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发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中药标准管理,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标准管理体系,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将药品标准管理的通用性要求与中药产品自身特点相结合,对中药标准研究制定的基本原则、各类中药质量标准具体要求、标准修订、实施等进行规定,明确了责任主体,规范了关键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基于疫情防控视角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从国家、医院、和个体3个层面构建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基于疫情防控视角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为公立综合医院制定新发重大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新发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损失""新冠疫情""评价"等和"infectious diseases""public health emergency""social loss""COVID-19""evaluate"等为检索词,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 Google Scholar检索截至2020年12月23日发表的文献。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法,从国家、医院和个体3个层面初步构建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的公立综合医院社会损失指标体系。根据初步构建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分别针对国家、医院和个体3种主体设计调查问卷,于2021年12月25日至2022年5月20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问卷数据以优化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公立综合医院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包括14个一级指标和60个二级指标,国家层面的一级指标为政府治理能力、国家直接经济损失、社会保障、网络舆情、间接经济损失和国际合作;医院层面为医院人力、物力及信息资源,医院服务和医院运行情况;个体层面为生理健康、心理社会健康和外在环境。各层面权重最高的一级指标分别为社会保障,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以及生理健康;权重最高二级指标分别为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非医护人员过劳和医疗保险。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为公立综合医院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种植牙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公立医院廉政风险防控影响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种植牙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政策的实施对公立医院廉政风险防控的影响,为完善公立医院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自行编制分别面向公立医院纪委、公立医院口腔种植医生、种植牙耗材经销企业3个主体的调查问卷,针对公立医院纪委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种植牙耗材集采政策实施对医院廉政风险防控的影响和医院配套政策制定情况等;针对口腔种植医生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医生对集采政策的认知情况、与经销企业交往情况及廉洁意识情况等;针对种植牙耗材经销企业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其种植体进入集采目录情况、后续经营策略调整情况等。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3年2—6月对浙江省公立医院纪委、全国范围内的公立医院口腔种植医生以及浙江省种植牙耗材经销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有效回收由浙江省内公立医院纪委负责人填写的16份问卷,其中11家公立医院的纪委负责人认为种植牙耗材集采政策实施能降低公立医院现有的廉政风险,1家认为会产生新增廉政风险,4家认为以上两方面的影响均存在;12家认为该政策对于廉政风险防控的强化主要体现在挤压种植体价格、降低遴选采购等风险和减少收送红包回扣方面。有效回收来自公立医院口腔种植医生的270份问卷,对于集采政策的实施,187人认为将抑制口腔种植行业的发展,148人预期个人薪资将降低,78人会更多参与企业组织的讲课和培训,39人会向患者推荐集采目录外的种植体系统;140人未能准确掌握《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的全部内容;仅202人认为与经销企业的合规接触只能是听取经销企业对种植体系统的介绍。有效回收来自种植牙耗材经销企业的问卷23份,其中22家将在集采政策实施后减少维系与临床医生关系的支出,14家将缩减销售岗位支出,所有经销企业均认为集采政策实施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收受红包和回扣的现象将减少或消失。结论:种植牙耗材集采政策的实施有利于降低公立医院现有廉政风险,但若监管不力将在政策实施初期产生新的廉政风险。公立医院应通过健全种植牙耗材集采配套制度和规范集采目录外种植牙耗材采购流程,以及强化集采监督检查和抓实廉政教育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健康管理视角下多重慢病患者用药安全与药物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多重慢病患者群体逐渐扩大。这些患者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增加了用药错误的风险,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新时代健康管理背景下,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已成为核心任务。对于居家多重慢病患者的用药管理,不仅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科医师肩负的重要职责。为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的通知》,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切实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多重慢病患者面临的用药不当风险以及用药安全现状和挑战,并从健康管理视角提出相应的用药管理策略,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我国重症监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对于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专科护士的培训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深入探讨国内外ICU专科护士培训及其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我国在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总结性评价模式,而对临床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研究相对较少。这导致尚未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并且对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一套科学、实用且符合我国国情的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需要制定统一、合理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结果导向的质量评价基础上,加强对培训过程的质量评价。同时,应充分考虑并综合评价主体各方的需求,以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美国创伤中心的核心要素及其借鉴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构建以分级救治为主体的创伤中心,并制定了相应的能力建设标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美国创伤中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创伤救治的核心理念、多学科创伤团队建设、灾难医学救援队(DMAT)建设及创伤学术与科研组织。我国创伤中心及创伤救治体系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笔者对美国创伤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进行介绍,为我国创伤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疫情背景下在线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线教学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教学形式,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更为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式。本文分析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并以听觉生理学为例探讨如何"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期为提高线上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提供实践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视角下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我国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为优化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制定,提升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医院""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管理"等为关键词,在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检索2017年10月至2023年12月印发的医院传染病防控相关政策文件。基于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角度,从政策工具(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政策客体(内部客体包括医院、医务工作者,外部客体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风险管理生命周期(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效果评价)3个维度,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8份医院传染病防控相关政策,总计获得539条编码,其中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分别有134、179和226条,针对医院、医务工作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分别有239、25、24、26和225条,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分别有117、34、326和62条。三维交叉分析发现,风险识别阶段多通过环境型政策工具强化医院(29/117)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责任(23/117);风险评估阶段采用的主要是针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需求型政策工具(6/34);风险控制阶段利用3类政策工具对各政策客体均提出了要求;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主要是以环境型政策工具规范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33/62),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工作者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均无体现。结论:我国的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中,各类政策工具及风险管理各阶段的政策设计运用均存在差异,政策客体的责任分工尚需优化。政策制定者应合理运用政策工具,从公共卫生治理的角度强化对传染病风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政策覆盖,明确各类政策客体的责任分工,提高医院的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监管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2003年至2021年我国国家层面医疗卫生行业监管政策的演变,探讨不同阶段政策工具使用特点和规律,为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医疗""监管"和"卫生""监管"为关键词,在国务院政策文件库中检索2003年至2021年中央政府层面发布的医疗卫生行业监管相关政策文件。基于"制定主体-执行主体-政策工具"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政策工具分析方法分析政策文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36份政策文件。根据时间进展来看,2003年至2008年,共发文27份,制定主体以国务院为主(77.78%,21/27),主要的执行主体为政府(100.00%,27/27),使用政策工具191种,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构成比分别为21.46%(41/191)、30.37%(58/191)和48.17%(92/191)。2009年至2017年,共发文48份,制定主体仍以国务院为主(93.75%,45/48),执行主体仍以政府为主(100.00%,48/48),但机构(25.00%,12/48),行业组织(43.75%,21/48)和社会(37.50%,18/48)的占比有所提高,使用政策工具500种,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构成比分别为17.40%(87/500)、32.00%(160/500)和50.60%(253/500)。2018年至2021年,共发文161份,制定主体以多部门为主(38.51%,62/161),国务院的发文占比降至22.36%(36/161),157份(97.52%)的执行主体为政府,使用政策工具1 140种,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分别为18.42%(210/1 140)、34.74%(396/1 140)和46.84%(534/1 140)。结论:2003年至2021年,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监管领域政策的发文数量呈上升趋势,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呈现多样化,但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的使用存在不均衡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长三角跨区域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跨区域松散型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下简称长三角)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采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理想化政策、政策执行机构、政策目标群体和政策执行环境4个维度,分析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以上海市三级公立医院为牵头单位,江苏、浙江和安徽3个省份的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组建的跨区域松散型医联体的发展困境。经分析,跨区域松散型医联体发展政策尚未明确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实施路径,医联体法人治理结构不成熟;政策执行机构在专项资金支撑和相关配套政策制定方面相对滞后;政策目标群体的参与度不足及其激励机制不完善;政策执行环境存在各地医疗卫生服务规章制度不统一,各地政府卫生筹资能力不同,医疗机构管理理念协同性不足,以及信息系统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基于上述困境,本研究提出应加强跨区域松散型医联体发展规划布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完善跨区域松散型医联体内部合作运行机制,提升目标群体认同感;优化政策执行环境,落实各项支持措施,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