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集中采购对住院部单剂量口服药品供应的挑战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医院使用全自动分包机进行住院医嘱口服药品的单剂量分包,但药品厂家、规格、外观等的改变,都会导致单剂量口服分包药品的药盒更换数量增加,相应的运行成本升高,且加剧了临床药品供应难度。随着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深入开展,中标品种的变动使这一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证临床口服药品的供应,是目前单剂量分包遇到的共性难题。作者以本院单剂量分包室的工作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单剂量口服药品供应的难点及常见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以供其他医院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院药房口服单剂量调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缩短口服单剂量调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分析既往单剂量分包模式的不足,从设备、软件、流程等方面改进,包括设计智能棋盘式摆药盘、优化合并备用药槽及使用三备用药槽.比较口服单剂量调配模式改进前后的工作效率.结果:使用智能棋盘式摆药盘后,每条口服医嘱的调配时间从之前的(5.4±0.16)s缩短至(3.5±0.27)s,药师调配速度显著提高(P<0.05).与改进前的全自动摆药模式相较,改进后平均每包调配时间缩短了24.72%~56.39%,平均每包调配时长显著短于改进前(P<0.05).与人工摆药模式相较,改进前的全自动摆药模式调配药师从3名缩减至2名,每日人均调配医嘱条数提高至2848.90±153.21,显著高于人工摆药模式(P<0.05),工作效率提升了 114.82%;改进后的全自动摆药模式每日人均调配医嘱条数提高至3671.90±56.48,显著高于人工摆药模式(P<0.05),效率提升了 176.87%.结论:通过对我院既往单剂量调配模式的改进,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自动包药机串联自动核对机调剂模式在我院中心药房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缩短我院中心药房口服药调配时间,降低调剂差错率,提高药师工作效率.方法: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ATC)串联自动核对机(MDM)调剂模式(ATC-MDM串联调剂模式)对我院住院患者口服药品进行调剂.以调配时间、日均分包数、药师人数、错误药袋识别准确度等为指标,对比分析ATC-MDM串联调剂模式与单一ATC调剂模式的运行效果.结果:相比单一ATC调剂模式,ATC-MDM串联调剂模式不受药品种类及数量影响,启用后药师调配时间人均缩短约1.5 h;人力成本减少2人;日均分包数增加约500包;错误药袋自动检测率达100%,药品分包准确率提高;药品核对数据可自动保存并生成管理报告.结论:ATC-MDM串联调剂模式缩短了药品调剂时间,降低了调剂差错率,有助于提高药师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动化药品检测机检测单剂量口服分包药品的准确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应用自动化药品检测机对单剂量口服分包药品进行核对的成效.方法:应用药品检测机对25个连续工作日的单剂量口服分包药品进行实时检测,并对检测机所出的错误报告由药师进行二次核对,记录每次错误发生的原因和信息并加以分析.结果:25个连续工作日应用第二代药品检测机(Medicine Detection Machine,MDM)实时检测111 940包药包,共报告6 805份药品错误报告,错误上报率为6.08%.其中真错误发生率为0.22%,占到所有错误的3.62%;假错误发生率为5.86%,占到所有错误的96.38%.其中碎药的发生比例最高(约0.10%),占到了所有真错误的48.35%,其次是药包中多药渣,发生比例约为0.05%,占所有真错误的23.14%.假错误中,药片位置的原因导致的假错误占到了所有假错误的40.76%,其次是药品本身的原因和药包原因,分别占了31.72%和11.92%.结论:采用检测机对口服药品的单剂量药包进行检测能够切实提高分发给患者的单剂量药品的准确度,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并且提高药师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针对单剂量口服分包药品的病区“无纸化核对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无纸化核对系统”能否提高病区护士核对口服药的工作效率.方法:选择五个口服分包药品长期医嘱合计100包以上的科室,连续10个工作日对其长期医嘱采用护士手工核对,然后对其进行“无纸化核对系统”操作培训,研究人工核对与无纸核对系统的单包核对时间差异.结果:与手工核对相比,各病区运用无纸化核对系统均可显著缩短口服药核对时间(P<0.05,P<0.01),在流程优化后病区平均核对时间降低了50%左右.结论:无纸化核对系统是药师针对临床工作中核对分包口服药遇到的实际难题,委托网络工程师研发出的新程序,能显著提高护士核对口服药的工作效率、减少核对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院住院患儿口服片剂分剂量使用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病区口服片剂分剂量使用情况.方法:调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全院单剂量分包医嘱,获得分剂量医嘱数前20位的口服片剂,根据分剂量医嘱百分率、常用剂量及其医嘱百分率获得建议规格.依据建议规格重新核算理论分剂量医嘱百分率,以评价建议规格是否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结果:我院现有的20种常用分剂量口服片剂中,14种药品现有规格不符合临床实际需求,其中3种药品有批准的儿童适宜剂型,3种药品有批准的建议规格,4种药品无批准的儿童适宜剂型或更小剂量规格.结论:儿童适宜剂型及规格缺乏,为减少分剂量使用现象,需要政府、医药企业及医院各方共同努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住院药房流程优化与防控措施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院住院药房的工作流程优化与防控措施.方法 完善全自动单剂量片剂分包工作流程,加强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使用,开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项培训,实施个人防护与消毒管理、科学排班等系列防控举措.结果与结论 优化的工作流程与防控措施有效地保障了疫情期间日常药学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交叉感染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儿童医院分剂量药品电子化调剂、核对系统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利用二维码识别技术保障儿童医院分剂量调剂药品的安全使用.方法:为每包儿科单剂量摆药配备医嘱二维码,为分剂量药品药包粘贴二维码,分剂量药包二维码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分包时间等信息,药师在系统后台设置分剂量药包可用期限,当药师调剂单剂量摆药时,使用PDA设备扫描单剂量摆药药袋医嘱信息,再扫描分剂量药包二维码,由PDA提示调剂药品是否正确,药品效期是否在设定时间内.药师通过信息化辅助手段完成儿科单剂量摆药的调剂、核对、效期提醒过程,保障药品的闭环管理.结果:提高了分剂量药品调剂的准确率,保障了药品的使用安全.结论: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药品调剂的最小单元,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儿科患者的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口服药品全自动核对系统在住院药房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口服药品全自动核对系统(MDM)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该院住院药房MDM使用率、正确识别率及差错拦截率,统计真、误报警的主要类型和药师人工核对与机器核对的速度对比,并用帕累托法则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MDM使用率为96.95%,正确识别率为97.66%,差错拦截率为96.77%.真报警的主要问题为药品缺失70例(38.89%)和药品错误60例(33.33%);误报警的主要问题为不匹配(40.05%)、并行(25.89%)和透明(13.90%).圆柱形药片或胶囊剂、分劈片、圆形小药片和橄榄形药片识别率低.在核对数量超过88袋时,机器较人工核对速度占优势.结论 该院住院药房MDM的使用率高、正确率高,提高单剂量分包药品的核对速度和准确度,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提高药师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PDA条码扫描技术在我院片剂单剂量分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实现住院药房片剂的精细化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基于智慧药学,对单独使用自动分包机模式下的分包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在取药、拆药、加药等环节中应用掌上电脑(PDA)条码扫描技术,实现批号和库存的实时追踪,完善片剂的药品闭环管理.比较流程改进前后调剂的差错率,人力资源消耗工时以及药师/护士满意度.结果:流程改进后,片剂调剂差错率从流程改进前的1.637‰降到0.082‰(P<0.01),人力资源消耗工时从(7.52±0.33)h缩减至(5.11±0.24)h(P<0.01),药师/护士满意度从66.5%提高到93.4%(P<0.01).结论:在全自动药品分包机的基础上,通过PDA条码扫描技术的应用,规范了住院药房片剂的管理,补充完善了药品闭环信息,实现了批号追踪与库存管理,降低了片剂调剂差错率,提高了药师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