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正五聚蛋白3(PTX3)、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22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228例患者分为轻度组(n=81)、中度组(n=102)、重度组(n=45),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86)及预后不良组(n=4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Visfatin、PTX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A19-9水平.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 中度组、重度组血清Visfatin、PTX3、CA19-9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Visfatin、PTX3、CA19-9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胆囊厚度、胆囊长径、胆囊短径及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Visfatin、PTX3、CA19-9水平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Visfa-tin 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Z=4.577,P<0.001)和PTX3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Z=3.132,P=0.002)及CA19-9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Z=2.766,P=0.006).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Visfatin、PTX3、CA19-9升高,且与患者病情有关,三者联合诊断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的表达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水平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 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庐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LADA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水平,采用亲和层析微注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 HbA1c)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C肽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β,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dex resistance, HOMA-IR);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 +、CD8 +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并采用Pearson分析CD4 +和CD8 +T淋巴细胞与FBG、HbA1c、空腹C肽、HOMA-β和HOMA-IR相关性。 结果:LADA组FBG和HbA1c高于对照组[(9.42±1.76)mmol/L比(5.17±0.68)mmol/L,(10.34±2.48)%比(5.64±1.26)%, t=20.25、15.24, P值均<0.05],空腹C肽低于对照组[(1.14±0.39)μg/L比(2.41±0.57)μg/L, t=16.92, P<0.05]。LADA组HOMA-β低于对照组[(65.87±21.42)比(97.42±18.28), t=10.20, P<0.05],而HOMA-IR高于对照组[(2.12±0.43)比(1.02±0.29), t=19.21, P<0.05]。LADA组CD4 +T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42.42±7.85)%比(38.89±7.27)%, t=3.01, P<0.05],而CD8 +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32.26±5.53)%比(35.01±4.57)%, t=3.49, P<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与FBG、HbA1c和HOMA-IR呈线性正相关( r=0.46、0.53、0.45, P值均<0.05),而与空腹C肽和HOMA-β呈线性负相关( r=-0.62、-0.59, P值均<0.05);CD8 +T淋巴细胞水平与FBG、HbA1c和HOMA-IR呈线性负相关( r=-0.42、-0.46、-0.52, P值均<0.05),而与空腹C肽和HOMA-β呈线性正相关( r=0.56、0.44, P值均<0.05)。 结论:LADA患者CD4 +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而CD8 +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且与胰岛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可能介导了胰岛β细胞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e抗原双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双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产妇采用母乳喂养对其所生婴儿HBV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HBsAg和HBeAg双阳性携带HBV产妇及其所生的婴儿各323例,将其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分别检测两组婴儿在出生<24 h及7月龄时的血清HBV标志物和HBV DNA的阳性率。统计学方法采用 χ2检验。 结果:最终纳入297例患者,其中母乳喂养组149例,人工喂养组148例。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在出生<24 h及7月龄时的HBsAg、抗-HBs、HBeAg、HBV DNA>100 IU/mL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58.39%(87/149),低于7月龄时的95.97%(143/149);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65.10%(97/149),高于7月龄时的13.42%(20/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9.75、40.49,均 P<0.01)。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2.01%(3/149)和2.68%(4/149),其7月龄时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2.68%(4/149)和2.68%(4/149),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人工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47.97%(71/148),低于7月龄时的95.94%(142/148);人工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55.41%(82/148),高于7月龄时的19.59%(29/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5.37、39.84,均 P<0.01)。人工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4.73%(7/148)和1.35%(2/148),其7月龄时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1.35%(2/148)和1.35%(2/148),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母乳喂养不是增加HBsAg和HBeAg双阳性HBV携带产妇垂直传播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建议这类产妇在正规预防的前提下进行母乳喂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6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54例非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D-二聚体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D-二聚体与CEA表达的关系。 结果:结直肠癌组D-二聚体表达水平[中位数( P25, P75)]为323.0 ng/ml(150.0 ng/ml,631.0 ng/ml),高于对照组的142.0 ng/ml(89.3 ng/ml,232.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374, P<0.05)。晚期结直肠癌患者D-二聚体表达水平为401.0 ng/ml(167.5 ng/ml,735.5 ng/ml),高于早期患者的169.5 ng/ml(25.0 ng/ml,325.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569, P<0.01);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恶化时D-二聚体表达水平为382.0 ng/ml(175.0 ng/ml,735.3 ng/ml),高于治疗后好转时的250.0 ng/ml(163.0 ng/ml,391.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731, P<0.01);结直肠癌患者术前D-二聚体表达水平为220.0 ng/ml(118.0 ng/ml,446.5 ng/ml),低于术后的320.0 ng/ml(184.5 ng/ml,489.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182, P=0.029)。结直肠癌患者CEA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0.509, P<0.01)。 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提示疾病晚期和预后不良,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Chinese medicine enhanced recovery around surgery, CMERAS)理念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7月-2019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观察组采用CMERAS理念的围术期处理方案。2组均治疗7 d。观察2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肠道清洁度及术后康复质量,包括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L-6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4、CD8和CD4/CD8,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手术过程中肠道清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140, P=0.254)。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9.7±4.6)h比(36.1±3.8)h, t=7.590]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4.2±0.5)d比(4.7±0.6)d, t=4.379]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0%(4/50)比30.0% (15/50), χ2=6.498]低于对照组( P<0.01)。术后第3天,观察组血清CRP[(11.84±4.69)mg/L比(23.63± 5.04)mg/L, t=12.106]、IL-6[(34.31±5.93)ng/L比(44.39±8.81)ng/L, t=6.71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CD4水平[(37.74±7.28)%比(33.55±5.07)%, t=-3.344]、CD4/CD8比值[(1.36±0.27)比(1.13± 0.22), t=-4.920]高于对照组( P<0.01),CD8水平[(28.04±4.68)%比(30.22±4.04)%, t=2.487]低于对照组( 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CMERAS理念可促进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泌体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抗原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中外泌体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PC-1)抗原对术前协助诊断胰腺癌(PDAC)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31例PDAC患者(实验组)和2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用超速离心机分离出外泌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外泌体GPC-1的阳性率,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糖类抗原19-9(CA19-9)含量。相关分析打用Person相关分析。结果:GPC-1+外泌体在实验组的表达较对照组的表达率明显升高(27.52%比4.96%, Z=-5.14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19-9在实验组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76.40 mg/L比16.07 mg/L, Z=-3.34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C-1+外泌体、CA19-9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8、0.771( t=19.44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泌体GPC-1阳性率的约登指数为0.812,其GPC-1阳性率为12.16%,敏感度为90.30%,特异度为90.90%,误诊率为9.10%,漏诊率为9.70%。将CA19-9与GPC-1+外泌体联合用于PDAC的早期诊断时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95%可信区间为0.848~0.997,与GPC-1+外泌体独立诊断PDAC比较(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64, P>0.05)。 结论:外周血GPC-1+外泌体测定对临床上协助诊断PDAC的参考价值优于CA19-9,且不劣于两指标联合的诊断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接法建立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生物参考区间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间接法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 3)生物参考区间。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患者797例(男332例,女465例,年龄12~95岁),筛选甲状腺激素及相关抗体均正常且无甲状腺结节或明显甲状腺肿的人群,并进一步排除各种急慢性疾病、相关药物等影响rT 3检测值的参考个体。rT 3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筛选出的参考个体按年龄进行分组,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 t检验分析数据。非参数排序法建立rT 3生物参考区间,选取rT 3数据分布的2.5%和97.5%百分位值作为上、下参考限的取值。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符合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健康体格检查者和住院患者各20例,验证参考区间。 结果:共有159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参考个体入组,其中男66例,女93例,年龄23~87岁。23~29岁(4例)、30~39岁(18例)、40~49岁(29例)、50~59岁(43例)、60~69岁(40例)、70~79岁(19例)和80岁以上(6例)组的rT 3值分别为(0.62±0.16)、(0.63±0.12)、(0.64±0.11)、(0.61±0.11)、(0.65±0.14)、(0.65±0.11)和(0.79±0.10) μg/L,不同年龄组rT 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17, P=0.049),80岁以上组与其他各年龄组rT 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80岁以下参考个体男性和女性的rT 3值分别为(0.62±0.11)和(0.64±0.12)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1, P=0.420)。新建立适合20岁以上、80岁以下人群的rT 3生物参考区间为0.47~0.92 μg/L,与试剂说明书参考区间(0.20~0.95 μg/L)比较,参考下限数值明显提高。2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和20例住院患者rT 3检测值分别为0.57~0.82 μg/L、0.48~0.77 μg/L,均在该参考范围内。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T 3生物参考区间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但其年龄适用范围还需进一步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广东地区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致敏情况,为该地区过敏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并经ImmunoCAP 1000(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或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表现为至少一种过敏原阳性的患儿血清样本254例,其中男173例,女81例,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7(4.00,9.75)岁。采用荧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样本进行18项过敏原sIgE检测。采用χ 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屋尘螨(85.0%,215/254)的阳性率最高,依次为粉尘螨(83.5%,212/254)、鸡蛋白(19.3%,49/254)、牛奶(14.6%,37/254)、德国蟑螂(14.2%,36/254)和法国菊(12.6%,32/254)。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均以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致敏为主。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和过敏性鼻炎组患儿的屋尘螨(95.4% vs. 91.7% vs. 71.0%,χ 2=23.257, P<0.001)、粉尘螨(95.4% vs. 90.6% vs. 67.7%,χ 2=26.916, P<0.001)、艾蒿(10.8% vs. 9.4% vs. 1.1%,χ 2=7.535, P=0.023)、法国菊(21.5% vs. 14.6% vs. 4.3%,χ 2=10.876, P=0.004)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过敏性哮喘组。>6岁组的屋尘螨(96.2% vs. 84.0% vs. 53.5%,χ 2=46.343, P<0.001)、粉尘螨(96.2% vs. 81.5% vs. 48.8%,χ 2=52.756, P<0.001)、德国蟑螂(17.7% vs. 14.8% vs. 2.3%,χ 2=6.313, P=0.043)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3~6岁组和≤3岁组;而≤3岁组的鸡蛋白(41.9% vs. 21.0% vs. 10.8%,χ 2=20.281, P<0.001)和牛奶(41.9% vs. 16.0% vs. 4.6%,χ 2=36.227, P<0.001)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3~6岁组和>6岁组。此外,屋尘螨与粉尘螨、艾蒿与法国菊、猫皮毛屑与马皮毛屑、法国菊与蒲公英、鸡蛋白与牛奶、梯牧草与芝麻均显著正相关( r s≥0.511, P<0.01)。随着屋尘螨致敏等级的增加,艾蒿(0.0% vs. 1.5% vs. 10.8%,χ 2=9.714, P=0.008)、法国菊(0.0% vs. 4.4% vs. 19.6%,χ 2=16.195, P<0.001)、猫皮毛屑(0.0% vs. 7.4% vs. 18.2%,χ 2=11.459, P=0.003)和马皮毛屑(0.0% vs. 1.5% vs. 15.5%,χ 2=15.443, P<0.001)sIgE阳性率显著升高,而牛奶(29.0% vs. 16.2% vs. 10.1%,χ 2=8.792, P=0.012)sIgE阳性率显著下降。 结论:尘螨是广东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最主要的过敏原,法国菊是最主要的花粉过敏原。不同疾病、不同年龄的儿童患者致敏情况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需定期检测过敏原并注意规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免疫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免疫方案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省4家医院参加随机对照试验的CKD患者273例。按1∶1∶1比例采用区组随机分为3组(每组91例),分别接受0-1-6月20 μg、0-1-2-6月20 μg、0-1-2-6月60 μg乙肝疫苗接种,在全程接种后1个月和6个月随访期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的定量检测,采用 χ2检验、方差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其阳性率、强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及影响因素。 结果:273例CKD患者中,全程接种后1个月随访期,0-1-2-6月20 μg和0-1-2-6月60 μg组的抗-HBs阳性率[92.96%(66/71)和93.15%(68/73)]及抗-HBs GMC(2 091.11 mIU/ml和2 441.50 mIU/ml)明显高于0-1-6月20 μg组[81.69%(58/71)及1 675.21 mIU/ml](均 P<0.05);全程接种后6个月随访期,0-1-2-6月60 μg组抗-HBs阳性率(94.83%,55/58)明显高于0-1-6月20 μg组(78.79%,52/66)( P<0.05),0-1-2-6月60 μg组抗-HBs GMC(824.28 mIU/ml)明显高于0-1-2-6月20 μg组(755.53 mIU/ml)和0-1-6月20 μg组(639.74 mIU/ml)( P<0.05)。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全程接种后1个月和6个月随访期,按0-1-2-6月接种60 μg乙肝疫苗的抗-HBs阳性的概率分别是0-1-6月20 μg组的3.19(95% CI:1.02~9.96)和5.32(95% CI:1.27~22.19)倍,不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的抗-HBs阳性的概率分别是服用者的3.33(95% CI:1.26~8.80)和4.78(95% CI:1.47~15.57)倍。 结论:0-1-2-6月20 μg和0-1-2-6月60 μg免疫方案均可提高CKD患者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且0-1-2-6月60 μg方案对该人群抗-HBs水平的维持有积极作用。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CKD患者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压氧治疗对亚急性期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腺垂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对亚急性期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腺垂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亚急性期TBI腺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HBO组,每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抗感染、预防癫痫、预防褥疮、营养神经、补液及康复治疗等),HBO组在此基础上辅以HBO干预,HBO治疗压力为0.2 MPa(2.0 ATA),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20次。于治疗前、治疗20次后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皮质醇(CO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睾酮(TES)及雌二醇(E2)水平,对ACTH、GH、TSH、PRL、LH、FSH赋值并计算垂体总体激素评分。结果:治疗20次后发现HBO组PRL、LH、TES的对数值及垂体总体激素评分[分别为(1.3±0.2)μg/L、(1.0±0.4)mU/L、(2.5±0.2)ng/dl和(22.0±2.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1.1±0.2)μg/L、(0.8±0.3)mU/L、(2.4±0.3)ng/dl和(20.5±2.3)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HBO治疗能进一步提高亚急性期TBI患者多种激素水平,促进垂体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