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使用牙位新标示法的说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方便读者阅读以及适应结构化排版的需求,参考GB/T 9938-2013《牙科学·牙位和口腔区域的标示法》,本刊从2018年第1期开始对牙位使用如下标示法:用编码两位数字表示牙齿的具体牙位,编码的第1位数字表示牙位所在象限,并区分乳牙与恒牙;编码的第2位数字表示牙位本身.1.第1位数字:数字1至4表示恒牙列,自右上口腔区域始顺时针递增排列,即1、2、3、4分别表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象限的恒牙;数字5至8表示乳牙列,自右上口腔区域始顺时针递增排列,即5、6、7、8分别表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象限的乳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冰冻人血清尿素和肌酐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联合使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及酶学参考方法研制冰冻人血清尿素、肌酐国家二级标准物质,作为量值溯源的载体。方法:参照JJF1343-2012《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和JJF 1006-1994《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候选物质进行均匀性、稳定性、互换性评价;联合广东省中医院、北京航天总医院、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6家参考实验室采用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推荐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酶学参考方法共同对标准物质进行定值,计算不确定度。结果:所研制标准物质均匀性的方差分析结果为 P>0.05,稳定性评价 t值小于 t(0.05)查表时的 t值,互换性评价结果位于4个常规检测系统测量值95%置信区间内,最终定值结果为尿素:14.7 mmol/L,扩展不确定度0.3 mmol/L( k=2),肌酐:313.9 μmol/L,扩展不确定度14.5 μmol/L( k=2)。 结论:成功研制的冰冻人血清尿素、肌酐二级标准物质标示值可靠,均匀性、稳定性较好,不同检测系统间具有良好互换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伏立诺他羟丙基-β-环糊精滴眼液对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制备伏立诺他(SAHA)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SAHA-CD)滴眼液,观察其对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方法制备SAHA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和0.4%的SAHA-CD滴眼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眼液中SAHA含量。取SPF级昆明小鼠75只,建立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小鼠分为5个组,每组15只,其中0.1% SAHA-CD组、0.2%SAHA-CD组、0.4%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造模后即刻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点眼,模型对照组即刻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点眼,每日4次,每次5 μl,连续6 d。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并采用EyeStudio软件计算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制作角膜铺片并采用ImageJ软件计算CNV的长度和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角膜组织病理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质量浓度。结果:制备的质量分数为0.1%、0.2%和0.4%的SAHA-CD滴眼液中SAHA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7.62%、98.33%和98.14%。造模后,各组模型眼角膜水肿、混浊。给药第6天,各组CNV长度和面积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7.655、8.802,均 P<0.01),其中0.2%SAHA-CD组、0.4%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CNV面积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0.1%SAHA-CD组、0.2%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CNV长度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给药第3天和第6天,各组角膜中VEGF、bFGF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 F=6.345、7.149、18.650,均 P<0.01;第6天: F=6.749、5.105、5.023,均 P<0.01),其中0.2%SAHA-CD组角膜中VEGF、bFGF和MMP-9蛋白表达量均低于0.1%SAHA-CD组、0.4%SAHA-CD组和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SAHA-CD滴眼液可抑制小鼠碱烧伤后CNV的形成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研究医疗史的捷径与阶梯:从《中文医史研究学术成果索引(20世纪初至2019年)》的出版谈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除介绍《中文医史研究学术成果索引(20世纪初至2019年)》一书的内容外,并对其编排方式和特色进行具体介绍,最后再进行评述。从一般的史学方法着手,再以作者的研究心得,来说明目录学之书对研究史学的重要性,并说明该书对研究医疗史可能产生的帮助。书中虽有专题论文未标示页码、依照作者姓氏字母来排序的问题,以及学术专著排列可以依出版年代来编排等需要改进之处,但总体而言,将医家、科学家与史家等各领域的研究成果,融会于一书之中,借以呈现中国医疗史研究的百年发展状况,可以让读者掌握该学科的整体发展趋势,并以该书为基础,配合数据库一起运用,来思索更多研究议题与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多模态深度学习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多模态深度学习模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A)图像进行病变程度的自动分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至2020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并接受UWFA检查的DR患者297例399只眼的798张图像作为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其中,无视网膜病变、非增生型DR (NPDR)、增生型DR (PDR)分别为119、171、109只眼。通过联合优化CycleGA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分类器一种图像级监督深度学习模型,定位和评估DR患眼UWFA早期和晚期正位图像中的荧光素渗漏区和无灌注区。使用改进后的CycleGAN将带有病变的异常图像转换为去除病变的正常图像,得到含有病变区域的差分图像;使用CNN分类器对差分图像进行分类以获得预测结果。采用五折交叉检验评估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对差分图像显示的标志物面积进行量化分析,观察缺血指数和渗漏指数与DR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生成图像基本去除了所有病变区域,同时保留了正常血管结构;差分图像直观揭示了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热力图标示出渗漏区域,定位基本与原图中病变区域一致。五折交叉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平均分类正确率为0.983。进一步对标志物面积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指数和渗漏指数与DR严重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β=6.088、10.850, P<0.001)。 结论:构建的多模态联合优化模型可以准确对NPDR和PDR进行分类并精确定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在膀胱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腹腔镜在膀胱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LN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6月—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膀胱癌患者59例,其中男25例、女34例,年龄(59.1±4.3)岁,均采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PLND术治疗。按腹腔镜类型分组:观察组24例,应用ICG荧光腹腔镜;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高清腹腔镜。(1)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淋巴结清扫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漏发生率及淋巴漏持续时间、各区域分布的阳性淋巴结率等;(2)观察荧光显影标记转移性淋巴结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22例显影成功,2例显影失败者不纳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1)观察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术后淋巴漏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4.82±1.56)枚与(33.63±2.18)枚、9.09%(2/22)与37.14%(13/35),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时间长于对照组,分别为(63.05±4.83)min与(56.63±6.2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观察组的淋巴漏持续时间6~8 d、平均7.45 d,短于对照组的8~11 d、平均9.46 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总阳性率、各区域分布的阳性淋巴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荧光腹腔镜对阳性淋巴结标示的阳性预测值35.64 %(103/289),阴性预测值81.97 %(391/477)。 结论:ICG荧光腹腔镜在PLND清扫淋巴结数目和减少术后淋巴漏方面具有优势,并且对阴性淋巴结预测能力较强,可作为常规高清腹腔镜PLND的补充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血小板结合活性检测的性能验证方法和评价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适合临床实验室使用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血小板结合活性(VWF:GPIbM)检测的性能验证方法和指标。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系列文件和我国卫生行业标准,使用Sysmex CS-5100仪器及配套试剂,设计方案并验证其检测VWF:GPIbM的性能。(1)精密度验证:使用正常值、低值质控品和3种不同活性的混合血浆(活性范围为5.0%~150.0%),每天重复检测各样品5次,连续5 d,计算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 CV),依据产品说明书标示的性能要求设定精密度评价标准;(2)正确度验证:将配套校准物稀释成活性参考值分别为5.2%、31.2%、62.4%、104.0%和138.7%的样品,各样品重复检测次数与精密度实验相同,计算检测均值与参考值的偏倚,依据允许总误差设定正确度评价标准;(3)线性验证:配制10种不同活性的混合血浆(活性理论值范围为3.6%~160.4%),用于低活性水平和正常活性水平校准曲线的线性验证,重复检测各样品3次,计算检测均值和理论值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 R2以及偏差,依据行业标准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设定线性评价标准;(4)定量限验证:将配套校准物稀释成活性为3.3%和2.7%的样品,重复检测各样品12次,依据CLSI文件设定评价标准。 结果:精密度验证的批内和批间 CV分别为1.0%~2.5%和1.1%~2.6%;正确度验证结果的偏倚分别为-0.4%、1.0%、-2.6%、0.3%和-2.7%;低活性水平(3.6%~31.8%)和正常活性水平(28.4%~160.4%)线性验证结果显示,回归方程的斜率分别为1.021 7和0.996 2, R2分别为0.993 5和0.993 9,各样品检测结果的偏差为0~1.8%、-10.1%~0,均符合要求;定量限验证检测结果的偏差为-0.4%~0.3%,均符合要求。 结论:VWF:GPIbM方法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和定量限验证结果均满足产品说明书标示的性能要求或本研究设定的评价标准,可为临床实验室的性能验证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54批次含矿物和不含矿物涂抹式面膜的成分及元素含量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含矿物原料的涂抹式面膜中矿物成分的种类和添加率,以及此类产品中锂等37种元素的含量情况,探讨产品中与矿物成分及元素含量相关的质量安全风险.方法 查询154批次涂抹式面膜外包装标示的成分表,统计成分中矿物类原料的种类和添加率;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锂等37种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方法,对上述样品中的锂等37种元素进行含量测定,并对含矿物及不含矿物成分的样品中元素检出率及含量进行比对.结果 71批次含矿物面膜样品中矿物成分共检出21种,其中添加率最高的3种分别为高岭土、硅石和膨润土,添加率分别为65.7%,22.9%和17.1%.含矿物面膜中检出元素种类较多,37种元素在其中的检出率为60.0%~100%;除铬、锶两种元素外,含矿物面膜中各种元素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不含矿物面膜,部分有害元素如铬、锂、钒、锰、铜、钍等含量较高.结论 含矿物成分的涂抹式面膜中元素种类较多且含量相对较高,可能存在有害元素相关的质量安全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于经过广告审批后的广告中存在不规范医学名词术语未予更改的声明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依照广告审批的相关规定,按照广告厂家的要求,本刊刊登的血必净广告图片和内容均按照广告审查批准文件的原件刊出,故广告内容"成份"未修改为"成分",时间单位仍用汉字表示,剂量单位"ml"未修改为"mL",标示数值范围的标点符号"-"未修改为"~".特此声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19-2023年国家药监局通告微生物不合格化妆品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了解2019-2023年国内化妆品微生物不合格情况,分析化妆品微生物不合格原因,掌握化妆品微生物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点,为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监管部门靶向性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2023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公告的监督抽检不合格化妆品中微生物不合格化妆品信息,对不合格产品的产地、产品类型、不合格的微生物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不合格原因.结果:微生物不合格化妆品中,标示广东生产的占比最多,为85.90%,其次是江苏和上海;剂型中贴面膜类占比最高,为58.97%,其次是牙膏类;不合格的微生物指标中菌落总数占比最高,为97.44%,其次是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为23.72%,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占比为5.13%,耐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结论:微生物不合格与产品防腐剂成分含量不足、配方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污染有关,化妆品生产企业对产品的开发要考虑防腐体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加强对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学习,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