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造工黏结剂暴露致过敏性肺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铸造过程中存在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损害劳动者的健康,其中铸造工过敏性肺炎的病例少见报道.报道1例因使用铸造用黏结剂导致过敏性肺炎的病例,该患者在某铸造企业从事模具造型工作,因"双眼刺痛、胸闷10 d余,喘憋2d"入院,其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点片状略高密度灶,肺功能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下降;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伴有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55 mmHg).经脱离工作环境,糖皮质激素及西替利嗪抗过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胸部CT小点片影消失,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颏下皮瓣动脉网构筑的显微外科解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为颏下皮瓣移植提供更精准的颏下动脉走行、分支、分布、动脉网构筑及皮瓣切取范围的显微外科解剖学资料。方法: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采用36例成人头颈部新鲜标本制成血管铸型标本(72侧),向双侧颈外动脉内注入红色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填充剂,观测颏下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和动脉网的构筑特点。结果:颏下动脉由面动脉距下颌骨下缘(1.50±0.50)cm处发出,起始处直径(1.50±0.85)(0.6~2.3)mm。颏下动脉主干长(5.5±0.5)cm,沿下颌骨下缘稍后方向前走行,沿途发出(9.0±3.0)(7~13)条分支,直径0.1~0.5 mm,主要分布于颏下区皮肤和浅筋膜。主干行至距下颌骨中线3.0 cm范围内分为升支、水平支和降支,升支1~5条,向上越过下颌骨下缘与下唇弓分支吻合,或参与构成下唇弓;水平支1~2条,向内又分为数支与对侧分支吻合;降支1~3条,行向后下方,与舌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吻合。在颏下区,颏下动脉各分支间及与周边动脉的分支间相互吻合,构筑成密集的1~3层颏下动脉网,主网区范围约7.0 cm×5.0 cm,网内主要血管直径0.1~0.2 mm。结论:颏下动脉主干较长,分支较多,分支间吻合丰富,构成密集的颏下动脉网,为颏下皮瓣提供了足够的蒂长、丰富的血供和切取面积,该皮瓣既可进行游离移植,也可转位移植。颏下皮瓣最佳切取部位为动脉网近中线区,切取面积以7.0 cm×5.0 cm为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lncRNA TGFB2-AS1在子痫前期胎盘中表达及与胎盘螺旋动脉重铸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胎盘中长链非编码RNA转化生长因子β2-反义RNA1(lncRNA TGFB2-AS1)表达水平与胎盘螺旋动脉重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于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并行剖宫产术分娩的108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晚发子痫前期组(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56例)和早发子痫前期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52例);同期选取58例正常妊娠孕妇为正常妊娠组。收集孕妇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等一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胎盘组织lncRNA TGFB2-AS1表达水平,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测量螺旋动脉管腔面积和管壁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lncRNA TGFB2-AS1水平与螺旋动脉管壁厚度、管腔面积的相关性。结果:早发子痫前期组管壁厚度[(119.69±8.31)μm]、收缩压[(162.86±4.94)mmHg]、舒张压[(103.09±2.35)mmHg]、24 h尿蛋白[(2.17±0.31)g/24 h]高于晚发子痫前期组[(101.04±5.78)μm、(146.95±6.43)mmHg、(92.13±4.74)mmHg、(1.62±0.23)g/24 h]和正常妊娠组[(99.82±5.56)μm、(116.42±9.31)mmHg、(74.25±6.74)mmHg、(0.06±0.02)g/24 h];胎盘组织lncRNA TGFB2-AS1水平(0.62±0.16)及管腔面积[(133.74±20.16)μm 2]、分娩孕周[(32.15±1.74)周]、新生儿体质量[(2.25±0.26)g]低于晚发子痫前期组[(0.99±0.21)、(185.49±22.75)μm 2、(36.14±1.59)周、(3.37±0.32)g]和正常妊娠组[(1.02±0.23)、(186.42±23.71)μm 2、(38.19±1.56)周、(3.42±0.37)g]( P<0.05)。晚发子痫前期组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高于正常妊娠组,分娩孕周低于正常妊娠组( P<0.05)。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lncRNA TGFB2-AS1与管腔面积呈正相关,与管壁厚度呈负相关( P<0.05);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lncRNA TGFB2-AS1与管腔面积、管壁厚度均无相关性( P>0.05)。 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lncRNA TGFB2-AS1异常低表达,可能与胎盘螺旋动脉重铸不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4例aSAH患者进入研究,根据出院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04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患者40例(38.5%),预后不良组患者64例(61.5%)。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 60岁比例、Graeb评分、第四脑室铸型发生率及Fisher分级均偏低,血钾含量偏高,血糖含量偏低,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方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2组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 OR=13.470, 95%CI:2.177~83.347, P=0.005)、Fisher分级( OR=6.649, 95%CI:1.141~38.736, P=0.035)、保守治疗( OR=6.348, 95%CI:1.048~38.742, P=0.044)、入院时平均动脉压( OR=29.721, 95%CI:3.177~278.012, P=0.003)、血钾( OR=5.296, 95%CI:1.138~24.653, P=0.034)、第四脑室铸型( OR=9.855, 95%CI:1.785~51.456, P=0.008)、慢性脑积水( OR=19.298, 95%CI:3.294~113.069, P=0.001)是影响高级别aSAH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高龄、Fisher分级较高、平均动脉压偏高、血钾含量偏低、存在第四脑室铸型及慢性脑积水的重症保守治疗患者更易出现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颞部注射填充致颅内栓塞的解剖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颞部注射填充致颅内栓塞的解剖机制和危险因素。方法:(1)对4个(8侧)成人头颅标本血管行乳胶灌注,对颈外动脉起点至颞浅动脉额支眶上缘水平段的血管(简称选取段动脉)进行解剖,获取血管铸型,测量其长度、起止点口径及体积(排水法)。(2)从浙江省人民医院影像库中获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20例成人头颅CT血管成像数据(排除有颈部血管疾病者),对颈外动脉起点至颞浅动脉额支眶上缘水平段血管长度、起止点口径及体积进行测量。(3)由5位整形外科医生使用压力模拟测定设备按照临床操作习惯对真实颅骨模型颞区进行大力按压,并维持2 s,测得最大压强值,用最大压强值减去颈总动脉基础压强值[设置为90、120、150、200 mmHg(1 mmHg=0.133 kPa)4个等级],得到对颞区产生的额外的压强值。结果:(1)4个成人头颅标本共采集8条动脉,选取段动脉血管铸型形态均完整,血管长度为(169.5±7.2) mm,起点口径为(4.29±0.28) mm,终点口径为(1.31±0.15) mm,体积为(1.56±0.21) ml。(2)20例成人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3~53岁,其血管长度为(172.2±7.6) mm,起点口径为(5.63±0.43) mm,终点口径为(1.77±0.16) mm,体积为(1.59±0.23) ml。(3)5位医生对颞区局部按压产生的额外的压强值为(127.2±10.1) mmHg(113.8 ~138.6 mmHg)。结论:当同时具备填充或挤压进入颞浅动脉注射量超过1.6 ml、动脉损伤和颞部大力挤压(局部压强大于基础压强110 mmHg以上)3个条件时,注射物可能自颈总动脉枢纽逆流入颈内动脉而进入颅内,此为颞部注射填充导致颅内栓塞的可能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动脉铸型标本的猪股骨头内滋养动脉分布规律的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猪股骨头内滋养动脉的分布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例带髋周血管的新鲜猪股骨头标本,制备成股骨头内滋养动脉铸型标本。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股骨头骨内动脉的来源、数量、走行特点及分布情况,显微镜下测量股骨头内滋养动脉中最粗骺动脉主干起始点的外径。结果:在猪股骨头内,动脉依其分支走行分布可分为骺动脉区、骺动脉网区和骺上动脉区共3个区。骺动脉起源于支持带动脉,其总数量为5~13(8.7±2.2)支;骺动脉区分为上骺动脉、下骺动脉、前骺动脉3组,分别为(3.2±1.4)、(3.2±1.3)、(2.3±0.8)支,各组中最粗支起始点外径分别为(0.43±0.16)、(0.50±0.08)、(0.34±0.12)mm。3组骺动脉沿皮质下走行,跨越骺板后直接吻合交通形成骺动脉网区。3组骺动脉及骺动脉网向上发出的呈辐射状分支组成骺上动脉区,分布于股骨头软骨下,近中央致密,近周边稀疏。结论:在猪股骨头内,动脉根据其分支、走行及分布分为3个区,其中骺动脉区动脉的走行特点和口径大小为显微吻合提供了解剖学基础,骺动脉网的存在可能为股骨头整体供血理论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CT及临床病理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PAS)的CT及病理特征表现.方法:对13例PPAS的CT图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上主要观察肿瘤部位、范围、形状、密度、周围组织侵袭及转移等情况,同时分析肿瘤病理表现,总结其特征表现.结果:肿瘤主体位于主肺动脉-肺动脉干12例,位于肺动脉干1例;肿瘤累及肺动脉肺叶分支9例.13例PPAS病变段肺动脉明显局限性增粗,相应区域主肺动脉及近端肺动脉完全性或部分充盈缺损,呈铸型、息肉样或结节状改变,病变段肺动脉内壁边界模糊不清.其中5例病变向动脉壁外侵犯,穿透血管壁,于纵膈内形成肿块;1例侵入左肺静脉主干内,形成息肉样肿块影;1例继发左肺上叶结节状孤立性转移瘤.平扫肿瘤呈不均匀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见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强化减低.肺内多发小片状、片状渗出实变灶4例,其中渗出实变灶伴空洞1例;心包少量积液2例,胸腔少量积液2例.镜下肿瘤细胞主要由不规则血管腔隙、梭形细胞构成,部分区域有黏液样变,部分区域见坏死,细胞核大异型.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弥漫阳性,CD34和CD31呈阳性.结论:PPAS多侵犯主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干,易累及2个以上部位;病灶多呈铸型、息肉样或结节状,平扫呈密度不均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肿瘤有较强的侵袭性;瘤细胞Vimentin弥漫阳性,CD34和CD31呈阳性.这些表现能够对PPAS认识和诊断提供一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补肾固胎合剂通过调控PKA/CREB/AQP5通路改善流产模型大鼠子宫蜕膜组织及螺旋动脉血供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观察补肾固胎合剂通过PKA-CREB信号通路对羟基脲片联合米非司酮诱导的流产大鼠模型子宫血供的作用及安胎机制.方法 将SPF级SD大鼠以2∶1比例合笼,制备孕鼠60只,依其妊娠顺序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固胎合低、中、高剂量剂组(0.5、1.0、2.0 g·kg-1),及地屈孕酮组(3.02 mg·kg-1).除正常组外,余下每组采用妊娠1-9天羟基脲灌胃(450.0 mg·kg-1),妊娠第10天予米非司酮灌胃(4.0 mg·kg-1)复制流产模型.妊娠第1-9天,给予对应药物灌胃治疗,模型组和正常妊娠组予等量0.9%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给药24 h取子宫蜕膜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子宫蜕膜组织中螺旋动脉管腔直径及管壁厚度;免疫组化学染色方法(IHC)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孕鼠子宫蜕膜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A(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A,p-PKA)、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的蛋白表达情况;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蜕膜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螺旋动脉管壁厚度均高于其他组(P<0.05)管腔直径均低于其他组(P<0.05),VEGF蛋白表达量低于其他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固胎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和地屈孕酮组流产大鼠子宫蜕膜组织蜕膜细胞凋亡水平不同程度的减轻.补肾固胎合剂可上调流产大鼠子宫蜕膜组织p-PKA/PKA、p-CREB/CREB水平(P<0.01),促进AQP5蛋白的表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固胎合剂可以通过激活PKA、CREB磷酸化,上调AQP5表达水平,促进螺旋动脉生理性重铸以及VEGF的高表达,发挥改善流产大鼠子宫血供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铸型标本人股骨头内动脉的解剖学规律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讨人股骨头内滋养动脉的解剖学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人新鲜离体股骨头标本,制成人股骨头内滋养动脉铸型标本,观察股骨头内滋养动脉的来源、走行特点、分布规律及数量,显微镜下测量股骨头内各组滋养动脉最粗支入头处的外径.结果:上、下、前3组支持带动脉从滋养孔进入股骨头后直接延续为上、下、前3组滋养动脉主干,3组滋养动脉主干沿皮质下向股骨头中心走行.人股骨头内滋养动脉分为3个区:滋养动脉主干区、主干动脉网区及终末动脉网区.3组滋养动脉主干组成人股骨头内动脉的滋养动脉主干区,滋养动脉主干进入股骨头后向中央走行、相互交织吻合组成主干动脉网区,主干动脉网区血管外径与滋养动脉主干外径近似.滋养动脉主干及主干动脉网发出丰富的终末动脉支组成终末动脉网区,分布在股骨头软骨面下方的区域.人股骨头内共有(9.84±1.12)支滋养动脉主干,上、下、前3组滋养动脉主干支数分别为(6.04±1.18)支、(2.64±0.84)支、(1.16±0.83)支;上、下、前3组滋养动脉主干最粗支入头处的外径分别为(0.56±0.12)mm、(0.44±0.10)mm、(0.20±0.07)mm.结论:人股骨头内动脉铸型标本显示头内滋养动脉分为3个区,相互交通为网状结构,可为临床恢复股骨头血供提供解剖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猪股骨头内血管铸型标本制备技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3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骨科常见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迄今尚无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明确股骨头内动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尤为重要.目前关于股骨头的血管研究,仅见通过MicroCT灌注扫描[1]、超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SA)、增强MRI[3]等间接手段显示股骨头内动脉,尚无直接的股骨头内动静脉三维立体构筑显示报道.本研究通过显微灌注环氧树脂联合碱腐蚀酸脱钙法制作猪股骨头内动静脉共显示铸型标本,以期为股骨头内血管研究及ANFH等髋部疾病病因、治疗方式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