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卓越医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针对2014级学生(38人)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作为对照组,采用多站式考试进行考核;针对2015级学生(72人)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形成性评价,作为实验组,建立包括学生组内互评、教师抽查评价、分阶段录制操作视频反馈及学生课后意见实时反馈4种方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比较采用SPSS 15.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91.88±3.27)分]高于对照组[(86.05±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及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反馈"较好"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和"较差",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师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水平。 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临床技能训练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提高教学质量,寄生虫学教研室探讨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效果。以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班)为例,为克服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在优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基础上,部分课程内容通过课前学习慕课视频,开展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导向,注重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培养,注重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表明,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其学习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厚植育人文化,基于研究型医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响应"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四川大学作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从2012年开始探索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国际"基于卫生系统的第三代医学教育"理论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基于研究型医院(医疗/科研/转化基地)的新时代"医学+"教育理论和厚植三种文化实现从"树人"到"拔尖"的两层次人才培养范式,创建了"5类整合课程5大教学策略"的胜任力培养体系。从"灌输式教学"全面转向"形成式学习",以"树人文化"熏陶卓越医生;探索两类拔尖计划,构建"1+2+3"双创教育体系,探索"转化式学习",以"创新文化"孵化复合型拔尖人才;开创"院院合一"管理体制,构建移动技术支撑的质控闭环,重铸"质量文化",确保从授业树人到拔尖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奥加伊妥珠单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奥加伊妥珠单抗是一种靶向CD2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因其在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的卓越疗效,于2017年8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复发或难治前体B细胞ALL的治疗。2021年12月奥加伊妥珠单抗在我国获批上市,为我国复发难治AL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然而由于奥加伊妥珠单抗在我国上市时间较短,临床医生用药经验较少,临床规范应用和患者管理的相关共识缺乏。为进一步规范奥加伊妥珠单抗在ALL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专家组成员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国内外权威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本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联合两种教学方法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础医学系统整合联合基于问题学习、基于案例学习教学(以下简称系统整合教学)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以大连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8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89名学生实施"卓越医生新模式培养计划",进行基础医学系统整合教学,对照组95名学生实施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量表(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评价基础医学系统整合教学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试验组的开放思想、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求知欲4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42.03±5.60)分比(39.98±5.47)分、(41.69±6.27)分比(39.43±5.89)分、(42.16±6.93)分比(39.61±8.13)分、(43.74±7.74)分比(40.32±5.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70个题目中,17个题目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础医学教学中,系统整合教学能有效促进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卓越医生”导向的教评法在皮肤性病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以培养“卓越医生”为导向的教评法在皮肤性病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非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进行理论学习和临床见习的实习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顺序将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入科的32人归为对照组,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入科的31人归为试验组。对照组以讲授式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试验组以培养“卓越医生”为导向的教学和评价法进行临床带教。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生在理论知识成绩和操作成绩、临床思维能力(采用临床推理与反思自评量表评定)、核心能力(采用迷你临床演练量表评定)、教学满意度方面的不同。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 结果:对照组1人主动退出研究,试验组1人未完成实习内容,最终对照组31人、试验组30人进入本次研究。实习4周时,试验组理论知识成绩(88.00±4.30)分和操作成绩(91.87±3.99)分均高于对照组(85.71±4.12)分、(88.23±3.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2、3.63, P=0.040、<0.05)。实习4周时,试验组信息系统化评分(47.23±3.11)、分析问题评分(34.87±2.30)、寻找真相评分(16.30±1.49)、反思能力评分[3.50(3.00,4.00)]及临床推理与反思自评量表(self-assessment of clinical reflection and reasoning,SACRR)总分(101.87±4.47)均高于对照组(45.16±3.00)、(31.29±2.30)、(14.45±1.52)、3.00(3.00,3.00)、(93.90±4.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Z=2.65、6.17、4.79、3.15、6.96,均 P<0.05)。实习4周时,试验组核心能力整体优于对照组( Z=2.12, P=0.030);试验组课堂教学评分(20.17±1.98)、临床实践评分(19.83±2.10)、学习计划评分(18.63±2.24)、教学资源评分(20.07±1.82)及总分(78.70±3.67)均高于对照组(18.45±2.23)、(17.65±2.17)、(17.03±2.15)、(18.58±2.00)、(71.71±4.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7、4.00、2.85、3.04、6.98, P<0.05)。 结论:皮肤性病学临床带教中应用以培养“卓越医生”为导向的教学和评价法可提高实习生临床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核心能力,同时利于教学质量的改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学本科生肿瘤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疾病,肿瘤的防治成为医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加速培养肿瘤学专业人才,为肿瘤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优秀的专科医生是当务之急。医学本科生是未来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医学本科生的教学中应当对肿瘤学给予高度重视,完善肿瘤学教学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性学习肿瘤学知识、培养学生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临床思维,并为医学生未来的临床实习以及专科工作指引方向。但是,我国的肿瘤学教学目前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就我国医学本科生肿瘤学的教学现状予以阐述,并探讨可能有效的改革方法,以期为肿瘤学相关人才及肿瘤学领域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为推动肿瘤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整合实施中的问题及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要求"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达到科学与学术、临床能力、健康与社会、职业素养等4方面的基本要求。针对教育改革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湖北医药学院自身实践特点,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体系指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盆与髋臼具有位置深、骨性结构复杂、周围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等解剖学特点,其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领域的难点和热点。近年来,我国骨盆与髋臼骨折的治疗取得了卓越的创新成果,如吴新宝教授团队研发了国际首款智能化骨盆复位机器人,首次实现了骨科手术机器人从辅助定位导航到完成手术操作的技术飞跃。本期特邀请吴新宝教授再次组织一期"骨盆与髋臼骨折"重点刊,共刊登6篇相关论文,内容主要涉及到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髋臼前方手术入路的改良、骨盆与髋臼骨折的老龄化及通道螺钉技术等方面,旨在使骨科医生对此领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提升骨盆与髋臼骨折的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课程思政在临床医学专业代谢相关课程链中的实践:以同济大学医学院为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研究以教育部发展新医科、"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为指导,在代谢相关的课程链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首先组建核心教学团队,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培训,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其次,全面修订含有立德树人内涵的教学大纲、挖掘课程思政的内容;最后,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链聚焦"物质代谢、糖尿病、肥胖和患者教育",基础-实践-临床层层递进,强化"预防、治疗和康养"相关的大健康理念,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实践表明,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开展是认可的,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已有机融合。将思政内容"基因式"植入专业课需要潜移默化的渗透,成效在将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