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机器人:工具还是玩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腔镜外科是21世纪外科领域的革命性进步。由此而派生的微创外科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目前商品化机器人辅助腔镜器械操作系统,俗称“手术机器人”尚不具备真正机器人的属性,仍需要进一步优化。我们与声称的“外科机器人时代”仍相距甚远。具有更完善人工智能模拟功能的新一代手术机器人值得期待。“微创入路”并不一定等同于“微创外科”,患者真正获益是评价微创技术最重要的指标。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非技术时尚。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中国外科学界应保持理性与进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揭开“抗炎饮食”的面纱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日,一种声称具有祛痘、预防癌症等功能的“抗炎饮食”引起了广泛关注。“抗炎饮食”真的如此神奇吗?还是只是博人眼球的智商税?让我们从“抗炎饮食”的核心——“炎症”说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认知及消费意愿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的认知和消费意愿,为推动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线上调查收集682份有效问卷,运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的认知、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电商平台是生鲜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预包装和精美包装生鲜农产品需求正逐渐增长,超过75%的消费者购买食品时经常查看营养标签.88.9%的消费者期望生鲜农产品标识营养标签,并关注营养功能声称、糖含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植物化学物等内容,消费者偏好营养成分的定量标注方式和营养成分表的标示形式.不同身份和月收入的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消费意愿及溢价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异(P<0.05).整体上,有88.56%和91.94%的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具有不同程度的消费意愿和溢价支付意愿.结论 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营养信息有较强了解需求,期望生鲜农产品标示营养标签并愿意支付溢价,对推动生鲜农产品营养标签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市场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1996-2022年中国市售含益生元保健食品推荐剂量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了解我国含益生元保健食品的推荐剂量.方法 调查1996-2022年我国获批的含益生元保健食品标示信息,从总体情况、不同保健功能和不同添加方式等方面分析含益生元保健食品推荐剂量分布.结果 1996-2022年我国获批有明确剂量信息的含益生元保健食品共计174个,主要涉及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木糖、聚葡萄糖与低聚半乳糖5种,以益生元复配产品居多共159个.含益生元保健食品推荐剂量范围跨度较大,总体上单一有效原料添加的含益生元保健食品剂量高于复配使用剂量.含低聚果糖保健食品推荐剂量为5.28~17 500 mg/d;含异麦芽低聚糖保健食品推荐剂量为220~28 000 mg/d;含低聚木糖保健食品推荐剂量为8.4~2800 mg/d;含聚葡萄糖保健食品推荐剂量为4~12 120 mg/d;低聚半乳糖产品数量较少仅纳入2种,推荐剂量分别为259.8和3500 mg/d.益生元保健食品声称功能集中在通便、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3项,不同功能复配添加的益生元保健食品应用剂量接近总体剂量.结论 我国含益生元保健食品中益生元的推荐剂量范围较大,产品中益生元以复配添加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1996-2022年中国含益生菌保健食品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系统调查中国含益生菌保健食品批准情况,分析菌种使用、功能声称、推荐摄入量和适宜人群分布情况,为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管理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1996-2022年含益生菌保健食品的审批信息,对含益生菌种类、功能声称、推荐摄入量和适宜人群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6-2022年中国共批准含益生菌保健食品168个,使用了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产品分别占82.14%和77.98%,61.31%的产品使用嗜酸乳杆菌,所有的产品均未明确到菌株水平;功能声称以"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和"通便"的产品居多;益生菌推荐摄入量为0.12~3.63×1011 CFU/d;"免疫力低下者""肠道菌群失调者"和"便秘者"是最常见的产品适宜食用人群,42.86%的产品未标注不适宜人群,标注不适宜人群的产品中69.79%为婴幼儿.结论 中国含益生菌保健食品目前审批的产品较少,产品标签标示均未明确到菌株水平,与益生菌的科学定义不符;现有产品功能单一,产品功能扩展要依赖高质量的人群试验研究结果;婴幼儿适用产品的审批应当科学谨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运城市中职和高职学生营养标签健康教育意向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中、高职学生有关营养标签的学习意向,提供健康教育适宜途径.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运城市中、高职学生2 15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运城市中、高职学生营养标签知晓率为44.5%.不同学生学习标签的愿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82.6%想了解营养标签知识,女生、高职学生、医学类学生、上过营养课的学生学习愿望较强(x2=26.997,P<0.01;x2 =45.889,P<0.01;x2=12.697,P<0.01;x2=10.369,P<0.01).最期望学习营养标签知识的途径为学校健康教育占26.5%、课堂老师讲解占26.0%.希望学习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比例分别为60.1%、66.8%和75.9%.对营养标签理解主要存在的困惑分别为对营养素概念不清楚的占59.3%,不知道部分营养成分作用的占54.7%,不了解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NRV%)作用的占54.4%.结论 中、高职学生营养标签知晓率低,但学习营养标签相关知识的愿望较强,需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7大类623种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情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7大类623种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济南市的各型超市和商品零售点,现场调查或购买符合调查条件的预包装食品,将营养标签等相关信息输入调查表中,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7大类623种预包装食品中,营养标签的标示率为94.1%,标示规范率为95.7%; 进行营养声称的有58份,占9.31%; 进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有71份,占11.40%;营养声称和功能声称频次较高的营养素均为钙.豆制品的强制性标示规范率为100.0%; 谷类制品的营养标签强制性标示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济南市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率和规范性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标示不规范、可选择标示率较低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教育监管,扩大营养标签在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对目录管理在保健食品发展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保健食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国家大健康战略重点支持的产业.但是,由于保健食品原料安全性、功能声称的基础研究不足以及与此相关联的诸如违法添加、虚假宣传等顽疾,严重影响了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2015年 《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保健食品行业进入了新时代,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功能目录制修订作为新时代保健食品改革的重要抓手,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目录的制修订既要实现改革的目标,又要针对性解决保健食品行业的固有问题,可以说是未来保健食品行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围绕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功能目录制修订,结合保健食品目录招标研究内容和目前保健食品领域的主要问题,如保健食品的定位,保健功能声称的规范,功能评价方法的调整,原料目录研究和原料名单扩大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观点及建议,期望对主管部门及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类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现状和研究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中药类复方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评价缺乏中医药理论支持, 不能充分体现保健功能的作用特征、量效关系、作用机制, 保健食品评价技术规范相对滞后, 且已废除.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复方保健食品在已批复的产品中占比最高, 已高达30. 33%.该文对中药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功能评价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和挖掘, 发现目前中药保健食品的评价与其他保健食品的评价未进行区分, 缺乏中医药特色.中药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功能的评价不仅缺乏中医理论指导, 而且技术手段滞后, 缺乏免疫活性物质相关评价的技术手段, 免疫细胞评价部分亟待细化完善, 限制了中药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因此, 中药保健食品的增强免疫功能评价应以中医药养生理论为指导, 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 紧密围绕其保健功能声称,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提出新的评价模式, 制订适宜于评价中药保健食品保健功能作用的评价技术和技术规范, 从根本上保证中药保健食品产业的健康、有序、快速、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对中药组方保健食品的几点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保健食品行业是大健康产业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中药组方保健食品超过保健食品申报总数的60%.但是其功能评价的主要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在2018年被废止, 并且其中的27种保健功能均是基于现代医学、营养学理论的表述, 西医药理学的量化功效评价方法, 缺乏体现中医药特色的功能声称和功能评价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建立符合保健食品定位和中医药理论的中药组方保健食品的评价机制关乎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该文针对此问题从5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 中药组方保健食品的定位如何区别于普通食品和药品, 如何体现中医药特色;第二, 中药组方保健食品与中成药的关系;第三, 中药组方保健食品原料如何科学合理确定;第四, 如何阐释中药组方保健食品功能声称,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功能评价;第五, 中药组方保健食品功能评价与国家其他科技战略的对接.该文对中药组方保健食品从上述5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提出部分个人观点及建议, 期望对主管部门及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