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三七治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三七治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查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三七的药物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获取血小板聚集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并使用Cytoscape构建网络图,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三七中的7个有效成分通过多条通路直接作用于142个疾病靶点治疗血小板聚集,其中β-谷甾醇、豆甾醇、槲皮素和人参皂苷Rh 2等是核心成分,肿瘤蛋白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JUN、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1(AKT1)是重要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BP)主要涉及细胞对脂质的反应、对激素的反应、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等;细胞组分(CC)主要涉及膜筏、膜微区、小窝和质膜筏等;分子功能(MF)主要涉及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Ⅱ特异度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三七治疗血小板聚集的信号通路主要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TNF、MAPK等。 结论:三七主要通过调节AGE-RAGE、PI3K/Akt、HIF-1、TNF、MAPK等信号通路的TP53、MAPK1、JUN、TNF、IL-6、AKT1等疾病靶点,调节酶类活性治疗血小板聚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日本落叶松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林下山参的化感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日本落叶松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林下山参的化感作用,为提高林下山参道地药材的品质以及规范化栽培与选址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了3种不同浓度(0.25、0.05、0.01 g·mL-1)的日本落叶松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林下山参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3年生林下山参显微性状(主根木质部、韧皮部、周皮及皮层)、人参皂苷含量[人参皂苷-Rg1、-Re、-Rf、-Rb1、-Rg2、-Rc、-Rb2、-Rb3、-Rd以及原人参三醇型人参皂苷(PPT)、原人参二醇型人参皂苷(PPD)和9种人参皂苷总量]的影响,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对化感物质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对化感物质进行筛选.结果 日本落叶松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林下山参的发芽指标有显著化感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化感作用会导致林下山参主根发生腐烂病变、皮层木栓化程度增强;化感作用对人参皂苷含量的积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结果分析结合文献查阅,认为根皮素等5种物质可能是日本落叶松对林下山参作用的化感物质.结论 结合上述研究结果,考虑到林下山参苗成活率、药材性状、劳动力成本、农药残留等因素,不建议在日本落叶松纯林下生产高品质林下山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载雷公藤红素的人参皂苷Rg3脂质体制备及其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根据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过度表达葡萄糖转运蛋白 1(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1,Glut1),而人参皂苷Rg3(ginsenoside Rg3,Rg3)的葡萄糖基可与Glut1 底物高度结合的特点,以Rg3 为脂质体膜材,制备包载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的靶向治疗TNBC的脂质体(Cel/Rg3-LPs),并对其靶向行为及抗TNBC疗效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 Cel/Rg3-LPs 并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化处方,对优化处方的 Cel/Rg3-LPs 进行形态、粒径、ζ 电位、体外释放和稳定性的考察;通过Cel/Rg3-LPs在体外鼠源 4T1 细胞的摄取实验、及对BALB/c原位荷 4T1 瘤株小鼠的治疗效果综合评价其靶向性.结果 Cel/Rg3-LPs优化处方为水化温度50℃,Cel为1.5 mg,Rg3为3.0 mg,大豆磷脂为21.0 mg,制备得到的脂质体外观呈圆球形,分布均匀,其粒径和 PDI 分别为(148.4±0.23)nm 和 0.19±0.01,ζ 电位为(-29.70±0.34)mV,Cel在脂质体中包封率为(96.69±0.03)%,载药量为(5.62±0.01)%.Cel/Rg3-LPs在 4T1 细胞中的摄取作用显著增强,且显著抑制 4T1 细胞增殖;原位荷瘤小鼠体内实验表明,Cel/Rg3-LPs能降低肿瘤组织脂质,并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无明显肝肾毒性和组织毒性.结论 利用Rg3 替代胆固醇作为脂质体膜材可使雷公藤红素具有较好的TNBC靶向性,其药效相比胆固醇作为膜材显著增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原人参三醇减轻MDA-MB-231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探讨原人参三醇(PPT)对耐紫杉醇(PTX)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MB231-PR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构建MB231-PR耐药细胞作为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的PPT作用于MB231-PR细胞一定时间.用CellTiter-Glo试剂和集落形成实验测定MB231-PR细胞和MDA-MB-231亲本细胞(MB231-PT细胞)的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PT和PTX联合使用后细胞sub-G1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法用于评估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survivin、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免疫荧光染色用于检测核因子κB(NF-κB)活性.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蛋白表达水平.qPCR检测IL-6、IL-8、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D44、NANOG、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和醛脱氢酶1(ALDH1)的mRNA表达水平.肿瘤球形成实验用于评估干细胞特性.结果:(1)PPT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降低MB231-PR细胞活力(P<0.0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17 μmol/L.PPT和PTX联合治疗后,MB231-PR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诱导sub-G1期的积累(P<0.01),Bax/Bcl-2的比值上调(P<0.01),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蛋白水平升高(P<0.05),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2)PPT与PTX联合治疗后,炎症细胞因子(IL-6、IL-8、CXCL1和CCL2)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OCT4、SOX2、NANOG、ALDH1和CD44)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IL-6和IL-8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显著抑制MB231-PR细胞NF-κB的活性(P<0.05),并损害MB231-PR细胞的肿瘤球体生长(P<0.05).(3)PTX处理诱导了核p-p65的表达,这种作用可以被PPT减弱.结论:PPT联合PTX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和肿瘤干细胞来降低MB231-PR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UHPLC-Q-Orbitrap/MS的不同产地西洋参皂苷类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基于UHPLC-Q-Orbitrap/MS分析不同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西洋参皂苷类成分.方法 运用UHPLC-Q-Orbitrap/MS法定性分析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差异成分分析筛选各产地的差异性皂苷.结果 共得到 62 个皂苷类化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产地西洋参中所含皂苷类成分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一步筛选出 28 个差异皂苷类化合物,包括原人参二醇型 13 个、原人参三醇型 6 个、齐墩果烷型 4 个、奥克梯隆型 2 个、C-17 侧链变异型 3 个;原人参二醇型和原人参三醇型皂苷类成分在 4 个产地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高效,可为西洋参的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系统药理学解析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初步探讨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组合效应系数方法评估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协同增效作用;通过小鼠负重游泳实验评估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的功效,并测定与疲劳相关的多个体内指标,探索抗疲劳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液相-质谱联用主要成分和入血成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初步解析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的可能作用机制与药效物质基础.结果 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的组合效应系数在0.6~0.8,具有中等协同增效作用;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可以延长小鼠力竭游泳的时间,降低血浆中尿素氮和乳酸的含量和脑组织中5-羟色胺的含量,升高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备水平.成分分析表明,共有9个主要原形成分吸收入血.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主要通过干预Serotonergic synapse通路发挥抗疲劳功效,4个入血的人参皂苷及三十二碳脂肪烷醇、三十碳脂肪烷醇、二十八碳脂肪烷醇可能是抗疲劳的药效成分.结论 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可以通过调控多靶点、多途径实现抗疲劳功效,为两者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西洋参茎叶三醇组皂苷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西洋参茎叶三醇组皂苷(PQTS)在缺血性脑卒中(IS)发生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整合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SEA Search Server和 DisGeNET 等数据库获取 PQTS 作用于 IS 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并通过拓扑网络分析得到PQTS作用于IS的核心靶点.通过DAVID在线分析网站进行潜在作用靶点的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获取相关信号通路.应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PQTS-靶点-信号通路网络,进行拓扑网络分析,筛选PQTS潜在主要活性成分.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得到PQTS作用IS的潜在作用靶点122个,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和细胞对外源性物质的调控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涉及白细胞介素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和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分析,拟人参皂苷F11、20(S)-原人参三醇、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h1、拟人参皂苷RT5和人参皂苷Re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4(MAPK14)均能形成结合能较低的稳定构象.结论:PQTS对IS的保护作用可能与STAT3、PIK3CA、EGFR和MAPK14及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基于参七汤的人参-三七药对治疗心肌梗死疗效的荟萃分析及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系统评价参七汤治疗心肌梗死(MI)的临床疗效,通过网络药理学阐述人参-三七药对对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 年 12 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经文献筛选、质量评估、数据提取进行Meta分析,查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并筛选人参、三七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从GeneCards、OMIM、DRUGBANK、TTD数据库获取心肌梗死的相关靶点,将获得的数据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7.1 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4.2 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纳入9 项研究,650 例患者.与西医常规观察组比较,参七汤联合常规观察组可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密度脂蛋白,提高射血分数及临床总有效率.网络药理学提示人参-三七作用于MI 的活性成分有 26 种,包含高丽槐素、原阿片碱、槲皮素、豆甾醇、β-谷甾醇等,人参-三七作用于MI 的潜在靶点有 102 个,包含XDH、VCAM1、TNF、TGFB1等,人参-三七调节MI的生物学通路为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HIF-1 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人参-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与靶点ADRB2 结合较好.结论:参七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临床疗效,推测人参-三七主要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氧化应激、钙稳态、炎症反应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等治疗MI,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人参皂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人参皂苷(GS)是人参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主要由糖和非糖化合物的半缩醛羟基组成,是一种多糖衍生物.目前已被分离和鉴定出的人参皂苷有100多种,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原人参三醇(PPT):Rg1,Re,Rg2,Rh1和Rf;原人参二醇(PPD):Rb1,Rb2,Rd,Rg3和Rh2;齐墩果酸衍生物:Ro.国内外研究发现,GS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癌、治疗创伤愈合、心血管保护和神经保护等.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脑血管局灶性堵塞引起的,从而引起严重的神经损伤,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卒中发病机制复杂,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GS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比较确切,本文主要从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① 抑制钙超载:GS通过抑制NMDAR1和CREB,进而抑制钙超载,修复脑损伤;②抗氧化应激:GS能够促进Nrf2信号通路,激活HO-1,减少ROS,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作用;③抗炎:GS通过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TNF-α,IL-1 β和ICAM-1的表达减少神经炎症;④抗焦亡:GS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使胱天蛋白酶1等的表达受到抑制,此外还可通过降低GSDMD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⑤抗凋亡:GS下调Bax、胱天蛋白酶3,抑制细胞凋亡;⑥修复血脑屏障:GS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Nrf2来减少TJ进而达到修复血脑屏障的作用;⑦促进血管新生:GS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来促进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⑧调节肠道菌群:GS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使其导致的肠道菌群减少.综上所述,GS可通过抑制钙超载、抗氧化应激、抗炎、抗焦亡、抗凋亡、修复血脑屏障、促进血管新生及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本文对GS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蒸三七皂苷类活性组分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鉴定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分析大鼠灌胃蒸三七正丁醇部位后所得血液、尿液和粪便样品,获取正负离子模式下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数据.样品数据经PeakView软件处理后,根据原型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以及体内常见代谢方式的准确质量数变化,对代谢产物进行解析.最终利用代谢物的MS/MS信息鉴定了蒸三七正丁醇部位中的4个皂苷代谢原型,即人参皂苷Rh4,Rk3,Rk1,Rg5及其15个代谢产物.蒸三七正丁醇部位中4个人参皂苷的代谢途径包括葡萄糖醛酸化、脱糖、硫酸化、脱羟甲基化、支链丢失等.该文从定性角度对蒸三七主要活性皂苷类组分在体内的代谢开展了研究,进一步阐明蒸三七在体内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