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医联体视域平台的构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区域医联体视域平台的构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烟台山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根据组间资料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与护理,试验A组实施居家中医特色护理,试验B组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的区域医联体视域平台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疾病严重程度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试验A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B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试验A组;试验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试验A组;试验A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B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低于试验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互联网技术区域医联体视域平台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与常规治疗及传统中医特色护理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能更有效地增强其遵医行为及康复积极性,提升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治疗疗效,对减轻DPN疾病症状程度、稳定其血糖情况均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医融合健康促进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健身,为满足科学、安全、有效的体育健身运动,真正促进全民的健康,在长春市体育局的指导下,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与长春市奥方体育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积极探索"互联网+体育+医学+护理+营养"服务模式,在"奥运动"大众健身服务平台基础上,采用混合式方法,开展体医融合健康促进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本研究主要分析总结在体医融合健康促进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平台架构、技术功能、平台总体功能,探讨研究体医融合发展增加平台服务内容、提升平台服务水平的作用和平台促进体医融合发展的作用。本研究认为平台未来发展趋势:①平台服务范围区域化,②平台服务全面化和精准化,③平台服务技术智能化,④平台服务措施科学化,⑤平台服务流程和管理规范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互联网医院的可及性与诊疗服务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我国互联网医院的可及性和诊疗服务质量。方法: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各发展层次区域抽样选取60个城市的180家互联网医院,于2023年4—5月运用标准化病人问诊法,对互联网医院的可及性(包括开设数量、功能设置、医生在线情况、线上接诊率和问诊费用)与线上诊疗服务质量(包括诊疗质量、接诊速度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我国互联网医院平均开设率为52.9%(560/1 058),医生平均在线率为64.2%(1 099/1 713),平均接诊率为33.6%(112/333),平均问诊费用4.85元,问诊平均得分1.92分(满分9分),诊疗平均得分1.12分(满分4分),接诊速度平均得分1.70分(满分3分),患者满意度为2.73分(满分3分)。结论:我国互联网医院可及性发展不均衡,诊疗质量总体偏低,建议精准定位并优化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功能、建立互联网诊疗医生激励机制、构建并完善互联网医院诊疗监管制度以提高互联网医院的可及性与诊疗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数字治理视角下弥合医患双方数字鸿沟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互联网医院的推行仍然受到来自医患双方的双重数字鸿沟阻碍。为了更好发展互联网医疗,某三级甲等医院对医疗资源的传统模式进行数字化治理,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利用多元主体协同化和政府驱动逻辑,重塑医疗服务链;通过加强医院顶层设计,推行专病个性化随访和健康宣教云直播,打破信息沟通壁垒;通过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建立跨区域专科联盟和医疗联合体,突破医疗资源的时空限制。数字化治理实践实现了医患数字鸿沟的双向弥合,拓展了数字化医疗新模式,为互联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OVID-19传染病区域性防控辅助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暴发期区域性防控(Regional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CP)系统概念,设计基于区域现有网络架构和信息系统的应急性防疫辅助信息系统,建立远程智能医疗会诊与咨询及远程办公平台,研发区域内人群的风险评级与预警技术,提高区域性的应急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方法:以高校、附属(教学)医院及云应用为典型RCP区域单元,建立云与高校及附属(教学)医院现有局域网交互方法,实现网络环境的远程办公、远程医学影像、心理与伦理会诊与咨询互动;应用基于复杂网络的多主体传播模型,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和电子围栏技术,实现区域内单元、人员的风险分级与早期预警。结果:在RCP内采用校园网、附属(教学)医院内网以及互联网相结合的系统架构,用分布式技术、云存储方式进行动态衔接,网间中间库数据缓冲区机制,实现各单元远程医疗会诊与远程办公。依托平台,应用基于复杂网络的多主体传播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等,利用GPS、RFID和电子围栏技术,实现区域内人群暴露风险评分与预警。结论:在重大传染病流行阶段,RCP系统的建设可提高应急情况下防疫响应速度,提供基于数据的合理预警和风险评级,减少易感人群的暴露风险。RCP系统的设计开发是系统化工程,需要结合区域结构与功能特点,并且区域内前期的信息化工作基础与应急开发团队水平决定了开发进度、维护和实际应用的效果,建议建立平战结合RCP模式,纳入政府疾控体系,以提升国家和区域重大传染病防控水平和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区域远程心电诊断专科联盟建设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推进区域心电诊断同质化,2020年4月,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基于"互联网+专科联盟"模式,牵头组建了符合新疆地域特色的区域远程心电诊断专科联盟。该专科联盟在区域五级远程网络体系的基础上搭建了远程心电诊断平台,实现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三位一体"的远程诊断服务,并为心电诊断数据一体化管理和远程培训等提供技术支撑;牵头医院与联盟成员单位借助远程心电诊断平台可开展多元化的"线上+线下"合作,涵盖远程诊断、远程培训、适宜技术分享、科研协作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实现了三级医院优质诊断资源的下沉及共享,促进了区域心电诊断同质化。截至2023年12月,牵头医院与56家医疗机构签订远程心电诊断专科联盟协议,与3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远程心电诊断合作协议,完成远程心电诊断28 217例,开展学术活动50余次,推广新技术/新项目6项,取得良好成效,可为其他公立医院推动专科联盟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互联数智多维服务体系的多院区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院区同质化办医模式是发挥公立医院优势,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方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深度利用数智创新,打造集互联网医院及5G智慧应用等于一体的新型互联数智多维服务体系,驱动多院区服务、医疗、管理效率的全方位提升,破解一院多区建设中各院区医疗资源配置不同、临床学科分布不均、信息联通不足的限制,并取得显著成效,可为其他大型公立医院多院区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理人员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真实体验,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政策制定及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自拟提纲对上海市不同区域内某六家不同级别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最终生成主题三个:态度与意愿、担忧与顾虑、行业发展期待。结论:护理人员对于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呈乐观态度,但同时表示"互联网+护理服务"有许多方面尚待完善,也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共同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更好地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区域远程影像诊断网络平台运行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某区域医疗中心远程影像网络平台运行效果。方法:对2017年至2019年某区域医疗中心远程影像网络工作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37家医疗机构接入远程影像诊断网络平台,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像学检查数量显著增加。上级医疗中心的部分影像检查逐渐向下级医疗机构分流;但受基层诊断能力的限制,基层医疗机构对上级医院远程诊断的依赖性较大。结论:远程影像诊断网络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重要平台支撑,可以快速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像诊断能力和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互联网+医联体平台的社区心房颤动智慧化管理新模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进一步探索基于区域医联体心房颤动分级诊疗制度,有效地管理社区心房颤动患者,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其医联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基于全科与专科结合,开设心房颤动专病门诊,并借用互联网及医联体平台,探索社区心房颤动智慧化管理模式。文章重点介绍了团队内三级医院专科医生、药师团队、社区全科医生共同建立同质化的诊疗平台,上下联动,共同临床决策,结合智能化管理软件,开展特色心房颤动管理措施以及初步成效,为心房颤动全程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