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投稿须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食品卫生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的办刊方针是普及与提高并重.设专家述评、论著、研究报告、实验技术与方法、监督管理、调查研究、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物中毒、综述等栏目.《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既报道食品安全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也交流产生、发现于实际工作的研究结论;既涉足实验室,又深入监督管理现场;全方位报道国内外食品安全的政策、理论、实践、动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1羟化酶缺陷导致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实验室诊断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1羟化酶缺陷(21-OHD)是由于编码参与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合成的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P450C21)的 CYP21A2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病,是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最常见的类型,其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生化指标和分子遗传学检测的结果综合判断。由于 CYP21A2结构复杂,对其进行基因诊断需采用特殊的检测方法以排除假基因的干扰。近年来,21-OHD的类固醇激素谱生化检测技术和三代测序分子诊断技术逐渐得到推广。为进一步规范21-OHD的实验室诊断,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罕见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分子遗传专委会及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并参考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共识指南,就21-OHD的实验室诊断规范制定本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磁共振成像设备性能检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自主研发MRI设备性能检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解决MRI设备实验教学不易开展的难题。方法:针对滨州医学院2016级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共202名学生,根据《医学影像设备学》中MRI设备教学要求,基于Unity3D引擎,应用Unity3D、3D Studio Max、Maya、Visual Studio技术,构建3D实验仿真模型、实验场景,设计实验学习内容、考核评价内容,研制教学系统软件,基于Web在线学习。并对实验学习进行满意度调查,统计本教学系统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上学习者实验成绩数据,多维度评价学习效果。结果:构建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为综合性实验,12个知识点对应12个实验项目,共计81个互动内容与步骤。本校学生实验学习满意度调查(202人)整体满意率为96.82%(2 347/2 424)。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参与本教学系统学习并提交实验报告的499人中,实验成绩平均分为78.07分(线上学习考核满分90分),整体通过率为96.79%(483/499),实验成绩获90分(18人)的平均学习时间为54 min。结论:本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实验内容全面系统、实验场景真实度高、实验操作互动性强,学习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原体核酸即时检测质量管理要求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起伏跌宕。在我国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公共卫生体系运行下,实现了疫情管控和复工复产的有序和共赢。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防线,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发热门诊、急诊手术等场景下,要求核酸检测随到随做、快速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即时检测(POCT)技术应运而生,迅速在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与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批测试互补,构建了保障医疗安全和提升优质服务的实验诊断平台。但鉴于分子诊断的复杂性和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要求,病原体核酸POCT与传统基于血液的理化指标检测不同,其质量管理要求尚无章可循,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各种认识上的困惑和操作中的不一致。因此,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分会、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和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协同编制了本专家共识,立足当前我国主要的感染性疾病谱,从病原体POCT应用场景、生物安全、人员资质、性能验证、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等全流程运行管理进行阐述,以期促进该技术在公共卫生防御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合理应用和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冰冻人血清尿素和肌酐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联合使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及酶学参考方法研制冰冻人血清尿素、肌酐国家二级标准物质,作为量值溯源的载体。方法:参照JJF1343-2012《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和JJF 1006-1994《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候选物质进行均匀性、稳定性、互换性评价;联合广东省中医院、北京航天总医院、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6家参考实验室采用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推荐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酶学参考方法共同对标准物质进行定值,计算不确定度。结果:所研制标准物质均匀性的方差分析结果为 P>0.05,稳定性评价 t值小于 t(0.05)查表时的 t值,互换性评价结果位于4个常规检测系统测量值95%置信区间内,最终定值结果为尿素:14.7 mmol/L,扩展不确定度0.3 mmol/L( k=2),肌酐:313.9 μmol/L,扩展不确定度14.5 μmol/L( k=2)。 结论:成功研制的冰冻人血清尿素、肌酐二级标准物质标示值可靠,均匀性、稳定性较好,不同检测系统间具有良好互换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肿瘤专病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中心骨肿瘤专病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方法。方法:经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组成的多中心专家团队研究讨论,建立骨肿瘤标准数据集。按标准字段自动采集临床数据并标准化处理。搭建数据库并开发用户界面,在保障数据安全存储的同时,提供原始数据导出,统计分析可视化和临床队列研究项目建立与研究等服务。通过与申康大数据平台对接,完成骨肿瘤数据库的共享工作,实现多中心数据对接。结果:建立了包含603个字段的骨肿瘤标准数据集并出版、建立了骨肿瘤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包括完整的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及可视化功能。数据类别包括患者的电子病案信息,实验室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等信息,影像学信息,手术信息,病理信息及放化疗记录等模块。患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经脱敏加密后,可导出供进一步研究使用。自2015至2023年,数据库采集的骨肿瘤病例总数为10 789例;2015年至2019年,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骨肉瘤队列112例,并绘制了患者的五年生存曲线,五年生存率为68%。结论:通过建立区域级的骨肿瘤专病大数据网络和数据共享平台,及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标准,包括数据标准、安全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等,可为我国骨肿瘤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参考及高效的新方案,为骨肿瘤规范化诊疗及新技术提供研发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感染性眼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感染性眼病是发展中国家重要致盲原因之一,病原微生物检查是感染性眼病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眼部组织取材困难、标本量少,实验室诊断阳性率偏低,严重影响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感染性眼病实验室诊断能力不足,缺乏眼部微生物检测的标准化方法。为此,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组织专家和相关课题组通过讨论和临床验证,总结出适合我国眼科临床实践的病原学诊断路径,形成感染性眼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该共识从常见感染性眼病临床表现和送检指征入手,规范眼部标本采集、转运、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强调眼科医师应与微生物检验人员充分配合,正确选择适宜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提倡床旁接种,同时针对刮片细胞学检查、传统微生物培养、棘阿米巴培养以及核酸检测、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原理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是一种新型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该技术可以在37~42 ℃条件下实现待测靶标的快速检测。它具有反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仪器依赖程度低且可整合多种检测模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基层和现场即时检测。本文从RPA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验要点出发概述了开展该项研究需要注意的要点,综述了RPA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相关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广泛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附子毒性反应重现及配伍减毒效应的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与干姜配伍是附子减毒的基本手段,但囿于医学伦理的相关规定以及动物实验的局限性,附子与干姜配伍减毒实验采用传统的实验方法难以有效开展;虚拟仿真技术为该实验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可能,且虚拟仿真实验具有安全性高、可重复操作、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汉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易感基因外显子区精细定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易感基因外显子区候选致病位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病例组为101例DR患者,对照组为103例非DR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FastTarget目标区域富集二代测序技术对中国人群DR易感基因TBC1D4、COMMD6、UCHL3、LRP2、BBS5、ARL4C和SH3BP4外显子区进行捕获测序。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χ2检验评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和计数法评估常见、罕见变异与DR发生之间的关联。对于鉴定的DR相关变异,采用功能注释来评估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 结果:病例组的年龄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病程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82个常见变异中,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位点与DR风险关联( P<0.05),分别为LRP2基因rs13417389、LRP2基因rs2229267、LRP2基因rs2229268、LRP2基因rs886055072。鉴定了14个DR相关功能性罕见变异,其联合注释相关损耗(CADD)评分均>20,分别为LRP2基因rs764804647 G>A、LRP2基因rs538396567 T>A、LRP2基因Chr2∶170010984 T>A、LRP2基因Chr2∶170050282 C>A、LRP2基因Chr2∶170129538 T>A、LRP2基因Chr2∶170129538 T>C、LRP2基因Chr2∶170129539 G>A、LRP2基因Chr2∶170129539 G>T、LRP2基因rs754796717 G>C、LRP2基因rs529409328 C>G、UCHL3基因Chr13∶76135016 A>G、TBC1D4基因Chr13∶75876471 C>A、TBC1D4基因rs201459702 T>C、SH3BP4基因Chr2∶235950303 G>A。 结论:发现的14个DR相关功能性罕见变异可作为中国汉族人群DR候选致病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