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米材料在航海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为纳米材料在航海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结果的分析、总结,综述了复合纳米包装膜材料和复合纳米涂膜材料在蔬果和动物性食品保鲜以及军事食品中的应用效果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应用问题。结果:纳米材料在食品保鲜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抗菌抑菌、氧化分解乙烯、抑制蔬果呼吸等方面得到业界的肯定。目前应用较多的仍为蔬果类,纳米材料在动物性食品保鲜以及军事食品的应用上也有一定价值,其相应产品有待开发。结论:纳米材料保鲜技术的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进一步研究改进,纳米材料保鲜技术会成为食品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在成年人群中,设计队列研究探讨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联,为2型糖尿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6 425名进入2013年至2018年"天津慢性炎症与健康队列(TCLSIH)"研究,且完整填写改良版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FFQ)和完成血糖检测、未患心血管疾病或癌症、基线未患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者进行研究。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食品频率、血糖浓度和其他混淆因素。通过性别分层以及不同性别人群的体重指数分层进行分析,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所有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AS 9.3软件进行。 结果:26 425名参与者的年龄为(41.0±11.5)岁,2型糖尿病累计发病率为3.84%,其中男性为5.29%,女性为2.16%,且不同性别的发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01)。植物性膳食模式得分中,2型糖尿病的多变量校正后危险比( HR)为1.09(95% CI 0.91~1.31)、0.80(95% CI 0.66~0.97)和0.76(95% CI 0.62~0.94; P趋势=0.010)。而动物性及传统中国北方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植物性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较低密切相关,动物性及传统中国北方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之间无显著关联。植物性膳食模式以各种水果、大葱、洋葱、海藻、豆类摄入量大为特征,可能有利于2型糖尿病的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2年沧州市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2022年沧州市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特征、毒力基因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情况,掌握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食品风险监测及进一步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2年随机采取沧州市市售动物性水产品样品,根据《2022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及分离鉴定,对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PCR毒力基因检测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借助相关数据库获得不同菌株的耐药表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情况.结果 药敏结果提示,样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或中敏,共检出6株耐药菌株,其中包含1株多重耐药株.耐药基因共检出10种,其中β-内酰胺类blaCARB基因、四环素类的tet(35)基因和调控耐药相关基因adeF、rsmA、CRP基因全部菌株均检出.不耐热溶血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 gene,tlh)基因携带率 100%,耐热直接溶血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基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dh related hemolysin,trh)基因未检出.31株副溶血性弧菌依据7个管家基因分型,得到29种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型).结论 沧州市动物性水产品中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属于低水平耐药,未检出毒力基因,携带多个耐药基因,基因序列具有遗传多样性,应加强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某地不同来源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了解肉类食品和腹泻样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性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上海市金山区2020-2021年市场随机抽样采集的118份肉类(鸡肉和猪肉)和该区医院门诊1 499份腹泻样本分离的71株肺炎克雷伯菌,经鉴定后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肉类食品的肺炎克雷伯菌总体检出率为11.86%(14/118),其中鸡肉检出率20.93%(9/43),高于猪肉检出率6.67%(5/75),不同肉类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7,P<0.05).腹泻样本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3.80%(57/1 499).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76.06%.人源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株有5株,占8.77%.食源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株有2株,占14.28%;食源性耐亚胺培南1株.71株肺炎克雷伯菌聚类分析得到70种带型,相似度为39.4%~100.0%,总体呈基因多样性.[结论]金山区食源和腹泻样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程度较严重,PFGE带型较分散.建议加强对人群和动物性食品中该病原菌的监测,警惕多重耐药株的出现和食物链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植物性食物摄入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背景]现阶段,生活方式干预或饮食调整目前仍然是2型糖尿病(T2D)一级预防和管理的基石.[目的]探究植物性食物摄入与T2D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系基于上海社区自然人群队列(SSACB)松江区居民开展的前瞻队列研究.基线调查时用经验证的食物频率问卷评估不同类型食物摄入状况并计算植物性膳食指数(PDI)、健康植物性膳食指数(hPDI)和不健康植物性膳食指数(uPDI),借由绑定了居民医疗保险卡的电子信息系统获取队列建立后经医生诊断[空腹血糖≥7.0 mmol·L-1 或 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1.1 mmol·L-1 或糖化血红蛋白≥6.5%或具备典型的高血糖(危象)症状及随机血糖≥11.1 mmol·L-1]的或存在用药记录的新发糖尿病病例.采用多因素校正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膳食摄入与T2D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队列中共有 29016名松江区居民被纳入分析[基线年龄的xˉ±s为(55.3±11.6)岁],截至2022年 9月 21日,中位随访时间 5.688年.结果显示,当地居民植物性食物(未加工)摄入与新发T2D呈负相关[HR(95%CI):0.983(0.969~0.998)];其中,植物性食物每日摄入量最低四分位数组(<500.9 g)的 T2D发生风险高于每日摄入量最高四分位数组(≥859.3 g)[HR(95%CI):1.250(1.012~1.544)];未发现动物性食物[HR(95%CI):1.006(0.987~1.026)]和加工食品[HR(95%CI):0.978(0.944~1.014)]摄入与T2D发生风险相关.用等量(50 g)的植物性食物替代动物性食物[HR(95%CI):0.982(0.968~0.996)]或加工食品[HR(95%CI):0.983(0.969~0.998)],T2D的发生风险下降.此外,居民PDI(P非线性=0.023)、hPDI(P非线性=0.016)与新发T2D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结论]植物性食物,特别是健康植物性食物摄入与新发T2D风险降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福州市城乡老年人膳食结构与血脂异常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了解福州市城乡老年人膳食结构差异及对健康的影响,分析影响血脂异常相关因素.方法 2019-2020年采用与人口规模比例的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共抽取3个调查点18个镇(街)54个行政村(居委会)的≥60岁常住居民2 844人开展3 d×24h膳食回顾及称重法调查.结果 抽取城区晋安区980人、中小城市福清市970人、农村闽清县894人.福州市城乡老年人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推荐值相比,3个调查点的盐糖、能量、脂肪、维生素E、钠、锰、碘摄入量均高于推荐值,而水果类、奶类、维生素A、B,、B2、钙、钾、镁摄入量均低于推荐值.3个调查点老年人在不同食物、三大产能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农村老年人水果类、动物性食物、大豆坚果类、奶类摄入量、蛋白质、维生素C、锌、硒摄入量较低而城区老年人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城区的男性、大专及以上、中心性肥胖、有高血压病史、脂肪>70 g/d、油>25 g/d和中小城市的男性、年龄60~<70岁、体质指数≥28 kg/m2、脂肪>70 g/d及农村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中心性肥胖、脂肪>70 g/d、动物性食品>200 g/d均与血脂异常呈正相关,城区老年人的蔬菜类摄入量>500 g/d、中小城市的水果类摄入量>350 g/d及农村老年人的水果类摄入量>350 g/d、大豆类及坚果>35 g/d、奶类>500 g/d与血脂异常呈负相关.结论 福州市老年人膳食结构不合理,血脂异常、超重肥胖患病率较高,血脂异常与性别、肥胖、高血压病史及食物摄入不合理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新疆阿克苏地区一株羊源沙门菌及其小菌落变异株的生物学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小菌落变异株(small colony variant,SCV)是一种具有独特的表型及致病特征且生长缓慢的细菌亚群,而国内鲜有关于食源性沙门菌 SCV 的研究报道.[目的]为食源性沙门菌的防治及动物性食品安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羊源胆汁中分离的沙门菌进行实验室诱导得到SCV,然后分别对野生株和诱导株的菌落形态、生长、生化特性、营养缺陷型检测、运动性、耐药性检测及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卡那霉素诱导获得一株血红素依赖型沙门菌SCV,与野生株相比,诱导株生长缓慢,低于野生株 84%,不利用柠檬酸盐,溶血能力增强 40%,对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受性增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减弱 45%,运动能力减弱 78%.[结论]沙门菌SCV的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与野生株相比有显著差异,使得沙门菌 SCV 的分离鉴定尤为困难;并且 SCV 的致病性与耐药性等方面的变化可能给沙门菌病的防治带来更大挑战,其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山西医学高校大学生膳食结构的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调查山西省某3所高校医学生的日常饮食习惯及健康相关行为,为大学生实行正确的膳食方案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山西省某3所高校医学生共8 196名医学生,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相关基本信息及膳食结构信息.结果:回收有效问卷共6 903份,有效回收率84.22%.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体质指数(BMI)正常率为45.30%,女生为56.31%;膳食达标率分别为食盐70.32%、食用油 53.15%、奶及奶制品 40.58%、大豆及坚果类 39.84%、动物性食物 46.79%、蔬菜 53.95%、水果 45.88%、谷类46.01%、薯类39.87%、水52.79%;学生普遍对饭菜分量、正餐餐品类型、新鲜水果供应、蔬菜供应、动物蛋白供应、食品卫生及就餐环境及用餐时间方面有较高期望.结论:山西医学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搭配不均衡的饮食习惯,未来应制定并落实有效且适用于大学生的合理膳食计划,多渠道加强合理膳食及健康教育,重视营养行为干预措施,改善学校就餐环境,以提高其合理膳食观念,促使其建立良好的健康及膳食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2015-2016年陕西汉中市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汉中市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 按照GB 4789.4-2010和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检验.比较不同监测点、不同种类和不同来源样品在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2015-2016年汉中市5个监测点共检测7类样品285份,检出28株沙门氏菌,检出率为9.8%;宁强县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21.1%),各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23,P>0.05).7类样品中生禽肉、动物性海水水产品、动物性淡水水产品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0.9%、30.0%、20.0%;生畜肉、熟肉制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中也有检出,检出率分别为6.7%、3.3%、0.9%;流动早餐中未检出沙门氏菌,不同样品间沙门氏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3,P<0.05).不同样品来源间沙门氏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7,P>0.05).结论 生禽肉、动物性海水水产品、动物性淡水水产品中是沙门氏菌污染的主要食品,由此造成的二次污染是食物中毒的隐患,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军护航官兵饮食习惯与健康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官兵护航期间饮食习惯、行为习惯、健康状况以及食品安全方面呈现的问题.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某部队参加过护航的50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大部分官兵的饮食和行为习惯较健康,身体状况良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官兵饮食不均衡,基本不吃豆制品(12.5%)、奶类(4.2%)、鸡蛋(10.4%)、动物性食物(4.2%)、动物内脏(29.2%)、水产品(31.3%)、水果(18.8%),6.3%的官兵基本不参加体育运动,10.4%的官兵每天睡眠只有4~6 h,只有10.4%的官兵能做到每天服用维生素.食品安全方面,56.3%的官兵对肉类食品的安全性有疑虑,高达75.0%的官兵担心食品过期变质.结论 调查显示亟需加强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不断推进部队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膳食营养调查,更好地指导官兵合理膳食、健康生活,保障圆满完成护航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