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作用下2种压电陶瓷多孔支架材料上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作用下对比研究钛酸钡/微弧氧化钛合金多孔材料(简称BaTiO3)和氧化锌臌弧氧化钛合金多孔材料(简称ZnO)的表面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特性.方法 分别将BaTiO3和ZnO这2种材料随机分成超声组(UBaTiO3组和UZnO组)和对照组(CBaTiO3组和CZnO组),将MC3T3-E1成骨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超声组每天接受20 minLIPUS辐照,对照组为不开功率源假辐照.通过检测噻唑兰(MTT)、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值观察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水平.结果 4d时UBaTiO3组MTT值高于CBaTiO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和7 d时UBaTiO3组和CBaTiO3组的MTT值均高于UZnO组和CZn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和7 d时UBaTiO3组的ALP值高于CBaTiO3组,7d时UZnO组的ALP值高于CZn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4和7 d时UBaTiO3组和CBaTiO3组的ALP值均高于UZnO组和CZn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10和14d时UBaTiO3纽的OCN值高于CBaTiO3组,14 d时UZnO组的OCN值高于CZn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10和14 d时UBaTiO3组的OCN值高于UZnO组,10和14 d时CBaTiO3组的OCN值高于CZn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PUS可以促进BaTiO3和ZnO这2种材料上MC3T3-E1的增殖与分化.在LIPUS作用下,BaTiO3材料优于ZnO材料,更具有成为骨修复材料的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负极性驻极体对胰岛素介电特性及降糖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负极性驻极体外静电场对胰岛素介电特性和结构的影响,观察经电场作用的胰岛素的降糖效果.方法 采用栅压电晕充电系统将聚丙烯膜制备成-500、-1000、-1500 V的负极性驻极体,分别作用于胰岛素,使用补偿法测量实验各驻极体在48 h内的等效表面电位,通过介电常数d33测量胰岛素的极化规律与外静电场的关系,采用核磁共振和凝胶电泳检测外静电场对胰岛素分子结构的影响.将经不同表面电位负极性驻极体作用12 h的胰岛素溶液注入糖尿病大鼠体内,观察驻极体作用后胰岛素的降糖效果.结果 不同表面电位负极性驻极体作用胰岛素溶液48 h时,0~4 h内胰岛素溶液两侧的电位差均随时间延长呈指数规律上升,4 h后逐渐趋于恒定.-500、-1000和-1500 V驻极体作用胰岛素贴剂12 h时d33值相比无驻极体静电场作用分别提高了14.7倍、26.7倍和45.0倍,12h后趋于稳定.经外电场作用后胰岛素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大部分基团的氢键含量减少;胰岛素结构中单聚体的比例提高,主要以单聚体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500 V和-1000 V驻极体作用胰岛素治疗组处理8 h时大鼠的血糖含量与无驻极体作用胰岛素组相比分别下降了50.9%和22.1%(P<0.05),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结论 负极性驻极体可进一步改善胰岛素的降糖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体外冲击波治疗在胆、胰系统结石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是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Dornier公司发明并应用于临床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医疗治疗设备,主要由冲击波发射源、B超、X线影像诊断定位系统组成.ESWL与CT、MR被称为20世纪医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三大技术革命.冲击波的原理归纳如下:放电装置在水中高压放电,高压电经反射装置高度聚焦在第二焦点上,形成几百乃至上千万大气压的冲击波力致体内结石粉碎,而人体的器官及相邻组织仅不至于有明显损伤.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由于冲击波的声学特性、光学特性、能量特性、应力作用以及空化效应,冲击波已被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比如:泌尿系统结石、阴茎硬结症、男性勃起功能障碍、肝胆胰胃等消化系统结石,骨肌系统损伤、劳损、感染、腱鞘疾病,颈、肩、腰、腿、股骨头坏死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此外,冲击波有望在21世纪应用于心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介绍胆、胰系统结石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不同原理牙周洁治系统的流电特性测量以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3种不同原理的牙周洁治系统产生的电流值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选择压电陶瓷超声波、磁致伸缩超声波及气动声波类牙周洁治系统,建立交流电流测量电路,于2018年4月21日、5月26日及6月7日分3次测量3种牙周洁治系统在低、中、高功率下产生的瞬间电流值和稳定电流值.结果 压电陶瓷超声波与磁致伸缩超声波牙周洁治系统在工作时均产生交流电流,而气动声波类牙周洁治系统不产生交流电流.压电陶瓷超声波牙周洁治系统产生的电流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种(P<0.05),磁致伸缩超声波牙周洁治系统产生的电流值与气动声波类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压电陶瓷超声波牙周洁治系统产生的电流值与功率呈显著正相关(r>0.8).结论 压电陶瓷超声波牙周洁治系统在洁治过程中可通过产生交流电流刺激牙髓产生敏感及疼痛,而磁致伸缩超声波与气动声波类牙周洁治系统较少甚至不产生交流电流,对牙髓的刺激很小或无刺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电活性生物材料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多项研究证明人体组织与生物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深入研究材料在细胞和组织电学微环境建立方面的研究是实现缺损组织完美修复与再生的突破点.目的:综述电活性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及万方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发表的关于电活性生物材料(导电聚合物,压电材料,碳基材料)在组织工程研究及应用中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电活性生物材料,导电聚合物,压电材料,碳基材料,组织工程”,对应的英文检索词为“electroactive biomaterials,composite materials,piezoelectric materials,carbon-based materials,tissue engineering”.结果 与结论:电活性生物材料具备一定的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信号传导能力,可弥补现今生物材料在调控细胞分化和组织再生方面的缺陷,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存在诸如降解性能较差、力学性能欠佳等缺点,制约了其应用.因此需充分掌握电活性生物材料的特性及优缺点,才能使之最大限度地仿生天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为细胞分化和组织再生提供良好的电生理微环境,最终智能地调控细胞分化与组织再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骨刀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超声骨刀(Piezosurgery,PS)是以压电效应产生的微振动为基础,具有可以在不损伤周围软组织结构的情况下精确和选择性的骨切割特性,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因而被广泛应用到颅颌面外科等许多外科领域.近年来,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PS在各种幕上及幕下开颅手术中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术后硬脑膜及静脉窦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小,还能减少骨质丢失、美容效果好、止血并保持术野清晰等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引导骨再生屏障膜材料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屏障膜对重建牙周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相容性、空间保持性、封闭性、可控性和生物活性是屏障膜应满足的主要标准.人工屏障膜生物材料可以分为合成高分子材料类、天然高分子材料类以及金属类,根据其降解特性分为可吸收与不可吸收两大类.用于水平向骨增量的GBR可以治疗多种类型的骨缺损,包括治疗骨开窗、骨开裂,使用不可吸收e-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膜或可吸收胶原膜都可以达到很好的预期效果.而对于牙槽嵴顶上增量或垂直向骨增量挑战性大,需要其有良好的强度,维持成骨空间,可以通过使用形态稳定的钛增强e-PTFE或d-PT-FE膜,或者也可以使用钛板或钛网覆盖可吸收膜来实现垂直向的骨增量.目前生物活化性膜、数字化3D打印钛网膜、压电活性生物膜为研究热点,在未来的研究中会进一步提高膜的生物活化性,会推进人工膜研发进入下一个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UPLC-MS/MS同时快速检测大鼠组织及血、尿样品中8种神经递质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脑、肝、肾、肾上腺、血清和尿液中8种神经递质的含量,包括五羟色胺、五羟吲哚乙酸、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并以此考察神经递质在大鼠组织和血、尿中的分布特性.选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0.3%甲酸水-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建立神经递质的液质方法并进行方法学研究;将正常大鼠血浆、尿及组织经匀浆、离心、除蛋白等前处理后的上清液2μL进样分析.结果 显示8种神经递质可在7 min内准确测定,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准确度高,精密度良好,专属性、稳定性、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在大鼠脑、肝、肾、肾腺、血、尿中含量最多的递质分别是γ-氨基丁酸、谷氨酸、谷氨酸、肾上腺素、谷氨酸和多巴胺.该方法灵敏快捷、精密准确、专属稳定,可用于生物样品中8种神经递质的同时定量分析.考察递质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比例关系对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可逆电穿孔在腹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是一种将肿瘤暴露于高压电脉冲下,通过电脉冲能量的非热效应,诱导细胞死亡的技术.该技术应用于肿瘤消融,与其他消融相比,具有对非目标组织的不损伤特点:如邻近大血管肿瘤消融,血管不受损伤.本文综述了IRE的原理、特性、特点,以及在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对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肢体高压电击伤预后的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肢体高压电击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肢体高压电击伤患者7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MRI与多b值(b值=0、100、400、800、1200 s/mm2)DWI扫描,记录成像特征与成像参数指标,判断预测预后价值.结果 健侧与患侧的MRI图像质量优良率皆为100%,符合诊断要求,损伤部位多呈现等T1或稍长T1信号,稍长T2信号.在76例中患侧多b值DWI的D*值、f值都显著高于健侧,而D值显著低于健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判断为损伤组织完全坏死38例,部分坏死30例,水肿8例.MRI诊断为完全坏死39例,部分坏死31例,水肿6例,MRI诊断的准确性为93.4%.结论 MRI多b值DWI能清晰显示肢体高压电击伤的组织坏死情况,也能真实反映组织的扩散特性,能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