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小婴儿胆总管远端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在小婴儿(年龄<3个月)胆总管远端梗阻微创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3个月以下小婴儿胆总管远端梗阻2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2例患儿均为男孩,黄疸及无胆汁粪便,肝功能异常,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提示胆总管结石并末端梗阻,胆管扩张,经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日龄分别为67 d和86 d,手术时体重分别为3. 33 kg和4. 65 kg,采用了全身麻醉下LTCBDE。术后经留置引流管胆道冲洗,并口服利胆药,复查肝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胆道造影评价及随访。结果: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清除了胆总管结石,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黄疸消退。其中1例于术后2周直接胆红素恢复正常,术后2周引流管脱落;另1例术后8周直接胆红素恢复正常,术后10周顺利拔管。2例患儿均在随访中,目前无胆道结石复发,胆总管无扩张,胆总管远端无梗阻。结论:对于小婴儿的胆石症致胆总管严重梗阻,需依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胆总管探查术可用于小婴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胆道内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应用指南(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病情复杂,反复发作。肝胆管结石病晚期可并发肝脓肿、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等。内镜技术是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指南对近年来胆道内镜技术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并提出治疗的推荐意见,旨在规范胆道内镜技术的应用,确保治疗同质化,为进一步提高肝胆管结石微创取石的临床疗效提供指导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军事飞行员胆总管结石三例诊治分析及航空医学鉴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军事飞行员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的临床诊疗及航空医学鉴定。方法:收集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09年6月至2015年3月诊断为CBDS的3例军事飞行员的详细诊疗过程及航空医学鉴定结论,结合新技术进展进行分析。结果:3例飞行员因长期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继发CBDS并梗阻性黄疸。病例1:继发于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探查术,中转开腹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病例2:继发于肝内胆管结石,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病例3:继发于胆囊结石保胆取石术后复发,最终因胆管狭窄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整形、T管引流术。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飞行结论:病例1于术后5个月飞行合格;病例2术后因高血压病停飞;病例3于术后半年飞行合格。结论:军事飞行员CBDS多继发于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应尽早施行,尽量采用微创方法。治疗措施得当、术后恢复良好者可飞行合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三镜手术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分析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三镜微创手术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暨辽宁省人民医院普外一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7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早期(入院48 h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一期胆总管缝合+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患者75例(观察组);先行保守对症支持治疗,待胰腺炎症状缓解后再行手术治疗52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及康复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快,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快,恢复进食时间早,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胰周脓肿、SPA、胆漏、胆道出血发生。两组第1天腹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第2、3、4、5、6、7天腹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第1天WBC、CRP、血淀粉酶(AMS)、血脂肪酶(LI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第3、5天WBC、CRP、AMS、LIPS恢复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一周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三镜微创手术治疗安全可行,患者恢复快,康复期生活质量高,临床疗效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微创术式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2月间山西白求恩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0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行LC+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一期缝合组,130例)和行ERCP+EST+ENBD+LC术(内镜手术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胰腺炎、胆管炎及其他并发症(胆漏、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一期缝合组患者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0.7%比5.7%)、住院费用[(2.74±0.39)万元比(3.86±0.63)万元]均显著低于内镜手术组,但手术时间[(103.21±9.36)min比(88.18±7.20)min]显著长于内镜手术组,术后进食时间[(3.3±0.3)d比(2.2±0.8)d]迟于内镜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术中出血量[(36.0±3.0)ml比(37.3±2.7)ml]、术后胆管炎发生率(1.5%比2.9%)、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胆漏(2.3%比1.4%)、腹腔出血(1.5%比4.3%)、切口感染(0比0)]、术后住院时间[(6.8±1.3)d比(7.1±1.7)d]与内镜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两种微创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疗效均较好,但LC+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保留了Oddis括约肌的功能,维持胆总管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负压吸引法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探究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单人经口胆道镜(SpyGlass)行经十二指肠乳头保胆取石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负压吸引法在取净胆囊结石及防止结石复发中可行性,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采用负压吸引法行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保胆取石术的4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胆囊管超选时间、胆囊取石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均为100%。胆囊管超选时间为6~30 min,其中2例患者在X线引导下进行胆囊管超选,超选时间分别为20 min和30 min;另2例患者为单人经口胆道镜引导下胆囊管超选,超选时间为6 min和8 min。胆囊取石时间为8~20 min,其中1例患者胆囊结石最大径为1 cm,激光碎石后使用取石网篮将结石取出;4例患者术中均使用网篮取石及负压吸引法取净结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5~24.0个月,无结石复发。本研究初步认为,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保胆取石术由于其超级微创的优势,技术上相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开展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分类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类型、危险因素及分类治疗的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545例次成人全肝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类型及病因分析,采取四分类治疗策略(保守治疗、微创手术、开腹手术、再次肝移植),进一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545例次全肝肝移植术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48例(8.8%)。其中胆漏9例(占18.8%,3例为吻合口胆漏,6例为拔T管后胆漏);单纯胆管吻合口狭窄14例(29.2%);吻合口狭窄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4.17%);单纯胆总管结石1例(2.1%);缺血性胆管损伤(表现为非吻合口的多发肝内外胆管狭窄及反复胆管炎,1例表现为肝右叶多发胆汁瘤合并肝脓肿)19例(39.6%);排斥反应后胆道损伤3例(6.3%)。统计分析显示供肝冷缺血时间延长(>11 h)是唯一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 P<0.05)。根据胆道并发症的类型及轻重程度,采用保守方法、微创手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主]、开腹手术及再次肝移植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微创治疗单纯吻合口狭窄和胆漏效果满意,治愈率分别为78.6%(11/14)和77.8%(7/9)。但缺血性胆道损伤受者治疗效果多不理想,部分受者症状可有改善,好转率42.1%(8/19),4例严重缺血性胆道损伤受者行再次肝移植手术,均顺利康复出院。 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冷缺血时间过长(>11 h),ERCP为主的微创治疗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缺血性胆道损伤成为胆道并发症的常见类型,且治疗困难,严重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为再次肝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胆囊结石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胆囊结石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病。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是胆囊结石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高发群体,其外科诊疗策略需要个体化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所在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综合选择合理的诊疗方法。对于身体状况较好,能耐受手术者建议以手术治疗为主,首选是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主的微创手术。对于病情复杂或者患者全身情况不适宜行腹腔镜手术等情况,开腹手术更为适宜,可同时配合应用其他微创治疗措施。对于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选择穿刺、内镜、介入等手段,联合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争取获得手术治疗机会或改善预后。本文收集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对老年人胆道生理及老化特点、胆囊结石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回顾及综述。希望本文能对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并对未来研究进行思考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的远期并发症与Oddi括约肌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胆结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尽管大多数胆结石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10%~25%的患者会发展为胆道疼痛,或出现胆囊炎、胰腺炎等并发症[1].胆总管结石在我国的患病率最高,占胆结石患者的5%~29%[ 2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越来越趋向于微创化发展,目前内镜手术已经成为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3].尽管内镜取石已发展为一项安全、成熟的技术,术后远期并发症,包括复发性结石、胆囊炎、胆管炎等也逐渐受到重视.内镜取石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与Oddi括约肌结构的破坏与功能的减弱或丧失密切相关.本文对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术后远期并发症及目前临床上保护Oddi括约肌功能的方法进行文献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方法疗效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7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外科手术诊治的65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病例的特点以及所行术式进行分析.结果:658例中行肝叶切除306例(46.50%),其中腹腔镜肝叶切除有90例(13.7%);胆肠内引流345例(52.58%);钬激光使用304(46.20%);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碎石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oscopic lithotripsy,PTCSL)44例(6.69%).全组死亡病例2人,196例(29.79%)术后复查CT发现残石,其中63例(9.57%)后行胆道镜取石.术后发生复杂胆道感染19例(2.89%),其中2例(0.31%)因重症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后死亡,其余17例((2.58%)予反复胆汁培养调整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术后胆漏52例(7.90%),均经营养支持治疗或超声引导下腹腔置管引流后胆漏自限.术后出血50例(7.60%),其中4例(0.61%)再开腹探查止血,3例(0.46%)介入栓塞止血,其余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肝胆管结石病情复杂个体差异化大,需要多科室协作,联合采用多种先进技术,针对具体病例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