠铁离子总含量、Fe 2+含量和Fe 3+含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5.20,94.42,40.25,均 P<0.05),其中48 h组海马组织Fe 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0.17±0.05)ng/μL,(8.65±0.01)ng/μL]( P<0.05)。在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中,各组海马组织GPX4、FTH、FTL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7.94,82.09,49.01,71.63,28.94,15.78,均 P<0.05),其中24 h组GPX4[(1.09±0.01),(0.23±0.01)]和FTL[(1.60±0.03),(0.64±0.02)]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GPX4:(1.00±0.02)、(0.17±0.01),FTL:(1.00±0.04),(0.32±0.01)] (均 P<0.05),24 h组FTH[(0.24±0.03),(0.07±0.01)]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1),(0.67±0.03)] (均 P<0.05)。在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中,MCC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缩小,核仁破裂,核膜不同程度皱缩,线粒体肿胀变形且有空泡存在,线粒体内嵴结构减少或消失。 结论:三重脑震荡模型大鼠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海马神经元出现铁死亡特征,尤其在24 h、48 h时最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依瑞奈尤单抗风险信号挖掘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挖掘并分析依瑞奈尤单抗主要不良事件信号,为该药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提取2004年至第2023年第1季度关于依瑞奈尤单抗不良事件(AE)报告,分别对全数据和2018年以后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3.0版的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E进行分类统计。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CPNN)法进行AE风险信号的挖掘。结果:共收集到以依瑞奈尤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38 348份,涉及PT为2 629个。基于全数据和2018年以后数据,挖掘到依瑞奈尤单抗AE风险信号分别为99和115个,均涉及19个SOC,其中上报例数最多的AE为注射部位反应和便秘,与说明书记载一致。信号强度居前30位的PT中,13个未被说明书收录,包括松果体囊肿、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组蛋白抗体阳性、痉挛性眼球运动、注射恐惧、脑震荡后综合征、雷诺现象、精神性癫痫发作、冠状动脉夹层、过早绝经、脆发症、胶原病、睑痉挛。结论:临床应用依瑞奈尤单抗时,除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外,本研究中挖掘出的不良事件也应给予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评估重复性亚脑震荡拳击运动员的反应抑制功能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在Go/Nogo实验范式下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评估重复性亚脑震荡拳击运动员的反应抑制功能。方法:选择29例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拳击运动员纳入亚脑震荡组,28例来自武汉晴川学院的大学生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64导联电极弹性帽记录头皮脑电数据的同时完成可视化的Go/Nogo实验范式。E-prime2.0软件记录行为学数据。提取脑电数据中ERP成分,对两组ERP中P3成分的振幅、潜伏期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Nogo-N2成分和行为学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P3平均振幅低于健康对照组[(6.327±0.497) μV比(8.007±0.505) μV, F=5.622, P<0.05],No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P3平均振幅低于健康对照组[(6.741±0.559) μV比(9.962±0.569) μV, F=16.297, P<0.01];在No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N2潜伏期时间长于健康对照组[(275.714±50.943) ms比(252.571±33.201) ms, t=-2.014, P<0.05]。行为学表现中,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正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97.3±1.9)%比(98.3±1.1)%, t=-2.476, P<0.05];No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正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90.0± 6.6)%比(92.8± 3.3)%, t=-2.036, P<0.05]。 结论:重复性亚脑震荡拳击运动员可能存在与冲突检测和反应抑制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颅脑创伤和脑科危重症治疗相关理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颅脑创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部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出血等.颅脑创伤的治疗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目前,颅脑创伤的治疗策略包括急性期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期的康复治疗等.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控制出血、清除血肿、解除颅内压升高等紧急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麻二酚对大鼠多重脑震荡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大麻二酚(CBD)抑制大鼠多重脑震荡神经炎症、保护神经组织的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多重脑震荡模型(MCC),分别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多重脑震荡后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大麻二酚的保护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脑区Iba-1(小胶质细胞标记物)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较之Sham组,大鼠MCC后神经元出现明显病理改变;CBD干预后神经元形态趋于正常,高剂量组更显著.免疫组化显示,与Sham组呈静息状态的小胶质细胞相比,MCC后数量增加呈激活状态,CBD干预后小胶质细胞向静息态恢复,高剂量组更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鼠MCC后Iba-1、IL-1β、TNF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CBD干预可下调不同脑区Iba-1、IL-1β和TNFα的表达(P<0.05).结论 大麻二酚可减轻多重脑震荡大鼠皮质及海马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脑震荡:从"一刀切"到精准靶向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脑震荡,又称轻度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大脑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患者意识丧失的时长通常小于30 s,甚至无意识丧失;(2)患者伤后30 s内GCS评分为13~15分;(3)患者伤后出现顺行或逆行性遗忘;(4)其他神经功能短暂异常,不超过24 h。脑震荡的年发生率高于6/1000人,约占整个TBI的70%~90%,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段为≤5岁、15~24岁、≥75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