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宁市六城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两个五年规划期间水质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南宁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农饮水)水质状况.方法 在南宁市市辖6个旧城区85%以上的乡镇(含村)设置监测点.分别于2011-2015年("十二五")和2016-2020年("十三五")枯水期(3-4月)和丰水期(7-9月),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十二五"期间农饮水合格率33.4%,"十三五"期间合格率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十年合计合格率52.5%;两个五年规划期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不高是主要问题;"十三五"期间大部分指标均优于"十二五",但一些与水质处理相关的指标(氯酸盐、铝等)超标呈现上升趋势.对十年数据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对"十二五"时期,"十三五"时期(OR=0.26,95%C/:0.19~0.35)不合格风险更低.丰水期(OR=0.66,95%CI:0.53~0.82)、有卫生许可(OR=0.76,95%CI:0.64~0.90)是保护因素,不合格风险更低,地表水(OR=1.56,95%C/:1.12~2.18)相对不合格风险更高.常规处理水样是保护因素,相对仅消毒(OR=2.02,95%CI:1.36~3.00)、不处理(OR=2.58,95%CI:1.75~3.79)、沉淀过滤(OR=4.18,95%CI:2.49~7.01)不合格风险更低.结论 南宁市农饮水水质卫生呈上升趋势,但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分析结果提示,水样处理方式等因素对合格率影响较大,建议加强监督和技术指导,提高供水单位水质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6-2022年沈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水质变化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沈阳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2016-2022年对沈阳市9个涉农区县1 910个监测点开展现场调查工作,采集枯水期和丰水期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检测结果进行卫生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采集水样3 820份,水样总体合格率为85.73%(3 275/3 820).2016-2022年水样合格率从67.46%提升至93.98%.不同年度、不同水期、不同水样类型、不同消毒方式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主要未达标指标为浑浊度(4.06%)、锰(3.82%)、总大肠菌群(2.88%)、肉眼可见物(1.44%)、硝酸盐(1.41%)、菌落总数(1.31%)、铁(1.15%)和色度(1.10%).结论 沈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逐年增高,需重点关注硝酸盐、氟化物、铁、锰、氨氮、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不合格指标,对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引起重视,以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6-2018年陕西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质检测能力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了解2016-2018年陕西省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及变化趋势,采用制定统一的调查表对陕西省各级疾控中心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进行调查,通过"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信息系统"上报检测能力报告表.结果显示,共调查收集119家疾控中心357条数据,省级疾控中心能够检测104项指标(除"两虫"指标),水质检测能力按省、市、县逐级递减;在常规指标中,市、县级疾控中心平均检测能力及计量认证情况在不同年度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能力较弱的指标为部分消毒剂指标、消毒副产物指标和放射性指标;在非常规指标中,市、县两级具备检测能力的指标大多为氨氮.提示陕西省市、县级疾控中心水质检测能力总体偏弱,亟需从水质检测设备及人员配置等方面提升水质检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8-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活饮用水水质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饮用水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2020年枯水期(1-5月、11-12月)、丰水期(6-10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饮用水水样进行采集、分析和评价.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水质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2020年共检测水样7 557件,总合格率为74.29%,合格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x2=141.39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大型集中式供水、有卫生许可证、经常规处理、消毒和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的水样合格率较高(P<0.01).结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饮用水的水质状况良好,影响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是水源类型、供水规模、是否有卫生许可证、是否常规处理、是否消毒、是否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对百色市某高中一起诺如病毒(norovirus)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进行调查,为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提供防控依据.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开展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特征进行三间分布描述,收集病例的临床数据,采集可疑环境样本及具有代表性病例的生物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分析暴发原因.结果 2021 年1 月20-28 日,本次疫情共累计报告病例205 例,其中疑似病例189 例,确诊病例11 例,隐性感染者 5 例.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90.50%)、呕吐(35.50%)为主,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男性罹患率5.85%(116/1 984)高于女性罹患率 3.74%(89/2 381).高中 3 个年级学生均有病例报告,但高三罹患率最高,为10.39%,发病风险是高一、高二学生的 5.90 倍(95%CI:4.473~7.778).对 72 份肛拭子、外环境涂抹标本进行诺如病毒GI型、GII型实验室检测,检出 16 份肛拭子呈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流行曲线显示人传人模式,1 月 29日学生放假全部离校后无病例报告.结论 本事件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学校暴发疫情,学校未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最终导致学校暴发疫情的暴发.应加强病例排查及管理,规范吐泻物消毒处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8年陕西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了解2018年陕西省城市供水水质卫生状况,按照《2018年陕西省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选取陕西省地级以上城市/县(市、区)城区773个城市供水监测点,分别于2018年枯水期(4-6月)和丰水期(7-9月)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18年陕西省城市供水工程水质合格率为80.85%(1 250/1 546).出厂水中消毒剂余量的合格率84.05%(216/257)低于末梢水95.65%(835/873)和二次供水95.77%(272/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纯二氧化氯和液氯消毒方式末梢水样消毒剂余量合格率分别为96.51%(332/344)和 97.32%(363/373),高于使用次氯酸钠的消毒剂[88.89%(48/54)]和复合二氧化氯的消毒剂[89.58%(86/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二氧化氯(91.24%)、游离余氯(94.62%)、菌落总数(94.18%)、浑浊度(94.18%)、总大肠菌群(94.70%)和氟化物(96.70%)外,其余指标的合格率均超过97%.提示微生物学指标、浑浊度和氟超标是影响陕西省城市供水水质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区域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分区域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全院各个科室为研究对象,选择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弃物管理、抗菌药物应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五项进行分区域细节管理。对医院外科、内科、妇产科、老年科、中医科、儿科、感染科主要科室,以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患者满意度为评价方式,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管理质量越好。结果:管理后医院外科、内科、妇产科、老年科、中医科、儿科、感染科的医院感染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抗菌药物应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分区域细节管理后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分区域细节管理后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分区域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安全性和环境卫生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美国国立指南库、国际指南协作网、医脉通、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和网站中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防控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11月1日—2023年11月1日。由2名研究小组成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6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和2篇随机对照试验,从口腔清洁、预防误吸、营养与活动、气道管理、手卫生、清洁消毒与隔离、抗生素管理7个方面汇总了26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进行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0年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处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陕西省202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陕西省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陕西省2020年人间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探讨疫情处置情况。结果:2020年陕西省共报告13起人间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陕北地区报告3起,关中地区报告10起,涉及65例人间布病确诊病例。性别分布:男性47例,女性18例;职业分布:农民35例,养殖人员13例,学生8例,散居儿童6例,工人2例,幼托儿童1例;年龄分布: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 ~ 69岁年龄段(30例);时间分布:13起事件发生时间集中在4 - 8月份,高峰期为5月份;感染途径:11起事件由职业接触感染,1起事件由饮生羊奶感染,1起事件由接触被病羊感染的放养犬只感染。13起事件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包括事件上报、流行病学调查、高危人群筛查、病原学培养、畜间疫情处置、消毒及宣传教育等。结论:陕西省陕北地区老疫区和关中地区新疫区布病疫情活跃,应根据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做好人间布病精准化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OVID-19疫情期间儿科病房管理与防控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2019年12月以来,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尤其在湖北省现阶段形势依然严峻。儿童感染例数并不少见,如何规范收治患儿,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湖北省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业专家总结目前工作经验,参考《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COVID-19防控方案》等法律法规文件及相关文献,重点就COVID-19疫情期间儿科病房管理、预防交叉感染、规范医务人员的卫生防护及消毒等方面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