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老年人自我报告听力障碍与躯体功能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老年人自我报告听力障碍与躯体功能现状,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5月选择我国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南地区共8个省/直辖市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进行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人躯体功能受损与自我报告听力障碍两者间的关系。本研究共收集问卷5 996份,其中有效问卷5 82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1%。结果:5 822名老年人中,869名(14.9%,869/5 822)老年人自我报告听力障碍。5 822名老年人SPPB总分为(5.89±4.26)分,其中,2 899名(49.8%)老年人为低躯体功能,1 454名(25.0%)老年人为中等躯体功能,1 469名(25.2%)老年人为高躯体功能。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报告听力障碍老年人发生低躯体功能( OR=2.214, P<0.05)和中等躯体功能( OR=1.432, P<0.05)的风险较高;除此之外,认知功能障碍、女性、高龄、BMI过低、家庭月收入较低、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也是低躯体功能和中等躯体功能的共同风险因素( P<0.05);而教育程度较低、未在婚状态、居住在农村以及不规律运动是低躯体功能的特异性风险因素( P<0.05)。 结论:本研究中老年人躯体功能较差,且自我报告听力障碍老年人发生低躯体功能的风险较高。应重视老年人的听力筛查,对于自我报告听力障碍的老年人要鼓励其多与人沟通,减轻社交孤独感,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参与运动,从而维持和改善其躯体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听觉障碍之创新研究方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探讨了老年听觉障碍的创新研究方向,强调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听力损失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文章探讨了建立我国自己的老年听觉障碍流行病学数据和预警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临床特征分型诊断、年龄相关听力损失大动物模型、规范化治疗方案、心理治疗和言语康复技术以及数字化诊疗体系等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旨在通过梳理相关技术创新,提高老年听力障碍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效果,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猪链球菌感染的化脓性脑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为老年男性,长期从事养猪工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结合头颅磁共振成像、脑脊液检查结果考虑为猪链球菌2型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经青霉素抗感染、地塞米松抑制免疫反应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发病3周左右出现听力减退,经6个月随访,仍遗留严重听力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如高胆红素血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巨细胞病毒感染、脑瘫等均可导致脑干听觉系统神经纤维变性坏死,髓鞘破坏,造成听力损害。传统听觉测试因患儿年龄小或疾病状态影响难以实施,尤其是确定小婴儿病变部位及损害程度较困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是一种敏感且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评估脑干听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儿科临床BAEP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脑性瘫痪儿童头颅MRI表现与其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与脑瘫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合并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诊治的325例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儿均给予头颅MRI检查,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对其粗大运动功能水平进行评级。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患儿头颅MRI异常表现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MRI异常结果与脑瘫合并症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入选脑瘫患儿的头颅MRI呈现多种异常改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发育不良(OR=8.530,95%CI:5.031-14.330)、脑室扩大(OR=4.611,95%CI:1.327-10.297)、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OR=4.313,95%CI:2.084-8.153)、丘脑异常信号(OR=6.372,95%CI:3.160-11.175)、缺血缺氧性脑病后变化(OR=7.249,95%CI:2.354-13.642)均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P<0.05)。通过卡方检验发现PVL患儿多合并视力障碍(62.1%),胼胝体变薄患儿多合并智力低下(14.0%),丘脑异常信号患儿多合并听力障碍(66.7%)及语言障碍(30.8%)。 结论:本研究入选患儿头颅MRI结果与其脑瘫分型、粗大运动功能评级、脑瘫合并症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可用于脑瘫儿童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为临床制订康复计划提供参考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听力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是导致儿童听力损失最常见的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之一,患儿听力具有迟发性、渐进性或波动性下降的特点,且在发病前常存在一定的诱发因素,如果首诊年龄较晚会影响儿童言语发育乃至影响以后正常的学习及社交能力。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方法终止LVAS患者耳聋进展,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干预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是诊断LAVS的"金标准",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不能作为儿童的常规筛查手段,特征性听力学表现和基因检测是进一步诊断的基础。本文就LVAS听力学特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耳蜗毛细胞是一种特殊的感觉上皮细胞,它接收机械声波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到神经中枢产生听觉。很多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被发现有损伤内耳毛细胞的不良反应,其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AG)的耳毒性研究一直是药物性聋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近年国内外最新文献简要讨论了AG导致听力损失机制的研究进展,另外介绍了抗AG耳毒性潜在疗法的研究进展,为目前针对耳毒性药物导致导致听力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积极心理辅助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听力障碍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辅助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听力障碍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听力障碍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辅助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心理弹性、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情绪、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及老年听力障碍量表(HHIE)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积极心理辅助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减轻老年听力障碍围术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心理适应性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婴幼儿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婴幼儿脑室出血后脑积水(posthemorrhagic hydrocephalus,PHH)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患儿临床资料,通过随访IVH患儿是否发展为脑积水来探讨PHH的相关因素。将随访过程中出现脑积水者纳入PHH组,未出现脑积水纳入无脑室扩张(resolved ventricular dilation,RV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VH后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因素。结果:112例中,55例(55/112,49%)发生PHH;58例(51.79%)行单纯保守对症治疗,28例(25%)行腰椎穿刺,26例(23.21%)行VPS治疗。5例(4.46%)死亡,其中2例死于肺功能不全,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07例存活患儿中,随访期间出现3例(2.80%)癫痫,1例(0.93%)视力障碍,6例(5.61%)听力障碍,5例(4.67%)脑性瘫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时胎龄28~32周( OR=19.078,95% CI: 2.408~151.140, P=0.005)、产前未使用类固醇( OR=20.642,95% CI:1.882~226.404, P=0.013)、脑室出血级别高( OR=94.193,95% CI:16.583~535.043, P<0.001)是PH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IVH患儿低胎龄,脑室出血级别高,产前未使用类固醇均与婴幼儿PHH存在关联。围术期应关注IVH患儿胎龄、产前使用类固醇情况及脑室出血级别,及时干预,避免其发展为PHH,从而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SSR联合ABR在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听力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SSR)联合短声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听力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45)与观察组( n=45)。对照组采用ABR检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ASSR检测。比较两组患儿听力损伤情况,观察组不同听力受损程度患儿的ABR与ASSR阈值及2 kHz、4 kHz载波频率时ABR与ASSR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听力损伤总异常率为68.89%(31/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44%(20/45)(χ 2=5.48, P=0.019)。在0.5 kHz的载波频率时,观察组中、重度听力受损患儿的ASSR阈值分别为(63.11±6.82)dB nHL、(84.65±5.31)dB nHL,均显著高于ABR阈值的(56.12±4.63)dB nHL、(76.87±5.15)dB nHL( t=2.94、2.78,均 P < 0.05)。观察组不同听力受损程度患儿2 kHz、4 kHz载波频率时ABR与ASSR均呈正相关( r=0.896、0.901,均 P < 0.05)。 结论:ABR联合ASSR的测试方法对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患儿听力损伤程度的判断更为准确,可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