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钾离子通道在抑郁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当前抗抑郁药的治疗机制主要是以增加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单胺递质的浓度为主,但其存在抗抑郁响应率低、不良反应严重等缺点.因此,抑郁症治疗仍未满足临床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实验表明,钾离子通道开放剂或拮抗剂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巨大潜力.该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钾离子通道中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双孔钾离子通道与抑郁症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 650 MHz射频辐射对小鼠行为学和海马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2 650 MHz射频暴露对小鼠行为学和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成年雄性C57BL/6N小鼠分为健康对照组(CON)和射频辐射组(RFR);采用2 650 MHz射频电磁场对小鼠进行全身均匀暴露,时间为单次3 h。采用电磁辐射分析仪检测射频辐射平台有效工作区的场强分布;光纤测温仪监测射频暴露过程中小鼠肛温的变化;采用新物体识别、社交偏好和旷场实验检测小鼠认知、社交和情绪的改变;微透析采样和质谱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递质释放水平的变化;显微镜观察海马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本实验条件下射频辐射引起小鼠肛温升高最大为0.61℃,在热安全的范围之内。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射频辐射组小鼠探索新物体的次数占比和时间占比( t=4.50、2.53, P<0.05)均显著下降;社交实验射频辐射组小鼠探索同类的次数( t =0.08, P<0.01)和时间( t =0.03, P<0.05)显著下降;旷场实验射频辐射组小鼠探索中央区域的次数、时间未见明显改变( 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射频辐射组小鼠海马5-羟色胺释放增加( t =-2.56, P<0.05),乙酰胆碱释放减少( t =2.21, P<0.05),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释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射频辐射组小鼠海马组织结构和突触超微结构未见明显损伤。 结论:2 650 MHz射频辐射引起小鼠认知功能损伤和社交偏好异常,上述变化与射频暴露导致的神经元功能异常和递质释放紊乱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单胺类递质水平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与血清炎性因子、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为合并组,另选同期60例老年单纯高血压患者为未合并组.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同时检测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单胺类递质水平[5-羟色胺(5-Hydroxy tr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单胺类递质水平与SAS、S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组SAS、SDS评分高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高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DA、NE、5-HT水平低于未合并组(P<0.05);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与SAS、SDS评分呈正相关,与DA、NE、5-HT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与血清炎性因子、单胺类递质水平联系密切,临床应密切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黑质区域多巴胺(DA)神经元的大量变性丢失,其主要症状体现为运动迟缓、在静态状态会发生震颤、情绪异常和身体姿势不稳等.目前可知,帕金森病并非仅由单一因素引发,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西药效果虽然明显,但都不能根治且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其中大量研究数据显示,针刺在改善帕金森病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文章借助最新的国内外有关研究论文,从神经传导递质、氧化应激反应、免疫炎性反应、蛋白质降解系统的障碍、线粒体功能失调、肠-脑轴等多个视角全方位解读了针刺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相关作用机制,为针刺治疗帕金森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新型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ZBH2012001通过增强单胺系统功能和抑制神经免疫炎症发挥抗抑郁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基于调节单胺系统功能和神经免疫炎症研究新型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SNRI)ZBH2012001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 ①雄性ICR小鼠分为溶剂组(蒸馏水)、度洛西汀组(10或20 mg·kg-1)、ZBH2012001组(5,10和20 mg·kg-1),ig给药1h后采用小鼠悬尾实验(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2 个行为绝望模型评价ZBH2012001 的抗抑郁作用.② 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评价ZBH2012001与人源5-HT转运蛋白(hSERT)和NE转运蛋白(hNET)的靶标亲和力.③雄性ICR小鼠分为溶剂组(蒸馏水),度洛西汀组(10或20 mg·kg-1)和ZBH2012001组(5,10和20 mg·kg-1);ig给药1h后采用小鼠5-羟色氨酸(5-HTP)诱导甩头实验、育亨宾毒性增强实验初步评价ZBH2012001对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系统功能的影响.④雄性ICR小鼠分为溶剂组(蒸馏水+0.1%冰醋酸),利血平模型组(蒸馏水+利血平5 mg·kg-1),度洛西汀(度洛西汀20 mg·kg-1+利血平5 mg·kg-1)组及ZBH2012001(ZBH2012001 5,10和20 mg·kg-1+利血平5 mg·kg-1)组,ig给予ZBH2012001 1 h后ip注射利血平:通过观察眼睑下垂、体温下降和运动不能行为评价ZBH2012001对利血平诱导的单胺系统功能下调的影响;采用TST评价ZBH2012001对利血平诱导的抑郁样行为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检测利血平单胺耗竭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单胺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采用ELISA检测利血平诱导单胺耗竭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利血平诱导单胺耗竭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①与溶剂组相比,ZBH2012001(5,10和20 mg·kg-1)显著减少小鼠在TST中的不动时间(P<0.01),ZBH2012001(20 mg·kg-1)显著减少FST中的不动时间(P<0.05).②ZBH2012001可竞争抑制[3H]-丙咪嗪与hSERT和[3H]-尼索西汀与hNET的结合,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 84.95 和712.90 nmol·L-1.③与溶剂组相比,ZBH2012001(10和20 mg·kg-1)可显著增加5-HTP诱导的小鼠甩头次数(P<0.01),提高育亨宾诱导的小鼠死亡率(P<0.05,P<0.01).④在利血平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上,与溶剂组相比,利血平模型组小鼠出现眼睑下垂,体温下降和运动不能(P<0.01),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海马NE,5-HT和DA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海马5-HT代谢转换率和DA代谢转换率显著升高(P<0.01),海马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海马Iba-1和NF-κB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ZBH2012001(5,10和20 mg·kg-1)可显著拮抗利血平诱导的小鼠眼睑下垂和体温下降(P<0.01),ZBH2012001(10和20 mg·kg-1)可显著缩短利血平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P<0.05,P<0.01),ZBH2012001(20 mg·kg-1)可显著增加利血平小鼠海马NE和5-HT的水平(P<0.05),降低5-HT代谢转换率(P<0.05),显著降低利血平小鼠海马TNF-α和IL-6的水平(P<0.05),ZBH2012001(5,10和20 mg·kg-1)可显著降低利血平小鼠海马Iba-1表达(P<0.01),ZBH2012001(20 mg·kg-1)可显著降低利血平小鼠海马NF-κB表达(P<0.05).结论 ZBH2012001通过增强单胺系统功能以及抑制神经免疫炎症发挥抗抑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与抑郁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前关于抑郁症的研究大多围绕神经元进行调控,而星形胶质细胞对抑郁症调控的非神经元机制尚未深入研究.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胶质细胞,其结构和形态复杂,与神经突触、血管和其他神经胶质细胞相互调节,在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病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调节单胺递质水平、谷氨酸循环、突触可塑性、能量代谢和神经炎症等参与抑郁症的发生.本文就此进行综述,以期为抑郁症胶质细胞病理机制的发现和基于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的新一代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抑郁症及抗抑郁药物对疼痛阈值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2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疾病,患者除了自身情绪的改变外,对于疼痛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临床中,抑郁症患者的疼痛阈值增高常有报道,抗抑郁药物在治疗抑郁症的同时,也会影响疼痛阈值.由于病理生理的复杂性,目前关于抑郁症及抗抑郁药物对疼痛阈值的影响及机制的结论阐述较为单一,但疼痛阈值背后的大脑皮层、脑干的神经机制研究的创新层出不穷.本文就抑郁症及抗抑郁药物对疼痛阈值的不同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从大脑、脑干、脊髓中的受体与递质方面探讨疼痛传递及调节的潜在神经机制,旨在为抑郁症患者疼痛阈值改变的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睡眠剥夺对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氨基酸代谢及小鼠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研究短期睡眠剥夺对小鼠海马脑区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睡眠剥夺24 h组和睡眠剥夺48 h组.采用旷场实验评价小鼠焦虑样行为,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评价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小鼠海马脑区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二羟基苯乙酸(5-DOPAC)、高香草酸(HVA)6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丝氨酸(Ser)、牛磺酸(Tau)4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每组小鼠海马脑区胶质细胞表达量.主要指标为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行为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24h组糖水偏好率上升,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显著缩短,旷场总运动距离增加;睡眠剥夺48 h组糖水偏好率下降、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延长,旷场总运动距离降低.单胺类递质HPLC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24 h组小鼠海马区,DA含量升高(P<0.001)、NE含量升高(P<0.01),GABA含量降低(P<0.05),5-HT、5-DOPAC和HVA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睡眠剥夺48 h小鼠海马区5-HT、NE含量降低(P均<0.05),DA含量降低(P<0.01),GABA含量升高(P<0.01),5-DOPAC和HA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基酸类递质HPLC检测结果显示,较对照组,睡眠剥夺24 h组Tau及Glu水平均升高(P均<0.05),Asp及S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睡眠剥夺48 h组海马脑区Glu及Tau含量较睡眠剥夺24 h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睡眠剥夺24 h组GFAP阳性数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睡眠剥夺48 h组,GFAP阳性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睡眠剥夺24 h可能通过激活小鼠海马脑区胶质细胞,上调5-HT、DA、NE含量,同时Glu、Tau水平升高,引起小鼠行为学焦虑样的改变;睡眠剥夺48 h可能通过抑制小鼠海马脑区胶质细胞激活,反向调节海马脑区上述单胺类神经递质、氨基酸,引起小鼠行为学抑郁样的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针刺治疗抑郁症机制的近五年研究概述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本文通过对近5 年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行概括归纳,发现针刺可通过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单胺类递质等的表达,有效增强突触传递和可塑;能够通过调控半胱氨酸蛋白酶-3、B淋巴细胞瘤-2 家族的表达,有效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增加、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来调控中枢炎性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控相关激素水平的表达,良性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减轻海马神经元等的受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及信号通路的表达等途径来治疗抑郁症.研究表明,针刺对于抑郁症的干预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综合调控的特点.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加强针刺治疗疾病的临床应用;拓展穴位选用范围,加强体穴的应用频次;也应拓展对针刺穴位的研究,探索最佳针刺腧穴及操作的定量参数;同时要更加深入地探索针刺各机制间的相互关联性,加快基础机制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麝香酮治疗痴呆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可由神经系统变性、脑血管病、感染及外伤等引起.麝香酮是开窍醒神药麝香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抗痴呆治疗中具有多重药理作用:①抗脑缺血作用:刺激脑动脉β受体,对抗凝血酶活性,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激活血管生成素/丛蛋白B2轴,促进血管生成.② 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减少胶质细胞激活和后续的多种炎症因子释放,促进小胶质细胞分化为M2表型,调节炎症并促进组织修复;抑制线粒体破裂,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挽救氧化应激带来的细胞损伤.③改善认知和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元钙离子内流,改善兴奋性;增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泛素化,提高可塑性突触数量,促进记忆形成;抑制单胺类氧化递质的分解,改善大脑神经递质紊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