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造影对胆囊壁增厚型病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良恶性胆囊壁增厚性病变术前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超声(US)、增强CT(CE-CT)、增强MRI(CE-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胆囊壁增厚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3例,包括胆囊壁良性增厚患者77例(良性组)与胆囊壁恶性增厚患者26例(恶性组)。所有患者均在胆囊切除术前接受US及CEUS检查,并至少接受过CE-CT、CE-MRI或PET/CT中的一项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临床特征及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影像学方法在鉴别良恶性胆囊壁增厚中的诊断性能,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评估US联合CEUS、CE-CT、CE-MRI及PET/CT在诊断胆囊壁恶性增厚组肝实质及周围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结果:良恶性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胆囊壁厚度、造影剂是否廓清、动脉期强化程度及胆囊壁连续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诊断良恶性胆囊壁增厚型病变,CEU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US( P<0.001),但与CE-CT、CE-MRI及PET/CT接近( P=0.084、0.065、0.426)。在评估胆囊壁恶性增厚型病变转移方面,US联合CEUS的对肝转移的检出率低于CE-CT及PET/CT,对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低于CE-CT、CE-MRI及PET/CT。 结论:CEUS对鉴别良恶性胆囊壁增厚型病变表现优异,显著优于US,并达到与CE-CT、CE-MRI及PET/CT相似的效能,但对于厚壁型胆囊癌的转移诊断率低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急性厚壁胆囊炎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评估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在腹腔镜下急性厚壁胆囊炎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1例,根据腹腔镜术中成像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34例和荧光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荧光组首次胆囊三角解剖时间(Z=-6.451,P<0.001)、手术时间(Z=-5.23,P<0.001)、术中出血量(Z=-4.774,P<0.001)明显优于传统组,术后胆漏发生、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荧光显影技术的应用使术者在厚壁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中解剖更清晰,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MRI联合血清CA199、CEA、VEGF-C水平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在胆囊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影像医学科收治的胆囊癌疑似患者80例开展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CA199、CEA、VEGF-C)、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比分析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对比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癌者20例,胆囊炎60例;MRI单独诊断阳性29例,阴性51例;肿瘤标志物单独诊断阳性30例,阴性50例;MRI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阳性25例,阴性55例.MRI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MRI、肿瘤标志物检测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阳性的患者MRI检查影像学分型有厚壁型(55.00%)、结节型(30.00%)、肿块型(15.00%);病理阳性患者CA199、CEA、VEGF-C平均值均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阳性患者3项指标平均值均在参考范围之外,阴性患者3项指标平均值水平均在参考范围之内.结论 在临床对胆囊癌的诊断中应用MRI检查能够提示胆囊类型,且阴性、阳性患者CA199、CEA、VEGF-C平均值存在差异;采用MRI联合血清CA199、CEA、VEGF-C能够显著提高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对胆囊癌的早期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超声检查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比较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和厚壁型胆囊癌的超声征象,评估超声检查对XG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检查诊断的31例XGC和36例厚壁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超声图像资料,收集胆囊壁厚度、胆囊壁厚的范围、胆囊壁内有无低回声结节、胆囊黏膜线是否连续、胆囊或胆管内有无结石、胆道有无扩张及胆囊—肝脏分界是否清晰等超声征象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XGC组胆囊壁内低回声结节、胆囊内壁黏膜线连续以及胆道扩张与厚壁型胆囊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其余超声征象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胆囊壁内低回声结节和胆囊内壁黏膜线连续诊断XGC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分别为64.2%和65.7%.结论:增厚的胆囊壁内低回声结节、胆囊壁内黏膜线连续是XGC较具特征性的超声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造影在鉴别胆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超声检查是胆囊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尽管常规超声能够正确诊断大多数胆囊疾病,但是由于常规超声难以显示胆囊病变的微小血管,对于部分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以及胆囊腺肌症的鉴别诊断仍存在困难,常规超声对早期胆囊癌的检出率仅23%[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厚壁型胆囊癌超声造影征象及诊断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厚壁型胆囊癌的超声造影特征,并评价其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及手术切除的26例厚壁型胆囊癌及37例良性厚壁型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观察不同超声造影征象诊断壁厚型胆囊癌的价值.厚壁型胆囊癌26例为恶性组,良性厚壁型占位37例为良性组,2组患者年龄、胆囊长度、宽度、胆囊壁厚度采用t检验,超声造影特征(胆囊壁增强强度、黏膜层形态、黏膜下低增强区)比较采用χ2检验.诊断性试验采用ROC曲线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恶性组胆囊壁厚度、年龄均大于良性组[(1.63±0.68)cm vs(0.96±0.55)cm, (63.7±10.1)岁vs(53.2±11.8)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0、4.32,P均<0.001).恶性组超声造影表现为黏膜层形态不规则、胆囊壁高增强、黏膜下无低增强区,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7、42.9、23.8,OR=9.25、6.17、2.47,P均<0.001).黏膜层形态不规则、胆囊壁高增强、黏膜下无低增强区诊断厚壁型胆囊癌的敏感度均为100.0%,准确性分别为93.7%、90.5%、76.2%.前2项联合诊断(同时出现黏膜形态不规则与胆囊壁高增强诊断厚壁型胆囊癌)准确性可进一步提高至98.4%.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胆囊厚壁型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MSCT征象的逐步判别分析模型鉴别诊断良、恶性胆囊壁增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一种基于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征象的逐步判别分析模型,并评价此逐步判别分析模型对鉴别良、恶性胆囊壁增厚病变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良恶性厚壁胆囊病变共92例,根据疾病分为慢性胆囊炎组(n=61),厚壁型胆囊癌组(n=31),对两组病例的MSCT影像征象进行分组比较,并采用Fisher-Bayes逐步判别法分析不同CT征象对鉴别胆囊良、恶性厚壁胆囊病变的价值.结果 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得到以下6个方面对于鉴别良、恶性胆囊壁增厚最具诊断价值的征象:①胆囊壁强化方式;②胆囊腔内壁结节;③胆道梗阻;④胆囊周围渗出程度;⑤邻近肝组织受累;⑥肝转移情况.回顾性自身验证得出MSCT影像征象Fisher判别模型在鉴别慢性胆囊炎和厚壁型胆囊癌中的正确率与误判率分别为98.90%、1.10%;交互验证得出Fisher判别模型鉴别二者的正确率及误判率分别为95.70%、4.30%.结论 基于MSCT影像征象分析的Fisher判别模型有助于慢性胆囊炎及厚壁型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胆囊癌超声造影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胆囊癌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胆囊癌超声造影指南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2012年制定的胆囊癌超声造影指南为标准,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胆囊癌患者超声造影声像特征并与之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不同大小病灶的准确诊断情况.结果 70例胆囊癌患者中,结节型26例,肿块型39例,厚壁型3例,混合型2例;增强模式:由高增强到低增强65例,等增强到低增强3例,低增强到低增强2例;病灶增强开始时间(14.5±2.7)s,达峰时间(22.8±4.0)s,减弱时间(33.4±4.5)s;病变内部血管构筑形态:均匀点状型6例,中央血管型2例,分支血管型10例,不规则血管型52例;病灶最大径<2.0 cm、2.0~3.0 cm、>3.0 cm者分别为7例、14例、49例,超声造影分别准确诊断2例、11例、49例.结论 胆囊超声造影强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指南规范符合临床实践,但在分型、强化时间量化、病灶血管构筑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造影在厚壁型胆囊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厚壁型胆囊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8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厚壁型胆囊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5例;平均年龄(56±11)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患者术前均行CEUS及增强CT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二者在厚壁型胆囊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病理学检查示胆囊腺癌27例,慢性胆囊炎26例,胆囊腺肌症8例.CEUS检查胆囊癌表现为不均匀增强24例,均匀增强3例;慢性胆囊炎相应为20、6例,胆囊腺肌症相应为7、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0,P<0.05).胆囊癌患者外壁连续性中断19例,内壁连续性中断21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相应为2、5例;胆囊腺肌症患者仅1例表现为内壁连续性中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增强CT对厚壁型胆囊病变良恶性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9、0.88、0.77、0.90与0.82、0.85、0.79、0.88.结论 CEUS显示胆囊壁不均匀增强,胆囊内壁或外壁连续性中断有助于胆囊壁增厚病变的良恶性鉴别,CEUS和增强CT诊断价值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厚壁型胆囊癌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厚壁型胆囊癌和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 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厚壁型胆囊癌20例,XGC 19例,观察记录两组影像学表现及伴随征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Fisher 确切概率检验) .结果 20例厚壁型胆囊癌中,男性8例,女性12例, 19例XGC 中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分别为64.2岁和61. 6岁; 厚壁型胆囊癌粘膜中断或消失者16例,XGC 7例; 弥漫性增厚13例,XGC 4例; 壁内低密度结节3例,XGC 15例; 胆道梗阻7例,XGC 1例,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胆囊囊壁强化方式、邻近肝组织浸润、淋巴结肿大及合并胆囊结石在厚壁型胆囊癌和XGC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 胆囊壁内囊腔或低密度结节的出现及粘膜线完整基本可以排除胆囊癌的诊断; 必要时借助磁共振的正反相位序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