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头皮神经阻滞用于学龄前儿童开颅术后镇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头皮神经阻滞用于学龄前儿童开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儿120例,年龄3~7岁,ASA分级Ⅰ-Ⅲ级,BMI 12~25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60):静脉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头皮神经阻滞组(Dex+SNB组)和单纯头皮神经阻滞组(SNB组)。Dex+SNB组经24 h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 μg·kg -1·h -1(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SNB组经24 h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常规使用电子静脉镇痛泵,药物配方:舒芬太尼2 μg/kg+昂丹司琼0.3 mg/kg,用生理盐水配至100 ml,无背景输注,单次给药剂量2 ml,锁定时间30 min。采用FLACC量表评价疼痛程度,FLACC评分≥4时,先由PACU、ICU或病房护理人员按压镇痛泵,若无效则口服对乙酰氨基酚15 mg/kg补救镇痛。记录术后1 h内、2 h内、4 h内、18 h内、24 h内和48 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分别于术后1、2、4、18、24和48 h时行疼痛FLACC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评分)和康奈尔儿童谵妄评分(CAPD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中重度疼痛(疼痛FLACC评分≥4分)、补救镇痛、镇静过度(RASS评分≤-3分)、躁动(RASS评分≥2分)、谵妄(CAPD评分>9分)和睡眠质量不佳(睡眠质量评分≤2分)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药物相关和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最终SNB组纳入56例患儿,Dex+SNB组纳入55例患儿。与SNB组比较,Dex+SNB组术后2 h内、4 h内、18 h内和24 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减少,术后18 h时疼痛FLACC评分降低,术后第1天睡眠质量不佳发生率降低( P<0.05),术后中重度疼痛、过度镇静、躁动、谵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相对于单纯头皮神经阻滞而言,静脉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头皮神经阻滞用于开颅手术学龄前儿童术后镇痛,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孕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构建孕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以期了解孕妇孕期体质水平,为孕妇科学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与德尔菲法构建孕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通过对2019年11月7日至2020年1月7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60例孕妇进行测试,以检验孕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实践运行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孕妇对体质测试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测试、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测试前后胎心率数据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经过3轮专家论证,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的孕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将形成的孕妇测试指标体系在60例孕妇中进行测试,体质测试指标体系运行流畅,所有孕妇均能完成测试内容。测试期间孕妇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测试前、后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1±3.8)与(142.1±4.5)次/min, t=-0.025, P=0.980]。测试时长(32.6±3.4)min,负荷消耗(300.1±41.2)kcal(1 kcal=4.184 kJ)。测试后调查显示全部孕妇对测试过程及结果表示满意。 结论:构建的孕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可以尝试作为孕期体质水平的评价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流水线自动质控在临床生化免疫检验中的评估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全自动流水线自动检测室内质控(自动质控)的适用性。方法:利用自动质控实施方法评估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于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18个生化项目、5个免疫比浊项目、11个化学发光项目的自动质控稳定性、检测效率和实施成本。具体方法:将生化、免疫比浊以及化学发光项目的质控品存储在流水线冰箱中,由中间体软件控制流水线,按设置时间自动调取质控品上机测定并归档保存。生化项目的质控设置为每日和每周更换质控品2种模式,共同运行3个月,通过比较2种模式质控结果的变异系数( CV)评估质控品在线存储稳定性。分析自动质控和手动质控结果变异、质控失控率、质控品消耗量、员工工作量、首个样本检测时间和自动质控故障率6个指标,评估自动质控应用效果。 结果:(1)质控品在线存储稳定性:每周更换生化在线质控品模式下,总二氧化碳(TCO 2)高低两水平质控的 CV分别为20.24%和21.82%,大于实验室设定的允许变异;丙氨酸转氨酶(ALT)等其他16个项目变异均小于允许变异。(2)自动和手动质控模式下质控结果变异:每日更换生化在线质控品、每周更换免疫比浊和化学发光在线质控品的模式下,硫酸脱氢表雄酮、雌二醇、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 12和睾酮 8个化学发光项目,补体3、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 3个免疫比浊项目和碱性磷酸酶、葡萄糖、钙、氯、钾、乳酸脱氢酶、钠、尿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腺苷脱氨酶 10个生化项目的低、高水平质控自动质控检测结果的 CV均低于手动质控结果的 CV。2种质控模式的生化、免疫比浊和化学发光项目的失控率均符合临床常规工作需求。(3)质控品消耗量比较:自动质控与手动质控比较,化学发光质控品每周使用量减少37.5%(由8 ml减至5 ml);免疫比浊质控品每周使用量减少33.3%(由3 ml减至2 ml)。(4)员工工作量和首个样本进样时间比较:自动质控与手动质控比较,员工每周减少手工操作步骤约156步,每日首个样本检测时间平均提前15 min。自动质控开始运行的前期故障率为54.5%(37/64),后期降至10.2%(13/128)。 结论:通过流水线系统自动检测室内质控结果满足实验室质量指标要求,应用自动质控可提高质控水平,节约成本,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葡萄糖转运蛋白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A431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其对cSCC细胞系A431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病理确诊为cS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22份,皮肤科手术中废弃的正常皮肤组织20份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S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GLUT3的表达。将A431细胞分为GLUT3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携带SLC2A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和慢病毒空载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LUT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动态细胞成像分析系统Incucyte S3实时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分别用葡萄糖及乳酸试剂盒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48 h葡萄糖消耗量及乳酸产生量。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cSCC组织中GLUT3的表达[免疫组化评分:(9.39 ± 2.56)分]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2.30 ± 2.60)分], t = 8.91, P<0.05。与A431细胞阴性对照组相比,GLUT3过表达组GLU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MTS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在24和96 h时,GLUT3过表达组A431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2.49、3.54, P值分别为0.048、0.012;细胞迁移实验在6、12、18、24 h及侵袭实验12、18、24 h时,GLUT3过表达组划痕区域细胞融合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均 P < 0.05)。48 h时,GLUT3过表达组A431细胞的葡萄糖相对消耗量及乳酸相对产生量亦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2.98、2.20, P值分别为0.011、0.038)。 结论:GLUT3在cSCC组织中高表达,并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为cSCC细胞提供能量以增强其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参与cSCC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北京市408名孕早期妇女饮食和体力活动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市408名孕早期妇女的就餐情况、饮食结构和体力活动现状。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月在北京某妇儿医院产检的408名孕早期妇女,分别采用简化食物频率问卷(FFQ)及丹麦体力活动量表调查饮食及体力活动状况。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8名孕早期妇女的孕周及孕前BMI分别为(9.77±1.95)周和(22.80±3.91)kg/m 2,120名(30.9%)的孕妇属于孕前超重/肥胖;136名(33.3%)的孕妇的空腹血糖>4.6 mmol/L;全天各种食物消耗量(包括谷薯类、畜禽肉类等)均低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孕妇的膳食结构主要有5种类型,累计解释总体方差的50.889%,其中最主要的结构以畜禽肉类、谷类、奶类及奶制品、薯类为主,以蔬菜、油炸烧烤糕点类食物、水产品为辅,可以累积解释方差20.121%。孕妇从事静息型和轻度体力活动时间及能量消耗分别占全天时间、能量消耗的87.50%(21/24)和81.50%(27.00/33.13),中度体力活动时间及能量消耗分别占全天时间、能量消耗的7.29%(1.75/24)和18.50%(6.13/33.13),其中E级(日常清洁工作)占中度体力活动时间及能量消耗的57.14%(1.00/1.75)和48.93%(3.00/6.13),H级(有氧运动)无人从事。 结论:北京市408名孕早期妇女中,孕前超重/肥胖的妇女较多,且部分孕妇空腹血糖较高;部分孕妇外出就餐多,且孕妇在孕早期整体食物消耗量较少的情况下,饮食结构中畜禽肉类、油脂类、甜食、薯类摄入较多,导致糖分、脂肪摄入较多;同时,孕早期妇女体力活动水平较低,应尽早开展饮食运动指导,控制体重增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友病性骨骼肌肉病变的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血友病性骨骼肌肉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消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因骨骼肌肉病变接受手术治疗的261例血友病患者。根据手术创伤大小选择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记录病变的临床表现、手术种类、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消耗、输血率及再手术情况,对比单次麻醉下单部位手术与多部位手术的凝血因子消耗及费用。结果:261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30.6(6~65)岁。血友病A 235例,血友病B 26例;重型(因子活性<1%)141例,中间型(因子活性1%~5%)91例,轻型(因子活性>5%)29例。共施行手术338例次(关节内出血及关节炎226例次、血友病并发肌腱肌膜出血挛缩61例次、血友病假瘤45例次、其他6例次)。338例手术中,大型手术270例(79.9%),关节置换203例(60.1%)。因手术部位病变复发再手术14例,再致残率为4.2%。共55例(21.1%)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红细胞输注。血友病A患者术前FⅧ的平均用量为(44.4±8.1)IU/kg,术后2周内FⅧ总用量平均为(647±177)IU/kg(40 962 IU)。术后3个月康复期内,6例(2.3%)患者发生手术部位再出血。7例患者术后检出FⅧ抑制物,平均抑制物水平为(13.7±11.2)BU/ml。单次麻醉下多关节手术组(68例)与单关节手术组凝血因子消耗量及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血友病性骨骼肌肉病变,在合理补充凝血因子条件下,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是有效的缓解症状的方法。单次麻醉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下进行多关节手术不增加凝血因子消耗,具有更佳的成本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机械通气危重症患儿静息能量消耗与营养评估指标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患儿的静息能量消耗情况,分析其与人体测量学指标(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和血清蛋白学指标(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相关性。方法:以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小儿危重病例评分<90分,或符合美国PICU入院标准;(2)29 d<年龄<18岁;(3)机械通气治疗时间>24 h;(4)机械通气潮气量>60 mL。在患儿接受机械通气的15~24 h采用美国麦加菲Med Graphic公司CCM/D能量代谢测定系统测量患儿静息能量消耗情况、德国Famed Zywier重症监护床自带体质量秤称量体质量、统一量床或米尺测量身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放射免疫扩散法测定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 Pearson直线分析相关性。 结果:共有68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36例,女32例,体质量(22.34±14.89) kg;身高(122.23±14.89) cm。静息能量消耗水平(784.63±278.25) kcal(1 kcal=4.185 kJ),每公斤体质量静息能量消耗(48.80±31.26) kcal。人体测量学指标中,静息能量消耗与身高、体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r=0.764、0.734,均 P<0.05),与体质量指数呈低度正相关( r=0.396, P<0.05);血清蛋白组学中,静息能量消耗与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呈低度负相关( r=-0.318、-0.282,均 P<0.05)、与视黄醇蛋白呈中度负相关( r=-0.505, P<0.05),与白蛋白无相关性( r=-0.075, P>0.05)。 结论:机械通气危重症患儿的身高、体质量、血清蛋白组学各项指标可能影响静息能量消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PDCA对某院DRGs指标改善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通过PDCA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对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进行精细化管理,旨在加强和改善某院DRGs指标,为提升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某院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未采用PDCA质量控制管理前的20 751例住院病案首页作为对照组,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采用PDCA质量控制管理后的46 901例住院病案首页作为研究组.通过北京地区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平台,提取全院及服务航空医学有代表性的心内科与泌尿外科,以及床位数最多的骨科与呼吸科,同时提取全市三级综合医院DRGs相关指标数据,包括入组率、DRGs组数、CMI、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低风险死亡率.结合实施前DRGs指标情况,设定7个目标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PDCA质量控制管理后,某院2021年和2022年的入组率均达到99.8%,CMI均达到1.05.2021年比2020年入组病例数增长率达到20.95%,低风险死亡率下降率达到70%,费用消耗指数下降率达到4.67%,时间消耗指数下降率达到2.65%.2022年与2021年相比,入组病例数下降率达到12.89%,低风险死亡率下降率达到33.3%,费用消耗指数下降率达到9.8%,时间消耗指数下降率达到5.45%.DRGs组数到2022年比全市三级综合医院少了 212组,且时间消耗指数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心内科、泌尿外科、骨科、呼吸科中≥4个指标达到了目标值.结论 运用PDCA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持续改善医院的DRGs指标.有利于加强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缩短住院时间、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能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聚类分析视角下的中国省域碳排放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中国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对全球气候治理极为重要,其驱动机制是"减排"的关键所在.对中国省域碳排放时空特征和驱动模式进行聚类研究,揭示不同省域的模式相似性与差异性,对于各省域的"双碳"目标达成和路径安排具有重要影响和现实支撑.研究采用 1997-2019 年碳排放量及社会经济数据,从聚类分析角度探讨了中国省域碳排放的趋势及驱动模式,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的归因结果,识别不同省域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的贡献度和敏感性,进一步探寻省域减排方案.研究表明:①研究期内中国碳排放以 499.25mt/a的速率上升,呈低位平缓波动-大幅上升-高位缓慢波动的趋势变化,省域碳排放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格局.②省域碳排放模式具有差异性,北京、天津等为低起点低速发展类,趋势呈扁平"S"型;吉林、新疆等为低起点高速发展类,呈上升"S"型;河南、广东等为中起点高速发展类,呈扩张"S"型.山东、山西为高起点超高速发展类,呈指数"S"型.③中国省域碳排放驱动因子的贡献度和敏感性存在空间差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与能源消耗等对碳排放的贡献度较高,其中地区GDP、人均GDP、第二产业占比GDP、年底非农人口比例、地区能源消耗总量等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因子.碳排放对产业结构、科技发展、环境规制的敏感性较强.④中国省域碳排放驱动模式的分异性较为明显,同类驱动模式省域多在地理空间范围内形成"集聚"现象.因此,不同省域政府减排策略的落实应考虑其碳排放的发展规模及驱动机制的差异,实现地区发展和减排"两手抓"的同时利用地区优势,资源互通、交流合作,加强省域间碳排放的"共治",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北京市某三级医院高血压住院患者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北京市某三级医院高血压住院患者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患者出院费用能有效的控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级医院病案系统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出院12 401例住院高血压患者的总费用及构成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 401例高血压出院患者人均住院费用为23 334.37元,西药费占比居于首位,达到38.25%;手术费和治疗费次之,分别占比36.41%和25.3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分级、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是影响高血压住院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高血压分级对出院费用影响最大,比较高血压3级和高血压1级的出院患者,3级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增加8322.23元,均P<0.05.结论 高血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婚姻、年龄等人口学信息为不可控因素,而是否有并发症发生、是否手术等为可控因素,医院要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科学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从而有效地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和医疗消耗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