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期赋能教育模式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高龄初产妇心理弹性、产痛及泌乳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孕期赋能教育模式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高龄初产妇心理弹性、产痛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该院高龄初产妇296例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入院148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入院14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孕期教育配合传统体位分娩,观察组采取孕期赋能教育模式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率、心理弹性、分娩控制感、分娩方式、产痛、泌乳功能、新生儿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评分均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会阴撕裂发生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AS、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泌乳初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4 h及48 h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95.96%高于对照组83.11%( P<0.05)。 结论:孕期赋能教育模式联合自由体位分娩能提升高龄初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缓解无助心理,减轻产痛,改善新生儿状态,提高泌乳功能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管硬膜外分段注射利多卡因镇痛对活跃期停滞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儿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双管硬膜外分段注射利多卡因镇痛对活跃期停滞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头位的初产妇,孕周为37~42周,年龄为22~35岁,在活跃期(新产程标准:宫口开大≥6 cm)充分试产,≥2 h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经阴道检查及超声检查诊断为枕后位或枕横位。共有216例孕妇符合上述标准纳入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双管硬膜外阻滞组108例、单管硬膜外阻滞组108例,硬膜外阻滞均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分娩镇痛,由高年资助产士或产科医师执行新产程标准,在超声引导下指导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并适时向上推动或旋转胎头等。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非药物镇痛措施的使用情况、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相关情况及疼痛评分、分娩相关指标、剖宫产术指征、麻醉相关指标及母儿并发症。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身高、孕周、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的比例、头盆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非药物镇痛措施的使用情况:两组产妇的拉玛泽呼吸法、导乐分娩陪伴、经皮穴位电刺激、其他措施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相关情况及疼痛评分: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40例)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59例)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124±44)、(86±33) min, P<0.01],镇痛30 min后[(4.4±0.5)、(0.9±0.5)分]、第二产程用力分娩时[(5.7±0.6)、(1.3±0.4)分]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降低( P<0.01)。(4)分娩相关指标: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21.3%、49.1%)、分娩体验满意率(51.9%、98.1%)显著升高( P<0.01),剖宫产率(63.0%、45.4%)、阴道手术助产率(15.7%、5.6%)显著降低( P<0.05)。(5)剖宫产指征: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妇的产程延长或停滞所致的剖宫产率显著降低(38.0%、22.2%, P<0.05);而两组的胎儿窘迫、宫内感染、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6)麻醉相关指标: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妇上管给药后阻滞平面多为胸7(T7)、T8、T9~腰2(L2)、L3水平,单管硬膜外阻滞组阻滞平面多为T10、T11~骶1(S1)、S2、S3水平,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分。(7)母儿并发症: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后出血率(18.5%、7.4%)、会阴侧切率(20.4%、5.6%)、新生儿窒息率(12.0%、3.7%)、转新生儿ICU率(13.9%、4.6%)均显著降低( P<0.05);两组产妇的软产道损伤率、产褥病率及新生儿产伤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双管硬膜外分段注射利多卡因镇痛可增加活跃期停滞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助产率,并可减少母儿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产前综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无痛分娩初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产前综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无痛分娩初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初产妇120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产前综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的GSES评分较高;观察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会阴裂伤、宫颈裂伤的总发生率更低;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产前综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消除初产妇的负面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孕晩期及产时生育舞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程度、自我效能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孕晩期及产时生育舞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程度、自我效能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东莞市康华医院收治的初产妇400例,采用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参照组初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初产妇孕晩期及产时给予生育舞蹈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疼痛程度、分娩自我效能及母婴结局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初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参照组,分娩自我效能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会阴侧切率、会阴重度裂伤率、产后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产伤率两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对初产妇孕晩期及产时实施生育舞蹈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分娩疼痛程度,提升其分娩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第二产程靶向镇痛对初产妇疼痛、分娩恐惧与产后抑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靶向镇痛对初产妇疼痛、分娩恐惧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10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初产妇均实施程控式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在第二产程时给予硬膜外靶向会阴神经与骶神经镇痛,对照组给予单侧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局部麻醉方法镇痛。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分娩恐惧量表(childbirth attitudes questionnaire,CAQ)评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以及母婴结局的差异。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前,两组产妇CA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EPDS总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镇痛后,观察组在产妇胎儿娩出、会阴缝合以及产后2 h的VAS评分[(4.16±1.43)分,(2.76±1.55)分,(1.38±1.05)分]均低于对照组[(5.12±1.59)分,(3.74±1.31)分,(2.38±1.07)分]( t=3.175,3.424,4.729,均 P<0.05)。产后42 d,观察组CAQ评分总分[(31.12±2.85)分,(34.40±2.97)分]、对分娩时失去控制的恐惧维度[(6.82±1.30)分,(9.16±1.56)分]、对疼痛伤害的恐惧维度[(8.22±1.31)分,(9.32±1.27)分]、EPDS [(6.74±2.35)分,(9.20±2.11)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32.50(22.75,46.25)min,40.00(32.75,55.00)min]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产后尿潴留率以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第二产程靶向镇痛有助于减轻初产妇分娩疼痛、分娩恐惧及产后抑郁情绪,改善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高龄初产妇孕晚期妊娠压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高龄初产妇孕晚期妊娠压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门诊产检高龄初产妇共85例,根据孕妇产检时间顺序,将2019年7~12月42例孕妇纳入观察组,2020年7~12月43例孕妇纳入实验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观察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压力、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孕妇妊娠压力总体得分低于观察组总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总体得分高于观察组总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均 P<0.05)。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可以有效减轻高龄初产妇妊娠期压力,提高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妊娠28周开始进行Kegel运动对妊娠晚期、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自妊娠28周开始进行Kegel运动对妊娠晚期、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门诊检查的3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由专人指导自妊娠28周开始进行Kegel运动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后妊娠晚期、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在妊娠28周尿失禁程度比较无差异( P>0.05),两组在妊娠36周尿失禁程度比较,观察组中、重度尿失禁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等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会阴撕裂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和会阴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浅层和深层盆底肌肉的Ⅰ类和Ⅱ类纤维张力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结论:Kegel运动训练能够显著减轻妊娠期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症状,提高会阴完整率和分娩结局,促进产后盆底肌纤维肌力的恢复,增强产妇产后盆底动态压力,显著降低盘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角色标准化递进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与分娩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角色标准化递进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20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名。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角色标准化递进护理模式。采用分娩态度问卷(CAQ)、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32)进行调查,并统计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的CAQ和CBSEI-3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CAQ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CBSEI-32中的结果期望、分娩自我效能期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会阴侧切及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角色标准化递进护理模式能缓解初产妇分娩恐惧感,提升分娩自我效能感,且能改善分娩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第一产程中的应用及对自然分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在产妇第一产程中的应用及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以河源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妇产科住院部36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8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分娩体位,观察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分娩情况、分娩后疼痛程度、分娩过程舒适感评分、产妇对生产过程满意度评分以及产妇及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且产妇分娩过程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产妇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产妇产后会阴侧切、裂伤、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死亡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总体舒适感及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由体位分娩提高自然分娩过程中产妇舒适感及满意度,减少产后产妇及新生儿危象,提高顺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初产妇接受角色标准递进式护理模式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初产妇接受角色标准递进式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初产妇102例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初产妇51例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初产妇51例纳入实验组。给予对照组产妇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给予实验组产妇角色标准递进式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产妇分娩自我效能量表(SBSEI-32)、分娩态度问卷(CAQ)评分以及分娩结局。结果:入院时,SBSEI-32、CAQ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SBSEI-32评分显著提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CAQ评分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产妇会阴侧切、产后出血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转剖宫产率以及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角色标准递进式护理模式在降低初产妇分娩恐惧以及提高分娩自我效能方面作用明显,同时可显著缩短产程时间以及降低转剖宫产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