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蟾素激活去乙酰化酶6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制备脂性肝原代细胞模型,以华蟾素低、中、高剂量干预24 h后,检测甘油三酯(T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检测脂肪酸氧化蛋白(PPARα、Cpt1a)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去乙酰化酶6(SIRT6),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pt1a)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随机数表法,将野生型小鼠高脂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组、高脂加华蟾素低、中、高剂量组,通过分子对接及相关脂质合成蛋白检测出SIRT6-PPARα的激活状态;最后通过SIRT6小鼠肝脏原代细胞观察华蟾素给药后TG变化。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华蟾素高剂量组TG含量低于模型组(0.40±0.06比0.67±0.07, t=6.274, P<0.05)。华蟾素对小鼠肝原代细胞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高剂量组PPARα表达高于模型组(0.85±0.15比0.29±0.04, t=7.178, P<0.05);高剂量组Cpt1a表达高于模型组(0.84±0.06比0.62±0.12, t=3.357, P<0.05)。高剂量组肝脏TG含量低于模型组(0.66±0.15比1.51±0.09, t=12.15,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SIRT6敲除小鼠肝脏原代细胞中,模型组TG含量高于空白对照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6±0.08比0.35±0.09, t=6.31, P<0.05),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07比0.66±0.08, t=1.38, P>0.05)。 结论:华蟾素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激活SIRT6-PPARα信号通路促进脂肪酸氧化水平,改善代谢,减轻脂肪性肝病小鼠的脂质沉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中医院新昌分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6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华蟾素注射液。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连续化疗2 ~ 4个周期。比较两组治疗近期疗效,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血清 肿瘤标志物和免疫功能变化,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24/31),高于对照组的48.39%(1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99, 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为(87.48 ± 6.57)分,高于对照组的(80.20 ± 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14,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癌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59 ± 1.02)kU/L比(6.98 ± 1.37)kU/L、(7.38 ± 1.87)μg/L比(9.82 ± 1.42)μg/L、(12.27 ± 2.36)μg/L比(16.57 ± 3.2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1.051、9.042、10.624, P<0.05)。观察组治疗后CD 3+、CD 4+和CD 4+/CD 8+高于对照组[(58.97 ± 3.72)%比(47.31 ± 2.98)%、(38.85 ± 3.25)%比(30.19 ± 2.71)%、1.59 ± 0.18比0.89 ± 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3.620、11.394、17.091, P<0.05)。观察组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明显,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可降低血清CA19-9、CA724和CEA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毒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华蟾素毒基通过JAK2/STAT3途径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研究华蟾素毒基(CB)对人结肠细胞HCT116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CT116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以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0 nmol·L-1),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用含17.5、35、70 nmol·L-1华蟾素毒基的1640培养基培养48 h.用细胞计数-8(CCK-8)法检测华蟾素毒基对HCT11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克隆实验检测华蟾素毒基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华蟾素毒基对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CT116细胞中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途径以及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空白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22.67±24.42)、(73.67±15.82)、(44.33±4.51)和(21.67±1.53)个,划痕迁移率分别为(44.64±9.15)%、(26.91±2.94)%、(19.28±1.52)%和(6.33±2.30)%,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20.33±1.15)、(58.33±9.07)、(33.33±1.53)和(18.33±3.21)个,磷酸化JAK-2(p-JAK-2)/JAK-2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2±0.06、0.94±0.05、0.75±0.22 和 0.49±0.22,磷酸化 STAT3(p-STAT3)/STAT3 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89±0.10、0.72±0.04、0.65±0.06和 0.52±0.18,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30±0.14、0.41±0.13、0.49±0.14 和0.69±0.17,N-cadherin 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96±0.11、0.78±0.04、0.69±0.12和0.40±0.15,Snail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9±0.08、0.62±0.15、0.44±0.15 和 0.27±0.09,Vimentin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2±0.09、0.76±0.13、0.63±0.01 和 0.43±0.09,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华蟾素毒基可以通过JAK2/STAT3通路抑制上皮-间质转化从而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侵袭与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对气阴两虚型中晚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观察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对气阴两虚型中晚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8 例气阴两虚型中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 44 例予卡培他滨片联合奥沙利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4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华蟾素胶囊治疗.2 组均21 天为1 个周期(2 个周期间隔 1 周),连续治疗4 个周期.比较2 组中医证候疗效、实体瘤疗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管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变化;比较2 组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42 例、对照组41 例完成试验.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5.71%(36/42),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65.82%(27/4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缓解率64.29%(27/42),控制率83.33%(35/42);对照组缓解率43.90%(18/41),控制率63.41%(26/41).治疗组实体瘤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CD8+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VEGF、ESM-1、IGF-1 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EGF、ESM-1、IGF-1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能提高气阴两虚型中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发生,可能与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血管相关生长因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华蟾素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华蟾素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药物靶点预测网站获得华蟾素成分靶点,疾病数据库获取胃癌疾病基因,将两者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和药物-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通过Kaplan-Meier分析关键靶点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分子对接分析华蟾素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情况,最后筛选出核心靶点,并通过TCGA、GEO数据库进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验证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华蟾素治疗胃癌涉及 70 个靶点、1 399个生物学过程、75 个分子功能、145 条信号通路,通过药物-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关键化合物 5 个、关键靶点 10 个,其中与胃癌预后相关的有 7 个.华蟾素主要成分与胃癌关键靶点间有较好的结合活性,核心靶点为EGFR、MAPK3、ALB,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华蟾素治疗胃癌的关键成分为华蟾毒它灵、蟾毒它灵、华蟾酥毒基、蟾蜍色胺C、蟾毒灵,它们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来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华蟾素联合胸腺肽对胰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华蟾素联合胸腺肽对胰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胰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8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44例患者.西医组患者给予胸腺肽注射液8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西医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华蟾素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血管生长因子-c(VEGF-c)、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值.结果 西医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7.3%(34/44),低于中西医结合组的93.2%(41/4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医组的 CD3 +[(55.36%±4.31%)比(59.01%±4.70%)]、CD4 +/CD8 +[(1.05 ±0.18)比(1.23 ±0.21)]、血清 NK[(19.76% ±2.13%)比(21.72% ± 2.29%)]均低于中西医结合组,而血清VEGF-c[(23.06 ±7.56)pg/L比(17.42 ±7.13)pg/L]、uPA[(540.66 ±107.53)pg/L比(435.86 ±101.41)pg/L]均高于中西医结合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蟾素联合胸腺肽有助于改善胰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毒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蟾素注射液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VAD化疗方案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 VAD化疗方案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接受VAD化疗的78例M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仅予以VAD(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华蟾素静脉滴注,每日1次,7d为1疗程,每个化疗周期用药1疗程,化疗1周期为28 d,持续4~6周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脏毒性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结果差异,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β2-MG)结果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脏毒性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及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β2-MG检测结果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VAD化疗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不仅可提高MM患者临床疗效,还对其心脏毒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于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蟾素片、爱必妥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华蟾素片、爱必妥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3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TP(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华蟾素片、爱必妥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相关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9.46%(22/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12/36)(P<0.05),而两组疾病控制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IL-10、CA125、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质量改善率为48.65%(1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9/36)(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贫血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片、爱必妥注射液联合TP化疗能有效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近期疗效,增强其免疫功能,显著改善其存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观察组给予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2组近期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2组外周血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治疗前后2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 +、CD4 +、CD8 +和CD4 +/CD8 +),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MP-9、TIMP-1、CD8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CD3 +、CD4 +、CD4 +/CD8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更优,可提高患者免疫力,且毒副反应更少,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贝叶斯框架中药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贝叶斯框架,对中药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进行网状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网(VIP)、Embase、pubmed与Cochrane Library关于中药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7月,依据PICOS原则筛选文献,提取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再利用stata13.0、gemtc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RCT、808名患者、5种中药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参芪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网状Meta分析显示,在临床获益率方面,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比单纯化疗(含吉西他滨)更能提高有效率,排序概率表明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成为最佳方案的可能性最高;在白细胞减少方面,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相比单纯化疗更能降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与排序概率结果一致;在恶心呕吐方面,各中药注射液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序概率表明参芪注射液联合单纯化疗更能减少其发生.结论 不同中药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时,在提高有效性及降低毒副作用方面各有优势,临床上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