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省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获取2011—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投入产出相关指标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静态效率,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动态效率,采用Tobit模型分析效率影响因素。结果:2020年,天津、上海和浙江等15个省份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综合效率=1.000,且规模收益不变;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16个省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综合效率<1.000,其中,15个省份规模收益递减,1个省份规模收益递增。2011—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从0.988上升至1.036。万人口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床位使用率、人口密度、资产负债率和平均住院日影响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 P<0.05)。 结论: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呈增长趋势,存在地区差异性,且受多重因素影响。应当进一步缩小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的地区差异,合理控制医疗机构规模,提高医疗服务技术和管理水平,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使用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整体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2-2021年江苏省疾控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及公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江苏省疾控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及公平性.方法 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及卫生人力资源密度,结合灰色GM(1,1)模型预测综合评价江苏省疾控系统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及公平程度.结果 江苏省疾控机构人员年均增长3.94%,灰色GM(1,1)模型预测2022-2026年均增长0.41%.硕士及以上、高级职称人员占比提高110%、59.3%.基尼系数人口维度分布于0.098~0.133之间,地理维度分布于0.197~0.241之间;卫生人力资源密度指数逐年上升;泰尔指数地理维度组间差异贡献率大于组内,人口维度反之.结论 江苏省疾控机构卫生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素质得以改善,岗位设置较为科学,综合配置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存在整体配置不达标;基层队伍老龄化逐渐凸显;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三类地区间配置不均衡.应积极争取多方政策支持,增强岗位吸引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统筹规划区域卫生人力资源,逐步缩小地区间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18-2022年海南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状况及公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海南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分布现状及其相关的公平性,为优化海南省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依据及政策建议.方法 收集整理2018-2022年海南省卫生人力资源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及描述,通过洛伦兹曲线、卫生密度指数、空间分布及基尼系数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资源配置公平性是否合理.结果 2018-2022年海南省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总量在逐年增长.基尼系数按人口分布(除乡村医生外)均<2,配置结果为绝对公平;基尼系数按地理面积分布处于0.030 2~0.351 8,配置结果含有绝对公平、比较公平、相对公平.结论 2018-2022年海南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总体上增长,地区间存在差异;从人口分布上看,卫生人力资源的基尼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配置的公平性明显比地理分布的公平性有优势,因此基层人力资源的配置应向稀缺的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提升区域间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我国省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资源分布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背景 医护人员是基层医疗重要的服务提供者,在保障民众健康、疾病预防、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医护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量、结构等方面,少有针对医护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目的 分析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力资源空间发展趋势,为优化医护资源空间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各省年度数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统计数据.于 2023 年 2-6 月,采用卫生密度指数(HRDI)综合反映 2012-2021 年我国基层医护人员的人口与地理分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计算全局Moran's I指数对 2012-2021 年我国基层医护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局部Getis's G指数对 2012-2021 年我国基层医护资源配置热点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各区域基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护士数量均有增加,医护比仍较低.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护士的HRDI高值均在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HRDI值较低.执业(助理)医师数全局Moran's I指数在 2016 年由负值转为正值.护士Moran's I指数始终处于负值,但整体趋势逐渐接近于 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西部地区HRDI低且为资源分布冷点.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资源配置逐年增加,但各省份间配置差异明显.医师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护士在空间分布上更加分散.建议加强基层医师和护士队伍储备,提高医护的配比和协作;医护资源规划应兼顾人口与地理配置,推广互联网医疗改善医疗服务可及性;加大中西部资源投入,推进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长江三角洲区域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分析 2010-2021 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卫生资源供给水平及区域差异,探讨影响供给水平的因素,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改进的CRITIC-熵权法、泰尔指数及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供给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长三角区域各地卫生资源供给水平值稳步增长(均值由2010 年的0.149 增至2021 年的0.430),且呈现空间正相关性;泰尔指数呈缩小态势(由 2010年的0.053 降至2021 年的0.017);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自主度对卫生资源供给水平产生直接的正向效应(系数分别为0.036 和0.063,P<0.05),人口密度产生负向直接效应(系数为-0.137,P<0.05).结论:长三角区域卫生资源供给水平逐年递增,且存在空间集聚特征,虽然区域间差异在缩小,但依然存在.政府应继续推进经济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医疗卫生系统的财政投入,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2016-2021年我国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究我国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演变趋势,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熵值法构建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从空间和结构2 个视角考察我国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差异大小及来源.[结果]2021 年我国中医卫生资源配置综合评价指数与 2016 年相比上升了 76.92%,东中西部地区综合评价指数均值依次为 0.261、0.252 和 0.339;样本期内我国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水平总体差异较小,基尼系数均值为 0.269,超变密度是差异的主要空间来源,贡献率均值为 40.28%,人力资源配置差异是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贡献率均值为 53.33%.[结论]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稳步提高,但总量不足;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区域差异缩小,区域内存在两级分化现象,区域间差异有扩大化风险;中医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失衡,结构差异的贡献存在地区异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分析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与配置现状,为相关部门优化、均衡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依据辽宁省统计局的数据,从时间和地域2个维度对比分析辽宁省内医疗资源发展、配置情况,应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卫生资源密度指数等指标对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分布公平性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辽宁省中心城市医疗资源配置水平较高,省内西北部地区相对薄弱.结论:辽宁省内各地区医疗资源配置状况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仍然存在,可以通过政策导向、引入信息化技术、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方式逐步缩小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2015-2021 年粤港澳大湾区11 个城市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进行测算,并通过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平均值为 1.150,处于较高水平,但内部各城市效率值差异较大;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变动值和生产技术变动值均值分别为 1.126、1.135 和 1.065,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对整体效率变化起主导作用;人均GDP、进出口占比对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服务供给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财政分权状况、人口密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应重点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资源布局,促进大湾区内跨市、跨区资源流动,同时通过建立区域经贸-医疗循环体系、完善财政权责机制及政府资源配置措施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基于fsQCA组态视角的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及影响路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分析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及影响路径,为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卫生资源密度指数评价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分析影响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路径.结果:2021 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卫生资源密度指数分别为0.279、0.136、0.060,东部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优于中西部地区.影响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核心条件是人口聚集度,高公平性组态共4 条路径,总一致性为0.97,总覆盖度为0.82;低公平性组态共7 条路径,总一致性为 0.97,总覆盖度为 0.76.结论: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区域差异显著,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影响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其中人口聚集度是直接影响因素,各种因素间的协同作用有助于实现全科医生资源配置高公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需求测度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测算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妇幼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时空特征.方法 采用2018-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员数据,运用卫生人力资源密度指数分析2017-2021年全国妇幼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的变化趋势,并测算2021年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员的实际需要量、缺乏量及缺乏比例;同时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探究妇幼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的空间特征.结果 2017-2021年,我国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员的密度指数逐年增长,但LISA图显示省域间人力资源配置不均,呈"东-西"差异化分布;2021年,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每千人口药师(士)及每千人口技师(士)分别为11.30、14.91、1.31、2.73,其中医护比为1∶1.32;各卫生人力资源指标的Global Moran I指数、Local Moran I指数均大于0.结论 我国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力资源数量不断增长,但区域间配置不均衡;资源配置内部结构亟待优化;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同属性空间聚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