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调强放化疗中盆腔骨髓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直肠癌新辅助调强放化疗患者骨盆骨髓剂量体积参数( Vx)与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HT)的相关性,为降低放疗相关的血液不良反应风险,优化放疗计划提供临床数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CRT)的41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5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靶区(PTV)的处方剂量为45~50.4 Gy/25~28次。放疗期间同步卡培他滨或5-氟尿嘧啶(5-FU)化疗。根据通用不良反应标准5.0 (NCI-CTC.V 5.0)评估放疗期间的急性HT。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骨盆(髋骨、骶骨、股骨)骨髓低剂量受照体积 Vx与急性HT的关系,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和分段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盆骨髓低剂量( V5、 V10)受照总体积( TV)、髋骨骨髓受照体积( CV)与≥2度白细胞降低存在显著相关性( P<0.05)。骶骨骨髓低剂量( V5、 V10)受照体积( SV)与≥2度白细胞降低存在显著负相关( P<0.05)。阈值效应分析显示, CV10与≥2度白细胞降低存在阈值效应,阈值为575 ml, OR(95% CI)为1.85(1.08, 3.16)。 结论:在直肠癌新辅助调强放疗中,与 TV相比, CV是预测急性HT的更优指标。与急性HT相关的 CV主要集中在低剂量水平( CV5、 CV10)。本研究中的阈值( CV10=575 ml)可作为盆腔放疗中降低急性HT风险优化放疗计划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产碳离子系统治疗54例肺癌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碳离子治疗早期(Ⅰ期)和局部晚期(Ⅱ-Ⅲ期)肺癌的治疗预后情况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完成碳离子治疗、随访的54例肺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差异检验,并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入选、排除标准共纳入54例患者,其中早期肺癌患者10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44例。10例早期肺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1.0(6.75,17.25)个月,照射中位剂量为60 Gy[相对生物效应(RBE)],至末次随访,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病情稳定,没有出现病情进展的患者,1、2年局部控制率(LCR)、无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OS)率均为100%。治疗及随访期间,出现2例1级放射性肺炎,1例2级放射性肺炎、1例胸壁损伤(胸壁疼痛),没有2级以上的不良反应。44例局部晚期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2.5(4.25,21.75)个月,照射中位剂量为72 Gy(RBE),治疗过程中32例(73%)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放疗后有20例(45%)患者接受了序贯化疗、14例(32%)患者接受了免疫维持治疗、3例(7%)患者病情进展采用了靶向药物治疗。至末次随访,3例(7%)完全缓解,17例(39%)部分缓解,19例(43%)病情稳定,5例(11%)病情进展。1、2年LCR分别为96.0%、87.3%;1、2年PFS率分别为90.9%、84.1%;1、2年OS率分别为93.2%、86.4%;患者中位OS、PFS尚未达到。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维持治疗( P=0.027)、临床靶区(CTV)照射体积( P=0.028)是影响PFS的因素;同步放化疗( P=0.042)、放疗后维持治疗( P=0.020)是影响OS的因素;肿瘤靶体积(GTV)≥215 ml( P=0.068)可能是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碳离子系统治疗早期和局部晚期肺癌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可控,联合同步化疗以及治疗后进一步维持治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没有显著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微剂量学的钆中子俘获治疗释放低能电子相对生物效应计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微剂量学方法计算钆中子俘获治疗( 157GdNCT)中释放低能电子的相对生物效应(RBE)值。 方法:使用蒙特卡罗(MC)程序Geant4-DNA包模拟钆中子俘获治疗中释放的低能电子在不同敏感靶标体积和物理模型中径迹结构的能量沉积分布情况及微剂量学参数,并基于微剂量动力学模型(MKM)获取其RBE值。结果:低能电子RBE值在不同的敏感靶标体积下差异性较大,且随着敏感靶标体积增大而减小。以敏感靶标直径6 nm的RBE值1.77为参考,敏感靶标直径10 nm的RBE值1.53,相比于6 nm的差异百分比为13%,而直径15 nm的RBE值1.40,相比于6 nm的差异百分比高达21%。不同Geant4-DNA物理模型对低能电子RBE影响较小。以物理模型option2的RBE值1.53作为参考,option6和option7的RBE值分别为1.49和1.52,相比于option2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2.6%和0.6%。结论:利用MKM计算 157GdNCT释放低能电子在不同敏感靶标体积及物理模型下的RBE值为1.40~1.7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α-眼镜蛇神经毒素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背根神经节蛋白激酶A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α-眼镜蛇神经毒素(α-cobratoxin,α-CbTX)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蛋白激酶A( protein kinase A,PKA)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 n=10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α-CbTX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 mg/kg、3 mg/kg、9 mg/kg,灌胃,每组 n=21)、溶剂对照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 n=21)和吗啡阳性对照组(3 mg /kg,腹腔注射, n=6)或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300 mg/kg,灌胃, n=12)。采用热板实验、醋酸扭体实验及福尔马林舔足实验评价α-CbTX的镇痛效应。采用福尔马林足底注射诱发疼痛30 min后,取L4~L6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DRG内PKA C-α表达变化。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热板实验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他实验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在热板实验中,小鼠舔爪潜伏期的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F=8.902, P<0.05);小鼠给药后0.5 h,α-CbTX中剂量组[(11.83±1.47)s]、高剂量组[(14.33±12.1)s]舔爪潜伏期均长于溶剂对照组[(8.17±0.75)s] ( t= 4.461,7.053,均 P<0.05),α-CbTX中剂量组药效持续到给药后1.5 h(均 P<0.05),α-CbTX高剂量组药效持续到给药后2 h(均 P<0.05)。在醋酸扭体实验中,α-CbTX低、中、高各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34.50±3.62)次、(26.17±2.40)次、(13.83±3.76)次]均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42.50±4.59)次]( t=3.938,8.040,14.112,均 P<0.05)。在福尔马林实验Ⅱ相时间段,α-CbTX低、中、高各剂量组小鼠舔爪总时间[(71.17±6.46)s、(54.67±6.41)s、(40.50±3.89)s]均明显短于溶剂对照组[(98.67±11.50)s] ( t=6.950,11.120,14.700,均 P<0.05)。在Western blot检测实验中,与溶剂对照组[(0.22±0.01)]比较,α-CbTX低、中、高各剂量组小鼠DRG中PKA C-α[(0.31±0.02)、(0.41±0.03)、(0.44±0.02)]表达均上调( t=3.140, 6.471,7.492,均 P<0.05)。 结论:α-CbTX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激活蛋白激酶A的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毛兰素对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毛兰素对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 BCP)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SPF级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例):假手术组(Sham组)、骨癌痛组(BCP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BCP+NS组)、骨癌痛+毛兰素低剂量组[BCP+erianin(L)组]、骨癌痛+毛兰素高剂量组[BCP+erianin(H)组]。通过大鼠右后肢胫骨骨髓腔注射10 μl 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混悬液(约4×10 4个)的方法构建大鼠BCP模型,Sham组注射等体积煮沸灭活的乳腺癌细胞悬液。于造模开始后第6天至第21天,每天1次,BCP+erianin(L)组和BCP+erianin(H)组腹腔注射毛兰素,BCP+N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Sham组和BCP组不进行腹腔注射。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6、9、12、15、18、21 d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aw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P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 thermal latency, PWTL)。于术后21 d痛行为学评估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胫骨和脊髓组织,H-E染色检测胫骨肿瘤细胞浸润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测定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水平,ELISA法测定脊髓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变化。 结果:与Sham组比较:BCP组大鼠术侧胫骨H-E染色显示骨髓腔内充满肿瘤细胞,术侧后肢于术后6、9、12、15、18、21 d PMWT和PWTL降低( P<0.05),对侧后肢PMWT、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1 d BCP组大鼠脊髓GFAP水平和TNF-α、IL-6、IL-1β水平增加( P<0.05)。与BCP+NS组比较:BCP+erianin(L)组、BCP+erianin(H)组大鼠术侧后肢术后9、12、15、18、21 d PMWT和PWTL均升高( P<0.05),对侧后肢PMWT、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1 d大鼠脊髓GFAP和TNF-α、IL-6、IL-1β水平均降低( P<0.05)。与BCP+erianin(L)组比较:BCP+erianin(H)组大鼠术侧后肢术后12、15、18、21 d PMWT和术后9、12、15、18、21 d PWTL均升高( P<0.05),对侧后肢PMWT、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1 d大鼠脊髓GFAP和TNF-α、IL-6、IL-1β水平降低( P<0.05)。 结论:毛兰素可缓解大鼠BCP,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D打印组织补偿物对浅表肿瘤X射线照射补偿效果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3D打印组织补偿物在不规则部位浅表肿瘤放疗中的优势。方法:构建裸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按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无组织补偿物组、普通组织补偿物组及3D打印组织补偿物组,每组6只。采集3D打印组织补偿物组的裸鼠CT图像,使用聚乳酸(PLA)制作补偿物模型,通过测量电子密度评估材料的性能。获取覆盖对应组织补偿物后的3组定位CT图像,勾画大体肿瘤区(GTV)。使用6 MV X射线,按照处方剂量对3组裸鼠照射。3组的处方剂量均为1 500 cGy,使用Eclipse 13.5治疗计划系统各项特异性分析算法(AAA)计算并比较3组GTV的剂量分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验证裸鼠皮肤表面实际接收剂量。结果:使用3D打印组织补偿物的空气间隙为(0.20±0.07)cm 3,普通组织补偿物的空气间隙为(0.37±0.07)cm 3( t=4.02, P<0.01);无组织补偿物组、普通组织补偿物组、3D打印组织补偿物组的靶区 D95%分别为(1 188.58±92.21)、(1 369.90±146.23)和(1 440.29±45.78)cGy( F=9.49, P<0.01), D98%分别为(1 080.13±88.30)、(1 302.76±158.43)和(1 360.23±48.71)cGy( F=11.17, P<0.01), Dmean分别为(1 549.08±44.22)、(1 593.05±65.40)和(1 638.87±40.83)cGy( F=4.59, P<0.05);实测浅表剂量分别为(626.03±26.75)、(1 259.83±71.94)和(1 435.30±67.22)cGy( F=263.20, P<0.001)。普通组织补偿物组与3D打印组织补偿物组裸鼠照射后肿瘤体积增长百分比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3D打印组织补偿物与体表的贴合性好,减少了空气间隙,提高了靶区临近体表的剂量,为一些不规则部位的浅表肿瘤放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列腺癌碳离子治疗直肠剂量体积直方图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日本经验建立局部效应模型(LEM)下前列腺癌碳离子治疗直肠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预测模型,为临床降低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局限期前列腺癌患者计划CT图像76例,采用微剂量动力模型(MKM)进行治疗计划;然后,基于与MKM计划相同的射野,采用LEM重新计算生物剂量获得LEM计划,并在LEM计划中提取直肠几何特征及DVH参数。采用线性回归法对其中61例计划信息进行建模,余15例计划用于验证。结果:61例患者计划靶体积沿左右方向外扩1 cm后与直肠交叠部分体积同直肠体积比值可作为预测直肠DVH的特征参数。15例患者预测DVH同LEM计划DVH的拟合度优( R2=0.964),基于预测DVH进一步预测直肠不良反应与基于LEM计划DVH预测直肠不良反应的结果一致。 结论:线性回归方法可建立较为准确的前列腺癌碳离子治疗直肠DVH预测模型,可能为临床降低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提供一定参考,还有待于临床大样本数据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直线加速器的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在脑寡转移肿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肿瘤患者容易发生脑转移,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脑寡转移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SRS对于体积较大的转移病灶并不适宜。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是一种较新的治疗脑转移瘤的技术手段,能在给予转移病灶较高照射剂量的同时尽可能保护照射野之外的正常组织及器官,且治疗后脑转移病灶局部控制率良好。文章对不同分割方案FSRT的剂量效应关系、不良反应以及FSRT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进展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剂量分割模式碳离子放射治疗肺癌淋巴引流区临床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采用相对生物效应(RBE)剂量48 Gy,16次和12次分割碳离子束照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淋巴结引流区的不良反应、有效性及生存率。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收治的病理确诊为LA-NSCLC的患者72例,简单随机法分为A组、B组各36例,分别给予A组48 Gy(RBE)分16次和B组48 Gy(RBE)分12次碳离子束选择野照射淋巴结引流区,观察其急慢性不良反应、有效性及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差异检验。结果:A、B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3.9(8.8~15.7)、14.6(6.3~15.9)个月,治疗有效分别为16例(44.4%)、9例(25.0%),疾病控制分别为34例(94.4%)、30例(83.3%)。统计分析显示A、B组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192, P=0.275)。两组患者放疗计划参数比较显示,CTV体积,患侧肺D mean、V 5 Gy(RBE)、V 20 Gy(RBE)、V 30 Gy(RBE),心脏V 20 Gy(RBE)、V 30 Gy(RBE)、D mean,食管V 30 Gy(RBE)、V 50 Gy(RBE)、D max、D mean,气管D max,脊髓D max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纳入患者在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两组患者1、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 χ2=5.134, P=0.077)、放射性食管炎( χ2=1.984, P=0.371)、晚期放射性肺炎( χ2=6.185, P=0.103)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碳离子放疗系统两种剂量分割模式在LA-NSCLC纵隔淋巴结引流区选择野照射治疗中安全性相近,不良反应可控,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77Lu-液态金属ROS放疗增敏剂的合成及对小鼠乳腺癌疗效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 177Lu标记超支化聚合物(HG)修饰的液态金属纳米液滴(LMND)@HG,探索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放疗增敏效应。 方法:使用超声破碎法制备LMND@HG,再通过合金化作用进行 177Lu标记,得到 177Lu-LMND@HG,检测其标记率、血浆稳定性和细胞毒性。构建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瘤体注射 177Lu-LMND@HG进行肿瘤抑制实验,采用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使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实验对其抑瘤机制进行初步验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成功采用 177Lu标记LMND@HG,标记率95%以上,产物不需后续纯化,且5 d后血浆中放化纯仍>95%。细胞毒性实验显示888 kBq (40 mg/L) 177Lu-LMND@HG对4T1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细胞存活率[(16.48±7.81)%]明显低于相同剂量 177LuCl 3[(85.77±8.87)%; F=77.81, t=11.73, P<0.001]与40 mg/L LMND@HG[(46.53±5.75)%; t=6.20, P<0.001]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生物分布实验表明,瘤体注射后5 d 177Lu-LMND@HG仍主要分布于肿瘤组织。肿瘤抑制实验结果表明,1.48 MBq 177Lu-LMND@HG较 177LuCl 3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肿瘤体积:(222.66±97.70)与(789.13±245.04) mm 3; F=18.55, t=4.29, P=0.005]。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显示,1.48 MBq与3.70 MBq 177Lu-LMND@HG均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免疫荧光与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表明 177Lu-LMND@HG可造成双链DNA的断裂,同时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与血管新生能力达到抑制肿瘤的效果。 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 177Lu-液态金属基活性氧(ROS)放疗增敏剂,制备方法高效便捷,产物稳定性高、在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中显示出明显的放疗增敏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