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研究五虎汤干预RSV诱导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探讨五虎汤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发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使用超高效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仪确定五虎汤的入血成分;借助数据库对入血成分作用于哮喘的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同时将靶点蛋白及代谢物-靶点-通路等信息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明确五虎汤核心成分及关键通路.体内实验部分使用RSV联合鸡卵清蛋白(OVA)建立哮喘模型,通过肺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五虎汤对RSV诱导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五虎汤入血成分以黄酮类、苯丙素类、木脂素类、萜类等化合物为主,作用于儿童哮喘的核心成分有(-)-表没食子儿茶素、山柰素、异甘草素、香叶木素、桦木酸、熊果酸、瑞香素、七叶素等,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是其靶点主要作用通路.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五虎汤能够改善肺功能指标,下调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且能够降低肺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核因子-κB亚基1(NFKB1)等蛋白的表达,减轻中性粒细胞炎症浸润及肺淤血.结果表明,五虎汤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干预病毒诱发哮喘,体内实验证明其能抑制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与气道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地诺孕素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地诺孕素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1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地诺孕素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卵巢功能、痛经改善情况、子宫体积及血管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组(68.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H、E2、FS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子宫体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能够协同增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因子水平,且不影响卵巢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葶苈子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抑制剂联合葶苈子治疗对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心功能、消化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秭归县中医院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168 例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84 例.对照组接受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葶苈子治疗,共治疗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指标[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RBC)、体质量指数(BMI)]、免疫功能指标[分化簇抗原(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8、IL-10、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肠道菌群(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消化球菌)、心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运动负荷(Wmax)、最大氧脉搏、无氧阈值(AT)、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 和每分最大通气量(MVV)].结果 两组治疗后PA、ALB、RBC、BMI、CD3、CD4、CD8、IgG、IgM、乳杆菌、双歧杆菌、PaO2、VO2max、Wmax、最大氧脉搏、AT、FEV1/FVC、FEV1、MV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8、IL-17、TNF-α、肠球菌、大肠埃希菌、PaCO2、心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PA、ALB、RBC、BMI、CD3、IgG、IgM、IL-10、双歧杆菌、乳酸菌、PaO2、VO2max、Wmax、最大氧脉搏、AT、FEV1/FVC、FEV1、MV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mg/L):259.69±20.73 比 217.69±20.73,ALB(g/L):41.46±4.58 比 36.56±3.73,RBC(×1012/L):4.52±0.24 比 4.21±0.31,BMI(kg/m2):22.37±2.73 比 19.66±2.24,CD3:0.63±0.08 比0.56±0.08,IgG(g/L):21.85±3.68 比 15.72±4.36,IgM(g/L):4.68±1.68 比 3.73±1.67,IL-10(ng/L):65.28±7.23 比 50.23±6.14,双歧杆菌(CFU/kg):83.5±8.6 比 78.5±8.3,乳酸菌(CFU/kg):62.1±6.5 比 53.5±6.0,PaO2(mmHg,1 mmHg≈0.133 kPa):98.36±1.75 比 91.95±2.95,VO2max(L/min):1.71±0.35 比 1.22±0.39,Wmax(W):127.49±19.54 比 97.49±15.37,最大氧脉搏(L/次):11.27±2.42 比 9.46±2.79,AT:(50.49±7.48)%比(41.35±6.67)%,FEV1/FVC:(75.68±5.86)%比(65.48±8.54)%,FEV1:(82.44±5.73)%比(73.57±7.75)%,MVV(L/min):74.86±10.64 比 64.63±9.68,均P<0.05],CD4、CD8、IL-8、IL-17、TNF-α、肠球菌、大肠埃希菌、PaCO2、心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4:0.32±0.06 比 0.39±0.05,CD8:0.28±0.06 比 0.34±0.05,IL-8(ng/L):16.64±2.63 比 26.35±4.13,IL-17(ng/L):112.38±30.16 比 207.75±42.23,TNF-α(ng/L):45.27±10.23 比61.26±14.29,肠球菌(CFU/kg):63.6±5.6 比 69.5±6.8,大肠埃希菌(CFU/kg):65.8±6.4 比 70.5±7.0,PaCO2(mmHg):41.84±4.45 比 56.18±5.37,心率(次/min):75.96±11.57 比 91.75±12.68,均P<0.05].结论 葶苈子联合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抑制剂治疗心衰合并肺部感染,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提升患者的营养状态,纠正肠道菌群情况,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Survivin和VEGF-C表达水平及在淋巴转移中的协同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表达水平及其在淋巴转移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测量所有受试者Survivin和VEGF-C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Survivin和VEGF-C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后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淋巴转移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Survivin和VEGF-C表达水平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转移的影响,绘制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 8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访1年后,共7例失访,其中29例患者出现淋巴转移,为转移组,50例患者未出现淋巴转移,为未转移组.Survivin和VEGF-C表达水平转移组高于未转移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Survivin与VEGF-C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8,P<0.05);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显示 Survivin(OR=1.952)、VEGF-C(OR=1.790)高表达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urvivin和VEGF-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8、0.776.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Survivin和VEGF-C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在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电磁场联合A 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对大鼠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联合A 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对大鼠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 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治疗组(简称激动剂组)和PEMF联合CGS-21680治疗组(简称观察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制成椎间盘退行性病变(IDD)大鼠模型。制模后激动剂组向L 5-6椎间盘注射100 μl CGS-21680(100 μg/kg),观察组注射CGS-21680后再给予PEMF干预,磁场强度1.5 mT,磁场频率75 Hz,脉宽150 μs,暴磁30 min/次/d,连续干预14 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实验进行8周后采用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Ⅱ型胶原(Col-Ⅱ)蛋白表达,采用ELISA及RT-PCR法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A 2AR、NLRP3、Caspses-3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 结果:模型组髓核及纤维环退变明显,观察组髓核细胞皱缩、坏死及纤维环断裂情况显著缓解。干预后观察组椎间盘髓核Col Ⅱ阳性表达、A 2AR蛋白含量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激动剂组明显增加( P<0.05);而促炎因子IL-6、TNF-α水平及mRNA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激动剂组显著降低( P<0.05);另外观察组大鼠椎间盘组织NLRP3、Caspase-3蛋白含量及mRNA相对表达量亦较模型组、激动剂组明显降低( P<0.05)。 结论:PEMF联合A 2A腺苷受体激动剂CGS-21680能协同上调IDD模型大鼠A 2AR活性,下调促炎因子IL-6、TNF-α及NLRP3、Caspase-3表达,抑制髓核细胞凋亡,减轻炎性反应,有助于椎间盘退变病情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噬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特殊的细胞过程,可通过将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转运至溶酶体并降解,参与调控细胞存活、生长、分化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在生命过程的各个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协同作用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细胞修复,且可能在肿瘤对抗血管药物治疗耐药机制的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以自噬为靶点的靶向治疗,可能是未来抗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方向,旨在提供多靶点协同治疗使患者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X-连锁低磷血症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X-连锁低磷血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性低磷血症,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与内肽酶同源的磷酸盐调节基因(PHEX基因),呈显性遗传。PHEX基因的缺陷使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水平上调,继而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膜结合钠-磷协同转运体NaPi-Ⅱa和NaPi-Ⅱc发生降解以及1α-羟化酶表达被抑制、24-羟化酶活性被增强,最终导致临床表现为肾磷酸盐丢失、维生素D代谢及骨矿化异常的佝偻病/骨软化症。诊断该病有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结果的综合判断,确诊该病后应尽早且终身予以磷酸盐合剂及骨化三醇替代治疗,必要时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改善身高,新药抗FGF23单克隆抗体Burosumab的出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研究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GLT2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潜在有益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新颖口服降糖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能够改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预后。SGLT2抑制剂减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脏代谢和生物能量利用,抑制心肌Na +/H +交换,减少坏死和心肌纤维化,减低炎症因子产生及心外膜脂肪组织含量。然而,急性心肌梗死时,SGLT2抑制剂的作用如何至今尚不清楚。本文就心肌梗死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SGLT2抑制剂对左心室重构和功能、心律失常和急性肾损伤的作用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高糖素样肽-1与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互补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肠促胰素是由胃肠道产生的内分泌因子,包括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肠促胰素效应是减弱或消失的。单独应用GIP不能降低T2DM患者血糖,但其与GLP-1联合使用时,产生协同作用,通过对胰岛β细胞双重作用来增强胰岛素分泌,对大脑两种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产生更强烈的抑制食欲作用,同时GIP增强脂肪组织的脂质缓冲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降糖、减重和降脂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更少。该文回顾了GIP和GLP-1在治疗T2DM中的协同作用,尤其是GIP在调控脂质代谢方面复杂性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药松弛膏联合跑台训练对废用性肌萎缩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中药松弛膏联合跑台训练对废用性肌萎缩(DMA)大鼠腓肠肌磷脂酰肌醇激酶3(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n=8)及造模组( n=37),选用Nagai法将造模组大鼠制成左后肢DMA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DMA制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MC组)、运动干预组(EX组)、中药松弛膏组(SC组)及联合治疗组(CR组),每组8只大鼠。MC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干预;EX组大鼠给予跑台训练(跑台速度为18 m/min),每天训练1次,每周训练6 d;SC组大鼠给予中药松弛膏局部涂抹,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 d;CR组大鼠先给予跑台训练(同EX组),再给予中药松弛膏局部涂抹(同SC组),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 d。于干预6周后采用HE染色法评估各组大鼠左后肢腓肠肌病理形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PI3K、Akt、mTOR mRNA水平及蛋白含量。 结果:MC组肌纤维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R组肌纤维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均显著缓解。干预后CR组炎性因子TNF-α、IL-1β含量[分别为(0.138±0.004)pg/ml和(0.272±0.020)pg/ml]均较MC组、EX组及SC组显著降低( P<0.05),抗炎因子IL-10含量[(0.240±0.014) pg/ml]均较MC组、EX组及SC组明显增加( P<0.05);另外CR组PI3K、Akt、mTOR mRNA水平及蛋白含量亦较MC组、EX组明显增加( P<0.05)。 结论:中药松弛膏联合跑台训练能协同上调DMA大鼠抗炎因子IL-10水平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表达,下调促炎因子TNF-α、IL-1β含量,抑制肌纤维炎性反应,促进肌纤维蛋白质合成,有助于DMA病情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