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肾病患者低辐射低碘量冠状动脉CT成像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低电压、等渗低浓度和低容量碘对比剂检查方案用于慢性肾病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共36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而准备行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的慢性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例,使用常规管电压120 kV,步进-发射(step-and-shot, SAS)扫描方案,注射高浓度碘对比剂(碘普罗胺,370 mgI/ml),63~85 ml,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观察组23例,使用低电压SAS扫描方案,依据体质量指数(BMI)选择不同的管电压,即管电压100 kV(BMI≥25 kg/m 2)或80 kV(BMI<25 kg/m 2),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 I/ml),低容量注射45 ml,采用迭代重建算法。两组患者扫描时均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4D CareDose)。两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别采用主观和客观法评价;辐射剂量以剂量长度乘积(DLP)与胸部系数 k的乘积为依据计算;两组摄入的总碘量以碘浓度与注射容量的乘积计算;肾功能变化以检查前和检查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清除率下降百分比计算。 结果:32例患者顺利完成冠状动脉CT检查,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3.789±0.598)和(3.708±0.7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和回旋支(LCX)平均信噪比分别为(12.88±4.53)和(13.67±2.08)、(11.9±5.0)和(12.6±5.1)、(12.78±3.15)和(13.22±3.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平均对比噪声比分别为LAD(10.94±1.31)和(11.27±1.81)、RCA(10.38±1.90)和(11.01±2.26)、LCX(11.71±3.15)和(12.49±3.62),两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平均辐射剂量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了61.75%,分别为(1.09±0.19)和(2.85±0.59)mSv,观察组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260, 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平均碘摄入量分别为(2.71±0.37)和(1.22±0.00)g,观察组降低了54.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162, P<0.05)。碘对比剂注射后72 h内血清肌酐清除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所下降分别为(11.89±4.98)%和(28.75±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004, P<0.05)。 结论:"三低"扫描方案可降低患者总用碘量和辐射剂量,对肾功能影响小,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可用于慢性肾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淮安市CT检查致成年受检者的剂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淮安市CT检查所致成年受检者的剂量水平,探讨本地CT诊断参考水平(DRLs)。方法:选取全市45台CT,对医院信息、设备信息、扫描参数、辐射剂量表征量等信息进行调查。使用经验公式估算CT检查所致成年受检者的有效剂量。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辐射剂量水平在CT役龄和医院级别等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共收集3 483例受检者剂量信息,头部890例、胸部890例、腹部846例、腰椎857例。头部、胸部、腹部、腰椎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63.0、12.4、20.0、24.0 mGy;剂量长度乘积(DLP)第75百分位数858.6、416.0、620.7、559.2 mGy·cm,男性的DLP第75%百分位数均高于女性。剂量水平随着设备役龄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头部: U =10 326.00, P<0.05;胸部: U=36 094.50, P<0.05;腹部: U= 7 859.00, P<0.05;腰椎: U=42 408.00, P<0.05),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同部位CT检查的辐射剂量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头部: H=14.28, P<0.05;胸部: H=17.85, P<0.05;腹部: H=97.18, P<0.05;腰椎: H=138.94, P<0.05)。 结论:淮安市CT辐射剂量水平与卫生推荐标准值基本一致,符合我国CT设备剂量水平现状。有必要加强CT设备的质量控制和保养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个体化低剂量方案用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GE 256排Revolution CT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方案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中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市仁和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复查的120例(共142个支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70个)和常规组(60例72个),均行GE 256排Revolution CT检查。其中,常规组注入70 ml碘普罗胺对比剂;观察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给予个体化剂量。常规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34 mAs,观察组管电压、管电流根据患者BMI调节,调节范围为管电压80~120 kV,管电流150~534 mAs。两组患者均于CCTA检查后7~14 d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对比两组患者的CT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诊断效能。结果:常规组与观察组在左冠状动脉主干的CT值、对比噪声比、晕状伪影、支架内径差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组在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方面均高于观察组( t=10.30、8.75、10.27、4.60, P<0.05)。观察组、常规组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诊断效能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分别为0.904和0.879,结果一致性很好;常规组与观察组在敏感度、特异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GE 256排Revolution CT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方案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与常规方案相当,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技术在颅脑CT检查中应用的体模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测量敏感器官的辐射剂量,评价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X-care)技术在颅脑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德国德国西门子公司炫速双源CT对头颈体模进行相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下的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方式扫描颅脑,及无铋屏蔽和铋屏蔽2种方式扫描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选取铋屏蔽所在层面测量脑血管、邻近脑组织及脑脊液的CT值以及图像噪声,计算脑血管和脑实质的对比噪声比。通过放置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方式计算器官剂量当量( HT),并记录每次扫描后生成的CTDI 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 结果:颅脑扫描在相同的CTDI vol下,采用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扫描方法的 HT,晶状体均值分别为(37.89±2.00)、(42.20±2.96)、(28.21±1.31)mSv,较颅脑常规序列扫描有明显下降( F=186.52, P<0.05);采用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 HT,甲状腺为(0.77±0.07)和(0.89±0.08)mSv,较颅脑常规扫描和仅采用X-care有明显下降( F=103.26, P<0.05);DE-CTA采用铋屏蔽扫描后 HT,晶状体和 HT,甲状腺分别为(11.56±1.04)和(0.32±0.03)mSv,较屏蔽前有明显下降( t=5.07, P<0.05)。用与不用X-care、铋屏蔽及X-care联合铋屏蔽,颅脑常规扫描的噪声和对比信噪比(CNR)值无显著性改变;用与不用铋屏蔽,双能量CTA扫描的噪声和CNR无显著性改变。 结论: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技术能够在保证一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颅脑CT扫描中晶状体及甲状腺的器官剂量当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三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辐射剂量。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第3代双源CT机,Turbo Flash扫描模式,开启CARE kV,参考管电压90 kV,螺距2.0,ADMIRE算法。常规组采用128排CT机,常规螺旋扫描模式,固定管电压120 kV,螺距1.2,FBP算法。比较两组图像中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及皮下脂肪CT值、主动脉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通过这些客观参数来评价图像质量,由2位高年资影像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比较两组图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 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 E)。 结果:试验组患者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的CT值分别为(45.38±4.77)和(53.41±8.44)HU,主动脉SNR为2.82±0.5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9.68±6.26)、(42.66±6.32)HU和2.58±0.61( t=5.608、7.897、2.162, P<0.05),而主动脉噪声、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CTDI vol、DLP、 E分别为(3.09±1.02)mGy、(107.57±32.81)mGy·cm、(1.51±0.46)mSv,常规组分别为(7.00±1.80)mGy、(261.65±73.93)mGy·cm、(3.66±1.03)mSv,试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 t=-14.680、-14.756、-14.756, P <0.05)。 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中,使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获得满足临床需求图像的同时,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还提高了图像的SN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对鼻窦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行鼻窦CT扫描时对图像质量和眼晶状体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RevolutionevoCT对头部拟人模体进行扫描,不开启ODM为对照组,开启ODM为观察组。通过调整管电压(140、120、100 kV)、噪声指数(N17、N18)、螺距(准直宽度20 cm时0.531、0.969;准直宽度40 mm时0.516、0.984)、等扫描参数,分别采集24个序列图像。记录鼻窦组织前(A)、左(L)、后(P)、右(R)4个方向管电流(mA)值、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感兴趣区(ROI)的CT值均值(AV)、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影像品质因子(FOM)。采用双盲法对图像的边缘清晰度、软组织层次、噪声、伪影进行3分制主观评分。 结果:不同扫描条件组合下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鼻窦组织A方向的管电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8, P<0.05);观察组L、P、R方向管电流和CTDI vol、DLP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图像的SD、SNR、CNR、FOM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图像的边缘清晰度、软组织层次、噪声、伪影的主观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ODM技术行鼻窦部CT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有效地降低眼晶状体的辐射剂量,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头足方向CT血管成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头足方向下肢深静脉至肺动脉一站式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的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一站式下肢深静脉至肺动脉CT血管成像,简单随机法分为A(12例)、B(16例)两组,扫描范围均为胸廓入口至膝关节下方10 cm处。A组为足头方向组,根据经验法延迟时间扫描;B组为头足方向组,以肺动脉主干层面的单点触发自动追踪扫描。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的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DLP)和肺动脉开口的强化平均CT值。 结果:足头方向组的扫描时间为(36.4±1.2)s,DLP为(684.4±37.8)mGy·cm,肺动脉层面图像的强化CT值为(181.3±15.5)HU。头足方向组的扫描时间为(16.4±0.3)s,DLP为(441.8±34.4)mGy·cm,肺动脉层面图像的强化CT值为(257.9±24.5)HU。两组方法的扫描时间、DLP和肺动脉层面强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7.92、4.71、2.44, P<0.05)。 结论:头足方向一站式下肢深静脉至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临床应用价值优于足头方向扫描,能够显著缩短扫描时间,降低辐射剂量,增加肺动脉强化值以提高肺动脉栓塞的检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CT扫描辐射剂量现状调查和诊断参考水平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儿童CT辐射剂量的调查,了解儿童CT辐射剂量的现状,探讨儿童CT辐射剂量的诊断参考水平(DRL)。方法:以2021年11月30日为起点,按时间倒叙回顾性收集全国儿科CT检查的辐射剂量报告。将所有CT扫描分为0~1个月、>1个月~4岁、>4~10岁、>10~14岁、>14~18岁5个年龄段;头颅平扫、鼻窦平扫、颞部平扫、颈部平扫、胸部平扫、腹部平扫、头颅增强、胸部增强、腹部增强9个检查项目。记录每次CT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其75%位数为DRL。将本次调查中头部平扫、胸部平扫、腹部平扫的DRL与我国专家共识和欧洲DRL指南进行比较。 结果:共收集到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间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家医院,包括20家儿童专科医院、11家妇女儿童医院、2家综合医院的儿童CT检查19 135次,获得了5个年龄段、9个检查项目的45个亚组的CT辐射剂量DRL。本调查DRL结果显示,5个年龄组头颅平扫的CTDI vol为26.9~42.8 mGy,DLP为347~694 mGy·cm;胸部平扫的CTDI vol为3.5~8.0 mGy,DLP为54~293 mGy·cm;腹部平扫的CTDI vol为6.3~13.2 mGy,DLP为155~564 mGy·cm。我国专家共识的DRL基本相当于此次调查>4~10岁年龄组的DRL。与欧洲指南相比,头颅平扫辐射剂量差异不大,胸部平扫及腹部平扫低年龄组本次调查结果辐射剂量增高明显。 结论:本次调查显示了我国儿童CT常用检查项目的辐射剂量分布情况。部分项目辐射剂量水平与我国既往及国际相关组织发布的DRL不符,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建立自己的DRL,以指导儿童低剂量CT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脑CT灌注成像在侧枝循环评估中的辐射剂量和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枝循环评估中的辐射剂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2例AIS患者的全脑CTP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通过固定管电压(100 kVp)、分段设置管电流的方式优化CTP采集同时获得的CT血管成像(CTA)的图像质量。记录容积剂量指数(CTDI 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 E),与文献进行比较。患者核心梗死区域和对侧半脑健康区域脑灌注参数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一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基于CTP、多时相CTA联合CTP两种模式,采用5分法评估患者侧枝循环状态。由另外一名放射科医师基于DSA图像采用同样的5分法进行评分。以DSA结果作为参照,计算其余方法评估结果的准确率。评分结果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 结果:平均CTDI vol为184.18 mGy,和文献报道相当(184.19 mGy)。相较于文献报道的CTP和CTA联合扫查,一站式全脑CTP检查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降低了39% (6.1 vs. 10 mSv)。核心梗死区域和对侧半脑健康区域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和残余函数达峰时间( Tma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11、-7.47、8.58、12.34、10.05, P<0.01)。CTP和DSA的评分相关系数为0.95 (95% CI:0.89~0.97, P<0.01),多时相CTA联合CTP和DSA的评分相关系数为0.98 (95% CI:0.96~0.99, P<0.01)。DSA CTP评估结果的Kappa值为0.64 ( t=7.53, P<0.01),与多时相CTA联合CTP评估的Kappa值为0.88 ( t=9.99, P<0.01)。CTP评估侧枝循环的准确率为71.9%,多时相CTA联合CTP评估的准确率则为90.6%。 结论:固定管电压、分段设置管电流的一站式全脑CTP能够同时提供可靠的CTP和多时相CTA,合理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借助多时相CTA联合全脑CTP能够准确判断颅内血管有无侧枝循环及脑组织状态,有助于临床中AIS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平扫应用于肺结节人工智能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肺部虚拟平扫(VNC)图像进行肺结节人工智能(AI)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11月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胸部CT平扫联合双期增强扫描的52例患者资料。选择静脉期扫描数据重建肺窗VNC图像。用AI诊断软件对常规平扫(TNC)和VNC图像进行分析,测量肺实质的CT值和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并由2名放射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各期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 E)。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2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和辐射剂量,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比较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2组图像AI诊断的敏感性和假阳性检出率(FPDR)。 结果:与TNC相比,静脉期VNC图像的噪声降低了13.8%,SNR升高14.9%,DLP和 E均降低了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82、-5.35、22.93、22.92, P <0.05)。2组图像肺实质的CT值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于不同类型的肺结节,2组图像AI诊断的敏感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对于直径≤4 mm实性结节和全部肺结节总体而言,VNC组的FPDR略有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2.03、-3.09, P <0.05),对于其他类型的肺结节,FPDR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基于光谱CT的肺部静脉期VNC图像,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肺结节AI诊断准确性,且FPDR没有显著升高的情况下,大幅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可以替代TNC进行常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