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布里病患者临床表现及酶替代治疗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法布里病(Fabry disease,FD)患者临床表现特点、酶替代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的FD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突变类型、酶替代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6例FD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经典型12例,迟发型4例,临床表现各异。与迟发型组患者比较,经典型组患者发病年龄较轻( P=0.001),血浆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活性较低( P=0.016);脱乙酰基三己糖酰基鞘脂醇(Lyso-GL-3)水平较高( P=0.030)。经典型组[(13.50 ±10.08)年]和迟发型组[(10.75 ±7.27)年]患者延迟诊断时间均较长。7例接受规律酶替代治疗6次的患者血浆Lyso-GL-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18),5例患者疼痛缓解。3例不规律酶替代治疗患者症状加重;1例患者在规律酶替代治疗期间仍有脑卒中发作。阿加糖酶β和α用药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酶替代治疗可有效降低FD患者血浆Lyso-GL-3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但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性,临床获益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随访。酶替代治疗要求患者依从性较好,且能接受长期规律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GALC基因变异致早发婴儿型Krabbe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Krabbe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型,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早发婴儿型Krabbe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Krabbe病”“GALC基因”“Krabbe disease”“infant”为关键词,分别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以来至2023年8月31日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早发婴儿型Krabbe病的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结果:本例患儿为胎龄36周男婴,生后48 d出现异常哭闹,哭闹时身体强直、肌张力增高,入院日龄54 d,体重5 000 g(P 90),头围34 cm(
C、upstream-62(inter-genetic)_upstream-57(inter-genetic)delATCAGC,来源于父亲,c.1685(exon15)T>C来源于母亲。患儿入院后出现抽搐,予左乙拉西坦、托吡酯抗癫痫治疗,同时给予康复治疗,随访至7月龄,智力、运动发育明显落后,仍有间断癫痫发作,多次患吸入性肺炎。共检索到7篇文献,包括本例共60例患儿,均存在神经系统症状,肌张力增高或强直23例(38.3%),异常哭闹、易激惹13例(21.7%),神经系统发育倒退13例(21.7%),抽搐5例(8.3%),喂养困难、易呛咳4例(6.7%),小头畸形3例(5.0%),眼球震颤、无追视追听2例(3.3%),耳聋、视觉丧失1例(1.7%),高血压、多汗1例(1.7%)。提及预后的22例患儿中2岁前死亡19例,2岁后死亡2例,1例为本患儿。60例患儿共发现GALC基因变异位点64个,其中纯合变异位点4个,杂合变异位点60个,以c.1161+6532_polyA+9kbdel V杂合变异报道最多。 结论:早发婴儿型Krabbe病于生后6个月内起病,以肌张力增高、异常哭闹、易激惹、神经系统发育倒退、喂养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总体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年起病的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患者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例成年型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Krabbe病(KD)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2年2月15日因"右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4年余"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例K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临床、影像学及基因变异分析并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者为36岁女性,以痉挛性步态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颅MRI示双侧皮质脊髓束走行区对称性病变,白细胞β-半乳糖脑苷脂酶(GALC)活性明显降低。患者的 GALC基因存在c.461C>A(p.Pro154His)及c.1901T>C(p.Leu634Ser)复合杂合错义变异,其母亲、姐姐及外甥均携带c.461C>A(p.Pro154His)杂合变异,其父亲携带c.1901T>C(p.Leu634Ser)杂合变异。 结论:患者最终被诊断为成年型KD。 GALC基因c.461C>A(p.Pro154His)及c.1901T>C(p.Leu634Ser)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其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青少年和成人型Krabbe病的临床与遗传学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青少年和成人型Krabbe病患者的临床与遗传学特点。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06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例Krabbe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半乳糖脑苷脂酶(GALC)基因(NM_000153)一代测序及GALC活性检测,并对国内文献报道的61例Krabbe病进行复习总结。结果:7例Krabbe病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均以下肢无力和行走困难为首发症状,且表现为痉挛性截瘫;起病较晚者,症状相对较轻;在5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中,有4例提示异常:2例存在脑萎缩,2例存在脑白质病变。遗传学检测共发现5个GALC基因突变,其中c.1901T>C(p.L634S)、c.908C>T(p.S303F)和c.461C>A(p.P154H)为已知变异,c.50_51insTT(p.M17Ifs)与c.1130delT(p.L337X)为本文首次报道的新变异。结论:Krabbe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一定的临床表型异质性,其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与起病年龄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流动注射-串联质谱法应用于溶酶体贮积症筛查的可行性研究及临床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流动注射-串联质谱法(FIA-MS/MS)应用于溶酶体贮积症(LSDs)筛查的可行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使用含酸性β葡糖脑苷脂酶(ABG)、酸性鞘磷脂酶(ASM)、β半乳糖脑苷脂酶(GALC)、α-L-艾杜糖苷酸酶(IDUA)、α半乳糖苷酶A(GLA)和酸性α葡糖苷酶(GAA)6种酶的底物及化学结构与相应产物类似的同位素内标准品缓冲液孵育,经液液萃取,氮气吹干,复溶后串联质谱分析酶反应产物和内标,计算酶活性。评价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稳定性和携带污染。使用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上海市儿童医院2 845份新生儿筛查样本和10例明确诊断的LSDs患儿样本进行临床验证。结果:6种低浓度酶活性检测值,批内变异系数(CV%)为4.650%~9.020%,批间CV%为6.990%~11.350%,高浓度酶活性检测值批内CV%为6.553%~8.690%,批间CV%为6.590%~12.850%;6个酶活性检测值与靶值的偏倚在-20.59%~20.45%;不同稀释浓度酶活性检测回收率为46.00%~136.67%,实测值与系列理论值间相关系数( R2)为0.986~0.997;稳定性评价6种酶活性差异均<15.00%;携带污染评价6种酶活性差异均<20.00%;6种酶活性在人群呈偏态分布,10例LSDs患儿酶活性明显低于切值,能有效检出相应疾病。 结论:FIA-MS/MS检测ABG、ASM、GALC、IDUA、GLA和GAA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准确度,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戈谢病、尼曼-皮克病A/B、克拉伯病、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法布里病和糖原贮积症Ⅱ型的筛查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黏脂贮积症Ⅱ型α/β和Ⅲ型α/β家系的溶酶体酶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总结黏脂贮积症(mucolipidosis,ML)Ⅱ型α/β和Ⅲ型α/β溶酶体酶酶学检测的特点,为选择酶学检测指标提供依据。方法:检测两例确诊为ML Ⅱ型α/β和Ⅲ型α/β患者及10例健康个体血浆及白细胞中的多种溶酶体酶活性,比较患者与健康个体的差异;分别以"mucolipidosis"及"黏脂贮积症"为关键词,检索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分析总结已报道的ML Ⅱ型α/β和Ⅲ型α/β的酶学检测结果。结果:两例患儿血浆中多种溶酶体酶活性与健康个体相比均明显增高,程度由高至低分别为:芳基硫酸酯酶A(arylsulphatase A,ASA)和α-L-艾杜糖醛酸酶(α-iduronidase,IDUA)(20倍以上)、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GUSB)(10倍以上)、β-D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1,GLB1)和α-半乳糖苷酶(α-galactosidase A,GLA)(5倍以上)、α-N-乙酰葡萄糖胺酶(α-N-acetylglucosaminidase,NAGLU)(2倍),葡萄糖脑苷酯酶(glucocerebrosidase,GBA)(无明显变化)。两例患儿白细胞中多种溶酶体酶的活性与健康个体相比无差异,均在正常范围。筛选出22篇文献,共报道了15个溶酶体酶学指标,血浆中升高最明显的是总己糖胺酶(hexosaminidase A and B,Hex A+B)(平均升高24.4倍)和α-甘露糖苷酶(α-mannosidase,α-man)(24.7倍),其次是ASA(22.4倍),GUSB为18.8倍;选用较多的指标分别是Hex A+B(12篇)、α-man(11篇)和GUSB(10篇)。结论:溶酶体酶学分析是ML Ⅱ型α/β和Ⅲ型α/β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手段,通过对两例患儿的血浆酶学的分析和文献复习,推荐选用ASA、GUSB、Hex A+B和α-man为二者的血浆溶酶体酶学分析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Krabbe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 男,1岁6月龄,因"低热10个月余"就诊。临床表现为间断性发热,伴喂养困难、呕吐、易哭闹,基因检测发现半乳糖脑苷脂酶(GAL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即外显子5 c.452G>A(p.W151X,535)杂合突变和外显子16 c.1901T>C(p.L634S)杂合突变,进一步查白细胞中GALC活性显著降低,确诊为Krabbe病,并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房颤为首发表现的法布雷病1例患者使用胺碘酮后的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法布雷病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种脏器的罕见病,其中心脏受累是法布雷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本例患者因突发心悸第一次来院,予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心房颤动(房颤),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长期给予胺碘酮预防复发,1年后患者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再次来院,查体发现患者双下肢轻度水肿,躯干及四肢指尖角质瘤样改变,B型脑钠肽升高,心超及三维斑点标测提示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轻度增厚,心脏磁共振提示左室游离壁对比剂延迟强化,结合患者幼年期间出现排汗减少,右侧听力减退,考虑法布雷病可能,在完善α半乳糖苷酶A活性和脱乙酰基三己糖酰基鞘脂醇(GL-3)检测及法布雷基因筛查后确诊。患者在停用胺碘酮2周后心衰症状较前缓解,B型脑钠肽下降至正常水平。确诊后患者启动酶替代治疗,3个月治疗后复查心超可见室间隔厚度变薄,脱乙酰基GL-3水平明显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GM1神经节苷脂累积病6例患儿临床及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6例GM1神经节苷脂累积病患儿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6例GM1神经节苷脂累积病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并进行白细胞溶酶体酶活性检测,分析临床特点;进行β-半乳糖苷酶-1(GLB1)基因突变检测,分析遗传学特点.结果 1.临床特点:6例患儿均于出生8个月内起病.患儿均有智力运动发育迟缓伴倒退,多数患儿有惊跳反应、癫痫史、肌张力低下,少数患儿有视听力损害、Mongolian斑、肝大及体格生长落后.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均表现髓鞘形成不良,4例见T2像丘脑低信号,4例见大脑和/或小脑萎缩.患儿溶酶体酶活性检测均示酸性GLB活性降低.6例患儿均符合GM1神经节苷脂累积病诊断,其中Ⅰ型3例,Ⅱ型3例.2.遗传学特点:6例患儿共发现10种GLB1突变:c.520T> C(p.Y174H)、c.622C> T(p.R208C)、c.550C> T(p.Q184X)、c.446C>T(p.S149F)、c.266 A>G(p.H89R)、c.601C>T(p.R201C)、c.148T>A(p.Y50N)、c.618delC(p.R208AfsX21)、c.1343A >T(p.D448V)、c.410C> A(p.A137D),其中c.550C> T(p.Q184X)、c.148T>A(p.Y50N)、c.618delC(p.R208AfsX21)、c.266A> G(p.H89R)及c.410C >A(p.A137D)为未报道新突变.4例患儿为复合杂合突变,2例为纯合突变,均分别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母.结论 本研究确诊6例GM1神经节苷脂累积病患儿,发现5种GLB1未报道新突变,扩大了GLB1突变谱,为患儿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串联质谱技术筛查新生儿溶酶体贮积症的性能验证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串联质谱技术(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S/MS)检测6种溶酶体贮积症(1ysosoma1 storage disorders,LSDs):戈谢病(Gaucher)、尼曼匹克病A/B (Niemann-pick-A/B)、克拉伯病(Krabbe)、黏多糖贮积症Ⅰ型(MPS-I)、法布里病(Fabry)和庞贝病(Pompe)的筛查指标:酸性β-葡萄糖脑苷脂酶(ABG)、酸性鞘磷脂酶(ASM)、β-半乳糖脑苷酯酶(GALC)、a-L-艾杜糖苷酸酶(IDUA)、a-半乳糖苷酶(GLA)和酸性a-葡糖苷酶(GAA)的活性,分析MS/MS检测性能,建立新生儿这6种酶活性的正常参考范围,并通过检测确诊的溶酶体贮积症样本,评估该方法用于新生儿LSDs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1)检测溶酶体贮积症筛查试剂盒自带质控品,评估MS/MS检测LSDs的性能;(2)收集1430例未检测的新筛样本进行检测,建立ABG、ASM、GALC、IDUA、GLA和GAA的酶活性的正常参考区间;(3)检测15例确诊的LSDs样本,评估该方法用于新生儿LSDs筛查的可行性;(4)分析Pompe患儿ERT治疗前后的酶活差异.结果 (1) MS/MS检测6种酶活性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ABG (2.19-3.74%,1.67-2.08%)、ASM (1.97-3.21%,1.80-1.89%)、GALC (4.77-5.87%,3.22-3.35%)、IDUA (2.49-3.0%,0.88-0.92%)、GLA (1.72-1.76%,0.84-1.65%)和GAA (1.15-1.52%,0.64-1.29%),符合精密度要求;(2)初步确定新生儿6种酶活性参考区间分别为ABG (3.12-28.11μ mol/L*h)、ASM (1.57-18.76 μ mol/L*h)、GALC (0.97-11.23 μmol/L*h)、IDUA (2.67-14.12 μmol/L*h)、GLA(3.22-21.09 μ mol/L*h)和GAA(1.81-20.33 μ mol/L*h);(3) 15例LSDs患儿酶活性明显低于参考区间,MS/MS能有效检出Gaucher、Niemann-pick-A/B、Fabry和Pompe患者;(4)接受ERT治疗后,Pompe患儿的GAA活性显著升高.结论 (1)串联质谱筛查方法可用于新生儿LSDs筛查;(2)初步确定了新生儿6种溶酶体酶活性的参考区间;(3)Pompe患儿ERT治疗后GAA活性显著升高,该方法可用于LSDs患儿用药后的酶活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