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维酮碘间断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间断灌洗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采用聚维酮碘间断灌洗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6例。均未行清创手术,聚维酮碘灌洗在床旁操作。广泛消毒铺巾后,用血管钳探查切口是否存在与假体相通的窦道和脓性分泌物,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周围重要组织并保护。在血管钳保护下,注入质量浓度为50 g/L的聚维酮碘溶液10 ml进行关节腔灌洗。24 h后重复操作,每天1次,直至创面新鲜、无脓性分泌物溢出、渗出减少、两次以上关节液细菌培养阴性。停止灌洗后继续常规换药,直至伤口愈合。随访观察6例患者全身和局部感染控制情况,包括体温、伤口红肿、压痛、波动、渗出及窦道。出院后第1、3、6、12、24个月随访,复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肝肾功能,摄患侧关节标准X线片,观察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骨膜反应等征象。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或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髋、膝关节功能。结果:6例平均灌洗(12.7±5.7)次(范围6~18次)。出院后随访(42.1±13.4)个月(范围24~60个月)。末次随访时6例患者切口愈合均良好,无红肿渗出,无全身和局部感染征象;影像学检查未提示关节假体周围存在骨质溶解、假体松动及骨膜反应等征象。6例均未见感染复发。出院后第1、3、6、12、24个月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的(4.67±0.82)分( F=24.79, P<0.001);5例髋关节患者各随访时间点Harris评分分别为(70.00±8.92)分、(76.40±7.23)分、(81.40±6.07)分、(82.80±4.87)分、(83.20±5.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高于术前的(22.40±12.74)分( F= 43.74, P<0.001);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前及出院后第1、3、6、12、24个月时KSS评分分别为50、75、80、88、90、90分。治疗期间无医源性损伤发生,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患者死亡。 结论:对初次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采用再次手术清创治疗存在明确禁忌或患者拒绝再次手术时,聚维酮碘间断灌洗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应用分叶ALTPF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21例,其中11例车祸外伤,8例机器碾压伤,2例医源性并发症。小腿部及足踝部14例,手部及腕部7例。创面面积17.0 cm×12.0 cm~20.0 cm×14.0 cm,其中8例合并骨折、骨外露,13例合并肌腱、神经外露。13例为两个相邻的创面,8例为一个宽大创面。设计分叶ALTPF进行创面修复。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内容包括皮瓣的色泽、质地、外形、感觉及供区瘢痕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术后21例患者受区均未出现感染,所有皮瓣成活。本组2例出现静脉危象,1例术后5 h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探查发现吻合的2条静脉均出现血栓,经过取栓后再次吻合皮瓣完全成活;另1例术后2 h出现一叶皮瓣静脉危象。急诊探查发现皮瓣内侧缘回流至大隐静脉的浅静脉与受区浅静脉吻合口栓塞,经过取栓后再次吻合,皮瓣成活。所有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随访6~30个月,平均12.3个月,所有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外形轻度臃肿,感觉迟钝,供区仅有线形瘢痕,外观评价良好。结论:分叶ALTPF可一期修复较大或邻近的两个创面,最大程度减少供区的损害,是一种修复四肢宽大或邻近两个创面的理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异物残留致1例患者腹部慢性难愈合创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18年12月1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因异物残留导致局部窦道形成的59岁男性患者。经检查,残留异物为患者27年前行阑尾切除手术时植入的“毡布”成分,23年前因右下腹阑尾炎手术致切口处增生性瘢痕形成,瘢痕切除术后继发感染导致创面不愈合。该次收入院后经手术治疗后创面完全愈合,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局部肉芽肿性炎。该病例提示在植入物附近的手术操作一旦继发感染,容易形成慢性难愈合创面,积极手术治疗是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医源性阴茎皮肤不同程度坏死的修复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医源性所致的阴茎皮肤不同程度坏死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治疗20例阴茎皮肤坏死的患者(年龄21~49岁,平均32.3岁),根据阴茎皮肤坏死的轻重程度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其中2例行清创换药后自行愈合,9例行减张缝合术,7例行阴囊前动脉皮瓣转位修复术,2例行Ⅰ期阴茎创面阴囊包埋术加Ⅱ期阴囊皮瓣断蒂修复。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行阴囊前动脉皮瓣转移及阴囊蒂包埋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坏死或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邻近皮肤接近,勃起时无牵拉不适;行阴茎创面阴囊包埋者进行二期修复后患者对外观及功能感到满意。结论:对不同程度的医源性阴茎皮肤坏死,根据阴茎皮肤坏死创面的大小采用个体化的修复方法,可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皮肤损伤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儿 女,30分钟龄,因呼吸急促入院。2日龄肺出血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栓导致右手前臂循环障碍,皮肤出现青紫,早期依据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管理原则进行皮肤护理,皮损恢复欠佳,手背及前臂皮肤逐渐出现红肿、坏死、溃烂,创面久不愈合,37日龄接受皮下注射自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10 5个/(kg·次),隔日1次,共2次],皮肤创面逐渐愈合,形成少量瘢痕,患儿住院111 d出院,右手经功能训练后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视医源性创面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由医疗行为造成的皮肤及深部组织感染、坏死、缺损,被称为医源性创面。目前,导致医源性创面的主要因素为外科手术、放射治疗、介入治疗与药物等。医源性创面属于医源性损伤,这种损伤不违背伦理、法律与相关规定的要求,其损伤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医护人员可通过技术改进、提高责任心等措施降低医源性创面的发生率和损伤程度,并可借助有针对性的治疗,使该类创面达到良好修复,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何预防医源性创面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患者的损害需要不断探索。故此组织本期重点号,以引起广大同行对医源性创面防治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两种类型游离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横向及纵向两种类型游离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显微修复外科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2例小腿复杂单一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10例;年龄26~58岁,平均46.7岁;左侧12例,右侧10例;车祸外伤9例,医源性并发症8例,骨感染性疾病3例,肿瘤切除术后2例。创面面积10.0 cm × 5.0 cm~15.0 cm × 7.0 cm;设计、切取游离横向(16例)或纵向(6例)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股薄肌肌皮瓣面积12.0 cm × 6.0 cm~22.0 cm × 9.0 cm。记录股薄肌肌皮瓣切取时间及手术时间,切取时间40~60 min,手术时间3~5 h。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通过门诊、电话、微信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远期皮瓣外形、供区和受区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结果:术后2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青紫,皮缘渗血多,急诊手术探查发现股薄肌肌皮瓣近端带有的大隐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吻合口栓塞,经过取栓后再次吻合皮瓣完全成活。大腿供区均Ⅰ期愈合,功能良好。随访5~25个月,平均14.4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受区创面愈合、无肿胀,感染创面得到控制。患肢功能采用Puno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5例,良5例,可2例。结论:应用横向和纵向两种类型游离股薄肌肌皮瓣是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有效方法;将股薄肌肌皮瓣近端带有的大隐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吻合,能够减少静脉危象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频电凝湿敷创面止血法在术中意外脾损伤处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术中发生医源性脾损伤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40.8%)发生于胃手术, 15 例(30.6%)发生于结肠手术,14例(28.6%)发生于其他手术中;脾损伤程度Ⅰ级40例、Ⅱ级9例。发现脾损伤后,即在创面局部置生理盐水纱布球湿敷,用大功率高频电凝将脾脏损伤创面组织固化而血止,电热凝固止血时间3~20 min,49例患者均成功止血并保脾。提示,大功率高频电凝湿敷创面止血法处理术中意外Ⅰ、Ⅱ级脾损伤简单可靠,无需特殊器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伴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损伤修复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伴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现状及其治疗进展,为临床上此类损伤的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指动脉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和"digital artery defect""soft tissue defect"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EMbase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2018年12月关于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的文献。共检索到文献632篇,排除无法获得全文、内容不符、重复性及低质量文献,最终纳入51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穿支皮瓣的广泛应用、医患对修复的结果要求提高及修复理念的不断改进,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方式逐渐由创伤较大的血管移植联合皮瓣转移覆盖、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等方式,向创伤小、疗效好的flow-through皮瓣方式发展,达到了在较小医源性损伤的情况下,同时解决主干血管损伤重建和创面覆盖的目的。结论:flow-through穿支皮瓣兼具穿支皮瓣和桥接指固有动脉的优点,通过一次手术即可有效解决主干血管损伤重建和创面覆盖,符合当前修复重建的理念,具有最大的经济性,是修复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损伤创面的最佳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综合治疗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感染性创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感染性创面的特点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5月—2021年12月,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出院的19例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资料,患者中男8例、女11例,年龄28~71(56±11)岁;其感染性创面中有12例为急性创面,7例为慢性创面,病变位于四肢、肛周及骶尾部,原始感染范围9 cm×5 cm~85 cm×45 cm。入院后行多学科协助诊疗,对创面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再根据创面大小、感染严重程度、缝合张力、骨及肌腱等外露情况,选择直接缝合或自体皮和/或人工真皮和/或自体组织瓣移植等不同方法进行创面修复。统计患者入院后24 h内8:00、16:00和24:00的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以及患者入院后的手术次数、创面修复方式、创面愈合情况、供皮/供瓣区愈合情况。随访,观察创面是否复发感染。结果:16例患者入院后24 h内8:00、16:00和24:00的皮质醇水平依次为(130±54)、(80±16)、(109±39)nmol/L,ACTH水平依次为(7.2±2.8)、(4.1±1.8)、(6.0±3.0)pg/mL;另外3例患者无此统计结果。入院后,患者手术次数为(3.4±0.9)次。患者创面修复方式:行直接缝合者4例;行自体皮和/或人工真皮移植者9例,其中2例Ⅰ期行人工真皮移植、Ⅱ期行自体皮移植;行带蒂逆行岛状皮瓣+自体皮移植者6例。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行直接缝合的创面均愈合良好;行自体皮和/或人工真皮移植的6例患者创面愈合良好,3例经二次植皮后创面愈合良好;行皮瓣移植的4例患者创面愈合良好,2例患者小腿后侧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回流障碍,经Ⅱ期清创植皮后愈合良好。患者供皮/供瓣区愈合情况:行头部刃厚皮回植的4例患者大腿中厚皮供皮区均愈合良好;3例患者中厚皮供皮区未行刃厚皮回植,其中2例患者供皮区愈合不良,术后2周经二次植皮修复后愈合良好;2例患者头部刃厚皮供区愈合良好;行自体皮移植的供瓣区均愈合良好。随访半年以上,3例痛风患者因痛风石破溃再次住院行手术治疗,4例患者因感染再次住院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创面未见感染复发。结论: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的感染性创面再生能力差、容易反复感染,宜行创面局部处理+多学科综合治疗,及时控制感染、封闭创面,使患者最大化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