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公立医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运行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是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及办事制度,不断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的规则,是落实医院党委对公立医院领导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搭建办公自动化平台并基于此建立公立医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运行体系,将议题确定、会议召开、决议执行、监督检查等环节形成闭环管理,实现决策程序的可控制、可反馈与可追溯,既确保决策过程科学、规范,又依据公立医院运行特点确保决策效率,帮助医院管理者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决策执行过程进行持续跟踪、动态管理,并能够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措施,可为其他公立医院党委提高议事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动物伦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医学实验及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动物伦理观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使动物伦理和动物福利在医学实验中得以真正地体现。方法:本研究针对实验动物伦理认知情况、动物实验是否道德和如何看待动物伦理与实验教学问题,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认知情况等3个方面,制定了含25条问题的“基础机能实验中心动物实验问卷调查表”。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湖北医药学院2017级留学生(五年制)、2017级五年制本科生和2018级护理(四年制)学生及教师、科研人员及实验动物中心从业人员(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以百分比表示。结果:本研究调查表回收率为98.04%(2 451/2 500)。其中实验动物中心从业人员、教师及科研人员实验动物伦理观清晰明了,但学生中普遍存在伦理观滞后现象。有16.24%(398/2 451)的学生未接受过动物实验伦理教育和培训,29.46%(722/2 451)的不清楚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7.14%(175/2 451)的认为动物实验不道德。对动物福利及伦理知识的认知情况模糊占比29.54%(724/2 451)。不熟悉操作步骤的占25.91%(635/2 451)。操作失误导致动物额外受伤中,无所谓的占9.38%(230/2 451);动物大出血后如何处理中,选择放弃实验的占7.83%(192/2 451),及时止血并输液后继续实验仅占5.43%(133/2 451),而是否做与本次实验无关操作的占9.26%(227/2 451)。在实验结束后采用放血处死动物的占2.28%(56/2 451)、只有5.51%(135/2 451)的学生选择过量麻醉安乐死,且仍有1.96%(48/2 451)选择颈椎脱臼、暴力处死。对动物尸体时选择缅怀2 min的仅占15.79%(387/2 451)。仅有32.56%(798/2 451)的被调查者了解虚拟仿真实验,34.92%(856/2 451)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或实验教学录像代替现有活体动物实验,77.56%(1 901/2 45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结论:加强学生实验动物伦理观教育势在必行,这有利于医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动物伦理观,使“3R”原则和动物福利得以真正落实于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9年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进展,评价防治措施效果,为调整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对河南省所有登记在册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进行普查,对病区村的改水情况、生活饮用水氟含量和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病区村控制达标(水氟合格且儿童氟斑牙检出率≤30%)情况,计算达标率。结果:共监测病区村17 504个,其中改水村17 352个、未改水村152个,改水率为99.1%;共建设改水工程3 685个,正常运转工程3 448个,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3.6%。居民生活饮用水氟含量合格村13 526个,水氟合格率为77.3%;实际受益人口约1 101.10万人,人口受益率为90.1%;改水村和未改水村水氟合格率分别为77.9%(13 512/17 352)、9.2%(14/152),改水村显著高于未改水村(χ 2=400.58, P < 0.05)。共检查8~12岁儿童498 527人,检出氟斑牙68 972例,氟斑牙总检出率为13.84%,氟斑牙指数为0.3。全省共有控制达标村12 488个,达标率为71.3%。 结论: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已基本落实改水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与《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三五"规划》目标尚有一定差距,需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改水工程发挥实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模块情境培训联合责任制分组管理对提高手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模块情境培训联合责任制分组管理对提高手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2020年7~12月大连市儿童医院由护理部对手术室护士实施模块情境培训,同时落实责任制分组管理制度,比较实施前(2020年1~6月)及实施后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手术工作效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包括术前访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手术室物品管理、专业技能、文书记录等)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患者术前进入手术时间、手术室内等候时间、术后回病房时间短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手术室患者发生接送错误、接收不及时、管道脱落、患者信息登记错误、医院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模块情境培训联合责任制分组管理可提高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套餐执行——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验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套餐》在天津地区的有效性。方法:依据《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套餐》编制自检问卷,并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对天津市各地区的40家医院综合ICU进行调查。结果:天津市综合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套餐》自检表评平均分为28.92分(满分30分),其中床头抬高、镇静唤醒、及时拔管、严格手卫生、维持有效气囊压、及时倾倒冷凝水、及时清除囊上滞留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套餐执行总分与天津市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具有相关性( r值为0.101, P<0.01);ICU单元布局、护士层级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套餐执行是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影响因素。 结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套餐》在天津地区ICU得到较好的落实,实施这一套餐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循环式PDCA管理模式在健康管理精细化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强化健康管理学科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同质化的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健康管理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健康体检人群实施常规质量控制与循环式计划(P)、执行(D)、检查(C)和处理(A)管理模式,比较分析常规质量控制与循环式PDCA管理模式的差异化,探讨循环式PDCA管理模式在健康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实施循环式PDCA管理模式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持续改进后,核心制度落实率、医疗质量控制率、体检流程优化率、体检报告优良率、医疗设备完好率、安全体检率、危急值报告率、受检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率、检后医疗服务率、随访观察率等质控指标均得到显著提高;院内感染率和不良投诉率均显著下降。因此,循环式PDCA管理模式对健康管理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临床护士对现行护理分级标准的认知及临床执行情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WS/T 431-2013护理分级》(以下简称"现行护理分级标准")的认知情况及其临床落实执行现状。方法:于2020年11月—2021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天津、长沙、南京、太原、南宁等8个城市10家三级甲等医院的42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现行护理分级标准实践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5份,有效回收率为96.4%(405/420)。结果:405名临床护士中,80.7%(327/405)的临床护士知晓现行护理分级标准;89.6%(363/405)的临床护士比较或非常了解现行护理分级标准的内容;98.5%(399/405)的临床护士知晓患者自理能力;94.1%(381/405)的临床护士能熟练或较熟练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评分;53.3%(216/405)的临床护士认为科室患者护理级别决定主体是医生;46.7%(189/405)的临床护士认为科室患者护理级别决定主体是医生和护士;69.6%(282/405)的临床护士认为科室会根据患者护理级别变化情况及时动态调整责任护士能级,30.4%(123/405)的临床护士认为科室偶尔或很少根据患者护理级别变化情况及时动态调整责任护士能级。结论:临床护士对现行护理分级标准的认知水平较高。现行护理分级标准临床落实执行中,医护共同决策患者护理级别现状尚未达到现行护理分级标准要求,动态调整护患能级匹配情况还需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显微外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急护理管理措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手足显微外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的应急护理管理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采取应急护理管理措施:做好急诊患者的体温及肺部CT筛查,对所有在院患者及家属进行体温及指脉氧监测,高热或肺部CT异常患者的隔离与确诊,疑似及确诊患者病房的消毒与终末处理,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与培训,防护用具的规范使用与管理,病房人力资源的调配与管理,加强住院患者COVID-19的知识宣教以缓解焦虑等,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结果:本科室持续发热患者4例,2例排除COVID-19;1例确诊后转诊;1例高度疑似,已居家隔离。医护人员培训完成率100%,合格率100%。支援一线医护人员共48人,后备人员17人。疫情初期1例医生感染,应急管理措施落实之后无人感染;科室防护用具使用得当;在院患者无过激情绪反应,口罩佩戴依从性100%。结论:科室疫情期间所采取应急管理办法有效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了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安全,科学及时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起免疫空白引起的某中小学风疹暴发疫情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某中小学风疹暴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现风疹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通过现场查阅医疗机构门诊登记日志、学校晨午检记录等方法,确定病例定义,搜索2019年4月1日至5月16日期间病例。结果:共搜索病例64例,罹患率为10.19%(64/628)。疫情持续37 d,流行曲线显示为人传人模式,共发生3代传播,波及5个年级、5个班。该学校初中发病危险是小学发病的60.36倍, RR值为60.36(95% CI: 22.36~162.93)。宿舍的续发率为31.67%(19/60)。该校初中学生均无风疹疫苗接种史,为免疫空白人群。 结论:此次暴发疫情是一起由人传人引起的,主要由于传染源发现和管理不及时、人群免疫空白、应急接种不及时、未建立有效免疫屏障、晨午检落实不到位,以及未配备专职校医等原因综合造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失效模式分析联合根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特殊检查流程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分析(FMEA)联合根因分析法(RCA)在住院患者特殊检查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普外科住院行特殊检查的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行特殊检查的9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FMEA+RCA,比较两组检查流程落实规范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检查不及时导致诊断延迟、检查漏检率、护患纠纷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检查流程落实规范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检查不及时导致诊断延迟、检查漏检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专项检查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各项特殊检查等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FMEA+RCA能有效优化住院患者特殊检查流程,缩短患者各项特殊检查时间,提高患者检查效率及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