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特征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方法:采用描述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不同地区18家三级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血液和脑脊液检查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早产儿和足月儿、早发型和晚发型、浙江省和浙江省外其他地区、温州地区和浙江省其他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共纳入21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1.4%(87/210)]、无乳链球菌[27.1%(57/210)]。革兰阴性菌在早产儿中的构成比[77.6%(45/58)]高于足月儿[47.4%(72/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54, P=0.001)。大肠埃希菌[36.5%(31/85)比44.8%(56/125)]和无乳链球菌[24.7%(21/85)比28.8%(36/125)]在早发型和晚发型病例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其中浙江省为46.7%(64/137),浙江省外其他地区为31.5%(23/73)。浙江省无乳链球菌感染比例[35.8%(49/137)]高于浙江省外其他地区[11.0%(8/73)],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浙江省外其他地区的构成比[17.8%(13/73)和16.4%(12/73)]均高于浙江省[2.9%(4/137)和5.1%(7/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4.82、12.26、7.43,均 P<0.05)。革兰阳性球菌在温州地区的构成比[60.8%(31/51)]高于浙江省其他地区[38.4%(3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6, P=0.011)。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敏感(0/45),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74.4%(32/43),对其他常见的头孢菌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41.8%(23/55)],其次为头孢曲松,耐药率为32.4%(23/71)。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 结论:中国不同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分布不同,但最常见的致病菌均为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敏感,对头孢菌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肺炎链球菌致化脓性心包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项A族链球菌咽炎诊治指南实验室诊断部分的比较与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仅依据临床表现难以准确区分A族链球菌(GAS)与其他病原体所致的咽炎,无法有效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咽拭子培养、快速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及血液检测等有助于明确诊断GAS咽炎,但是不同指南对于GAS咽炎实验室检测方法的适用对象、结果解释等建议存在差异。现总结不同GAS咽炎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特点,并对不同指南推荐意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采用抗菌药物治疗GAS咽炎,以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血流感染三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 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ecies equisimilis,SDSE)为C组或G组β溶血性链球菌,常定植于咽部、胃肠道、尿道和女性生殖道,可导致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化脓性关节炎、坏死性筋膜炎、脑膜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现回顾性分析3例SDS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3例患者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SDSE,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史,主要症状为发热。2例患者伴有下肢皮肤红肿,1例伴有脑梗死与眼内炎。抗菌药物治疗后好转。SDSE血流感染好发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发热、皮肤软组织炎症为主要表现,治疗应首选青霉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皮肤黏膜的常驻菌群之一,约30%健康人群携带该菌 [1],在干燥物体表面生存期较长,如在干燥的脓液、痰液中可存活2~3个月,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大部分急诊科中化脓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的致病菌 [2],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化脓性链球菌短暂或长期定居于上呼吸道,在干燥物体表面或尘埃中可生存数月,通过直接接触、污染物或飞沫传播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A族链球菌感染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A族链球菌(GAS)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调取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0例STSS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本组10例中男5例,女5例,年龄(5.29±2.87)岁。既往均体健。2例血培养阳性,5例脓液培养阳性,3例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确诊;其中7例咽拭子GAS快速检测阳性。患儿均有发热,其中病毒感染后发生9例,肺炎7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坏死性筋膜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患儿均有休克,其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例,肝功能损伤6例,急性肾损伤4例,感染相关脑病4例,呼吸衰竭2例,横纹肌溶解2例。3例入院时血白细胞数降低,余7例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7例血小板降低,恢复后均血小板升高。患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升高。患儿均发生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培养阳性的10例菌株均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万古霉素敏感。8例患儿入院后采取了联合抗生素治疗,8例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1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STSS进展迅速,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早期识别、感染源的快速诊断、抗生素的及时应用及外科治疗是管理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猪链球菌感染的化脓性脑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1例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为老年男性,长期从事养猪工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结合头颅磁共振成像、脑脊液检查结果考虑为猪链球菌2型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经青霉素抗感染、地塞米松抑制免疫反应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发病3周左右出现听力减退,经6个月随访,仍遗留严重听力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坏死梭杆菌导致Lemierre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性,21岁,主因"间断发热、寒战伴头晕头痛2周"于2021年11月18日急诊收入院。患者诉2周前进食烧烤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可达42℃,伴畏寒、寒战、咽痛、头晕、头痛、乏力,就诊于本院耳鼻喉科后,查体见扁桃体有脓点,快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37.27 ng/mL,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考虑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先后给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抗感染及甲泼尼龙控制炎症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急诊病房治疗,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体温41℃,脉搏98次/min,呼吸频率23次/min,血压120/6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精神较差,颈部浅表淋巴结触及肿大,右侧较大约2.0 cm ×0.5 cm,左侧较大约1.3 cm×0.7 cm,质软,活动度好,界限清楚,有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无破溃,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49×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6%,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107×10 9/L,PCT 42.83 ng/mL,白介素6(interleukin, IL-6)980.30 pg/mL,C反应蛋白211 mg/L,G试验、GM试验阴性。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可见一单发实变影,其内可见空洞(图1)。根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考虑诊断为肺脓肿,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4.5 g Q8h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仍有发热,体温最高38.7℃,给予对症处理,入院第3天患者体温峰值有所下降,体温维持在37~38℃,考虑抗炎有效,痰培养结果回报为纹带棒杆菌,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属),考虑这2种细菌为皮肤或口腔的正常菌群,为条件致病菌,该细菌导致发热的可能性较小,继续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入院第5天血培养回报血液中找到坏死梭杆菌,考虑为血流感染。加用甲硝唑1 g每8 h一次抗感染治疗,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14×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5%,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246×10 9/L,PCT 3.43 ng/mL,IL-6 13.04 pg/mL,C反应蛋白5 mg/L,炎性指标较前明显下降,考虑抗炎治疗有效,继续目前抗生素治疗。入院第10天患者体温仍有低热,体温36.5~37.5 ℃,复查胸部CT见双肺多发小结节,双肺多发空洞病变,考虑炎性可能(图2)。颈静脉超声检查提示患者左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依诺肝素0.4 mL每12 h一次抗凝治疗,根据血培养结果、胸部CT表现和颈静脉超声结果,考虑该患者诊断为坏死梭杆菌导致Lemierre综合征(Lemierre syndrome, LS)。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甲硝唑治疗后仍有低热,化验检查PCT为0.30 ng/mL,IL-6为3.52 pg/mL,C反应蛋白为3 mg/L,胸部CT示肺部空洞较前增加,考虑感染未完全控制,改为调整抗生素为比阿培南0.6 g每12 h一次联合甲硝唑1g每8 h一次抗感染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CT检查示双肺多发空洞消失,残留少量索条影(图3),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带药给予口服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抗感染治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随诊2周后复查胸部CT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流行病学、治疗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是导致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PM致病菌的种类与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及年龄等有关。随着疫苗的普及,PM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B族链球菌仍是我国儿童PM主要病原菌。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皮质类固醇在PM的治疗中存在争议。常规疫苗接种可预防PM及其并发症。免疫系统的遗传变异被证实与PM的易感性有关。该文综述了儿童PM流行病学变迁、治疗及遗传关联的最新进展,为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早发型B群链球菌感染致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早发型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的临床特点及头部MRI的表现,探讨MRI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6例早发型GBS化脑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16例早发型GBS化脑患儿中,3例有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即不同程度的惊厥和(或)肌张力改变;2例有一般感染表现即嗜睡、拒乳、反应低下等;仅有2例出现了发热。其中11例化脑患儿完善了头部MRI检查,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水肿3例,其中1例合并脑室管膜炎;脑白质损伤7例,其中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侧脑室出血;脑梗死1例。临床好转或治愈11例,4例因严重并发症放弃治疗,1例院内死亡。结论:早发型GBS化脑发生率高,预后差,临床表现不典型,通过头颅MRI可发现化脑多样的神经病理改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化脑的诊治及预后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