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养救护一体化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探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失能化、失智化的问题逐步凸显,老年人的康养护理需求也日益高涨。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研究拟重点介绍全国首批国家级护理与照护教育实践基地的医养救护一体化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系统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国内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构建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护理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生活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及症状改善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护理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生活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及症状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按照患儿出生日期的单双日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及症状改善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各项疾病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取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护理管理,可有效减少患儿咳嗽、喘息等各项体征及症状持续时间,降低患儿护理不良事件以改善其哮喘控制水平,进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协同论的医养结合服务衔接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识别文献中医养结合服务衔接要点,在协同论视角下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衔接机制,为促进我国医养结合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年9月至2021年9月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医养结合相关文献,检索式为TI=医养结合AND SU=(衔接+转换+协调+机制),"北大法宝"和百度学术数据库进行补充检索。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筛选医养结合衔接要点,以协同论为视角构建医养结合衔接机制。结果:共纳入42篇文献,经分析得出8个医养结合衔接要点,包括医疗、养老、康复、护理4个横向衔接要点,居家、机构、社区3个纵向衔接要点,机构型医养1个核心衔接要点。基于协同论和8个衔接要点构建出"431"式医养结合服务衔接机制,即医疗、护理、康复和养老服务的横向联动,居家、机构和社区模式的纵向跳转,并以机构型养老为重心的发展模式。结论:医养结合服务衔接不畅是阻碍我国医养结合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难题,应积极推进"431式"医养结合服务衔接发展,做到横向联动、纵向跳转、资源共享,推进我国养老体系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养联合一体化模式对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医养联合一体化模式对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抽取的102例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随机数字分析法将其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医养联合一体化干预模式,两组均进行随访1年,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量表无统计差异( 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观察组高,组间存在统计意义( P<0.05);对照组运动能力评分比观察组低,存在统计意义( 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组间存在统计意义( P<0.05)。 结论:针对临床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取医养联合一体化模式,可提升患者日常活动和运动能力,并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利于预后及康复,值得各个科室借鉴采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养护一体化照护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及血压管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医养护一体化照护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及血压管理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浙江医院门诊收治的1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管理模式,试验组给予医养护一体化照护管理模式,均干预6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试验组干预后ESCA总分及自我概念、自护责任、自护技能及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123.3±17.2)比(88.3±10.4)分,(26.8±3.8)比(20.6±3.0)分,(22.3±4.2)比(16.6±2.1)分,(29.3±4.1)比(17.6±2.4)分,(44.9±5.4)比(33.5±4.5)分],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10.2)分,(21.2±3.2)分,(16.1±2.1)分,(18.2±2.5)分,(34.5±4.2)分](均 P<0.05)。干预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干预前[对照组(142.5±7.8)比(161.6±8.5) mmHg(1 mmHg=0.133 kPa),(91.3±6.2)比(98.6±10.2) mmHg;试验组(132.2±8.5)比(160.6±8.1) mmHg,(84.2±7.4)比(98.1±10.3) mmHg],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 P<0.05)。试验组患者血压控制率为88.8%,高于对照组的48.6%( 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满意度良好率高于对照组(28.8%比18.1%),不满意率低于对照组(18.8%比34.7%)( P<0.05)。 结论:医养护一体化照护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及血压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儿科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实施常规住院诊治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予以实施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管理服务。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急性发作次数、心理状态、生命质量、住院时间以及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050, P<0.05)。观察组患儿的急性发作次数、再次入院次数、住院时间以及费用分别为(7.36 ± 2.19)次、(4.22 ± 1.78)次、(13.89 ± 4.32)d、(3 023.83 ± 219.76)元,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2.03 ± 3.98)次、(7.03 ± 2.43)次、(21.73 ± 5.32)d、(5 032.33 ± 324.2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258~34.381, P<0.01)。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31.23 ± 4.84)、(37.62 ± 2.6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11 ± 2.72)、(43.27 ± 2.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896、9.641, P<0.01)。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症状、情感以及活动生命质量评价维度评分分别为(6.50 ± 1.63)、(6.33 ± 1.02)、(6.54 ± 0.9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 ± 1.55)、(5.45 ± 0.98)、(5.78 ± 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177、-4.173、-4.295, P<0.05或0.01)。 结论: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以及住院时间,改善患儿心理状态以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老年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背景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我国的安宁疗护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的机构建设标准、管理规范还在试行阶段.老年护理机构作为重要的医养一体化服务机构之一,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且同质化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目的 建立科学、规范、可行的老年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方法 于 2020 年 4-5 月,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以获取安宁疗护服务相关文献,同时邀请 5 名安宁疗护领域专家开展半结构化访谈,结合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构建初始指标体系.于 2020 年 5 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 15名安宁疗护相关领域专家开展两轮函询,结合课题组分析与专家建议确定指标体系.两轮函询后,开展专家小组团体面谈,对形成的指标体系做进一步优化调整.结果 在两轮函询中,问卷回收率均为 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 0.89 和 0.94,一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 0.54 和 0.59,二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 0.18、0.10.最终构建的老年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指标体系包含须具备的资源与条件、内容和流程、考核指标 3 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第 2 轮函询中,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均值为 3.87~5.00 分,变异系数为 0~0.25,满分率为 63.0%~100.0%.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老年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较好,可以为老年护理机构开展老年患者生命末期优质医疗服务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医养康护一体化"——在中国老龄化社会下发展海南"候鸟"式养老的现状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国内"候鸟"老人前往海南养老的重要因素是其舒适的气候环境.受医疗服务体系以及相关养老服务人才的影响,落后的海南省"候鸟"式养老产业和渴望前往海南省的"候鸟"数量形成巨大反差.在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中国,针对"候鸟"老人的身体状况,合理推动和发展海南省特有的"医养康护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是海南省"候鸟"式养老服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杭州市于2014-10-04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了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为重点服务对象的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体系,签约服务2年来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上城区紫阳街道彩霞岭社区签约居民的人口特征、病种分布,并调查签约居民的就医体验,归纳、分析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中发现的问题,并探讨其对策,提出签约团队一方面应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技能和质量,另一方面可利用“互联网+”医疗模式为每位签约居民建立一份动态、连续、实时、共享的集成化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从而使签约居民得到及时、有效的个性化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养护一体化分级诊疗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医疗网络平台
编辑人员丨2023/8/6
针对如何为城市老年人提供分级诊疗服务,提出了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分级诊疗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构建基于医疗网络平台的医养护一体化分级诊疗模式.这一模式具有"医养护一体、网络筑分级、首诊在全科、护士助管理、就医不出户、慢病不出区"的特点.随机选择广州某小区进行为期4个月的试点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在政府的指导下具有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