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大量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应用.在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应用,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升学习的主动性有着极大的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聚焦思维过程 强化关键能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4年高考广东卷第17题以肿瘤新药开发为背景,要求学生调用多个模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思维过程考查,强化关键能力的培养,服务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诗词融入生命科学教育的跨学科育人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科学和人文的统一性,通过构建"诗·思"课堂,打通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桥梁,开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搭建五育融合的平台,塑造学生的文化价值观,达到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科学思维、创新生命教育的育人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与科研协同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临床与科研协同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9 月在弋矶山医院血液内科轮转的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48 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 24 名,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仅培训临床能力,而研究组实施临床与科研能力协同培训的新带教模式.从临床能力和教学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的临床能力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学生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思维能力、提高论文发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评价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教学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与科研协同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效果更好,学生满意度更高,对科研兴趣更大,有助于进一步推广到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思维导图引导健康宣教对长期鼻饲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引导的健康教育宣教对长期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长期鼻饲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思维导图引导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干预4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肺功能及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吸入性肺炎[15.00%(6/40)]、胃肠道并发症[25.00%(10/40)]、机械并发症[10.00%(4/40)]及代谢并发症[20.00%(8/40)]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00%(14/40)、47.50%(19/40)、27.50%(11/40)、37.5%(15/40)](χ 2=4.27、4.38、4.02、5.40,均 P < 0.05);研究组血清总蛋白(TP)[(67.86±10.13)g/L]、血红蛋白(HGB)[(119.21±16.48)g/L]、白蛋白(ALB)[(39.68±5.71)g/L]、淋巴细胞数(TLC)[(2.29±0.48)×10 9/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3.05±10.72)g/L、(110.94±16.73)g/L、(36.15±6.20)g/L、(2.03±0.42)×10 9/L]( t=2.06、2.23、2.65、2.578,均 P < 0.05);研究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2.72±0.45)L]、用力肺活量(FVC)[(3.17±0.73)L]、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70.69±6.53)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9±0.38)L、(2.85±0.64)L、(65.78±6.47)L]( t=2.47、2.08、3.38,均 P < 0.05)。 结论:思维导图引导的健康教育能够明显降低长期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该研究设计思维导图应用于长期鼻饲患者的健康教育,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中开展开放性实验,探索实验教学改革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方法: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大四学生,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课程为抓手,进行开放实验教学,然后用问卷调查评估实验效果。2016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147人为对照组,开展常规验证性实验;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176人为试验组,开展开放性实验。从综合考评成绩、教师自评、学生满意度调查3个方面进行评价。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卡方检验。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期末考试理论成绩是[(84.37±10.45)分 vs.(81.44±9.22)分]( t=2.68, P=0.008),实验技能成绩是[(93.66±3.89)分 vs.(88.41±5.67)分]( t=9.51, P<0.001),两组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学生对于学时安排( χ2=8.31, P=0.004)、小组协作( χ2=21.10, P<0.001)、考核形式( χ2=7.92, P=0.005)、提升科研论文撰写能力( χ2=17.56, P<0.001)、提高实践技能( χ2=11.70, P=0.001)、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χ2=10.33, P=0.001)的满意度更高。学生认为开放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但是对于就业优势的培养作用有限。学生认为开设专业课的开放性实验具有充分必要性。 结论: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开放性实验对于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实践和科研能力是有益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学术型社团人才成长平台搭建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学术型社团可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协作能力。目前,关于学术型社团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医学学术型社团的研究甚少。本文基于四川大学华西胸外创新与实践协会在建设和发展中的经验,探讨了搭建学术型社团人才成长平台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持续的反馈机制、人才成长档案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医学学术型社团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医学学术型社团能够帮助成员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整合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串联式情景模拟结合症状为中心整合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81名学生(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实施疾病串联式情景模拟结合症状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方式,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满意度问卷调查,与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195名学生(对照组)对比,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实验组形成性评价成绩(88.66±5.92)分高于对照组(81.11±7.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灵活性、创新性以及提高学习兴趣及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教师在教学灵活性、整合性,学生课堂参与度、活跃度以及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岗位胜任力培养方面较对照组更满意( P<0.05)。 结论:串联式情景模拟结合症状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有助于学生建立疾病整体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智慧教学云平台的小班化学习社区建构与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了提高信息化教学趋势下小班化探究式教学的实效,利用智慧教学云平台,布局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师备课、课堂应用和督导监控等模块。以平台为媒介,通过学生端和教师端共建了实体课程的小班化探究式学习社区。在医学八年制教学中,按照实体课表构建设计了学习周期的内容,依托云平台进行课前、课堂和课后发布。学生在学习社区内主动学习基础性概念,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知识应用的探究,并按照课堂或课后发布进行知识拓展。经过教学实证,基于智慧教学云平台的小班化学习社区,提交率、互动率和得分率均超过90%,学生参与度高。其既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又能在课程教学中构建面对面学习社区,体现个性化教学的情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顺“疼”摸瓜创新理念及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疼痛是一种机体损伤或潜在损伤的防御性反应,也是创伤骨科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在创伤骨科的临床诊疗中,疼痛对明确损伤病因和确定诊治方案至关重要。创伤后的急慢性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诱发多种并发症,若评估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漏诊和误治,延长治疗周期,影响生活质量。目前,疼痛对明确创伤骨科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的管理尚缺乏规范的标准。张英泽院士团队针对疼痛评估不充分、病因分析不全面、诊断思维不缜密等问题,总结多种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特点,追本溯源,凝练出顺“疼”摸瓜这一创新理念,从而达到快速精确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目的。笔者对顺“疼”摸瓜创新理念的内涵及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进行阐述,探讨这一创新理念的应用价值,实现创伤骨科疾病的快速精确诊断,为制订合理诊治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