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铵盐壳聚糖新型液体敷料对面部裂伤促愈合及抑制瘢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季铵盐壳聚糖新型液体敷料对面部裂伤促愈合及抑制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颜面部皮肤软组织裂伤患者113例,男52例、女61例;年龄18~30(25.8±5.2)岁。分为两组,试验组62例在缝合中用季铵盐壳聚糖冲洗伤口,并在换药时于创面喷洒季铵盐壳聚糖新型液体敷料;对照组51例,缝合与换药过程中的季铵盐壳聚糖新型液体敷料替换为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余过程同试验组。术后30、60、90 d进行随访。术前、术后即刻、换药前后、随访时均进行拍照,记录并评估患者面部裂伤疼痛评分、愈合等级、瘢痕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113例无失访。术后换药过程中,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试验组患者1 d NRS (1.03±0.18)分、3 d NRS (2.69±0.53)分、5 d NRS (0.53±0.50)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1 d NRS (2.35±0.59)分、3 d NRS (3.27±0.75)分、5 d NRS (0.80±0.40)分(均 P<0.05)。甲级愈合率:试验组患者58例(93.5%)高于对照组40例(78.4%)(χ 2=5.56, P<0.05)。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总分:试验组患者30 d (1.65±0.48)分、60 d (3.97±1.11)分、90 d (2.90±0.76)分均低于对照组30 d (2.43±0.50)分、60 d (5.16±1.21)分、90 d (3.55±0.78)分(均 P<0.05)。患者满意度:试验组58例(93.6%)高于对照组42例(82.3%)(χ 2=8.16, P<0.05)。 结论:季铵盐壳聚糖新型液体敷料可减轻伤口疼痛、促进创口愈合、减轻瘢痕形成、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指神经纤维瘤型巨指症继发远指间关节偏斜畸形误诊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男,3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示指远节偏斜约1.5年,近半年手指偏斜畸形加重,就诊以"左示指远指间关节畸形"收住入院。否认外伤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体格检查:左示指中远节指体较健侧略增粗,远指间关节桡侧隆起,远节指体向尺侧偏斜,未触及明显包块,远指间关节向桡侧被动伸直不能,主动伸直可,屈曲略受限,手指远端感觉正常(图1)。X线片示:示指各指骨骨密度无明显异常;近节指骨力线、指骨直径无异常,中节指骨基底略增粗、尺偏约17°,远节指骨无明显增粗、尺偏约36°,远指间关节桡侧疑似异常骨密度影(图2)。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探查、畸形矫正。于示指桡侧以远指间关节为中心,取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显露指固有神经血管束,见桡侧指固有神经于中节以远增粗,向远端延长切口、探查达指腹中央,见远端神经分支亦增粗,部分神经束进入末节指骨,考虑指神经纤维瘤,与患儿家属再次沟通后,分离桡侧病变指神经、予以清理(图3),自中节近端髁部神经较正常处以2%利多卡因封闭神经后快刀切断;瘤体经家属确认后送检病理。切除肿物后,切开部分桡侧关节囊探查未见多余骨骺、异常骨块,远指间关节被动侧方伸直仍受限,考虑尺侧皮肤、关节囊挛缩所致,遂于远指间关节尺侧"Z"形切开皮肤,探查尺侧指神经未见明确异常,被动活动关节仍僵硬。遂显露尺侧副韧带,"Z"形切断,矫正手指远指间关节达伸直位,以1枚克氏针纵行固定,5-0 proline线修复侧副韧带,松止血带充分止血后,间断闭合创口,手指皮肤血运良好(图4A,4B),无菌敷料包扎。病理报告:脂肪组织内见较多神经束,符合神经纤维瘤。修正临床诊断:左示指Ⅱ型巨指症。术后2周创口愈合拆线,5周拔除克氏针、逐步恢复正常使用。术后18个月随访,其他肢体无增粗、无增长、无畸形,皮肤无牛奶咖啡斑,未发现皮肤神经纤维瘤,左示指无继续增粗、无肿物复发迹象,示指中远节桡侧感觉约S 3,但示指远指间关节仍有约20°尺偏,屈曲略受限(图4C,4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臀下后动脉带蒂脂肪筋膜瓣治疗坐骨结节及周围难治性溃疡1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臀下后动脉带蒂脂肪筋膜瓣联合VSD技术在坐骨结节及周围难治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大冶市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收治12例压疮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43~86岁,平均62.4岁。压疮病史1~36个月,平均5.6个月,压疮创口面积2.0 cm×3.0 cm~10.0 cm×10.0 cm,平均4.6 cm×5.3 cm。所有患者均采用分期手术,一期手术切除压疮处坏死组织、瘢痕及滑囊,直至坐骨结节骨膜, VSD敷料填充创腔,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感染控制后,二期行臀下后动脉带蒂脂肪筋膜瓣转移修复术。术后家访或门诊随访。结果:10例压疮创面伤口一期愈合;2例术后伤口延迟愈合,延迟愈合创面用VSD敷料覆盖冲洗引流2周后完全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12例患者带蒂脂肪筋膜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及坏死,未发现供区明显功能障碍,受区皮瓣外形良好。结论:采用臀下后动脉带蒂脂肪筋膜瓣结合VSD技术修复坐骨结节及周围慢性难治性溃疡,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促进创面愈合的负载硫化铜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的研发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发制备一种可负载硫化铜(CuS)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探讨其对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合成改性葡聚糖后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以确定改性葡聚糖水凝胶的改性情况,进而合成可分离式负载CuS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评估其力学性能及穿刺能力。在12只雄性SD大鼠(200~250 g),每只背部造2个12 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口分别用空白水凝胶微针贴片(DeXMA MNs)和负载硫化铜水凝胶微针贴片(CuS MNs)覆盖治疗,评价CuS MNs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治疗后3、7、14 d,每组各取4只SD大鼠,拍照记录创面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创口及创周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分析组织新生胶原沉积、血管形成和再上皮化情况。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 t检验对比组间计量资料。 结果:红外光谱展示出2900 cm -1附近的吸收峰为Dex的-CH2-拉伸振动吸收峰,表明DexMA以Dex为主体进行修饰的产物。力学性能评估显示不载药时水凝胶针尖的力学性能到达0.35 N,负载有CuS的针尖甚至达到0.55 N,表明制备的DexMA水凝胶针尖对皮肤具有良好的刺穿能力。在动物创面模型中,证明了负载有CuS的MNs能够在早期促进创面的修复。在伤后第3、7天CuS MNs组的创面愈合率[(70.80±2.86)%、(90.70±1.50)%]明显高于DexMA MNs组[(45.60±2.52)%、(81.30±3.14)%, t=22.420, F=1.179, P<0.01; t=7.276, F=4.984, P<0.01]。在伤后第3天、第7天CuS MNs组的再上皮化率分别为(54.20±11.51)%、(70.80±6.29)%,均明显好于对照组[(33.30±8.70)%、(57.30±2.94)%, t=5.000, F=1.750, P<0.01; t=5.508, F=4.571, P<0.01]。组织学HE和Masson染色检测结果说明CuS MNs具有促进新生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促进皮肤再上皮化。 结论:负载硫化铜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可促进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及皮肤再上皮化,是一种有前景的组织工程新型水凝胶敷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静电纺丝材料的军事皮肤创口敷料与电化学疗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着眼军民深度融合推进战创伤智慧诊疗发展,针对技术发展,战争形态变化,应对当下创伤护理方面更高的要求,发展新型创口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静电纺丝与电化学疗法的相关研究进展,将两者有机结合,阐述其作为创新性疗法在军事皮肤创口治疗上的应用;重点分析了以静电纺丝材料为基础的电化学疗法的创新突破,展望了静电纺丝电化学疗法在现代军事皮肤创口的应用,为创口敷料的创新性研究提供深入的领域见解和分析,从而给予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借鉴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创面愈合中MXene纳米粒子的功能特性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MXene纳米粒子由于其独特的导电性、亲水性、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使其作为皮肤伤口敷料有效功能成分具有非常可观的应用前景.目的:就MXene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功能特性及其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方法:以"MXene,纳米粒子,纳米材料,生物活性纳米粒子""伤口敷料,创面敷料,创面修复材料""创面修复,伤口愈合,创面"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MXene,nanoparticles,nano-materials,Bioactive nanoparticles""wound dressing,Wound healing material""wound healing,wound repair,wound"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最终纳入88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MXene合成可分为自下而上合成和自上而下合成两种方法.合成后的MXene可以通过进一步表面修饰来增强生物相容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生物医学中.②MXene 拥有一系列优异的特性如亲水性、抗菌性、光热性能、导电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些特性都是使其成为出色的皮肤修复材料的基础.③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开发出了用于制作伤口敷料的新型复合材料,目前来看这些复合材料基于MXene纳米材料并充分利用了其如前所述的优异特性,在皮肤创口局部起到了杀菌、载药缓释及主动调节细胞因子等作用,能够综合其他多种生物活性剂的优点,在伤口愈合中发挥了更好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复杂慢性伤口的治疗.④以MXene的各种性能为基础研发出的各种复合材料如MXene@PVA水凝胶和MXene@CH海绵等,在改善组织修复性能、作为药物载体修复皮肤损伤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作用,其在促进皮肤修复领域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且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目前MXenes纳米粒子的特性研究及表面改性研究已较为充分,但其剂量依赖的生物毒性分子机制研究相对不全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湿性愈合理论在手指末节皮肤缺损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总结湿性愈合理论在手指末节皮肤缺损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手指末节皮肤缺损伤50例,采用湿性愈合理论的换药方法治疗手指末节皮肤缺损.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指保留原有长度,52指创口均I期愈合,4指感染伤口Π期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结论: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时要综合考虑伤口的情况,采取湿性愈合理论的方法,选择不同的敷料进行愈合,取得满意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改善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改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于医院骨科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彻底清创,反复多次冲洗创口,引流条引流创面内分泌物,采用无菌敷料覆盖于创口表面,试验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处理,彻底清创,反复多次冲洗创口,进行负压封闭引流,同时两组患者均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处理后3、7、12、24天的愈合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平均换药次数 、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 、创口愈合时间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住院时间.结果在治疗3、7、12、14天后,试验组患者愈合面积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3.53%(χ2=5.314,P=0.021);试验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改善骨科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局部感染情况,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及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蝎肽凝胶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在修复溃疡创面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蝎肽凝胶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清创术后的溃疡创面对溃疡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 慢性难愈性溃疡创面60例,序贯随机分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组(platelet-rich plasma gel,PRP组)和蝎肽凝胶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组(scorpion peptide gel,SP组),两组病人清创处理后,采用多层次深浅注射和表面均匀涂抹PRP凝胶,随后PRP组用无菌敷料包扎,SP组用已涂抹蝎肽凝胶的无菌敷料包扎,隔日更换各组无菌敷料,每7天换PRP凝胶,3次为1疗程.观察两组病人创口细菌培养转阴率、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增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创口疼痛等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3天后,SP组病人细菌培养转阴率(84.6%)显著高于PRP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疼痛程度明显较本组前一个时间点显著减轻,治疗后第3天时SP组病人疼痛程度也明显较PRP组病人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组治疗后1周、2周、3周时病人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6 ± 13.7)%、(68.4 ± 13.1)%和(85.7 ± 12.1)%,PRP组分别为(45.7 ± 12.8)%、(60.3 ± 11.6)%和(78.8 ± 1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组病人完全愈合时间为(28.3 ± 7.4)天,PRP组(33.7 ± 6.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VAA评分随时间延长而评分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联合PRP能增加创面血运,加速愈合,适合于溃疡创面修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胶体敷料在儿童日间手术后创口换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在儿童日间手术后创口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4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水胶体敷料进行创口换药,对照组术后使用传统纱布进行创口换药.比较两组患儿创口愈合时间、创口换药次数、创口污染发生情况及换药治疗费用等.结果: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换药费用及创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用于儿童日间手术后创口换药,可促进患儿创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临床应用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